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福建省为害甘蔗的主要是螟虫。其中又以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蔗茎卷叶蛾(Eucosmaschistaceana Snellen)为主,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和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次之,白螟(Scirpophaganivella Fab.)最少。它们前期为害蔗苗,引起枯心,减少有效茎;中后期蛀食蔗茎,造成螟害节,诱发赤腐病[Physa-lospora tucumanensis Speg.]使甘蔗生长受阻,且易受风折,降低蔗茎糖分和产量,因此对当前甘蔗的生产影响很大。目前对其防治尚缺乏彻底简便的方法。据前人介绍利用红蚂蚁防治蔗螟颇有效果,但仅限于水源便利的土地应用。我们在参考前人著作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企图对红蚂蚁在不同地区、类型蔗园治螟效果,单位面积有效放蚁量,放蚁治螟有效期,红蚂蚁对地下蔗芽的保护作用,及红蚂蚁治螟与药剂的配合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蛀食稻茎的螟虫,目前已发现有五种。计大螟(Sesam?a inferens Walk.)、二化螟(Chilosupressalis(Walk.)、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三化螟(Schoenobius incertellusWalk.)、稻褐边螟(Schoenobius sp.)。台湾稻螟目前记载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福建。稻褐边螟分布于湖南、江西。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布比较普遍,为害也较严重。除以上五种蛀食稻  相似文献   

3.
粤东地区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k.、黄螟En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a和大螟或称紫螟Sesamia inferens wk.五种。其中以前三种分布最广,为害则以二点螟和条螟最烈,常因这两种蔗螟为害而造成枯心、蛀节、枯茎和断茎,并因螟害而引起赤腐病,甚至整株枯死,影响蔗糖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1957—1963年调查;旱地甘蔗二点螟为害枯心苗率一般哒8.4%—39.6%。条螟被害节率达4.7%—12.4%,被害全株枯死率达5%—8.45%,蛀节风折率达6.6%—8.93%,损失很大。兹就二点螟和条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牙土天牛Dorysthenes(Baladeva)walkeri Waterhouse是甘蔗害虫的新纪录;分布于我国的福建、江西、广东和广西以及国外的印度、缅甸。这一害虫在广东的湛江地区及海南岛各地发生普遍,局部蔗田受害严重,以多年生宿根性甘蔗受害尤著,越冬蔗地下茎受害后不能抽芽造成缺株断垄,生长期蔗茎基部受害使植株枯黄并导致风折。 长牙土天牛除为害甘蔗外,还为害油棕、椰子、竹类、竹芋(Maranta arundinacea L.)并取食大芒、白茅等禾本科植物。  相似文献   

