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激光拉曼光谱在蛋白质构象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俞帆  隆泉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4):516-520
激光拉曼光谱法被公认为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动力学和功能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拉曼光谱在蛋白质构象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涉及到拉曼光谱在非折叠蛋白质、蛋白质装配的特征描述,拉曼晶体学在实时监控蛋白质单晶中化学变化等方面的应用。另外,介绍了蛋白质拉曼光谱分析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领域中的研究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华眼镜蛇膜毒素的体外溶吉田肉瘤细胞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在试管中破坏吉田肉瘤腹水细胞(YSC)的行为特征:(1)在缺钙溶液中固定细胞浓度为4~5×10~6个/毫升时,癌细胞会迅速破坏;(2)在2微克/毫升毒素蛋白浓度以下YSC破坏速度及破坏程度都与CT浓度成正比,倘以3~6分钟的破坏程度计量,每毫克毒蛋白每分钟可破坏癌细胞O.7×10~9个,Y_(50)≈1微克/毫升;(3)由YSC浓度增大能对抗溶胞的实验可推算出在此过程中与每个癌细胞作用的毒蛋白量为2.8×10~6~25×10~6个分子;(4)虽然镁离子对此反应是部分必需的,但钙离子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被金属螯合剂所去除。作者对CT不能在体内抗癌作了解释,并对毒蛋白一级结构中第25位酪氨酸对细胞毒力的重要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华眼镜蛇膜毒素(CT)在试管中破坏吉田肉瘤腹水细胞(YSC)的行为特征:(1)在缺钙溶液中固定细胞浓度为4~5×10~6个/毫升时,癌细胞会迅速破坏;(2)在2微克/毫升毒素蛋白浓度以下YSC 破坏速度及破坏程度都与CT 浓度成正比,倘以3~6分钟的破坏程度计量,每毫克毒蛋白每分钟可破坏癌细胞0.7×10~9个,T_(50)≈1微克/毫升;(3)由YSC 浓度增大能对抗溶胞的实验可推算出在此过程中与每个癌细胞作用的毒蛋白量为2.8×10~6~25×10~6个分子:(4)虽然镁离子对此反应是部分必需的,但钙离子却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这些作用都可被金属螫台剂所去除。作者对CT 不能在体内抗癌作了解释,并对毒蛋白一级结构中第25位酪氨酸对细胞毒力的重要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磷脂分子链构象及相变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几种纯磷脂的固态、分散体或脂质体的激光拉曼光谱特性.在室温条件下固态DMPC、DPPC和DSPC的拉曼光谱表明,它们的分子链的有序性呈现差别.DMPC分子链的有序性远较其它二者为低.研究了DSPC的热致相变,分别观察固态DSPC的Ⅰ_(1100)/Ⅰ_(1064).~温度关系特性曲线和它的分散体的Ⅰ_(2882)/Ⅰ_(2847)~温度关系特性曲线,并发现上述两种关系特性曲线在相变温度之前均出现预相变峰,这可能反映在磷脂分子的相变过程中除trans(?)gauche构象转变外还存在其它构象的变化.DPPC分散体和脂质体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曲率效应可能是脂质体分子链的有序性不同于分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锡锋  曹宜生 《蛇志》1999,11(3):16-20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细胞毒素( C V C T X)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小鼠皮下、腹腔接种 S180 、 E A C后, 于接种部位注射不同剂量的 C V C T X, 每天 1 次, 连续10 天, 观察瘤重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 适当剂量(02~08m g/kg) 的 C V C T X 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 ( P< 001),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 001)。结论  C V C T X 在小鼠体内对 S180 、 E A C有明显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军  方清  盛荣生 《激光生物学报》2000,9(3):221-227,202
