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文化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概述了以花卉著作、花卉文学、花画、花语、花卉食品以及花疗等为表现形式的花文化的内涵,论述了花文化教育在《花卉学》教学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几种观赏鸢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祥童 《生命世界》1993,20(4):29-29
鸢尾,花姿优美,色彩典雅、庄重,是优美的庭院绿化观赏植物。据我们长白山野生花卉课题组调查,从海拔400米到2500米的岳桦林下均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有如下7种:燕子花、玉蝉花、山鸢尾、溪荪、马蔺、野鸢尾、单花鸢尾。其中前5种,我们在海拔720米试验地中进行繁殖栽培,现长势良好,形成群体观赏效应,每年5—7月竞相开放,花期持续衔接,美丽无比,可用其妆点园林、美化庭院。  相似文献   

3.
3种单子叶蜜源植物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7):1231-1236
通过解剖镜、扫描电镜观察和石蜡制片等方法对韭菜、萱草和鸢尾的花蜜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子房蜜腺,其中韭菜为典型的隔膜蜜腺,萱草为非典型的隔膜蜜腺,而鸢尾为心皮边缘蜜腺。其结构都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构成,萱草蜜腺中含有维管束。三者在开花前后,蜜腺组织中液泡大小都发生有规律变化,蛋白质含量也都发生有规律变化,而淀粉仅在鸢尾蜜腺中有少量积累。由于三者花蜜腺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其蜜汁泌出的途径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野葛花异黄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野葛花中分离得到7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鉴定分析为:尼泊尔鸢尾异黄酮(1)、尼泊尔鸢尾异黄酮7-0-β-D-葡萄糖苷(2)、葛花苷(3)、染料木素(4)、刺芒柄花素(5)、大豆甙元(6)和8-C-芹菜糖(1→6)-葡萄糖大豆甙(7).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6.
已知鸢尾属(Iris)植物约有280种且花部特征多变,具有较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尽管该属植物具备一定的克隆和自交繁殖能力,但传粉者介导的异交仍在其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该属植物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策略的系统性总结。本文首先简述了鸢尾属植物的传粉者种类及其适应动物传粉的花部构造,以明确其动物传粉概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属植物如何通过视觉和嗅觉信号呈现花粉、花蜜和热量报酬供给等策略,实现对传粉者的有效吸引。在传粉者访问前后,鸢尾属植物还可通过合理的花展示、单花内雌雄功能的时空隔离以及传粉后的调控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异交。此外,影响其传粉者吸引及异交的第三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食花者和资源配置,也应受到重视。今后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革新,研究者应针对鸢尾属植物传粉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花信号定量测定及异交率分子检测等先进技术,通过大范围的对比研究,深入揭示鸢尾属植物与传粉者的互作模式及其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7.
每年的5—8月份,是我国西南高山花卉盛开的时节,种类繁多的报春花、杜鹃花、龙胆花等纷纷登场,五颜六色,形态纷呈的山花如锦似绣,将冷峻的高山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届时,紫葳科角蒿属(Incarvillea)植物也不甘示弱,将自己的花容展现于多石的高山草地上、灌丛中或高山针叶林间及林缘。虽然它们的种类不多,难与那些花卉旺族相比,但花朵却异常华美,往往令有幸一睹其芳容的深山造访者感到异常的欣喜。  相似文献   

8.
4种湿地植物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种湿地植物鸢尾、菖蒲、水葱和千屈菜为材料,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中,采用便携式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晴朗天气下测定了各材料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细胞问CO2浓度(CI)、叶温(Tl)、叶周围气温(Ta)和蒸腾速率(Tr),以探讨其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1)4种湿地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光合"午休"现象明显,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表现为水葱>菖蒲>鸢尾>千屈菜,但种间差异不显著.(2)Gs、PAR、CI和Tr与湿地植物Pn的日变化有着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Gs、PAR、CI是影响鸢尾Pn的主要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GI>PAR>CI >;Gs和Tr是影响菖蒲和千屈菜Pn的主要因子,影响大小的顺序为Gs>Tr;而Gs是影响水葱Pn的主要因子.(3)4种湿地植物Pn-PFD响应曲线及Pn-CO2响应曲线都具有相似的二次方程曲线变化规律;光补偿点表现为千屈菜>水葱>鸢尾>菖蒲,光饱和点表现为水葱>菖蒲>千屈菜>鸢尾;CO2补偿点表现为水葱>鸢尾>菖蒲>千屈菜,CO2饱和点表现为菖蒲>千屈菜>鸢尾>水葱.(4)4种湿地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19 8~0.038 3 mol·mol-1,羧化效率为0.042 6~0.064 8 mol·m-2·s-1.研究发现,4种湿地植物在给定条件下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和CO2同化能力无显著差异,且气孔限制是产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影响它们光合速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各不相同,但气孔导度均为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鸢尾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型多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一类花卉,也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之一。鸢尾属植物在盆栽观赏、切花生产、医药食品、园林绿化等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鸢尾属植物繁殖方式主要为分株繁殖,增殖缓慢。为解决这类问题,并对鸢尾属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栽培的进展与成果进行了综述。本综述对鸢尾属植物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为鸢尾属植物的培育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率和发芽率两个方面分析休眠原因与打破休眠促进萌发的方法,为中国鸢尾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的吸水率比较显示,玉蝉花和山鸢尾的种皮透水性最好,其次是燕子花的种皮透水性,溪荪的种皮透水性最差;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及致密的胚乳是抑制马蔺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另外,变温可增加野生无髯鸢尾种子种皮和胚乳的透水性。(2)马蔺和溪荪种子的种皮对萌发存在强烈的抑制作用,而燕子花、山鸢尾和玉蝉花种子的种皮抑制作用不显著;珠孔端胚乳是5种野生鸢尾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3)温度对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变温处理显著提高了马蔺、溪荪、玉蝉花种子的萌发率,且最适条件为:变温30℃/20℃、8h光照/16h黑暗,但该条件对山鸢尾和燕子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即单一因子不能打破燕子花和山鸢尾种子的休眠。研究发现,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和萌发特征各异,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但珠孔端胚乳是5种野生无髯鸢尾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低温层积处理与变温30℃/20℃相结合能明显提高野生无髯鸢尾属种子的发芽率,是其种子打破休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花卉花色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传统的花卉育种手段相比 ,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周期短、目的性强等优点 ,因而成为近年来花卉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花色是花卉育种的一个重要性状 ,自1987年首次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改变花色的转基因矮牵牛以来 ,花卉花色育种进入了分子时代。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花卉花色基因工程及花器官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姚永俊 《生命世界》2013,(12):14-15
美人蕉鲜艳夺目、水竹潇洒飘逸、鸢尾婀娜多姿、菖蒲修长挺拔……自2003年水生态重建项目实施以来,各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交错生长,蠡湖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3.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宿根草本花卉,是世界著名观赏植物之一,其栽培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小亚细亚和印度。鸢尾种类繁多、花色各异、花型善变、株型不等,应用广泛,在专类园、岩石园、精致花园和各式花坛与花境中均可见到其美丽的踪  相似文献   

