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同期与分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行分期手术(鼻腔鼻窦病变处理控制鼻腔鼻窦炎症后再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B组行同期手术(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后立即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慢性泪囊炎生活质量量表(DQOLS)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4.74 %(36/38),A组总有效率为92.11 %(35/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 %(5/38),与A组的10.53 %(4/3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DQOLS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亦无明显差异,但前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Krouse分级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n=26,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和B组(n=24,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考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的IL-8、PCT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25),B组术后1 d的IL-8、PCT水平低于A组,IL-10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炎性应激,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套接法与血管断端吻合法对断指再植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107例断指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5,共断指93指)和B组(n=52,共断指86指),A组给予血管断端吻合法,B组给予改良血管套接法,比较两组患者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患指微循环检测值低于A组,氧饱和度、经皮氧分压则高于A组(P<0.05)。B组断指成活率、断指张力正常率及断指颜色正常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社会关系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维度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的肌力、活动度、灵巧度、Carroll量表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血管断端吻合法相比,断指再植患者采用改良血管套接法,在断指血运、断指成活、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赵以霞 《蛇志》2023,(1):62-6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老年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药剂量、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VAS)、认知功能(MMS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药剂量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比较,B组患者术后2、6、12、24、48 h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MMSE评分比较,术前1 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时,B组的MMSE评分均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低于A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实施全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嗅觉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2,鼻内镜手术)和B组(n=65,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嗅觉功能、血清炎症介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后1年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9%(57/65),高于A组的72.58%(45/62)(P0.05);术后3个月B组的嗅觉功能分布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鼻塞、头面部胀痛、流脓涕、鼻涕倒流、头痛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RS在鼻内镜的基础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和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外侧与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予以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6例,予以前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关节功能,调查问卷调查术后满意度。结果:1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A组术后关节功能与B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和后外侧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相似,但后外侧路小切口操作简便,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生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胃癌D2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2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A组)44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组(B组)48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B组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且B组患者较A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以及疼痛缓解情况明显较好(P0.05);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前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所变化,B组患者术后24hCD3~+、CD4~+、CD8~+、CD4~+/CD8~+以及NK细胞相对活性等细胞免疫指标明显高于A组(P0.05),体液免疫指标IgM、IgG以及IgA等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中临床疗效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对侧皮质锁定螺钉与锁定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诊治的5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对侧皮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A组:对侧皮质锁定组),采用锁定螺钉+NCB接骨板内固定治疗26例(B组:锁定螺钉组)。记录两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内固定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完全负重时间、内固定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在每个随访节点对每位患者进行患肢的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末次随访时对患肢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骨折愈合的定义为活动时骨折处无痛且在骨折正侧位X线平片上可见到断端骨皮质骨痂连接。术后并发症包括:关节僵硬、内固定断裂、骨不连以及感染等。结果:本研究52例骨折均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相关指标及切口愈合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在骨折愈合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A组均显著短于B组(P均0.05)。末次随访时52例患者患肢膝关节功能:A组:优18例,良5例,差4例,优良率88.5%;B组:优15例,良6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0.8%。两组对比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A组发生骨不连2例,骨折内固定断裂2例。B组发生骨不连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与传统锁定螺钉相比,对侧皮质锁定螺钉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方面具有优势,但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对侧皮质锁定螺钉的治疗指征及自身强度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1例(128眼),根据术后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6周,44例(61眼),B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12周,47例(67眼)。对比两组疗效、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主诉溢泪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A组拔管当天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拔管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6个月两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个月视力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诉溢泪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视力、生活质量、主诉溢泪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留置6周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留置12周者,提示临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尽量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6),A组予以开腹手术,B组予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均较术前升高,雌二醇(E2)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1个月FSH、LH低于A组,E2则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 CD3~+、CD4~+、CD4~+/CD8~+均较术前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CD8~+较术前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子宫形态正常率、复发率、月经转归正常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轻对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内分泌状态、免疫功能的损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还可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正畸带环与树脂临时冠对牙隐裂暂时性保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牙隐裂患者1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98例,A组给予正畸带环治疗,B组给予树脂临时冠治疗,比较两组固定效果、咬合情况、牙周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固定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牙龈炎发生率为12.2%显著高于B组的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满意度为95.9%显著显著高于A组的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树脂临时冠较正畸带环对牙隐裂暂时性保护作用较好,患者满意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药物对自发性腹膜炎(SBP)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51例肝硬化并SBP治疗后,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除外综合治疗外无其他用药;B组20例,予益生菌口服;C组13例,予喹诺酮类药物口服。观察其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比较,SBP再发生率高(x2=3.99,P〈o.05)。A组与B、C组比较,SBP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P〈0.05)。B组与C组比较,x2=0.001,P〉0.05,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对预防自发性腹膜炎再发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3例,Ⅰ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Ⅱ组患者给予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1年DASH评分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腕踝针与耳穴压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接受PCNL干预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行腕踝针治疗,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1 h、1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和72 h均未使用曲马多,A组术后12 h、24 h、48 h曲马多应用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晕与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PSQI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耳穴压豆,腕踝针在缓解PCNL术后病人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与镇痛药物应用率方面更具优势。虽然腕踝针对PCNL术后病人睡眠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在临床镇痛中更具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2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12例患者采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进行手术,B组112例采用传统丝线结扎方法,2组均为开放式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7±10.5)min、(17.1±7.1)m L、(2.8±0.3)d、(8.8±0.5)d,均低于B组的(78.6±11.7)min、(41.5±8.2)m L、(3.9±0.3)d、(11.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6%(5/112),低于B组的11.61%(1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中使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升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发病后行CRRT的时间分将患者随机为A、B两组,A组发病后72小时内治疗,B组发病后72小时后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转归及生命体征变化、APACHEⅡ评分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CRRT治疗后,A组死亡率(14.3%)低于B组(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后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平稳,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5.7±8.9)d、住院费用(107000±65000)万元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A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CRRT能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最佳治疗时机可能为发病后72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对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疗效,为临床上选取合适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行提上睑肌缩短术,B组行额肌瓣悬吊术。术后定期回访3-12个月,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满意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8.75%,低于B组的8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中、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3%,低于B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满意率为37.50%,低于B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轻度患者术后满意率高于B组,中、重度患者术后满意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对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疗效较好,额肌瓣悬吊术对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疗效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观察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8),A组给予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B组给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融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腿痛评分、临床指标、滑脱距离、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椎间孔高度、并发症及螺钉松动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两组VAS、ODI、JOA评分均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椎间融合率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滑脱距离、滑脱率均下降,且B组小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度腰椎滑脱患者椎间融合复位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虽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椎间高度及腰椎滑脱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