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雌激素拮抗剂-羟仄米酚处理后的怀孕小鼠,胚泡着床受到明显抑制;同时,着床前子宫细胞质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和孕酮受体明显减少,细胞核受体明显增加;拮抗剂还使血清雌激素和孕酮含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羟泰米酚的抗着床作用效应与子宫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可能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经雌激素拮抗剂-羟泰米酚处理后的怀孕小鼠,胚泡着床受到明显抑制;同时,着床前子宫细 胞质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明显减少,细胞核受体明显增加;拮抗剂还使血清雌激素和孕酮含量显 著降低。结果表明:羟泰米酚的抗着床作用效应与子宫雌二醇受体和孕酮受体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 可能是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雌激素作用存在于完整的和去卵巢兔胚泡着床过程中,本文用~3H—雌二醇交换法测定了早期妊娠 D_3、D_5、D_7子宫组织的雌二醇受体浓度,并与去卵巢后仅补充孕酮的 D_7子宫作比较。结果显示:在 D_3、D_5、D_7的子宫细胞浆和细胞核中都存在雌二醇受体。妊娠7天去卵巢兔的子宫细胞核中雌二醇受体量与妊娠7天卵巢完整的兔作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去卵巢后子宫细胞核中雌激素受体浓度并未受影响,因此雌激素作用依然存在。关于胚泡是否有雌激素受体的问题,本工作在胚龄5、6、7天胚泡中未测得雌二醇受体。据此,胚泡着床时,雌激素的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母体子宫组织而发挥其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4.
雌激素受体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雌激素受体β(ERβ)属于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一类配体调节的转录因子。ERβ与ERα的结构相似,但在组织学分布、生物学功能等方面不尽相同,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本文就ERβ的基因结构、分子生物学特性、组织分布、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雌激素和多巴胺激动剂对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组织表达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切除卵巢后,随机分2组:(1)对照组(n=5),皮下植入空白硅胶管;(2)雌激素组(n=15)皮下植入含有乙烯雌酚的硅胶管,8周后,两组各处死5只大鼠,雌激素组剩余大鼠(n=10)取出硅胶管,随机再分2组,安慰剂组(n=5)给予自来水灌胃,多巴胺组(n=5)给予溴隐亭(多巴胺激动剂)灌胃,用药4周后处死动物。放免法测定血清PRL水平,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Rs在各组垂体组织中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借助于计算机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表达量。结果ERa,ERβ以及TERP在各组大鼠垂体组织均有表达,其中ERα和TERPmRNA水平在雌激素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安慰剂组和多巴胺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大鼠垂体组织中存在ER的表达,雌激素对ERα和TERP的表达具有升调节作用,多巴胺不影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MDM2基因对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是否具有转录活性调节作用。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文库中扩增MDM2序列,并将其以正确相位与pcDNA3-FLAG载体中的FLAG序列融合,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FLAG-MDM2;以含雌激素反应元件的荧光素酶(ERE-LUC)为报告基因,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确定MDM2是否对ER有转录调节因子的作用。结果:克隆和表达了MDM2基因;MDM2只对ERα具有转录活性调节作用。结论:MDM2对ER转录活性的调节具有亚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中期孕鼠在他莫昔芬作用下,其颌下腺,血清中EGF含量下降,胎盘中EGF受体结合位点数下降以及它的mRNA表达受到抑制,再次证实了他莫昔芬抑制雌激素诱导EGF受体mRNA的表达。从而使EGF受体结合位点数减少,因此,他莫昔芬对孕鼠胚胎生长发育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程龙  黄翠芬  叶棋浓 《遗传》2010,32(3):191-197
雌激素受体α(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而ERα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标。ERα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患者中差异较大,即使同一患者,在乳腺癌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都与ER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影响ERα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复杂,众多调节分子在染色质、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水平参与ERα表达水平的调节。在染色质和转录水平,许多分子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ERα启动子的相互作用改变ERα的转录;在转录后/翻译水平,一些microRNA通过诱导ERα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其翻译降低ERα的水平;在翻译后水平,许多分子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调节ERα蛋白水平。文章从不同水平,对这些调节分子的调节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蒜素对小鼠脾细胞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影响。将健康ICR清洁小鼠,按性别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和三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连续灌服大蒜素14、21和28 d,对照组同期分别灌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T-PCR法检测雌性各组小鼠脾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mRNA表达水平和雄性各组小鼠脾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mRNA水平。实验结果显示,雌性小鼠连续灌服大蒜素第14和21 d时实验组ER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14 d时ER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雄性小鼠连续灌服大蒜素第14、21和28 d时实验组A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提示大蒜素可增强小鼠脾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和雄激素受体(AR)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11.
