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2.
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害虫,也是我国及其它亚洲和澳洲国家粮食作物上重大害虫。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部,是二代粘虫的常年发生地,但有关粘虫在贵州的越冬问题未有详细报道。为探明粘虫是否可以在贵州越冬,本文对2日龄蛹过冷却点,耐低温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在田间进行了越冬笼罩实验和越冬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粘虫的过冷却点为-14.95℃,结冰点为-9.52℃。低温和暴露时间对粘虫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在10℃下处理30 d后,其存活率高达96.5%,处理90 d后仅有5%个体存活。但在-5℃下处理0.5 h后的存活率为80.00%,而处理8 h就全部死亡。田间笼罩试验结果发现2日龄蛹的存活率随埋蛹时间延长而降低,但至100 d仍有46.67%个体存活;同时,越冬调查发现少量的蛹和老熟幼虫,包括1头老熟幼虫和29头蛹。这些结果表明,粘虫可以以老熟幼虫和蛹等虫态在贵州低海拔地区成功越冬。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Joannis)是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的一种新害虫,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了解其越冬卵的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越冬卵在不同低温条件下(-18~-39℃)暴露12和24 h及在-30℃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60 d)的存活率以及存活卵的发育历期。【结果】低温强度和暴露时间对沙葱萤叶甲越冬卵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存活率降低。当温度≤-33℃暴露12 h或≤-30℃暴露24 h,越冬卵存活率显著低于其相应的对照(25℃)。越冬卵低温暴露12和24 h的致死中温度(LT50)分别为-33.08和-32.13℃,在-30℃下的致死中时间(Lt50)为33.33 d。经-36℃低温暴露12 h或≤-33℃低温暴露24 h后,存活的越冬卵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而-30℃低温暴露30 d内差异不显著。【结论】沙葱萤叶甲越冬卵抗寒能力强,冬季低温通常不会造成越冬卵的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4.
光照与飞蝗卵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晓红  康乐 《动物学研究》2003,24(3):196-199
用热电偶法测定长光照(L:D=14:10)和短光照(L:D=10:14)条件下饲养的飞蝗所产卵的过冷却点;并对长、短光照组分别设置5个温度(0、-5、-10、-15和-20℃)处理,每一温度又设置5个时间(6h,1、3、5和10d)处理,然后检查其28℃的孵化数,以此计算低温存活率和半致死温度。长、短光照组卵的过冷却点没有差异;两种光照条件下的低温存活率随着卵处理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5和-10℃时短光照组的低温存活率显著高于长光照组;卵的半致死温度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短光照组的半致死温度明显低于长光照组。接受短光照的飞蝗母本能产出耐寒性较高的卵,暗示秋天所产的卵能更成功地越冬。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自然种群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综合评价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抗寒能力, 依据2005-2006年在深圳野外获得的红火蚁自然种群测定了其不同品级及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低温处理后的存活率。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各品级及其3个虫态的过冷却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工蚁与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不存在差异, 而雌、雄有翅蚁之间的过冷却点存在差异;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大小依次为蛹﹤成虫﹤幼虫。红火蚁自然种群在越冬前后存在过冷却点波动的现象, 表现为从10月份开始红火蚁野外种群的过冷却点开始逐渐下降, 在2月份达到最低, 为-12.68℃, 3月份回升到-9.51℃。红火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谛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 h, 红火蚁在-14℃时存活率为15.3%;当处理时间为1, 2和4 h, 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13, -9和-9℃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10℃, 需要经过240 min工蚁才全部死亡, 在-11℃, 则需要120 min。相同低温的不同变幅和持续作用对工蚁的存活有较大的影响。总体来说, 经过相同的处理时间, 低温变幅越大存活率越低, 而且存活率降至0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4±9℃处理时在经过9 d即降为0, 而4±0℃处理则要长于15 d。与对照相比, 4±6℃和4±9℃处理4 d能显著提高工蚁在低温下的存活率。结果提示,不同变幅的持续低温作用对红火蚁的抗寒能力有着驯化作用, 红火蚁对极端气候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检疫害虫,作为外来入侵生物在中国不断扩散蔓延。过冷却点是研究其潜在适生区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虫态、寄主树木、低温驯化时间和地理种群与过冷却点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白蛾不同虫态过冷却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蛹期过冷却点最低(-15.91℃),5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6.97℃),过冷却点随虫态龄期增加而升高;用悬铃木饲养的美国白蛾蛹的平均过冷却点为-16.09℃,显著低于复叶槭饲养的美国白蛾蛹的平均过冷却点-14.61℃(P=0.002);在6℃下分别驯化美国白蛾非滞育蛹24、48和72 h,美国白蛾非滞育蛹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P=0.846);武邑、内黄、濮阳、东营、寿光和沈阳6个不同地理种群美国白蛾蛹的过冷却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内黄地区美国白蛾过冷却点最低(-21.39℃),东营地区过冷却点最高(-15.35℃)。  相似文献   

7.