本文中 ,SERS被用来测定胆绿素 ,并对溶液中的 p H和 Na Cl浓度对谱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测定下限可达 1 .2 8× 1 0 -7M,且摄谱时间只需 1 5分钟。另外 ,讨论了胆绿素在银胶表面的吸附状态及质子化状态。研究表明胆绿素在银胶表面是呈近乎平面的环状结构吸附 ,其内酰胺环 A上氧原子和吡咯环上的氮原子可能发生了质子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500MHz NMR—维和二维~1H谱研究了重水溶液中的中华眼镜蛇细胞膜毒素CT-III.通过相敏双量子滤波相关谱(DQF-COSY),核Overhauser二维谱(NOESY)和全相关谱(TO-CSY),对含甲基和芳香基团的氨基酸残基的质子自旋体系进行了解析.CT-III~1H谱特征表明有β折迭二级结构存在,NOE二维谱显示Txr22和Tyr51的芳环侧链以及IIe39的侧键在蛋白构象中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500MHz NMR—维和二维~1H谱研究了重水溶液中的中华眼镜蛇细胞膜毒素CT-III.通过相敏双量子滤波相关谱(DQF-COSY),核Overhauser二维谱(NOESY)和全相关谱(TO-CSY),对含甲基和芳香基团的氨基酸残基的质子自旋体系进行了解析.CT-III~1H谱特征表明有β折迭二级结构存在,NOE二维谱显示Txr22和Tyr51的芳环侧链以及IIe39的侧键在蛋白构象中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复杂的样品的制备及提取过程,最大限度避免精油活性成分变化,常温下,用拉曼光谱原位分析毛姜花油细胞中精油。样品切片后置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下,用10倍物镜可观察到油细胞。油细胞精油的拉曼光谱与1,8-桉油精拉曼光谱非常相似。以毛姜花油细胞/1,8-桉油精的拉曼峰为序,较强峰出现在2928/2 921、647/652 cm~(-1),次强峰出现在540/545、808/813、915/920、926/930、1 012/1 016、1 075/1 080、1 270/1273、1 427/1 432 cm~(-1)。在油细胞中出现的强峰、次强峰与1,8-桉油精的拉曼峰一致,说明毛姜花油细胞中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毛姜花油细胞的25条拉曼峰都与1,8-桉油精的拉曼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拉曼光谱原位分析姜黄橙黄色及黄色薄壁细胞中的物质。德宏、广西及西双版纳姜黄三种样品橙黄色细胞的拉曼光谱非常相似,较强峰出现在1 632/1 633/1 637、1 599/1 601/1 605、1 184/1 186/1 190 cm-1,中等强度的峰出现在1 529/1 528/1 534、1 425/1 426/1 430、1 306/1 308/1 311、1 235/1 235/1 239、1 167/1 168/1 173、1 122/1 125/1 130、967/969/975 cm-1。三种姜黄薄壁细胞中出现的强峰、次强峰位置、峰型都一致,说明三种姜黄橙色薄壁细胞中物质的主要成分相同。与姜黄素(curcumin)拉曼光谱的主要的19条谱线比较,在姜黄橙色细胞拉曼谱的17条谱峰中有16条与之对应。而黄色薄壁细胞中大部分谱线与支链淀粉的谱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姜黄素的拉曼光谱,并对谱线进行了初步的归属。  相似文献   

11.
李寿崧  吴瑞敏 《动物学报》1992,38(2):172-179,201
本研究记录了经25°,35°和15℃驯化的眼镜蛇,在交感和迷走神经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后;降、升温的心率效应,并与正常对照组相应的变化量比较;观察了腹腔注射儿茶酚胺类激素及直流电脉冲刺激左、右迷走神经对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体温和心率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呈现对数回归关系;交感、迷走下行通路分别或同时离断,均不影响这种关系;儿茶酚胺类激素对心率没有作用;刺激左、右迷走神经使心率大幅度下降。说明眼镜蛇在变温条件下的心率变化,主要是心脏自律细胞温敏代谢作用的产物,但迷走中枢的下行紧张性调控将使这种变化更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用SB 2T内置热敏无线电发射器、HOBO和TINYTALK数据记录块等电子设备研究实验室围栏内越冬眼镜蛇 (Najaatra)的体温调节和低温耐受性。围栏内总平均气温 (10 6℃ )与总平均巢温 (10 9℃ )无显著差异 ,但气温变化幅度 (- 2 0~ 37 4℃ )大于巢温变化幅度 (6 5~ 14 5℃ )。眼镜蛇体温变化幅度 (3 4~34 1℃ )介于气温和巢温的变化幅度之间 ,平均体温的个体间差异显著 ,总平均体温 (15 0℃ )大于平均气温和平均巢温。最低体温的平均值为 8 9℃ ,与经验估测的眼镜蛇低温耐受极限 (9 0℃ )相近。白天气温高于15℃时能见到巢外调温个体 ,其体温记录次数约占处于此条件下的个体总体温记录次数的 2 9%。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高于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 ,亦高于处于白天 15℃以上气温但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处于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低于晚间个体的体温。处于白天 15℃以上气温但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与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无显著差异。处于晚间和白天 15℃以下气温个体的体温与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眼镜蛇在低温和缺乏热斑块的环境中是体温调节的顺应者。气温高于 15℃时 ,进行巢外调温和不进行巢外调温个体的体温均与气温无关 ,表明眼镜蛇在气温  相似文献   

13.