大鼠降主动脉雌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冻切片微波修复后,用E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雌激素受体(ER)在雌性与雄性大鼠降主动脉壁的分布,结果显示,ER阳性反应存在于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中,阳性反应强度无性别差异。无段间差异(降主动脉胸段与腹段),血管周围的脂肪组织也可见大量呈阳性反应的细胞,结果表明,降主动脉壁的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存在ER。降主动脉可能是雌激素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受体在小鼠睾丸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雌激素受体在小鼠睾丸的定位与分布。取A/J系小鼠睾丸, 制备石蜡切片。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和高温处理抗原暴露技术显示雌激素受体的所在部位。睾丸所有Leydig 细胞和约20% 的肌样细胞的胞核呈雌激素受体阳性反应。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为阴性。本研究首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证明了睾丸中雌激素受体的存在,并定位于Leydig 细胞和部分肌样细胞的胞核。为研究雌激素对雄性生殖功能的调节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雌激素(Estrogen)被认为是雌性特有的维持雌性性征的激素。近年来人们发现雄性体内亦存在雌激素及其受体,雌激素可作用于脊椎动物下丘脑-垂体-精巢调控轴以及精巢中体细胞和生精细胞,包括Sertoli细胞、Leydig细胞、精细胞,几乎涉及所有雄激素涉及的领域。雌激素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起作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在雄性生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一种与性腺发育和精、卵成熟有直接重要关系的性激素受体,不仅在哺乳动物中已经证实与卵子的发生有关系,近年来还发现雌激素受体也存在于雌性文昌鱼早期卵原细胞、卵黄生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卵母细胞中;Osada等在扇贝的卵巢中发现有ER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于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中,认为ER是基本的类固醇激素受体,有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的区别,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IGF-1受体、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含量,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用SPSS 11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IGF-1受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含量,且与雌、孕激素受体、PCNA及Bcl-2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甾体激素可能通过调节生长因子IGF-1受体含量,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雌激素β受体(ER-β)的表达与在大鼠等一些实验动物脑PVN的表达有差异,提示其在小鼠PVN内的表达可能有特定的生理意义。为了深入探讨ER-β在小鼠PVN内的功能,本文采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的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ER-β在生后雌性小鼠PVN内的表达。结果发现ER-β免疫阳性物质主要见于PVN的大细胞部,在小细胞部和背侧帽部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未发现明显的胞浆或突起阳性,但在发育的某些时期可见免疫阳性细胞核局部呈现阴性反应。最高表达见于生后早期(第1-9天),随后表达降低,生后一个月即达到成年水平。PVN内ER-β的表达模式表现为生后早期表达高、随后降低,提示在该部位ER-β可能主要参与了对生后早期PVN的神经内分泌活动以及神经结构的发育与完善的调控,并可能与生后早期动物的应激、体重增加和脂肪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EGF对靶细胞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细胞增殖、转化、凋亡以及胚胎发育的分子机理。本文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EGF持续作用48小时后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显示:EGF长期作用诱导广泛的基因表达变化,在所检测的4096种人类基因中,有855种发生了变化,这些表达变化的基因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生物合成、细胞周期调控及受体酪氨酸激酶和G蛋白耦连受体信号转导等细胞反应,其中最显著的变化趋势是GPCR及其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18.
MBA-15, a marrow stromal-derived cell line, was shown to express an estrogen receptor. This finding was confirmed byin situhybridization and receptor binding assay. An exposure to estrogen (10?12–10?6m ) in a dose response manner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cell proliferation 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Cell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two osteoblastic markers, CD10/NEP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These enzymatic activities were elevated following the estrogen treatment. This model enabled direct evaluation of the estrogen effect on stromal osteoblast cells.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素对幼龄小鼠胸腺褪黑素受体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瑛  彭树勋 《生理学报》1996,48(5):477-481
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幼龄小鼠胸腺褪黑素受体(MR),并以此为实验模型研究肾上腺素(E)对胸MR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生理浓度的E即对胸MR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具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可逆转引抑制效应,CAMP对MR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E对MR的抑制是通过β受体而实现的。这些结果提示,E在生理情况下即对胸腺MR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