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涛  段旭宇  姜银银  刘光立 《广西植物》2020,40(9):1315-1324
为探究全缘叶绿绒蒿( Meconopsis integrifolia )的花内热量来源和温度调节功能,该研究选择在全缘叶绿绒蒿的巴朗山居群,对其进行遮阴及去瓣处理,并采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微环境温度日变化及花器官温度,用环境温度计监测环境温度。结果表明:(1)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和花器官温度,全缘叶绿绒蒿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显著低于环境昼夜温差,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具有温度调节功能。(2)白天环境温度较高时,太阳照射显著提高全缘叶绿绒蒿花内微环境温度,花瓣会降低花内微环境温度; 夜间环境温度较低时,花瓣闭合会提高花内微环境温度; 花瓣闭合运动降低了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产生了保温效果。(3)在太阳照射下,花器官温度差异显著,雌雄蕊温度显著高于花瓣温度,且花器官温度由雌蕊柱头中心点向外递减,全缘叶绿绒蒿能有效调控花器官各部位的温度。综上认为,全缘叶绿绒蒿的花内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主要通过花瓣闭合运动降低花内微环境昼夜温差并能在太阳照射下调节各花器官的温度实现温度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若涵  张志翔 《广西植物》2011,31(3):407-413
目前开花生热效应的研究在国际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基于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已有的研究数据,首次归纳并提出开花生热效应的概念,即开花生热效应是一些植物类群在开花繁殖过程中,花部器官以自主生热的方式产生热量,使花部器官的温度明显高于环境温度,并保持在一定的较高温度范围之内,从而促进花部生殖发育顺利完成的现象.并且对该领...  相似文献   

3.
“三北”防护林地区主要树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一、引言从植物地理学的观点看,植物分布主要受制于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中,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是最为重要的气候要素。这早已为植物地理学家和农业气候专家所接受。植物要完成其生命的全过程,需要积累一定量的物质,消耗一定的能量。植物生理作用的强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在温度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湿度即水分条件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分布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大多偏重于植物分布与热量方面。在以干旱缺水为特点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主要常绿阔叶树种的分布与热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洪必恭  李绍珠 《生态学报》1981,1(2):105-111
植物分布主要受气候因子制约,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又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作为植物地理学的一条原理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可是,植物分布与温度之间的定量研究工作在我国做得还比较少。日本大阪大学吉良教授(1967,1977)曾用两种热量指标(温暖指标Warmth index和寒冷指标Coldness index)分析日本森林带的分布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朝鲜学者任良宰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研究指出 ,生活在太平洋东海岸的部分瓷蟹比其他螃蟹更难适应因气候变化而造成的水温升高。瓷蟹已经生活在它们生存环境温度的最高限 ,基本上没有适应气候变化的余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onathon Stillman测试了来源于同一种类 Petrolisthes的 4种螃蟹的心脏功能的热量限制。这一信息有助于描述这些螃蟹是如何对应栖息地的温度升高的。第二项研究也认为 ,部分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其他物种已经处于它们环境的极限 ,不太可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根据传统进化论的观点 ,遗传变化让有机体能够作出对应于自然选择压力的进化。A.Hoffman和同…  相似文献   

6.
荔枝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常绿乔木。它对温度的降低相当敏感,温度低于8℃时,幼嫩的组织就会受到伤害,也就是冷害。冷害分冻害和寒害两种。冻害是气温在0℃以下,植物组织内部结冰而导致植物受害。寒害是气温在0℃以上,在几天或几小时内,热带或亚热带植物被冻死或严重受害的现象。荔枝最常遇见的是寒害,其主要表现:芽枯、顶梢干枯、破皮流胶及落叶等现象。 预防寒害的办法:关键是提高作物的耐寒能力,减少土壤表面温度下降,保持热量及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采果前后加强施肥,可提高荔枝抗寒抗冻能力。以施有机肥为主如…  相似文献   

7.
《昆虫知识》2009,(5):735-735
大型动物用来监测环境温度变化的传感器在身体周围,人们普遍认为小型动物也是一样的。例如,人们假设昆虫是通过它们的触角来探测环境温度的。但科学家却在果蝇身上发现了能探测环境温度的大型热响应神经元,而且这些神经元还位于脑内。4种前脑神经元通过激发dTrpA1离子通道来对温度做出反应,研究人员假设,这样可提示果蝇去寻找更为适宜的环境。这些通道是破坏有害昆虫及传播疾病的昆虫热喜好行为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8.
所有恒温动物和部分变温动物都能最有效地使自己的体温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恒温动物主要是靠体内的代谢产热,同时也可利用体外的热源;变温动物则主要依赖环境中的热源,但它们能够借助于行为主动地摄取这些热量,而不是被动地使自己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有时,周围环境的温度会超过动物所能忍受的限度,这时,动物就必须使自己的身体降温,为此,动物已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行为适应。  相似文献   

9.
热岛效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叶片形态构成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亚婷  范连连 《生态学报》2011,31(20):5992-5998
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地表覆盖改变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热量在城区空间范围内聚集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以及伴随而生的超大城市的出现,城市热岛效应将更加凸显,这种环境温度的升高必将影响到各种景观园林植物的生理状态乃至形态结构。选取以生长在热岛点和有大量绿植覆盖的低温点的两种典型园林植物大叶黄杨和丁香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这两种植物叶在城市热岛效应影响下,在热岛点和低温点中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岛点环境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低温点,但其他环境要素差异并不显著。热岛点的大叶黄杨和丁香叶生物量分别是低温点的1.6倍和1.4倍。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低温点,在热岛点生长的植物叶表现出较低的比叶面积、单位重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生物量在向各部分组织分配时,热岛点的植物叶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叶肉部分,而减少了对叶柄的生物量投入。  相似文献   

