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湖北农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ALDH活性较高的菌株,该菌株在含0.64%乙醇的培养基中生长较佳,且耐受0.9%的乙醛。经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Acinetobacter sp.)。该菌株在乙醇和乙醛解毒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具有农业、能源和环保价值的昆虫微生物种类和基因得到了开发,昆虫肠道微生物展示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旨在从蟋蟀后肠分离和鉴定纤维素降解细菌。首先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液体培养基对蟋蟀后肠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然后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筛选单菌落,再通过16S rRNA测序对纤维素降解细菌进行分子鉴定,最后通过刚果红染色来进一步分析细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从蟋蟀后肠中共分离出20株纤维素降解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来自肠杆菌属(Enterobacter)9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7株,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2株,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1株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1株。刚果红染色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氏菌属两株PDSCDXS_2B和8B,鞘氨醇杆菌属PDSCDXS_7C和不动杆菌属PDSCDXS_12C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这是首次从蟋蟀后肠分离和筛选出来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为昆虫源纤维素降解细菌的研究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从黄浦江淀山湖的水底沉积物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同时发现其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支,推测该菌为Bacillus属中一个新的亚种。对该菌株产酶及酶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纤维素酶的产生与细菌的生长密切相关。该菌株在37°C,pH7.0的条件下,发酵66h后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值4.58U/mL。  相似文献   

4.
利用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报告系统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中肠中分离出两株可以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Tni-9和Se-9。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知,分离菌株均与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ATCC 43186)有高度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内位于同一分支。选取菌株Se-9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进一步证实该菌株为蒙氏肠球菌。将菌株Se-9进行薄层层析分析,发现该菌株可以产生两种群体感应信号分子C6-HSL和3OC6-HSL。  相似文献   

5.
一株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喀什市吐曼河分离的一株细菌进行鉴定.方法:基于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该分离菌G-,球状,需盐但不耐盐,pH耐受范围是pH 6.2~7.8,产蛋白酶且粗酶酶活达168U/ml.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细菌与类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16 rSNA序列有100%的相似性.结论:初步推断该细菌属于Pseudomonas属.  相似文献   

6.
【背景】马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可以防治多种田间害虫,还具有药用价值,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还有待研究。【目的】获得马蜂肠道可培养细菌并筛选出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获得马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利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菌株;通过测量水解圈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比较不同细菌的产酶能力。【结果】在马蜂肠道中共分离出6属10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5种,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明串珠菌属、乳球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各1种。从获得的61个菌株中筛选出6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V44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4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6具有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蜡样芽孢杆菌V43具有产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粪肠球菌V20、蜡样芽孢杆菌V19和维德曼氏芽孢杆菌V22均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马蜂肠道细菌资源较丰富,部分有产消化酶的功能,可帮助马蜂消化食物,对宿主健康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筛选的6个菌株都能产蛋白酶,其中菌株V43和V44分别具有最强产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7.
具抗菌活性放线菌菌株JSM 20.1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药用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JSM20.1,其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该菌株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链霉菌属的典型形态特征。菌丝多分枝,不断裂;基内菌丝黄白色至棕褐色,气生菌丝黄白色至棕红色;孢子链直且长,偶有波曲,孢子柱状、光滑、不运动。在察氏、马铃薯浸汁、葡萄糖-天门冬酰胺、酵母膏-麦芽膏(ISP2)、燕麦(ISP3)、无机盐淀粉(ISP4)和甘油-天门冬酰胺(ISP5)琼脂上均产生可溶性色素,而在营养琼脂上不产生可溶性色素。生长温度范围为7~40℃,最适生长温度28℃;生长pH范围为5.0~10.0,最适pH7.0;能在含0~3%(质量与体积比)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无NaCl的ISP2培养基生长最佳。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JSM20.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的1个菌株。  相似文献   

8.
从热带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好氧、革兰氏阳性、不产芽孢的杆状菌株F8,该菌株含有MK11为主要醌组份;细胞壁肽聚糖的氨基酸组分为2,4氨基丁酸和γ氨基丁酸等;细胞壁糖组分为鼠李糖、半乳糖和葡萄糖;DNA的G+C含量为68mol%。16S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F8与驹形白色杆菌(Leucobacter komagatae)亲缘关系最近,其16S rRNA基因的同源率为96%。两者的总DNA杂交率为62%,生理生化特征也有差异,故可把菌株F8定为一个新种,即热带白色杆菌(Leucobacter tropicalissp.nov.)。  相似文献   

9.
氯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集化工厂排污口的污泥样品, 在含有氯苯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 先后分离筛选出7株能够降解氯苯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发现其中5株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目的考克氏菌属(KD139)、红球菌属(KD140和KD142)和节杆菌属(KD230和KD232), 1株细菌属于杆菌目的芽胞杆菌d属(KD178), 另外1株细菌属于黄色单孢菌目的寡食单胞菌属(KD237); 同时我们构建了系统进化树, 确定分离菌株的相对进化地位。本文还利用气相色谱方法, 对分离菌株降解氯苯的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 其中寡食单胞菌KD237降解氯苯能力最高, 24 h内氯苯分解率达60.78%。  相似文献   

