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城 《化石》2005,(2):17-17
新华社电 一个由美国和埃塞俄比亚古生物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5日认为,他们发现的骸骨化石属于人类最初的可以直立行走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化石》1994,(2)
美科学家测定露西化石年龄露西是人科成员中南方古猿阿法种的成年成员,于七十年代在埃塞俄比亚被发现。科学家认为,它是现代人类的祖先。美国科学家沃尔特利用极其精确的技术对露西和另一组阿法种化石进行了测定,另一组化石是在露西附近处被发掘的。这种测定方法能对位...  相似文献   

3.
始祖地猿:像人一样行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碧声 《生命世界》2005,(3):14-18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家今年年初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埃塞俄比亚戈纳地区发现了迄今数量最多、所属个体最多的一批始祖地猿化石。这一发现使人类在寻找"最早的人"的征途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9,8(4):293-300
中国发现了大量古猿化石,其中的禄丰古猿可能是接近于非洲大猿和人科成员的共同祖先的类型;巨猿更可能是一种绝灭的猿类的旁枝。 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在中国都有代表的化石。 直立人最早起源于非洲,大约在距今100万年左右进入亚洲的论点,目前有较多的证据。 中国发现的人类化石,从直立人到现代人,有着明显的形态上的连续性,支持现代人的多地区起源说。 中国人类化石与周围地区的人群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黄学诗 《化石》1997,(4):29-29
山西垣曲曙猿化石的发现黄学诗山西垣曲寨里土桥沟曙猿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它关系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的祖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它最早起源在地球上那一块地方的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山西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中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也是...  相似文献   

6.
刘武 《化石》2003,(4):14-19
阿法盆地 -人类的摇篮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 35 0公里的阿法盆地地区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而闻名于世。 1 974年在这里发现了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 32 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1 976年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古老型智人的Bodo头骨化石。在此之后 ,又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出土了从距今 5 80万年到距今 1 0余万年的大量古人类化石 ,其中包括在Aramis地点发现的距今 5 80万年的地猿始祖种、在Hata地点发现的距今 2 5 0万年的南方古猿惊奇种、在Bouri地点发现的距今 1 0 0万年的直立人及新近公布…  相似文献   

7.
《化石》1994,(1)
东非发现250万年前人类颌骨化石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以前的人类颌骨化石,这块颌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  相似文献   

8.
腊玛古猿被否定以后,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个空缺应由哪种古猿来替代呢?这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就中新世晚期古猿化石来说,已发现有头骨化石的古猿有: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西瓦古猿、匈牙利的鲁道古猿(Rudapithecus)、希腊的乌朗诺古猿(Ouran...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发现了黑猩猩的化石,为研究这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过程提供了证据。与人类祖先不同,黑猩猩祖先的化石此前未被证实发现过。科学家曾认为,这是因为绝大部分黑猩猩都生活在西非和中非的原始森林里,那里的酸性土壤和高降雨量使化石无法保存。人类祖先则生活在东非大裂谷等相对干燥的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化石的保存,却不适合黑猩猩生存。但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却在东非大裂谷中找到了3颗黑猩猩牙齿化石。据考证,这两颗切齿和一颗臼齿的“主人”生活在50万年前。与这3颗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世界》2007,(3):46-48
阿法(Afar)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偏僻地区,这片干旱的不毛之地曾因为化石“露西”(Lucy)的出土而声名远播。露西是生活在3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遗骸,属于南猿人属阿法种(简称阿法南猿),目前的人类进化树多以露西为起点。她是1974年11月底美国科学家约翰逊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发现的:现在,考古学家又在距离露西出土地点不过4公里的地方迪奇卡(Dikika),发现了一具叫人晾艳的阿法南猿骨架标本化石。露西过世时,约20岁左右,已经成年。新化石显示是一个3岁的“女童”。她虽然生活在330万年前,大家仍然把她叫作“露西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1977年秋季,在科罗拉多东部地区Dry Mesa采石场内,布里格姆·扬大学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他们认为是已知最早的鸟类化石。该校的詹森(J.Jensen)说,发现的鸟类股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两个连着的肩骨化石),比过去发现最早的真正的鸟类化石,约早六千多万年;地质时代与始祖鸟(长翅膀的小型恐龙)相同——晚侏罗世。有人认为,始祖鸟是真正鸟类的祖先。但是,耶鲁大学的奥斯特隆(J.Ostrom)很有把握地鉴定了新发现的鸟类化石之后,他说:“显然,我们现在必须在比始祖鸟还要早得多的时代里去寻找飞鸟的祖先。詹森认为,说明它是真正的鸟类,而不是长有翅膀  相似文献   

