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定位在2.3kb的BamHl—H片段上,用xho1、sma1、HindIII和PstI构建了H片段的物理图谱,并测定了两端636bp序列。在5’端发现了杆状病毒ocu基因共有的典型特征,即:ATG起始区;启动子区(14bp保守序列);TATA box和CATA box区等。单一xhoI位点在ATG上游-15bp处,适于作为构建ocu基因转移载体的插入位点。在这一基因5’端序列中发现了五个反转重复单元CGAGC GCTCG,讨论了这一单元在杆状病毒ocu基因高效表达中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昆虫杆状病毒的多角体基因(ocu)主要用于构建转移载体。目前,已有许多利用此类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报道,但尚未见到ocu基因本身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资料。 从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DNA获得含有ocu基因的BamH I—H片段(2.3kb),将其与表达载体pDR540重组,从被检的转化菌落中发现两个阳性重组体(pBS7d和pBS31d),它们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多角体蛋白。  相似文献   

3.
一般相信,增强子是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普遍机制。1983年Cochran等发现昆虫杆状病毒AcNPV基因组中有5个同源序列(hrl-5)。1986年,Guarino等证明,它们有增强功能,其中以hr5活性最强。 1990年,武汉大学病毒及分子生物学系齐义鹏、张生家发现,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启动子上游有增强子序列,这是关于IBV极晚期高表  相似文献   

4.
由SDS及梯度胶电泳测得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天然状态及亚基分子量分别为363kD与31.5kD,从而推断此蛋白为十二聚体,亚基间无二硫键作用.BsNPV多角体蛋白的远紫外圆二色谱显示,它的二级结构含有31.7%的α螺旋,23.8%的β折叠及44.5%的无规卷曲,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通过荧光光谱实验推知,BsNPV多角体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弱,其色氨酸残基位于蛋白疏水核内部.  相似文献   

5.
肌动蛋白抑制了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晚期的作用,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多角体基因、肌动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vAc-ph/70GA,同时构建对照病毒vAc-ph.实验发现,重组病毒vAc-ph/70GA感染Sf9细胞后能持续表达肌动蛋白,但不能形成多角体,vAc-ph则能形成多角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vAc-ph/70GA感染晚期,细胞内没有多角体蛋白的表达;RT-PCR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多角体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没有影响vAc-ph/70GA对细胞的感染力.结果表明,晚期表达的外源肌动蛋白抑制了多角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导致多角体不能正常产生.  相似文献   

6.
异源多角体蛋白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的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DNA中分离出多角体蛋白基因 ,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8中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OAc。将该质粒DNA与线性化的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传染BmN细胞 ,得到了能形成多角体且不产生蓝色空斑的重组病毒hp BmNPV。纯化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并对多角体蛋白、病毒核酸及多角体病毒颗粒进行分析 ,发现AcMNPV的多角体蛋白能在家蚕细胞中大量表达且能在细胞内识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并组装成多角体颗粒 ;病毒基因组DNA因部分交换 ,其酶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电镜观察发现经AcMNPV多角体蛋白包装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大小为1 2 μm~ 2 9μm ,明显小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相似文献   

7.
Xiang XW  Yang R  Chen L  Hu XL  Yu SF  Wu XF 《病毒学报》2011,27(4):366-371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的包装特性,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能大量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vBmBac(polh-)-5B-EGFP,将其与野生型BmNPV共同感染BmN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与多角体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能被激发出绿色荧光,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证实多角体中含有EGFP。上述结果表明,多角体可以将自身病毒粒子以外的其他病毒粒子的成分包装进入多角体,表明多角体的包装机制中存在非特异性识别机制。  相似文献   