10.
【背景】杜比亚蟑螂(Blaptica dubia)可用于活体饲料、化妆品和医药保健品的生产,其肠道菌的研究对杜比亚蟑螂的饲养和肠道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十分重要。【目的】揭示杜比亚蟑螂肠道可培养菌的种类,筛选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为理解肠道菌对宿主的影响机理及功能菌株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材料。【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法获得杜比亚蟑螂肠道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用水解圈法分别筛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结果】在杜比亚蟑螂肠道中共分离出4属7种细菌,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各2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1种。从获得的20个菌株中筛选出10个具有产消化酶功能的菌株。其中,芽孢杆菌属的菌株D6、D12和D20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4种消化酶的功能;沙雷氏菌属的菌株D3、D7、D9、D11和D15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3种消化酶的能力;柠檬酸杆菌属的菌株D5具有产纤维素酶的功能;肠球菌属的菌株D17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结论】杜比亚蟑螂肠道多种细菌具有产消化酶帮助降解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功能,可通过协助食物消化影响宿主健康。菌株D12、D7和D11分别具有最强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能力,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肠道功能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虎杖内生细菌和黏细菌中筛选吡咯喹啉醌(PQQ)产生菌。采用3种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对160株供试菌株进行摇瓶培养发酵,发酵产物采用光谱学分析法及HPLC法筛选。结果显示,通过初筛和复筛共得到甲醇利用型菌134株,PQQ产生菌4株,其中菌株083114的PQQ产量为64.34 mg/L。菌株083114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序列与酸快生芽孢杆菌(Bacillus acidiceler)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虎杖内生细菌及黏细菌中存在PQQ产生菌。  相似文献   

12.
5株生物合成GABA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水果表皮、果园土、酒曲、泡菜等场所分离筛选到5株产生1-氨基丁酸(GABA)酵母菌菌株,其中4#酵母菌株的GABA产量最高,为3.653g/L。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5株酵母菌株分别鉴定为3#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4#和LJ3属于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MQ属于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JQ属于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来源的生物样品中分离到产果胶酶菌株,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沉淀法进行初筛,通过摇瓶发酵试验进行复筛,最终获得2株果胶酶活力较高的细菌G16和G25,其酶活力分别达到6.37万U/mL和6.84万U/mL。  相似文献   

14.
津巴布韦烟叶中淀粉酶和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津巴布韦烟叶中分离产蛋白酶菌和产淀粉酶能力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淀粉富集培养基和酪蛋白富集培养基分别分离津巴布韦烟叶中的产淀粉酶和产蛋白酶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分离的菌株。结果:产蛋白酶菌株菌体不透明、表面有褶皱,蛋白酶酶活为52.10±0.13 U/mL;产淀粉酶菌株菌体表面呈黏状,淀粉酶酶活为3.69±0.07 U/mL;产蛋白酶与产淀粉酶的2株菌均与枯草芽孢杆菌的16S rRNA序列有100%的相似性,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获得的2株菌在降解烟叶的蛋白质和淀粉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Microbiology - Two new strains producing bacterial cellulos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Kombucha and Tibicos symbiotic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analysis and the morphological,...  相似文献   

16.
产菊粉酶酵母菌株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初筛、复筛,得到2株菊粉酶活力较高的酵母菌Y9和Y27,其发酵液酶活分别达到19.4 U/mL和14.1 U/mL,两者胞外菊粉酶分泌较少,主要分布在酵母菌菌体上。通过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将Y9确立为Cryptococcus albidus(浅白隐球酵母),Y27确立为Pichia guilliermondiiA(季也蒙毕赤氏酵母A)。  相似文献   

17.
几株产活性物质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泥、海水及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数十株细菌 ,对其产生活性物质的菌株进一步筛选 ,得到产蛋白酶、淀粉酶和抑菌活性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几株海洋细菌 ,将其中的活性高的四株菌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对革兰氏染色、个体及群体形态观察、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生理特性的研究 ,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 ,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欧文氏菌属 (Erwiniasp .)、气单孢菌属 (Aeromonassp .)、微球菌属 ( (Micrococoussp .)、和假单孢菌属 ( (Pseudomonassp .)。  相似文献   

18.
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茵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茵,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茵的筛选方法,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难的问题, 采用显色法、溶血细胞测试法、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从6种不同菌源对生物破乳菌产生菌进行了筛选。通过试验筛选得到了17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 其中24h内破乳率高于70%的破乳菌有5株; 油田含油污泥、采油废水生物处理污泥和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是筛选破乳菌的较好的菌源; 显色法、溶血圈法存在检测范围的局限性; 表面张力测定法和排油圈法是最为简易和准确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采用模型乳状液对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进行筛选最为直接和准确, 但工作量大、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筛选高效破乳菌时, 建议采用表面张力、排油圈法进行初筛, 而后通过模型乳状液破乳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利用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对收集的国内用于生产的谷氨酸生产菌进行鉴别,发现一株7338菌株对T6—13噬菌体敏感,而对7338的噬菌体不敏感。根据上述事实,工厂中为防止噬菌体侵袭,轮换使用不同菌株时,提出要了解菌株对不同噬菌体的敏感性,以免感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