5.
我国云南省甘蔗螟虫的几种寄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甘蔗螟虫种类多、分布广、为重害,是甘蔗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蔗螟分散发生,钻蛀、隐蔽为害,农药防治比较困难,目前世界产糖国都在着重研究经济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有的国家已把利用寄蝇防治蔗螟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例如美国已机械化生产螟利索寄蝇防治蔗螟,日本、印度、菲律宾都已成功地引入该寄蝇。我国台湾省和广东省也都先后数次引进此种寄蝇。 云南德宏州甘科所对当地甘蔗害虫及天敌进行了普查,从为害甘蔗的二点螟Chilo infu-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制度下甘蔗螟虫种群结构及螟害枯心苗发生规律特征,以期为指导预警监测和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自然种群接虫方法,定期调查不同植期、不同品种螟害枯心苗,对螟虫种群结构、枯心苗苗龄及螟虫幼虫龄期特征、枯心苗动态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水田蔗区以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为主,伴有少量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旱地蔗区以大螟为主,伴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极少量黄螟。甘蔗低苗龄时,枯心苗中2龄幼虫数量最多,随着苗龄的增加,枯心苗中3龄、4龄等幼虫逐渐增多。其中,大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6~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黄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4~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5龄为多;二点螟为害枯心苗集中在5~8叶,枯心苗中幼虫以3龄和4龄为多。不论水田旱地,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均会出现波动,但水田蔗区较旱地蔗区波动小。【结论】不同种植制度螟虫种群结构不同,不同螟虫和甘蔗品种影响枯心苗特征及其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7.
甘蔗害虫约有360余种,其中甘蔗螟虫为害损失最大,一般在5—10%或10—20%。是甘蔗栽培的严重威胁。现将华南的甘蔗螟虫概述如下: 一、种类及分布 1.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raea venosata Walker,属螟蛾科。 2.二点螟Chila infuscatellus Snellen,属螟蛾科。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害虫以甘蔗螟虫最普遍,分怖亦最廣。廣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共有四种: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和大螟(Sesamiainferens Wk.)。甘蔗螟虫为害的结果,形成枯心苗和蛀(?),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份,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 甘蔗螟虫的为害虽重,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法,也还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目的,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试验内容是赤眼蜂的寄主的选择和繁殖、赤眼蜂的繁殖及保存、赤眼蜂田间放播初步试验和甘蔗螟虫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现将各项试验结果简要地分述如下: 赤眼蜂能否利用成功,要看培育出来的赤眼蜂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活力。赤眼蜂的生活力可用下列四个标准去量度:(1)蜂体大小,(2)繁殖能力,(3)成虫寿命,(4)对田间环境的適应性。此外,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雌性此率不应此自然界的减低。 赤眼蜂的生活力,首先和寄主有很大关系。如果寄主卵的内含物的质和量都適合 於赤眼蜂幼虫营养之需,羽化出来的成虫体积大,繁殖力强,寿命也有延长的趣势。关於赤眼蜂的寄主,我们管用过17种鳞翅目昆虫的卵供其寄生,结果以松毛虫(Dendro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优点 甘蔗是我国重要糖料作物,分布在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据各地资料,甘蔗螟虫普遍和严重发生,威胁甘蔗生产甚大。 从甘蔗生长特性和蔗螟发生规律来看,人工繁殖蔗螟天敌赤眼卵蜂来防治甘蔗螟虫,是一个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据广东各地近几年来试验,示范及大面积应用的结果,可以看出:利用赤眼蜂防治蔗螟,可以显著提高螟卵寄生率,减少枯心苗和虫蛀节,从而可以提高甘蔗的产量和质量。例如1956年在广州市郊河南农场进行大面积试验,用413亩蔗田放蜂,225亩作对照,放蜂区每亩设2—3个放蜂器,全年放蜂11次,每次每  相似文献   

10.
甘蔗、斑茅及其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蔗属(Saccharum L.)主要包括热带种(S.officinarum L.)、中国种(S.sinensisRoxb)、印度种(S.barberi Jeswiet)、“割手密”种(S.spontaneum L.)和大茎野生种(S.robustum Brandes)。甘蔗属的近缘植物——斑茅(Arundinaceum Retz)应该划归甘蔗属、蔗茅属(Erianthus Michx)或另立一属,意见不一。Dutt 等将斑茅列入蔗茅属,耿以礼等则将其划归甘蔗属。甘蔗糖业栽培的甘蔗(糖蔗)是热带种与割手密种、大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洞庭湖区。发现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和列星大螟Sesamia vuteria(stoll)幼虫为害棉花,被害率为0.1—0.2%,个别严重的年份在0.5%左右,而且多发生在9月中旬以后,两种幼虫一生能转移为害3—4个棉桃,被钻食的棉桃,几乎全部烂掉。 大螟和列星大螟在本区的第一代至第三代以为害玉米、高梁、芦苇、甘蔗为主(大螟还为害水稻),偶尔还为害莎草、三稜草,但对棉茎也小有为害,被害率在0.03%以下。国营大通湖农场植保站在1983年5月查到大螟和列星大螟为害棉花,被害率在0.02%以  相似文献   

12.
稻田里常见的枯心苗除了稻螟为害所造成之外,我们发现尚有贫乏蔗金龟(Alissontum pauper)、稻象鼻虫(Echinocnemus squameus)、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等,此外因水害亦会造成枯心苗。三化螟、大螟、台湾螟的为害情况,过去  相似文献   

