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按AO分类:A型14例,B型6例,C型10例,经股骨下段前外侧切口入路整复骨折,并用DCS固定骨折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经1年随访,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85.71%,其中C型骨折1例术后出现膝内翻。结论DCS内固定配合中医药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较理想的方法。可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锁定板MIPO技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33例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2岁,其中2例随访失败。87%的股骨远端骨折是关节外骨折;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56(8~29)周;术后6个月时平均活动范围超过105°:伸0°~30°,屈90°~140°;术后6个月的平均膝功能评分89.5;治疗过程中无植入失败、骨折不愈合和感染发生;术后早期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7例(22.6%),均在膝关节水平以下。结论:锁定板结合MIPO技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髁螺钉(DCS)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DCS组(38例)和LISS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切口均一期愈合.本资料总的骨折愈合率为93.4%(57/61),DCS组与LISS组愈合率分别为94.7%(36/38)和91.3%(21/23)(p=0.643),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20.3周(16-29)和19.5周(16-26)(p=0.856).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DCS组与LISS组优良率分别为94.7%(36/38)和95.7%(22/23)(p=0.772).早期螺钉松动(术后12周内)只发生在DCS组(7.9%,p=0.236,OR=1.753[95%CI:1.302-2.415]).结论:DCS和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均取得良好的疗效,LISS装置早期松动的风险似乎低于DCS.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所有病例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开始行经皮穿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3个月,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评定,本组45例中,优23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结论:经皮穿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是一种实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关节功能。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n=80,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组(n=80,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DHS组患者的68.75%(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DH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华  钟吉富  徐世华  余智峰 《蛇志》2010,22(2):154-154
股骨远端骨折系临床常见的高能量损伤,一般认为发生在膝关节面上7~9cm,包括髁上、髁间及单髁骨折,其发生率占所有股骨骨折的4%,多见于青壮年。我院于2003年6月-2007年11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Muller A型、C型的股骨远端骨折24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用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5年6月间,我院用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27例60岁以上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1例为双侧),通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Kolmert评分标准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例患者(单侧)在术后25 d死亡,其余病例随访6-30月,平均14.7月,术后切口有1例延迟愈合,余均一期愈合,骨折在末次随访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折移位、内固定物失效、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并发症,根据Kolmert评分标准,优10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行微创技术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可达到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练习、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3种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1例股骨远端骨折进行临床随机分组手术,分别在手术中使用顺行髓内钉、逆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等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对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逆行髓内钉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另外,逆行髓内钉组手术过程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上述指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行逆行髓内钉治疗的疗效优于顺行髓内钉以及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小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DOF)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RDOF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关节背伸、关节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握力、桡骨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尺骨移位低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疼痛、心理功能、情绪角色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RDOF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而研究组患者行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通过放射学及踝关节功能共同评价手术效果,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放射学及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2%(3/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5%(9/61)(2=5.194,P=0.031)。结论:相比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分阶段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临床效果更显著,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以作为治疗Pilon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与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3例,Ⅰ组患者给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Ⅱ组患者给予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1年DASH评分显著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接骨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Neer和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按Neer评分,观察组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1%,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微创锁定接骨板能更好,安全性更高,可更快更有效地促进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于我院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n=52)和外固定组(n=50)。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外固定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通过影像学测量两组患者的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同时测量患者腕部功能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内固定组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均低于外固定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固定组的旋前旋后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捏力、握力均明显高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的上述指标在术后1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54%,外固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相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关节面台阶、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恢复效果较好,同时患者能及早进行腕部功能锻炼,近期疗效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IPPO技术联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6月,应用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29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3~52岁,平均37岁;进行随访调查,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27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7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无内固定失败者.2例患者发生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轻度成角畸形愈合(<10°);4例患者患侧踝关节活动度较对侧减少;1例患者发生晚期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2.6%.结论:MIPPO技术联合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法和内固定法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内固定法和关节置换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骨密度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地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置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法,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III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pilonIII型骨折选择更好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ilonIII型骨折患者7l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优良率、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以及后遗症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74.2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和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缩短,其中以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差异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III型骨折疗效优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能缩短手术及恢复所需时间,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和传统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例,分为微创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 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减 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 角及伤椎高度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 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能较好的复位固定胸 腰椎骨折,但经肌间隙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功能恢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