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突发 性耳聋患者78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 例。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二钠、辅酶A、复合维生素、双密达莫片 及高压氧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治复合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听力恢复 等级分布以及治疗前后的电测听情况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听力恢复Ⅰ级患 者的比例更高,电听力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 磺酸 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2.
毒蛇咬伤是夏秋季节农村地区常见急诊病种之一.被毒蛇咬伤后除应用抗蛇毒血清外,强调的是综合整体治疗尤其是蛇伤引起的肢体肿胀常成为临床后期治疗的主要问题.我院于2007年5~10月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丹参酮IIA磺酸钠抗金黄地鼠皮脂腺增生的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依照自身对照的方式,分别对雄性金黄地鼠的两侧皮脂腺斑涂抹丹参酮IIA磺酸钠(STS侧)以及生理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侧),在各个时间点(用药之前、药后10d、药后20d以及药后30d)对两侧皮脂腺斑的面积利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用药之后,在金黄地鼠皮脂腺斑面积的缩小上,STS侧要优于生理盐水侧(P<0.05),皮脂腺排列疏松;在皮脂腺细胞PCNA表达上,STS侧要比生理盐水侧下降的明显(P<0.05);在用药20d之后,STS侧的皮脂腺细胞凋亡最为显著(P<0.05)。结论:在金黄地鼠皮脂腺斑上涂抹丹参酮IIA磺酸钠,可以使其面积得到缩小,使皮脂腺斑显微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变,能够对皮脂腺增生进行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烧伤患者植皮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植皮患者62例,根据临床用药分为试验组(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组)与对照组(未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术后植皮成活率及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结果:1经治疗,两组创面均愈合,试验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7.12±1.89)%,高于对照组(89.96±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0.1±1.9天,对照组为14.3±2.3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瘢痕形成评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肿面积(1.50±0.03 vs.3.04±0.08,P0.01)、畸形率[2(6.45)vs.8(25.81),P0.05]、感染率[2(6.45)vs.9(29.03),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于烧伤植皮创面的患者,能够提高植皮成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丹参酮的水溶性,在其分子中引入水溶性官能团磺酸基.以不同的磺化剂与之发生磺化反应,结果表明,冰醋酸一浓硫酸的混合液是合成丹参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适磺化剂.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证实了产物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以冰醋酸-浓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冰醋酸-浓硫酸(1:1,v/v),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1 h,产品得率38.7%.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次/天)。每例于治疗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ECG)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均显著下降(P<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CRP、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及Ⅲ组,每组30 例,Ⅰ组给予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治疗,Ⅱ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Ⅲ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丹参酮胶囊治疗,三组均治疗4 周;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如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和D -二聚体(D-D)、C- 反应蛋白(CRP),Mayo 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Ⅰ及Ⅱ组比较,Ⅲ组PLT、PAG(Max)及D-D 在治疗2、4 周后明显降低(P<0.05),APTT 及MPV 在治疗4 周后升高(P<0.05);FIB 及CRP 亦在治疗4 周后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Mayo 指数评分均降低,但Ⅲ组治疗4 周后显著低于Ⅰ及Ⅱ组(P<0.05),其中Ⅲ组治疗后Mayo 指数评分降低幅度(△Mayo 指数评分)大于Ⅰ及Ⅱ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酮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及高凝状态,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丹参酮IIA磺酸钠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复制SD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即经右侧股动脉插管放血,左侧股静脉建立液体通道,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监测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压;在达到最大放血量后,治疗组大鼠给予丹参酮IIA磺酸(10mg/kg)。按时间点经股静脉取大鼠静脉血,测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各组心肌酶改变。并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Iβ、IL-6、IL-10和TNFα的改变。结果:丹参酮IIA磺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显著减轻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改善了创伤失血性休克导致大鼠的低血压;抑制了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了疗创伤失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可能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大鼠肝脏线粒体为材料,以琥珀酸为底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线粒体态4、态3呼吸及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跨膜电位,线料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及质子转移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有效抑制剂,文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酸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粪乳铁蛋白(1actoferrin,LF)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活动性和对治疗反应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43例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同时进行对照平行研究。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内镜和病理检查,了解疾病活动性、严重程度,并检测LF、CRP在治疗前后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生物学标志都升高(P=0.000),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组粪LF和CRP更高,治疗后,生物学指标下降到与Mayo分数齐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721,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LF(90.7%,100%)和CRP(44.2%,100%)。结论:在对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严重程度和对治疗反应的评价中,粪LF和CRP是非常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84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优于美沙拉嗪单药治疗,可能与其增加调节性T细胞以及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杜小娟  贾淑云  步磊  王敏  袁蓓蓓 《生物磁学》2013,(30):5959-5961
目的:提高缺血性结肠炎(IC)和与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的正确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住院患者,确诊IC 43例,UC 36例,对其临床特征、内镜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组以老年女性多见,病程短,多伴发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29/43,67.0%)。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迅速,病理以黏膜炎症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一般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倒灌连续性,以散在针尖样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表现为隐窝炎和脓肿。结论:年龄、病程、基础疾病、C反应蛋白、内镜及病理特征是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3.
易蕊  王娟  常娟  郝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7):3250-325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和肠组织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组(n=60),另选取病理和肠镜均正常者为对照组(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STL1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肠粘膜组织中的FSTL1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DAI)评分和FSTI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浆FSTL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63,P=0.025);研究组肠粘膜组织中FSTL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87,P=0.019);研究组DAI评分和FSTI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19,P=0.02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FSTL1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和疾病的活动性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对凝血-纤溶系统激活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活动期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各指标的检测和对比,探讨肠炎对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作用。方法:以20名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检测20名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各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Ⅻ、Ⅺ、Ⅹ、Ⅸ、Ⅷ、Ⅶ、Ⅴ、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D-D)。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凝血因子Ⅺ、Ⅹ、Ⅸ、Ⅷ、Ⅴ、Ⅱ因子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提示肠炎可以激活凝血-纤溶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例,对照组炎症性肠病患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测定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PR)的水平。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组活动期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且活动期组轻、中、重度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随着内镜的分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r=0.4199(P=0.0517)。2)粪便乳铁蛋白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性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显著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论:粪便乳铁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判定价值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但是否可以作为理想的替代肠镜的炎症性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