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能力与抗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浩  周晓榕  庞保平  常静 《昆虫学报》2014,57(2):212-217
【目的】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 Joannis于2009年开始在内蒙古草原暴发成灾, 发生地区不断扩大, 危害日趋严重, 严重影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低温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关键因子, 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性决定了其越冬存活率。了解沙葱萤叶甲的过冷却点及抗寒能力有助于预测其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动态。【方法】采用热电偶法, 在室内测定了沙葱萤叶甲各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 比较了幼虫在不同低温条件下(-6~-14℃)暴露2 h及在-5℃低温条件下暴露不同时间(0.5~8 d)的存活率。【结果】沙葱萤叶甲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存在显著差异, 从低到高依次为卵(-29.8℃)、 1龄幼虫(-14.6℃)、 2龄幼虫(-13.3℃)、 蛹(-12.1℃)、 3龄幼虫(-10.2℃)和成虫(-9.0℃); 越冬卵12月和1月的过冷却点最低, 2月的过冷却点最高。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幼虫的存活率降低。1, 2和3龄幼虫在-5℃下的半致死时间(Ltime50)分别为3.84, 3.80和2.28 d, 低温处理2 h后半致死温度(Ltemp50)分别为-10.1, -9.1和-8.5℃, 高于其过冷却点。【结论】说明沙葱萤叶甲幼虫为不耐寒冷型(chill-intolerant)。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温(<8℃)对小菜蛾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和蛹在4℃和6℃下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分别处理55d和70d后,卵和蛹全部死亡;经4℃和6℃处理的蛹,在16℃下羽化成虫的平均产卵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45d时,产卵量均为0.小菜蛾幼期各虫态在0℃以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就耐寒力而言,3龄幼虫和蛹最强,其次是2龄和4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的耐寒力最弱.不同低温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期虫态对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总体说来,经过处理的小菜蛾幼期虫态,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普遍延长,一般处理某一虫态对其相邻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小菜蛾蛹经低温处理后其羽化成虫的产卵量随着蛹期所经历低温强度的增强和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低温(<8℃)对小菜蛾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和蛹在4℃和6℃下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分别处理55d和70d后,卵和蛹全部死亡;经4℃和6℃处理的蛹,在16℃下羽化成虫的平均产卵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45d时,产卵量均为0小菜蛾幼期各虫态在0℃以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加大和处理时问的延长而增高就耐寒力而言,3龄幼虫和蛹最强,其次是2龄和4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的耐寒力最弱不同低温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期虫态对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总体说来,经过处理的小菜蛾幼期虫态,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普遍延长,一般处理某一虫态对其相邻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小菜蛾蛹经低温处理后其羽化成虫的产卵量随着蛹期所经历低温强度的增强和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低温处理后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Fabricius)工蚁的存活情况以评价其耐寒能力.热带火蚁工蚁低温下的存活率(S)T与低温暴露温度T和暴露时间t之间的关系均符合逻辑斯缔曲线方程.当处理时间为0.5 h,热带火蚁在-8℃时存活率为5.33%;当处理时间为1 h、2 h和4 h,工蚁在处理温度分别为-9℃、-8℃和-8℃才可全部致死.当处理温度为-7℃,需要经过14 h工蚁才全部死亡,在-8℃,需要35min.结果表明,热带火蚁工蚁在低温暴露0.5 h条件下LTP50和LTP90为-7.39℃和-7.85℃,相差0.46℃;当暴露时间为4h时,热带火蚁工蚁的致死敏感高温区为-7.15℃~-7.54℃,相差仅为0.39℃.当热带火蚁工蚁暴露于-7℃的低温时,LT50和LY90分别为8.54 h和13.77 h;而当暴露于-8℃的的低温时,LT50和LT90分别为8.74 min和19.14 min.  相似文献   

11.
