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海瑕  赵婵  潘子琴 《蛇志》2010,22(2):166-166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原因导致呼吸功能异常,使肺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气体需要,造成动脉血氧下降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代谢紊乱的综合征。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很高,尤其是早产儿,故改善缺氧、纠正高碳酸血症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应用CPAP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3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杰 《蛇志》2007,19(1):38-39
目的观察抗银环蛇毒血清和机械通气对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应用抗蛇毒血清和机械通气救治23例银环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结果银环蛇咬伤患者及早应用抗银环蛇毒血清,毒蛇咬伤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间为2.5~16h。当患者出现睁眼困难、吞咽困难、呼吸节律改变或呼吸困难时,即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抗蛇毒血清是救治银环蛇咬伤致呼吸衰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仝玲 《蛇志》2017,(2):167-16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对症急救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氨茶碱辅助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用药后呼吸困难、发绀、节律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预防组23例,为胎龄<32周有NRDS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及NCPAP;治疗组35例,为已发生NRDS的早产儿,应用固尔苏及NCPAP;对照组22例,单用NCPAP治疗。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12、24、48小时的血气分析,对其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NR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固尔苏治疗后1、12、24、48小时FiO2显著低于固尔苏治疗前(P<0.05)。结论:早期应用固尔苏联合NCPAP能有效预防和治疗NRDS,减少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其方法安全可行,适合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魏娜  唐焕新  杨雪梅  冯力  吴蔚  佟达 《生物磁学》2013,(35):6933-693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愿接受治疗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参麦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参麦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加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FEVl)及血气分析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参麦组的治愈率为91.18%,与对照组的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X^2=10.8800,P〈0.05)。参麦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结果包括氧分压值和二氧化碳分压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疾病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不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病情好转加快,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救治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机械通气救治6例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结果 气管内插管是最佳的气道开放方法;控制通气时,理想的参数为潮气量12ml/kg,通气频率20次/分,呼吸比1:2,吸氧浓度0. 4;辅助通气是,压力支持通气为0.3-1.5kPa,触发敏感度为-3mmH2D。气管插管者辅助通气4-6h后撤机及拔管可获得成功。结论 气管内插管及机械通气是救治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新生儿在接受蓝光治疗时,出现哭闹不安、大量溢奶情况,提高蓝光治疗效果,减轻护理工作量。方法:将2010年至2011年收治我科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纽40例,患儿在性别、日龄、体重、黄疸严重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在接受首次蓝光照射治疗的24小时过程中,对比哭闹及溢奶症状发生率、治疗后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两组的哭闹及溢奶症状发生率、治疗后经皮测黄疸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俯卧位较仰卧位能提高蓝光治疗效果,提倡俯卧位应用于新生儿蓝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抢救蝮蛇咬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娣 《蛇志》2007,19(2):128-128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是控制呼吸和自主呼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呼吸模式,特别适用于自主呼吸存在但通气不足的外周性呼吸麻痹的危重病人。蝮蛇咬伤是危重的急性外伤性疾病,延误治疗或处理不当易导致不良后果。蝮蛇咬伤所致急性呼吸衰竭往往是伤者致命的因素。我院自2000~2005年应用SIMV通气方法救治13例蝮蛇咬伤后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3~72岁。受伤后出现呼吸衰竭时间:<24 h 2例,24~72 h 10例,>72 h 1例。咬伤部位:上肢6例,下肢7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复…  相似文献   

9.
张剑锋  李其斌 《蛇志》2007,19(2):118-120
目的探讨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毒蛇咬伤患者38例,应用抗蛇毒血清、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结果经综合救治措施治疗,38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综合救治措施是抢救毒蛇咬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88例住院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同期出生的21例正常足月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进行血浆PCT及hs-CRP的检测。结果 感染组患儿PC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各患儿治疗前血浆PCT、hs-CRP水平依次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患儿全血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脓毒症组、中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各患儿治疗后血浆PCT、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各组患儿全血WBC治疗前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及hs-CRP能反映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PCT及hs-CRP、并对其动态监测对新生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导致呼衰的患者在其发病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中毒性呼衰的患者,分为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患者出现呼吸停止5min内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治疗,试验组在患者尚未出现呼吸停止,还存在部分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给予早期呼吸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呼吸机使用与住院时间、接受通气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8.14%)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240,P=0.0000)。试验组研究对象的使用呼吸机时间(33.1±5.7)d、住院时间(65.2±8.6)d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57.3±6.3)d、住院时间(73.7±9.8)d相比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85.00,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33%)与对照组患者(34.88%)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768,P=0.00032)。结论:发生急性中毒导致呼衰的患者在其发病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时机选择。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情得到控制后,按照拔管时间的长短分为A、B、C 3组,各40例,其中A组在进行自主呼吸30 min后拔管,B组在进行自主呼吸2 h后拔管,C组在进行自主呼吸24 h后拔管,拔管后全部患者均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结果:13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均无明显差异(t1=1.402,t2=1.338,t1=0.738,t2=1.201,t1=0.969,t1=0.857,均P0.05);2A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为7.50%,显著低于B组的77.50%与C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再插管率为92.50%,显著高于B组的22.50%与C组的17.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45.00%,显著高于B组的12.50%与C组的1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自主呼吸超过2 h后拔管,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序贯治疗,可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相关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因素和恩替卡韦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了47名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明确诊断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其中5名短期内行肝移植手术被排除,其余42名患者的数据被总结分析。结果:42名患者中12名患者服用了恩替卡韦,在诊断之初,服用恩替卡韦组和未服用恩替卡韦组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当。使用与未使用恩替卡韦者的生存率分别为67%和23%,此外,年龄〉45岁和没有服用恩替卡韦是不良预后的两个独立相关因素。在年龄〉45岁的患者中使用恩替卡韦和未使用恩替卡韦者的存活率分别为50%和8%。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恩替卡韦对乙肝相关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我们建议所有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均应尽早开始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并且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分组。分为UTI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治疗措施,A组除综合治疗外还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每次30万U,每日2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并且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A组呼吸频率低于B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PO2、PO2/FiO2、SaO2均有上升。比较后发现A组PO2、PO2/FiO2、SaO2高于B组(P<0.05),两组PO2、Sa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3天A组与B组生化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肾功及血乳酸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死亡率比较(UTI组34.29%,对照组38.26%,P=0.0097)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UTI组7.54±3.27天,对照组11.78±2.69天,P=0.0086),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UTI用于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活素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ICU治疗的36例急性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新活素联合CRRT治疗、单独新活素治疗、单独CR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尿量、BNP、血肌酐及尿素氮、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体有效率均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1的显效率及总体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P<0.01),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治疗7天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及对照组2的心肾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P<0.01),对照组1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但尿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新活素联合CRRT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CRRT或新活素治疗组,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多肽或低分子糖蛋白,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在pg水平就发挥作用。作为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方式产生,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局部或全身发挥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它们的代谢异常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细胞因子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学治疗,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价值,故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多种效应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是造成ARDS的"中心环节",其中TNF-α、IL-1、IL-8、IL-10、CXC趋化因子等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细胞因子在AR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