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的技术方法。方法:对30例ACL损伤后移植重建术后患者进行DSCT扫描,利用软件三维重建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图像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设定的参数和方法,30例患者的ACL移植物均获得三维重现,其中24例获得清晰的移植物图像,6例移植物图像略模糊。结论:DSCT可以重建出移植术后ACL移植物的三维图像,对临床检验、评估重建技术、修正重建方法、实现解剖重建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及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ateml ligament,MCL)和恢复膝关节前内侧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A CL合并MCL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6~48岁,平均32.5岁;右膝15例,左膝12例.患者在排除手术禁忌后,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ACL和MCL.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7~14天,平均10天.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获得长期随访,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32.10±4.35升至86.25±4.12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由术前的33.27±4.25分,升至82.46± 4.13分,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 KDC评分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跟骨异体跟腱一期联合重建治疗膝关节脱位能够较好的恢复患者膝关节前内侧稳定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J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m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的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10月,27例病人(28膝)经MRI检查及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9膝伴内侧副韧带损伤(MCL),8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5膝伴内侧半月板破裂,4膝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7例患者于伤后3~10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88个月,平均(42.67±3.3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93分,平均(86.67±5.21)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28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9膝、接近正常(B级)16膝、异常(C级)3膝。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同时重建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0例治疗康复情况,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膝关节稳定性、活动范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60例患者均获随访,早期康复训练组患者术后6月膝关节稳定性与活动度均良好,本体感觉得到恢复,可进行正常生活、工作。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膝关节满意稳定性及活动度,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黄曲霉1例。患者男,26岁。因陈旧性交叉韧带断裂在某医院行自体肌腱右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1周发生感染症状,常规抗细菌药物无效。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真菌培养诊断为黄曲霉关节感染。经过关节腔内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关节腔内两性霉素B灌注给药(1%两性霉素B 20 m L,qd),联合伏立康唑(200 mg,q12 h)口服抗真菌治疗,28 d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脱蛋白骨复合物对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腱-骨早期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8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各20只,A组(0.125%复合物)、B组(0.25%复合物)、C组(0.5%复合物)及D组(空白对照),均行ACL重建。实验组腱-骨界面分别相应植入不同浓度复合物,D组不作处理。术后4、8、12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及病理观察。结果0.5%复合物组移植肌腱抗拉性能、腱-骨界面成熟度均优于其余3组。结论辛伐他汀/脱蛋白骨可促进ACL重建腱-骨早期愈合,且以浓度为0.5%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关节内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拟行ACLR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关节内浸润镇痛组(IA组)与关节周围浸润镇痛组(PA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于术前3d定时口服塞来昔布(200mg,bid),术前0.5h行股神经阻滞(3.3g/L罗哌卡因30mL)。术中IA组于关节内给予30mL复合镇痛药物,而PA组于关节周围滑膜内注射相同药物。术后均给予24h冰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72h及出院时的静息与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72h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A组术后12-72h在静息与活动时以及在出院当天的活动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IA组(P0.05)。术后24-72hPA组关节活动度均优于IA组(P0.05)。术后IA组、PA组吗啡镇痛使用率分别为30%、15%,且IA组吗啡平均用量为(10.3±1.1)mg,明显高于PA组的(5.4±0.9)mg(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周围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对ACLR围手术期患者的镇痛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r tomography,DSCT)测量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术后胫骨、股骨隧道位置,并对隧道位置进行评价。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92例(男64例,女28例,平均年龄31.2岁)ACL单束重建患者术后膝关节进行双源CT三维重建,应用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圈画隧道中心并采用Lorenz法测量胫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Tx,Ty),采用Bernard四格表法测量股骨隧道中心点相对位置百分比(Fx,Fy)。结果:Tx平均为(54.54±3.42)%,Ty平均为(39.58±6.72)%,Fx平均为(28.98±6.51)%,Fy平均为(28.04±8.70)%。男、女性及左、右膝之间Tx、Ty、Fx、F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能够清晰,三维显示ACL术后隧道,可以用来评估隧道位置,为改进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手术方式及个体化解剖重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是临床医学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其近几年的进展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实践结合。