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4 hm2色季拉山长期监测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成对相关函数点格局方法,分析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群落优势种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活立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大小死亡木的空间格局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种群活立木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小树在小尺度(0~7 m)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和研究尺度的增加,冷杉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最终趋向于均匀或随机分布格局.小树与大树、中树与大树在小尺度(0~35和0~30 m)上呈负关联,在大尺度(45~100和80~100 m)上呈正关联,且个体间龄级相差越大,其关联性越强.冷杉死亡所释放的空间不足以影响大树对小树的距离制约,大径级死亡木与小树在小尺度(0~34和5~27 m)上具有负关联性,在大尺度(49~100和73~100 m)上具有正关联性.自疏作用和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可能是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藏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色季拉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的研究 ,结果表明 :冷杉林死亡木主要由枯立木、拔根倒木、干基折断木和干中折断木 4种类型构成 ,其中干基折断和拔根倒方式形成的倒木是林地死亡木最主要的输入形式 ;主林层林木的老龄化和心腐病导致了树势的衰弱 ,极易发生折倒 ,风害、雪压是诱发立木折倒死亡的直接原因。冷杉林死亡木的现存量为 111.53 t· hm- 2 ;C、N、P、K、Ca、Mg 6种养分元素的总贮量为 60 442 .69kg· hm- 2 ;原始冷杉林死亡木现存量大、养分贮量高 ,是目前国内已知的针叶林类型中贮量最高的  相似文献   

3.
任毅华  周尧治  侯磊  方江平  罗大庆 《生态学报》2021,41(13):5417-5424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配置状况,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生存策略及适应机制的反映。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东坡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将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急尖长苞冷杉进行调查,记录林木的坐标、胸径、基径、冠幅等信息。依据基径和胸径两个指标将林木划分为12个径级和6个龄级(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对种群的径级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成倒\"J\"型。(2)种群整体、幼苗、幼树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所研究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3)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接近或达到负关联,在中、大尺度无显著关联;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空间分布上与幼苗、幼树的关联性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小树、中树、大树、老树之间无显著关联。上述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小径木以集群方式相互庇护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径木在小、中尺度抑制林下更新,在大尺度则促进更新。该结果有助于揭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现状与动态规律,可为深入研究该种群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文婷  刘海坤  何睿  于东悦  夏鹰  党海山 《生态学报》2022,42(22):8977-8984
为探究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在急尖长苞冷杉纯林中设置1个1 hm2的固定样地,记录样地内所有高度>2 m的急尖长苞冷杉的年龄、胸径、冠幅和坐标等指标。根据径级分布分析种群的径级结构,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的径级分布为倒\"J\"型,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良好。(2)成树在各个时期和不同尺度上都呈随机分布;幼树在1891年之后的各个时期在小尺度(2 m)上呈聚集分布,1981-2012年在1-41 m尺度上陆续出现聚集分布;幼苗在1861-1920年在小尺度(1-2 m)上呈聚集分布,1951-1980年出现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最大(1-35 m、41 m和48 m)。(3)在不同时期中,不同年龄组树木之间几乎都呈正关联或无关联;成树和幼树随时间推移从无关联到在各个尺度上陆续出现正关联的变化;成树和幼苗随时间呈无关联、中大尺度(32-35 m、44 m和49 m)正关联和无关联的变化;幼苗和幼树呈现从无关联转变为小尺度(8 m)正关联和小、中尺度(1-30 m)正关联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成树在小尺度上对幼龄树存在一定的抑制,但在较大尺度是促进的。1951-1980年样地中的幼苗数量大量增加,随后30年幼树的数量因幼苗长大也有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竞争。但总体来看急尖长苞冷杉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具有种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任毅华  罗大庆  周尧治  方江平  卢杰 《生态学报》2019,39(21):8048-8057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GIS在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祥  鲍毅新  葛宝明 《四川动物》2003,22(4):277-28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绘制动物分布图、确定物种丰富度、预测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建立物种分布数据库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今后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色季拉山不同坡向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化学计量比及内梅罗指数等方法对不同坡向0—100 cm土壤的pH和7种养分含量及肥力状况进行研究,以期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pH<7,为酸性。0—100 cm土层中除土壤全钾含量外,其他各养分含量及变异系数的均值均表现为:阳坡<阴坡,且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除全磷、全钾含量较低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上表层与深层差异显著(P<0.05),其他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养分随土层变化规律不一致,各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阳坡各土壤化学计量比总体上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阴坡呈波动性变化,除C∶N外,阳坡C∶P、C∶K、N∶P、N∶K、P∶K均小于阴坡。(4)阴坡的土壤肥力指数(1.44)大于阳坡(1.32),不同坡向土壤肥力均属于\"中等\"水平。