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的三个单一组份:心脏毒素Ⅰ、心脏毒素Ⅱ和磷脂酶A_2(称简为CTⅠ,CIⅡ和PhA_2),两个混和组份:CTⅠ-PhA_2和CTⅡ-PhA_2,分别注射到小白鼠后肢小腿胫骨前肌内,观察和研究小白鼠骨骼肌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这三个毒性组份均能造成小白鼠骨骼肌肌纤维的明显损伤和坏死,肌质膜、核膜和线粒体膜损伤,肌丝溶解而形成各种絮状游离坏死小块;肌小管系统消失;线粒体肿胀并形成含有嵴碎片的空泡;肌质网溶解; 肌纤维内出现有大量囊泡状结构物。整个肌纤维变成一种含有各种细胞器残骸并由破损肌质膜所包围的低电子密度破损细胞。五个组份所形成的超微结构损伤变化并无显著差异,CTⅠ-PhA_2或CTⅡ-PhA_2这两个混合组份比相应的单一组份的损伤似乎更严重些。  相似文献   

14.
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运用570 型粘附式细胞仪光漂白后荧光再分布法测定单个细胞膜脂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细胞膜电位,以观察中华眼镜蛇毒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心脏毒素使肝癌细胞膜脂流动性下降,并且使肝癌细胞膜电位下降。结论:心脏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7402细胞膜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广东眼镜蛇蛇毒与眼镜王蛇蛇毒的氨基酸成分,结果表明两种蛇毒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但多种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为蛇毒鉴别和质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蛇毒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毅  朱昆祥 《蛇志》1992,4(3):6-8
眼镜蛇毒具有抗肝癌作用.我们采用多种小鼠移植性肝癌研究了眼镜蛇毒抗肝癌作用.通过多项指标的体内实验证实眼镜蛇毒经腹腔给药,对小鼠腹水型肝癌 H_(22)(Hep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生存时间,癌重生长抑制率接近5-Fu.我们认为眼镜蛇毒是一种新型的,有一定抗癌活性药物,有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染料FIuo-3标记人肝癌细胞株H_(7402)细胞内游离钙,在粘附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单个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动态变化,细胞在无钙环境中,直接溶解因子(DLF)刺激下细胞内游离钙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下降;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1mmol/L CaCl_2,DLF使胞浆游离钙持续升高;加入10mmol/L CaCl_2,DLF刺激后胞浆游离钙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DLF能引起胞内Ca~(2 )释放和胞外Ca~(2 )内流,细胞外高浓度Ca~(2 )能阻断DLF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中国慈姑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选取了12个与该属系统发育有较重要关系的特征,将8个已知分类群与外类群刺果泽泻属进行了比较。应用数量分支分析的Farris-Wagner方法,建立了中国慈姑属系统发育分支图。讨论了各分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属起源和数量分支分析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丙二醛处理前后的DPPC脂质体、DPPE脂质体和红细胞膜的Raman光谱的变化.我们发现丙二醛使DPPC脂质体相变温度上升10℃且流动性增加,以丙二醛处理DPPE脂质体后其预相变消失,相变温度上升,丙二醛可交联DPPE上的氨基形成Schiff碱.人血红细胞膜与丙二醛保温后膜磷脂trans构象减少,有序性下降;膜蛋白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α螺旋构象减少.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SOD的提纯、育种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金属酶,其制品在医疗、食品与化妆品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常规制取动物SOD受血液来源和得率的限制,而以微生物为原料制备SOD则具有可以大规模培养的优势。本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微生物SOD提纯、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等的研究结果,并就继续研究与应用中的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