8.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表达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多角体蛋白基因(S10片段)并探讨多角体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从DpCPV中分离出S10,与pET-28a载体连接成重组表达质粒pET28-S10;将S10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b中,依次筛选出重组转座质粒pFASTBACS10,重组穿梭质粒BacmidS10,重组杆状病毒AcS10。多角体蛋白基因表达后,用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10原核表达质粒、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获得;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质型多角体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同时有少量产物定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 DNA EcoRI-I片段作为同源探针,在35℃条件下,通过Southern-blot hybridization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rodenia Iitur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Pl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于其HindⅢ-A片段。以PlNPV DNA HindⅢ-A片段和PlNPV DNA HindⅢ-C片段分别制备探针,在不同的杂交条件下,对PINPV,甘兰夜蛾NPV(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MbNPV)油桐尺蠖NPV(Buzura suppresseri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sNPV)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由A片段制备的探针,在不同的杂交条件下,具有相应不同的非特异性,而由C片段制备的探针则具有严格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表达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多角体蛋白基因(S10片段)并探讨多角体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从DpCPV中分离出S10,与pET-28a载体连接成重组表达质粒pET28-S10;将S10克隆到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 HTb中,依次筛选出重组转座质粒pFASTBAC S10,重组穿梭质粒Bacmid S10,重组杆状病毒Ac S10.多角体蛋白基因表达后,用SDS-PAGE、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表达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10原核表达质粒、重组杆状病毒成功获得;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质型多角体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同时有少量产物定位于细胞核.  相似文献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NPV)的核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具有一个非常强的启动子和基因调控序列。目前利用这一基因的上述序列已组建了多种表达载体,高效地表达了十几种外源基因产物,成为当前最有前途的新的表达系统。但是,在组建这一病毒载体过程中,为了使插入的外源基因靠近病毒启动子序列,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反应检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以纯化后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克隆得到了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3。同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重组多角体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可与EoNPV的多角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利用制备EoNPV多角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EoNP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自1978年分离以来,对其形态结构、形态发生、毒力测定、血清学、理化特性、安全性试验、剂型研究及大田应用等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基因组物理图谱也已构建。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BsNPV蛋白质时发现,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的一种主要蛋白质的分子量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5.
从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采集并纯化了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NEFU)。用蛋白酶K消化,提取了病毒基因组DNA。用PCR方法,克隆出了该病毒的多角体蛋白(polyhedrin)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是一个含有735个碱基对的开放阅读框(ORF),该阅读框编码245个氨基酸。有5对碱基与加拿大病毒株LdMNPV-G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存在差异。LdMNPV-NEFU分离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第54,109,379,508和701位(从起始密码子中的A开始)分别是C,G,T,C和G,而LdMNPV-G分离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RF)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分别是G,C,C,T和T,两个ORF编码的对应位置的氨基酸绝大多数相同,只有一对不同,即由LdMNPV-NEFU编码的天冬氨酸和由LdMNPV-G编码的对应位置的组氨酸。以质粒pT-7-7为载体,多角体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进行了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16.
王立娟  钟江 《病毒学报》2003,19(1):64-68
颗粒体病毒的增强蛋白(enhancin)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昆虫感染力的病毒蛋白。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表达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的重组病毒AcBBH-TnEn,将它与野生型AcMNPV共同感染SF21细胞,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免疫等方法检测证实,增强蛋白与多角体可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而且发现所形成的病毒多角体带有增强蛋白。这表明,可以通过混合感染的方式生产带有增强蛋白的病毒多角体。  相似文献   

17.
欧阳志荃  孙修炼  邓菲  袁丽  胡志红 《Virologica Sinica》2003,18(6):603-606,T003,T004
本文报道了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病理时相及HaSNPV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以5×10~3PFU的HaSNPV出芽病毒粒子(BV)注射4龄初的棉铃虫幼虫,石蜡切片的H.E染色表明,在感染后24h,病理变化不明显;48h后脂肪体、气管组织的细胞核开始肿大,细胞开始变形;72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细胞核肿大十分明显,组织结构松散;但中肠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变;96h后,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肌肉组织变疏松。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感染后24h,未能检测到多角体蛋白在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感染后48h,多角体蛋白可在部分脂肪体、气管组织、血细胞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72h后,被感染的脂肪体、气管组织、和真皮组织的细胞数比48h多;96h后,多角体蛋白可以在脂肪体、气管、真皮组织中大量表达,48h到96h间,被感染的血细胞数目基本不变,中肠组织和肌肉都未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幼虫死亡后,可在中肠上皮细胞的基底膜间隙中检测到多角体蛋白的表达,肌肉组织中未见表达信号,其它组织全部被感染并且组织结构被破坏,H.E的结果与免疫组化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方法克隆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国镇江株(BmNPV-JZstrain)的酪氨酸蛋白磷酸酯酶基因(ptp),测定了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了与相关病毒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并将该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该基因的编码部分由507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6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多肽,其中含有酪氨酸蛋白磷酸酶酯催化部位的“HC”基序。该基因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ptp基因和BmNPV-T3株(日本)拟为pt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8.2%,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0%和97.6%。将该基因插入到温度诱导型表达质粒pBV221的温控启动子PRPL之后,在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了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9KD,表达产物能催化对硝基酚磷酸钠(PNPP)的脱磷酸反应,这种催化作用可被钒酸钠和ZnCl2抑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从被AcNPV感染的大蜡螟中提纯到AcNPV DNA,以质粒pBR325作为载体,从AcNPV基因组DNA EeoRI片段克隆中得到含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经原位杂交,酶切鉴定,DNA顺序分析,并与Hooft Van Iddekinge等人测定的结果比较,证明筛选到的7.3kb EcoRI片段包含了AcNPV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及其启动基因。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启动基因是迄今为止在真核细胞中所发现的最强启动基因之一,是理想的表达外源基因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20.
以核多角体病毒为载体在家蚕中生产外源蛋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为载体,在家蚕幼虫或家蚕培养细胞系中表达的外源基因越来越多,其表达的产物已涉及到医用药物、医疗诊断、疫苗生产、生物防治等诸多领域,文章就BmNPV的特性及其基因组构造,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特性,重组BmNPV的构建及其在家蚕幼虫体内和细胞系中的表达,BmNPV-家蚕表达系统的外源蛋白生产效率及其应用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