14.
以溪荪鸢尾(Iris sanguinen)、菖蒲(Acorus calamus)、黄菖蒲(Iris pseudaeorus)3种水生植物为实验植物,根据大伙房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的富营养化现状制备富营养化实验水体,通过28 d室内水培实验,研究3种植物对总氮、铵氮、硝氮和总磷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溪荪鸢尾组对总氮、铵氮、硝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8.1%、73.1%、84.8%和90.3%,菖蒲组分别为73.4%、90.1%、63.1%和89.1%,黄菖蒲组分别为83.9%、77.3%、75.0%和93.8%;3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较为一致,均表现出前期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后期趋于平缓:对总氮、铵氮的去除作用前14天较为显著;对硝氮的去除作用在整个实验期间均显著;对总磷的去除作用在前21天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对3种花色野鸢尾进行形态性状变异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蓝紫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10.47%~65.16%,黄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4.46%~45.95%,白色花野鸢尾的变异系数为3.95%~55.43%。蓝紫色、黄色和白色3种花色野鸢尾的颜色差异明显;开花时间分别为15:00、14:00、16:00,闭合时间分别为19:30、19:00、20:00;3种花色野鸢尾的分蘖数和种子数差异不显著,花冠幅、外花被长、内花被宽、果实长等13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蓝紫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12sm+20m,核型类型为1B;黄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6sm+26m,核型类型为1A;白色花野鸢尾的核型公式为2n=2x=32=8sm+24m,核型类型为2B;黄色花野鸢尾的核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探讨了3种花色野鸢尾的亲缘关系,初步推测黄色花和白色花为蓝紫色花的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迷人的花卉王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奇花异卉,人民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也极其悠久。而且,随着花卉与人民生活关系的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被不断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形成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的花文化。  相似文献   

17.
鸢尾属(Iris L.)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且主要以种子繁殖后代;但多数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其休眠原因包括种皮机械阻碍和种子中萌发抑制物存在等内外多重因素,单一或交互作用影响种子萌发。种子休眠解除的方法主要有环境条件处理、机械处理、化学试剂或激素处理等。本文对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休眠解除方法及其机理等作了系统概述,旨在为鸢尾属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日立835 50型高效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十五种常见食用花卉干样进行了水解蛋白氢基酸成分测定,结果发现:①花馔中酸水解蛋白氨的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占食用干物质的6.00—29.45%。②花馔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9.50—42.60%。尤以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为高。③花馔中甜、鲜类氨基酸含量也较高,分别占总氨基酸的25.94—39.89%,23.35—33.38%,花馔是兼有营养、颜色、美味的天然食物,值得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19.
鸢尾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为研究其花芽分化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我们以德国鸢尾两季花品种‘常春黄’(Iris germanica cv. Lovely Again)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德国鸢尾‘常春黄’的花芽分化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形态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花序原基分化期、外轮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内轮花被分化期、雌蕊分化期、髯毛形成期。结合上述形态分化过程,分别取其二次花花芽分化时期的顶芽、根茎和叶片部位,以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以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在花序原基分化的初始阶段含量最高,且在3个部位的含量大小关系始终是:根茎﹥叶片﹥顶芽;蛋白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含量的峰值出现于花序伸展初期。  相似文献   

20.
唐菖蒲(Gladioius gandavensis)是鸢尾料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南非。1991年,我们在浙江省南部的苍南县沿海及岛屿发现了唐菖蒲逸为野生的群落,总面积约1.2公顷。平均株高93厘米,每株着花10朵左右。花双色,以红为主。在荒草坡地上与白茅、早熟禾、小根蒜等植物混生,每平方米有唐菖蒲16株,花株为1.5株。荒地开垦农作后,在农田里种群密度不断提高,每平方米有种球大株37株,小苗370株,几乎排除了其他草本植物的侵入。在林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