10.
植物为何不畏酷暑盛夏酷暑常持续到9月初,这迫使人畜躲避到树荫下和清凉的水中。但烈日当空,植物往哪儿跑呢?它们是否会听任炙热的阳光曝晒?植物不畏炎热,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冷却系统。它们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树叶把它们再蒸腾出去,从而降低植物体温度。当然...  相似文献   

11.
植被的自然分布格局是植物与环境在长期共同进化中形成的,理解分布格局规律是管理和利用植被的基础.植被分布受温度、热量和水分的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植被分布受植物生长三基点影响,存在分布上限、分布下限以及最适分布区,其中上限和下限影响其分布范围.一直以来,植被分布状况在海拔升高与纬度的北移具有等效意义这一理论模型都被广泛...  相似文献   

12.
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作为碳循环模型中重要的参数,其对模型结果的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对生长环境温度改变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亚热带广布的常绿乔木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和桂花树(Osmanthus fragrans)为研究对象,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以10~20 d的间隔测定光合-温度响应曲线,对其进行非对称抛物曲线拟合,求得相关参数,并计算光合最适温度和最大光合速率值。结果表明:樟树和桂花树的光合-温度响应曲线均为抛物曲线形状,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抛物曲线开口幅度增加;两个树种光合最适温度与其环境温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其生长环境温度的上升,最适温度逐渐升高,且樟树最适温度对其环境温度变化比桂花树敏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樟树和桂花树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光合最适温度之间呈线性相关;樟树的最大光合速率对最适温度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与敏感。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在对生长环境温度改变响应方面,樟树光合作用潜能比桂花树强。  相似文献   

13.
温度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e WW  Wang ZX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68-270
对温度的适应是机体对抗环境的一种主动行为,表现在细胞内转录和表达模式的改变,出现新基因的开放和新蛋白因子的合成。已在多种动植物中找到温度诱导产生的特异性蛋白。深入的研究表明,它们往往与糖代谢、渗透压调节及蛋白质代谢有关。这些分子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征,它们同属于一种称作dehydrin的蛋白家族,对热稳定,表现亲水特征等。它们以多种机制保护细胞,抵抗恶劣环境温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变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光合作用是植物对温度变化最为敏感的生理过程.高温胁迫给植物光合器官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在高温胁迫下,植物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并且能够在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发生各种变化来渡过逆境.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研究进展,从光合系统热量耗散与光合修复的相关因素,如类囊体膜上相关蛋白,热激蛋白,水杨酸,抗过氧化物酶及抗坏血酸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了植物光合系统对高温胁迫的防御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南疆沙蜥和密点麻蜥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南疆沙蜥Phrynocephalus forsythii和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南疆沙蜥和密点麻蜥的肝脏、胃及十二指肠的消化酶——淀粉酶(碘-淀粉比色法)、脂肪酶(比浊法)及胰蛋白酶(紫外线吸收法)的活性。结果显示,南疆沙蜥和密点麻蜥消化酶活性在4~45℃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0℃驯化的南疆沙蜥、35℃驯化的密点麻蜥肝脏、胃及十二指肠的淀粉酶、脂肪酶及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南疆沙蜥和密点麻蜥消化酶活性具有温度依赖性,这与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生理机能是密切相关的。同时,2种蜥蜴的消化酶活性最大时的驯化温度明显不同,这与它们偏好的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几乎没有一种生理作用不和温度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温度又和其他的条件起着複雜的相互影响,影响着植物的一切生理活动。僅僅对於植物的发育来谈,温度也是特别重要。如所週知,有些植物在它们的生活过程中需要较低的温度,有的需要较高的温度。即使是同一种或同一品种的植物,温度对於它们一生中的影响也是有所不同。例如冬性禾谷類作物在生育初期需要较低温度,而後期则需要较高温度。其他如日夜的温差,各式的温度节奏,失常的温度,土層的温度……等都影响到植物的发育。Blaauw,A.H.等(1924,1932)用鳞茎類做了很多关於温度和发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绍忠 《生态学报》1991,11(3):256-261
本文从能量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出发,描述了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热量转换和水分输送,模拟了系统中水分和热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用所建立的模拟模型计算了冬小麦群落的冠层温度、叶水势及系统的潜热与显热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调查中发现,早春低温时期,大多数高海拔植物的花芽苞片具有浓密柔毛形态特征。该研究以柳属植物为实验材料,运用红外线测温仪与红外热成像仪,在太阳光照射与遮荫两种情况下,对温带地区自然环境生长的白玉兰花芽进行测温,观测花芽内外温度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并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柳属花芽与木兰属花芽内外温度变化,分析花芽温度与光强的关系,探讨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柳属植物花芽苞片被毛与海拔、光照强度有关,花芽苞片上的柔毛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热量,海拔越高,苞片具有更浓密的柔毛。(2)柔毛能防止花芽内部热量散失,使幼嫩的花芽在冬季或早春低温环境下免受低温影响。因此将花芽或花序苞片上具有浓密柔毛的植物称为"花芽被毛植物",其被毛特征是植物对早春低温环境适应性趋同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田新智 《植物学通报》1999,16(4):470-476
植物绘图与绘画这个命题,乍一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表现手法。但作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感到:植物绘图与绘画二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和许多等同的表现形式。探讨它们之间内在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提高植物绘图水平很有意义,这...  相似文献   

20.
人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以糖占的比例较大,这能源被人体利用后最终均转化为热能,因此可用间接测热法计算人体的产热量,从而估算人体的能量代谢,人体的能量代谢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精神因素及进食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