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对于韧带肌腱损伤研究的几大热点问题,并介绍了作者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生物工程修复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后者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止点定位的治疗原则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开展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术后治愈情况及不同临床结果下股骨止点定位的差异。结果:38例患者未出现重建失败病例,无翻修手术。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与Tegner运动评级,发现术后患者Lysholm与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临床疗效的不同,分为治疗满意组27例,不满意者11例,观察两种手术结果的股骨止点定位情况发现满意组股骨止点位置为(67.32%±6.53%),不满意组为(61.39%±5.86%),两组数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止点定位对术后患者膝关节能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证股骨止点定位的有效性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冯会成  黄迅悟  孙继桐  常青 《生物磁学》2011,(14):2727-2729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应用无内固定装置技术双束重建ACL损伤患者33例,男31例,女2例.患者排除手术禁忌后,分别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双股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韧带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固定,股骨端行悬吊固定,胫骨端行拴桩固定.术后1~3周内指导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进行康复训练,并逐渐提高训练强度.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病例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12月时: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2±2.5,升至96.4±7.2分,IKDC评分55.3±3.7分,升至94.1±5.3分,其中A级19例,B级:11例.术前与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采用无内固定装置双束ACL重建方法能够较好的平衡患者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张力,并有利于保留ACL韧带残余结构、节约经费,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能否应用于临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2例新鲜尸体的1cm宽股四头肌腱,按其解剖结构分为两柬:股直肌、股内、外侧肌腱舍为A束,股中问肌腱为B束,用游标卡尺测量两束的宽度及厚度,然后将两束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分别测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A 束厚度为4.39±1.72mm,宽度为8.19±1.18mm,生物力学强度为685.67±227.09N,抗拉强度为17.00±3.48Mpa;B束厚度为3.06±1.47mm,宽度为7.10±2.03mm,生物力学强度为435.04±205.80N,抗拉强度为13.16±4.02Mpa.A束生物力学强度与A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束生物力学强度与A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能不能满足ACL双束重建的要求,其在临床上应用于ACL双束重建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s of the quadrieeps tendon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ouble-bundle ree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iigament(ACL). Methods: 32 quadriceps tendons (width lena) taken from fresh cadaver were dissected into 2 bundles according to the anatomy, one bundle including rectus femoris, vastus medialis and vastus lateralis was named A bundle and the other was named B bundle. The width and thickness of the A and B bundle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with a Vernier caliper and the biomechanics were determined by WDW-30 election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Results: The thickness, width, ultimate load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bundle A were 4.39± 1.72mm, 8.19± 1.18mm, 685.67± 227.09 N and 17.00± 3.48 Mpa respectively, while for bundle B,which were 3.06± 1.47 ram, 7.10± 2.03mm: 435.04±205.80 N and 13.16± 4.02 Mpa. There was difference between bundle A and the ACL (p<0.05). Conclusion: The ultimate load ofbundle A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the ACL and bundle Bwas also lower than the AC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造成军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1月-2012年6月的5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军人病例,分别以损伤动作及其机制、损伤时所穿鞋子及发生场地、BMI及雌激素水平、运动前有无准备活动为指标,研究生物力学危险因素、外在环境危险因素、内在危险因素、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结果:ACL损伤动作中军事训练23例,篮球22例所占比例最高(总计77.6%).在所有损伤动作中屈膝外翻38例,跳起落地10例,运动急停7例,暴力扭转3例.塑胶场地发生33例(占56.9%)为四大场地中损伤构成比最高的场地;运动时所穿鞋子类型为运动鞋12例(20.7%)、胶底鞋41例(70.6%)时损伤发生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鞋子.BMI分组中超重者38例(65.5%)占据首位.雌激素分组中损伤一般发生于排卵期前后.神经肌肉因素调查中56例(96.5%)患者运动前未行专业的准备活动.结论:屈膝外翻位,活动中鞋子与地面摩擦力大,BMI指数高,体内雌激素含量增高,没有专业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有关.诸多危险因素中唯有神经肌肉危险因素可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其能否应用于临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2例新鲜尸体的1cm宽股四头肌腱,按其解剖结构分为两束:股直肌、股内、外侧肌腱合为A束,股中间肌腱为B束,用游标卡尺测量两束的宽度及厚度,然后将两束置于电子万能试验机上分别测其生物力学指标。结果:A束厚度为4.39±1.72mm,宽度为8.19±1.18mm,生物力学强度为685.67±227.09N,抗拉强度为17.00±3.48Mpa;B束厚度为3.06±1.47mm,宽度为7.10±2.03mm,生物力学强度为435.04±205.80N,抗拉强度为13.16±4.02Mpa。A束生物力学强度与A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束生物力学强度与A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腱的生物力学性能不能满足ACL双束重建的要求,其在临床上应用于ACL双束重建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第174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2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16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103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患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中保留残端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