13.
蔗蝗(Hieroglyphus annulicornis Shir.)又名斑角蔗蝗、蔗叶蝗、烟袋油,是南方诸省为害甘蔗的一大害虫。几年来据我们在微山湖蝗区的调查,发生为数很少,分布不广,为害不甚显著。但因农业合作化的飞跃发展,蝗区环境面貌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蔗蝗是否会有新的变化,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蔗蝗的生活习性过去记载的较少,为了要掌握它的发生规律,有利于今后防治研究工作,我们于1955年对蔗蝗的  相似文献   

14.
王敏生 《昆虫知识》1992,29(4):253-253
利用红蚂蚁(膜翅目:蚁科)防治甘蔗螟在我国福建、台湾等地延续了很长时期,已成为对外介绍我国生防工作的突出一例。过去,国内书刊中一直使用Tetramorium guineenses(F.)作为红蚂蚁学名。1990年9月,作者在福建同安县田洋村甘蔗田中,找到许多红蚂蚁巢,观察到群栖竹筒或蔗叶鞘的有趣习性及其捕食等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和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在甘蔗上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通过对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和螟幼虫调查,根据生态位理论测定其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甘蔗苗期,大螟60%以上由蔗苗地上部位蛀入,黄螟90%以上由蔗苗地下和地面部位蛀入。在生态位方面,大螟时间生态位较黄螟宽,空间生态位则两种害虫相当,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种间竞争系数最高达0.7472。【结论】这两种害虫在蔗苗上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16.
贫乏蔗金龟(Alissonotum pauper Bur.)是广东省为害甘蔗较严重的金龟子之一,但其危害水稻则在文献上未见记载。广东省湛江专区电白县受旱地区的水稻每年在4月下旬,5月上旬常受贫乏蔗金龟的为害。当地老农认为,蔗金龟的为害以旱年较严重而普遍,雨水调匀的年份甚少为害或仅见于旱坡田。1963—1964年笔者等在电白羊角地区调查,受害重的稻田平均每亩有15棵被害,被害率为0.03%,一般旱田每亩亦有5—6棵被害,被害率为0.012%。被害重的田多是受旱田,经常不缺水的稻田甚少见其为害。 贫乏蔗金龟为害水稻亦可造成枯心苗,在稻田中骤视之与三化螟及蝼蛄为害所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它们的区别在于:受三化螟为害的枯心苗除茎部有一  相似文献   

17.
列星“大螟”Sesamia vuteria(stoll)属夜蛾科,为害甘蔗的整个生育期,以苗期严重,枯心苗率一般为1—10%,严重的达50—90%,往往造成缺苗断垄,降低每亩有效株数,引起减产。成株期蛀食蔗茎上部,使植株停止生长,增加傍芽分蘖,消耗养分,致使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坏,有时被风吹折或病菌侵入伤口,使蔗茎发红腐烂。茎顶端被蛀,幼芽毁坏不能作种。  相似文献   

18.
荸荠白螟(Scirpophaga nivlca Fab.)俗称荸荠螟、白螟。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幼虫为害荸荠、席草、甘蔗等植物。在本地区主要为害水生植物荸荠的地上部分(茎、叶)造成荸荠(食用球茎)减产。同时茎叶为害后,不能编织草帽等物品,失去利用价值。 本地区每年发生3—4代,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第三代幼虫为害最严重。因成虫有选择性产卵习性,凡长势好的田块,为害最严重,枯心苗多达60%以上。有明显的枯心塘(和水稻三化螟一样);也有虫伤  相似文献   

19.
1974年11月16日于我院农场发现台湾稻螟1、2龄幼虫侵人小麦(秋播波塔姆品种)秆内,在剑叶节上方咬断穗轴,造成白穗。侵入孔呈方形或长方形,一般一白穗有幼虫一头,也有一穗两三头的。在0.14亩麦田内调查,受蛾类幼虫为害的白穗共52穗,其中台湾稻螟为害的有48穗,大螟为害的4穗。1975年1月  相似文献   

20.
甘蔗红尾白螟性引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尾白螟Tryporyza intacta Snellen发生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诸省区,是我国南方蔗区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雷州半岛为害日趋严重。为了探讨防治新途径,我们于1975年至1977年在湛江地区进行了红尾白螟性引诱的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