坡向通过影响多种因素使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动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动物多样性不仅是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动物还常作为生物多样性的指示物,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可测的依据[1~4],因此,动物多样性研究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动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手段在动物多样性的研究中有许多局限性,难以适应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新形势.在动物的物种分布方面,传统的分布图是依靠收藏的标本和野外观察地点的记录手工绘制成的,通过多幅分布图叠置获得物种分布格局的信息[2,5~6].在动物分布图中,由于经验数据体现不了目前分布区所受到的人类活动影响,点分布图上的空白区并不能意味着没有分布,分布范围中往往还包含着不适宜的生境,等等[2],这种分布图实质上只能看作对某一地区物种出现可能性的预测,因此,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7].此外,绘图工作量大,分布图的用途也很有限.在空间分析方面,传统的分析动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及分异规律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方法和手段多局限在一维和二维空间上,难以体现出动物多样性和环境因子在多维空间上的内在联系.在热点地区分析方面,缺乏对就地保护系统(保护区)规划、设置、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估的手段,难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当研究对象个体差异很大或者研究尺度与植物大小属于一个数量级时,传统的以种群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引入一种在传统点格局分析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栅格数据为分析对象的新方法——扩展点格局分析方法,用以分析具有一定面积和形状对象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该方法适用于灌木研究对象.以狭域特有种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为例,采用摄影定位法,用图像处理软件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样地信息数字化后,利用扩展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群落中四合木单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群落中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种群的关系,四合木种群在69~ 99 cm尺度上表现为均匀分布,四合木与霸王在350 ~570cm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负关联关系.结果揭示了灌木种群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生物可再生能源是最有前景的石油替代品之一.生物能源的生产原料包括:植物、有机废弃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制备的主要生物能源包括: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甲烷等.某些微生物如微藻和真菌可以生产大量油脂,这些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有些微生物如酵母可以将糖类、淀粉以及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添加乙醇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排放明显降低;还有些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甲烷,可用做家用燃气、车用燃气或发电.除此之外微生物还具有在生产能源的同时治理环境污染的优势.总之研究开发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武鸣地区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平地为参照,于2012年7月从能源植物种类筛选(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木薯)、种植模式(套作与单作)和地形选择(坡地与平地)等方面,对主要能源植物甘蔗和木薯种植地进行了土壤动物和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甘蔗种植地,土壤动物的数量、多样性、生物学质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特别是生物学质量下降幅度达53%(P=0.032);在木薯平地上套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对土壤动物的数量、群落组成及生物学质量无明显影响,但生物多样性显著上升;地形选择对土壤动物的效果明显,坡地的土壤动物数量、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学质量均出现普遍下降.这些结果表明,木薯比甘蔗更适合长期种植,且通过优化种植模式,选择适当地形还可以缓冲木薯种植过程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可初步断定在广西可以优先选择木薯作为一种长期发展的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12.
能源植物芒草研究进展与综合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草是一类多年生的C4草本植物,因其具有生物量大、纤维素含量高、灰分低、热值高、适应性强、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高产纤维类能源植物之一,因而成为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国内外能源芒草的研究进展与综合利用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石元春 《生命科学》2014,(5):432-439
为应对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质能源已渐趋成熟,在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回顾了生物质能源40年的发展历程,对液体生物燃料、生物天然气和固体生物燃料与发电作了专门叙述。就生物质能源与中国,以及中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方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J. L. Berthon 《Hydrobiologia》1985,123(3):223-231
In Lake Dayet er Roumi, the annual cycle of Acanthocyclops vernalis (Copepoda) is composed of two different cohorts, the first one in autumn, the other, numerically the most important, in spring.Growth rates and size of the individuals are nearly equivalent in the two cohorts, but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nges appreciably. Autumn animals have a higher energetic content than spring ones: 2.425 104 Nm · g–1 and 1.965 104 Nm · g–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biomass and production value between the two populations.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population density, the autumn cohort produces much less than the spring one. However, because each autumn specimen has a higher energy content, this difference becomes much smaller, on balance.The difference in numbers between the cohorts could result from the fact that in autumn, but not in spring, A. vernalis, because so rich in energy, is strongly positively selected by predators.
