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内毒素(ETX)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A)组、梗阻性黄疸(B)组、血必净干预(C)组,每组20只。A组不结扎胆总管,B、C两组结扎胆总管。术后七天,C组每日皮下注射血必净4 m L/Kg,A组、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持续用药一周。实验两周后,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ETX、TNF-α、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术后两周,A组血清T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B、C两组;B组血清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ETX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X和TNF-α含量改善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sIgA、EGF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4组(n=15):假手术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组(B组)、胆总管结扎+rhGH治疗1周组(C组)、胆总管结扎+rhGH治疗2周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将胆总管结扎,致胆总管完全梗阻。A组和B组术后2周处死大鼠;C组于术后开始,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rhGH 0.75U.kg^-1.d^-1,1周后处死;D组于术后开始,在双后肢内侧轮流皮下注射rhGH 0.75U.kg^-1.d^-1,2周后处死。各组均无菌操作,在麻醉成功后开腹直视下获取标本,测定TB、ALP、PA、IGF-I、sIgA、EGF等。结果:大鼠梗阻性黄疸时,B、C、D组血中PA、IGF-I及胃肠液中sIgA、EGF降低,血中TB、ALP升高,与A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给予外源性生长激素的c组、D组胃肠液中sIgA、EGF降低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5),且梗阻性黄疸大鼠细菌移位率也明显低于B组。结论:外源性生长激素,能保护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肝脏功能,以及肠道的机械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63,采用ERCP联合金属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和PTCD组(n=64,采用PTC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d黄疸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黄疸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低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低于ERCP组,而高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高于ER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TBIL、ALT、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TBIL、ALT、DBIL水平较术前比较均下降(P0.05)。ERCP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总分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06%(9/64),低于ERCP组的41.27%(26/63)(P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疗效满意,但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效果优于PTCD,且术后舒适度优于PTCD,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以及尿酸的水平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实验组, 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尿酸 (UA)及肌酐(Cr)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DBIL、IBIL、TBIL、UA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 验组不同类型的MG 患者血清DBIL、IBIL、TBIL、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男性DBIL、IBIL、TBIL、UA值 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同性别比较,实验组DBIL、IBIL、TBIL、UA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BIL 和UA水平对诊断重症肌无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与血胆红素和蛋白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NS患者50例进行研究,记作病变组,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脂代谢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胆红素相关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以及蛋白代谢相关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尿微量清蛋白(UALB)]水平并进行对比,予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TG、TC、LDL-C、ApoA1、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BIL、DBIL、I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均P0.05)。病变组TP、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而UAL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NS患者TG、TC、LDL-C、ApoA1、ApoB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负相关(均P0.05);TG、TC、LDL-C、ApoA1、ApoB与U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TBIL、DBIL、IBIL、TP、ALB均呈正相关(均P0.05);HDL-C与UALB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密切相关,血胆红素、蛋白代谢指标可能参与了N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大鼠梗阻性黄疸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常规剂量组(BMc组);胆总管结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高剂量组(BMh组);胆总管结扎+0.9%生理盐水注射液组(BN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BN和Sham组以生理盐水30 mg/kg/日腹腔注射,BMc组以异甘草酸镁30 mg/kg/日腹腔注射,BMh组以异甘草酸镁60 mg/kg/日腹腔注射。术后不同时间对各组大鼠眼眶取血并获得血清。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结果:BN、BMc和BMh组大鼠在胆管结扎后血清中ALT和AST指标明显升高。随着梗阻时间的增加,BM和BMh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水平均明显低于BN组(P0.01),但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区别。手术后BN、BMc和BMh组大鼠在胆管结扎后血清中D-Bil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1),但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各组间D-Bil的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有效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清转氨酶水平,对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三大疾病之一,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卒中。本文意在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机理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以进一步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15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50例,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并对病例组进行TOAST分型、NIHSS评分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型组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结果:缺血性卒中患者TBIL、DBI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按TOAST分型各亚型间血清TBIL、DBIL、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TBIL、DBIL、IBIL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血清TBIL、DBIL水平低于颈部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参与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作为衡量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高水平血清胆红素可能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按照介入治疗术式的异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40,给予ERCP治疗)和PTCD组(n=40,给予PTCD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患者住院费用少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亦短于PTC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ERCP组术后1 d、术后7 d ALT、TBIL、DBIL水平与PT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ERCP治疗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且手术安全性相当,但ERCP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茵栀黄汤对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72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蓝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汤。比较两组患者的黄疸消退时间、因黄疸再住院率、肝功能酶检测、血清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再住院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肝功能均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酶水平恢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TBA、TBIL、DBIL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茵栀黄汤能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症状,降低肝功能酶及TBA、TBIL、DBIL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一个星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DH、CK、CK-M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肝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肝胆病区收治的9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腺苷蛋氨酸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比较和分析静脉滴注S-腺苷蛋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第5d、10d肝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术后5d、10d,两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1.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术前1d显著降低,且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以上指标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d,两组患者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后第5d显著改善(P〈0.05);术后第5、10d,两组组间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应用腺苷蛋氨酸能促进黄疸消退,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和肝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的血脂、胆红素、血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CHD患者110例(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BIL)、UA以及Fib水平。结果:研究组TC、TG、LDL-C、UA以及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L-C、DBIL、IBIL以及TBI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胆红素水平降低,UA以及Fib水平增高与CH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总胆红素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NO、ET-1、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计算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BIL、DBIL、TBIL、VEGF和NO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ET-1检测结果显著升高(P<0.05)。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对冠心病联合检测的AUC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值(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均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检测指标的关联强度依次为ET-1、VEGF、NO、胆红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紊乱,是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血清胆红素、NO、ET-1、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个指标,且可作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1例,按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分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观察组)和胆源性胰腺炎(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淀粉酶(AMY)、甘油三酯(TG)、脂肪酶(LPS)、尿酸(UA)、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APACHEII评分、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手术比例和6个月复发和死亡率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LPS、TG、UA、APACHEII、CT严重指数、重症比例和6月内的复发比例较对照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ALT、AKP、TBIL、DBIL、AMY水平和手术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更重,复发率和死亡率更高,而血清淀粉酶升高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