黄粉甲低温贮存对管氏肿腿蜂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刘冰  高灵旺  沈佐锐 《昆虫知识》2007,44(6):877-881
寄主的活动能力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寄生蜂繁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以黄粉甲蛹为寄主,筛选其最佳贮存温度和时间,达到短时间内降低寄主活动能力的同时,保证其有充足营养满足寄生蜂发育所需,对于管氏肿腿蜂的规模化生产有重要意义。在9,3,-3,-9℃条件下,分别贮存黄粉甲TenebriomolitorL.蛹5,15,25,35和45d对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XiaoetWu发育、存活以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寄主活动能力随贮存温度的降低而减弱,有利于管氏肿腿蜂的寄生,寄生率和蜂种存活率不断升高;寄主的不同贮存对寄生蜂卵孵化率影响小于对幼虫存活率影响,而对蛹羽化率则无任何影响。管氏肿腿蜂各阶段历期与寄主贮存温度和时间有着一定关系,-3和-9℃条件下,寄主贮存时间越长,所接寄生蜂产卵前期越短;不同贮存温度和时间的寄主间,寄生蜂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差异,最短分别为3.39,6.27和15.15d,而对预蛹期无显著差异;幼期的变化趋势同产卵前期。寄主经不同温度和时间贮存后,所繁育的管氏肿腿蜂最高产卵量为33.19粒/雌、最高出蜂量为20.07头/雌、雌雄最高性比可达17.53∶1,分别是CK的2.21,3.17和1.26倍。总体而言,寄主经-9℃贮存15~25d后最有利于繁蜂,其中-9℃贮存15d出蜂量最高。单雌出蜂量较现有报道提高3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蛹期在极端湿度下的失水动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坤君  龚佩瑜 《昆虫学报》2001,44(4):512-517
研究了极端相对湿度 (0%、9%、22.5%、80%、90%和100%) 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蛹期发育、存活和水分动态的影响。发育蛹在25℃下,相对湿度≤9%时, 不能羽化;湿度为22.5%时,羽化率不足20%; 高湿不影响它们的存活。在同样温度下,湿度≥9%时,滞育蛹在一个月内都极少死亡;在此期间,滞育终止率随湿度降低而升高。各湿度处理组发育蛹和滞育蛹从1日龄起的累计失水率都与其日龄呈线性相关。三个低湿处理组发育蛹中死亡个体在死亡前的平均累计失水率都在32%以上。滞育蛹经0%湿度处理一个月,平均仅失水22.4%;在湿度≥90%时的同期失水率不超过3.6%。在30℃下,发育蛹在4 h内测定的表皮渗透力最大,分别是9.0(♀)和10.7() μg/(cm2·h·mm Hg); 滞育蛹的相应值出现在2 h内, 分别为 4.7(♀)和5.4() μg/(cm2·h·mm Hg)。  相似文献   

13.
寄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任璐  陆永跃  曾玲  庞淑婷 《昆虫学报》2006,49(3):447-453
为了研究寄主营养对桔小实蝇耐寒性的作用,测定了以15种果蔬饲养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SCP); 再选取南瓜、西红柿、柑桔、番石榴和杨桃等5种果蔬,测定了桔小实蝇3龄老熟幼虫、1日龄蛹、3日龄蛹、5日龄蛹、7日龄蛹和雌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并观察了1日龄蛹的低温存活力。结果表明:(1)1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SCP均值在-11.03℃~-13.17℃,不同寄主发育的桔小实蝇SCP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取食蒲桃的最高,为-11.03℃,取食苦瓜的最低,为-13.17℃。(2)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各虫态的SCP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F(4,863)=35.6,P<0.01); 同一寄主上的桔小实蝇不同虫态之间SCP均值也达到极显著性差异(F(6,863)=392.9,P<0.01); 且寄主和发育龄期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交互作用(F(24,863)=9.4,P<0.01)。(3)桔小实蝇各发育阶段,SCP值表现一定变化: 老熟幼虫发育至1日龄蛹,SCP值变化不大; 蛹发育至3、5和7天过冷却能力明显增强,降至-20℃左右,但他们之间没有明显区别; 羽化后3~5天的成虫SCP值又升高至-10℃左右。老熟幼虫、1日龄蛹和2~3日龄成虫与3日龄、5日龄和7日龄蛹的SCP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4)将5种果蔬饲养所得的桔小实蝇1日龄蛹置于6℃和-3℃下进行较长时间(1~8天)和较短时间(1~8 h)的低温处理,发现番石榴、杨桃和南瓜发育的蛹经低温处理后的校正羽化率较西红柿和柑桔发育的蛹高; 同样在0℃、3℃、6℃和9℃处理(2天)的实验中,得出相似的结果。因此,本实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幼虫由于生活寄主的不同使得其下一代蛹的耐寒性产生了差异,引起其差异的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短时低温胁迫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nuna 是入侵性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一种重要专一性天敌.