  相似文献   

15.
赵建  曲音波 《生命科学》2014,(5):489-496
开发利用可再生性的木质纤维素资源来生产液体燃料和大宗化学品,对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其代表性工艺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却因为经济上无法过关而迟迟不能真正实现产业化。采用生物精炼技术,充分利用木质纤维素材料中各种组分,生产包括部分高值产品的多种产品,是克服其转化技术产业化经济可行性问题的有效措施。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原料生物精炼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玉米芯的生物精炼技术产业化进展,并对木质纤维素的生物精炼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Field trials throughout Europe over the past 15 years have confirmed the potential for high biomass production from Miscanthus, a giant perennial rhizomatous grass with C4 photosynthesis. However,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biomass crops require yield estimates that can be scaled up to regional, national and continental areas. The only way in which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reliably provided is through the use of productivity models. Here, we describe MISCANMOD, a productivity model, which wa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GIS to plot potential, non‐water‐limited yields across Europe. Modelled rainfed yields were also calculated using a water balance approach based on FAO estimates of plant available water in the soil. The observed yields were consistent with modelled yields at 20 trial sites across Europe. We estimate that if Miscanthus was grown on 10% of suitable land area in the European Union (EU15), 231 TWh yr?1 of electricity could be generated, which is 9% of the gross electricity production in 2000. Using the same scenario, the total carbon mitigation could be 76 Mt C yr?1, which is about 9% of the EU total C emissions for the 1990 Kyoto Protocol baseline levels.  相似文献   

17.
18.
土壤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为探讨常绿阔叶树种对模拟氮沉降增加和降水减少的响应,以同质园中自然生长的壳斗科(Fagaceae)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大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jensennian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五年生幼树为对象,比较了对照(CK)、施氮(+N,施氮60 kg hm~(-2) a~(-1))、减水(-W,减少自然降水的50%)以及施氮和减水(+N-W,施氮60 kg hm~(-2) a~(-1)和减少自然降水的50%)对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1)施氮显著增加了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P0.05)。(2)减水未引起三种幼树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的显著下降(P0.05)。(3)除麻栎树叶生物量、树枝生物量外,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对三种幼树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4)施氮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干重比、大叶青冈幼树的干重比和枝重比(P0.05),降低了大叶青冈的叶重比和根重比(P0.05)。(5)减水导致丝栗栲幼树和麻栎幼树的根重比、麻栎幼树的根冠比显著增加(P0.05),引起丝栗栲幼树的枝重比、麻栎幼树的叶重比、枝重比和干重比显著降低(P0.05)。(6)施氮和减水交互作用显著提高了丝栗栲幼树的根重比(P0.05),降低了麻栎幼树的干重比(P0.05)。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能源农业发展的资源现状与发展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亚平  左玉辉  柏益尧 《生态学报》2008,28(8):3948-3957
在讨论江苏省农村生物质类型和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对江苏省能源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现状进行定量的估算,并通过对发展能源农业的种质和可利用土地、江苏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态势的分析研究,对江苏省能源农业的发展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2006年江苏省农村生物质能总蕴藏量和可利用量折合标准煤分别达到14238.06万t和2311.54万t.到2010年和2015年,江苏省农村生物质能资源量折合标准煤将分别达到5390万t和6109万t.  相似文献   

20.
在滩涂生态演替序列中,自海向陆随着土壤和植被的演替,初级生产者的生物量及其固定的能量同步增长。滩涂主要陆生盐生植被和盐沼生植被的初级生产均始于3月;初级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峰值,大穗结缕草群落出现在5月,盐蒿群落出现在7月,白茅群落、芦苇群落和糙叶苔群落出现在6月;生物量峰值出现在9月或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