12.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和Theropithoan)、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sylvanas)。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非洲狒狒类(Papio和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1)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2)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3)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4)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因此,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3.
卵石遍地的平原、干燥而深度侵蚀的高原以及干枯的内陆沙漠盆地,构成了中国中亚地区的自然景观。在那里,似乎没有指望找到任何一点史前人类住地的迹象。然而,就在本世纪上半叶,包括安德鲁考察队在内的几支重要的国际考察队来到荒凉的中亚原野,在这片被誉为“人类摇篮”的不毛之地寻找人类化石证据。即使在今天,古人类学家们也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上溯三百万年前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及工具发现于东非,而在东亚却未见有超过一百万年的人类化石的记录。但是,一些现今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距今50万年的我们祖先直立人的化石标本是在东亚发现的。比如,在华北北京近郊的周口店洞穴堆积中,已发现了至少45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并伴有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其他文化遗物。另一方面,在苏联的中亚地区,尤其是在乌兹别克及印度北部也找到了直立人及其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尚虹 《人类学学报》2001,20(1):83-83
据报道,由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lanThorne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从10件化石标本中提取出线粒体DNA,其中包括发现于Mungo湖地区的距今6万年前的编号为LM3的人类化石标本。这是至今提取出其内源性DNA的最早标本。更加令人激动的是,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来一条现在已经消失的人类线粒体DNA序列。这项研究成果将于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Thorne指出:现在由澳大利亚的而不是非洲的解剖学上现代人的化石中提取出迄今看来最原始的DNA,这件事有力地证明了并非我们所有的祖先都来源于非洲。对此,Oneo…  相似文献   

16.
在古人类学领域中,人类的起源是最引人注意和感兴趣的问题。近百年来围绕着人类最早祖先的探索,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在本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几年,人类起源的分子生物学观点和古生物学观点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1980年7月2—4日,在召开第八届国际灵长类学会议的前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了一次题为“猿和人的祖先的中新世化石及新解释”的国际性小型学术讨论会,有人类学家、解剖学家、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世界》2009,(6):5-5
科学家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考古发现找到了,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考古学家在德国挖掘的一个0.47亿年前类似狐猴的骨骼化石,可能是现今猿类、猴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无疑是人类进化研究中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8.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Theropithoan)、 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 sylvanas)。 在上新世和更新世,Theropithecus经历了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 在印度发现了类似化石。 这次在云南中甸金沙江附近发现的下更新世狒狒化石(Papio)证明, 如同亚洲猕猴和现代人类祖先一样, 非洲狒狒类(PapioTheropithecus)在同一时期从非洲扩散到亚洲。 所不同的是它们没有像猕猴和人类一样生存下来。 这次化石的发现对于研究以下生物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1) 探讨旧大陆猴类在上新—更新世从非洲到亚洲的扩散过程; 2) 研究不同旧大陆猴类的进化和环境适应性; 3) 为现代人类祖先在非洲—亚大陆的扩散研究提供证据; 4) 由于化石产地包括有人类祖先和其他动物的化石, 因此, 狒狒在亚洲的生态适应研究将为探讨人类在同一时期的生态适应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2,21(4):292-292,306
已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证据均集中在东非地区。然而最近MichelBrunet等在英国《自然》(2 0 0 2年 7月 1 1日 )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在距离东非大裂谷 2 50 0km的非洲中部乍得发现了 6件人类化石 ;与人类化石相伴的动物群年代为 60 0— 70 0万年 ;人类化石具有独特的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镶嵌现象 ,研究者将之订立为人科的一新属新种 :撒海尔人乍得种 (Sahelanthropustchadensis)。这一发现表明最早的人科成员分布范围比以前认为的要广 ,人类与黑猩猩的分离时间也要早于由分子生物学估计的分离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