为探明短时低温胁迫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将广聚萤叶甲置于2,5,8,11和14°C人工气候箱内(RH 70%±5%,14L:10D)处理2 h,测定卵、幼虫、蛹存活率、发育历期及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薜荔Ficus pumila var.pumila瘦果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传粉.本研究旨在探讨蛹期植食性寄生蜂室内培养的可能性.[方法]在不同温度(22,24,26,28,30和32℃)和光周期(0L∶24D,10L∶14D,12L∶12D,14L∶10D...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和蛹室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蛹越冬的影响,发现蛹在自然蛹室中能存活30d以上(不超过60d)。处理15d,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蛹的存活率分别降至80%、20%和43%。但处理30、60、90和120d时死亡率均达到100%。调查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各土壤含水量中所埋的蛹死亡特征均有一个相同趋势,即发黑、发霉——肿胀——腐烂——残留部分蛹体。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蛹体含水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尤以在最低的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蛹体含水量最低,分别为(-20.2±1.1)℃、(-11.95±2.5)℃和(57.6±7.7)%。在室外变温条件下,结果初步表明蛹室对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温度对双纹须歧角螟Trichophysetis cretacea (Butler)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双纹歧角螟的发育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超过31℃时,发育速率减慢。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35℃时蛹全部死亡。19℃、23℃、27℃、31℃和35℃下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7.1%、83.0%、85.2%、70.1%和0%。卵、幼虫、预蛹、蛹及从卵至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08℃、8.95℃、7.80℃、9.09℃和8.86℃,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22.0、16.0、108.1和309.1日·度。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平均为91.3粒。19℃、23℃、27℃和31℃条件下,实验种群的净生殖率分别为31.0、41.8、46.7、0.8,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0813、0.1439、0.1710、-0.0094,平均世代周期分别为42.2、26.3、23.1和19.2天。  相似文献   

18.
朱承节  贺张  陈伟  张仕林  胡好远 《昆虫学报》2014,57(10):1219-1226
【目的】为了阐明以冷冻保存家蝇Musca domestica蛹为寄主对繁殖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别利用新鲜和-20℃冷冻保存的家蝇蛹为寄主,记录了小蜂日存活数、日后代数量和性别等,并分别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了两种类型家蝇蛹对小蜂寄生率、日后代数量和性比、生命表参数等的影响。【结果】与新鲜家蝇蛹为寄主时相比,小蜂在以冷冻蛹为寄主时寄生率、后代数量和雄性百分比均较低(P<0.01),成蜂寿命和产卵期差异不大(P>0.05)。在以新鲜和冷冻家蝇蛹为寄主时,小蜂寄生率和后代数量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以新鲜和冷冻家蝇蛹为寄主时小蜂的净生殖率(R0)分别为34.91和20.16,种群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7和0.11,均以寄生新鲜家蝇蛹时较大(P<0.01);在以冷冻家蝇蛹为寄主时,世代时间和种群倍增时间较以新鲜家蝇蛹为寄主时有所延长(P<0.01)。【结论】蝇蛹俑小蜂可以利用冷冻家蝇蛹为寄主完成生活史;在规模化繁殖蝇蛹俑小蜂时,使用冷冻方式保存家蝇蛹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升高环境温度对小粉虫(Alphitobiusdiaperinus,鞘翅目拟步行虫总科)末龄幼虫、蛹以及成虫的失水和热敏性(临界热极值,Criticalthermalmaximum,CTmax)的影响。小粉虫成虫和蛹的CTmax值显著低于末龄幼虫(末龄幼虫:CTmax=48.5±0.5℃;蛹:CTmax=48.0±0.9℃;成虫:CTmax=47.8±1.1℃)。此外,成虫的适应性对其CTmax没有显著的影响。在20至60℃连续记录失水值中,三个龄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超过临界点温度(约为40℃)的快速升高,末龄幼虫与成虫的失水程度相近。蛹具有明显低的失水速率,即使在温度高于40℃的情况下。当温度升高10℃时(25-35℃),会造成小粉虫蛹和成虫失水增加2.0倍和2.6倍,分别为:Q10=2.05±0.70和2.49±1.31,而幼虫则为3.52±1.27。当高于35-45℃时,幼虫和成虫失水增加甚快(Q10=6.85±1.90和8.51±2.32)。而蛹在高于35-45℃时失水也增加(Q10=3.76±1.83),但低于幼虫和成虫。小粉虫的蛹处于静止和不取食状态,代谢速率较低,其具有特殊结构的气孔能较好地保持关闭状态,且蛹的表皮由脂肪和蛋白质组成,以上诸因素可解释其失水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