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傣,佤,拉祜和藏族4个群体的99名个体mtDNA非编码区(D-loop)高变区I 16048-16569及I-41的563bp片优进行序列分析,计算了核酸多态度,并用Neighbro-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在进化树中,99个mtDNA序列分别聚在4个群中,所有在COII/tRAN^Lys基因间序列存在9bp 缺失的个体均聚在C1如中,C2群由1个佤族个体和4个藏族个体组成,C3群中除2个藏族个体外均为其他3个民族个体,4个群体的大部分个体聚在C4群,根据核酸多态度计算的净遗传距离重建的进化树显示,傣族,佤族和拉祜族的亲缘关系较接近,与藏族距离较远,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他们的地理分布是非常一致的,而拉枯族与相传同为氐羌后裔并有相近语言的藏族遗传距离却较远,这一结果提示这两个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内蒙古呼盟鄂伦春族、布里亚特人、东部蒙古人血痕GLOI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其中149例鄂伦春族,血样采自内蒙古呼盟鄂伦春族自治族;207例布里亚特人,血样采自鄂温克族自治旗;189名东部蒙族(陈巴尔虎、厄鲁特、巴尔虎等部族后代),血样采自海拉...  相似文献   

3.
十个少数民族中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研究了我国十个少数民族中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在每一民族中均发现有一定比例的仅具一条泳动慢的同功酶带ALDHⅡ的缺陷型,其比例为:侗族48.3%(97/201),满族44.4%(76/171),藏族42.6%(60/141),维吾尔族40.1%(83/207)彝族36.8%(81/220),回族36.5%(74/203),瑶族30.7%(58/189),白族30.5%(61/200),土家族27.1%(54/199),哈尼族25.8%(49/190)。  相似文献   

4.
用淀粉凝胶电泳及特异的染色方法,调查了我国九个汉族和四个少数民族群体的腺苷酸激酶-1(AK1)的遗传多态性在这十三个群体中AK1*2频率都远低于AK1*1频率,未达到0.01的多态水平,分别为:兰州汉族0.0096,郑州汉族0.0023,呼和浩特汉族0.0024,西安汉族0.0025,漳州汉族0.0024,羌族0.0024;而在广东客家人、成都汉族、哈尔滨汉族、贵阳汉族以及哈尼族、瑶族、布依族中均为0。在兰州汉族群体中观察到国内第一例AK1*2-2表型。  相似文献   

5.
广西4个少数民族1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冬亮  刘长晖  梁祚仁  刘超 《遗传》2009,31(9):921-935
应用Yfiler复合扩增试剂盒及基因分型技术, 调查了广西瑶、彝、京、壮4个少数民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多样性, 并结合国内其他4个群体相应基因座的遗传学资料, 分析其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瑶族100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61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784; 彝族105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67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866; 京族103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79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911; 壮族107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91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956。在4个少数民族中, 京族和壮族的遗传距离最小(0.0391), 彝族和瑶族的遗传距离最大(0.3376)。结果表明, 该17个Y-STR基因座在广西4个少数民族人群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在法医学、群体遗传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及内蒙古自治区6个民族共计1854例健康人的血浆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分别计算了每个群体中的Hp基因频率,经X~2检验证明6个群体中Hp的表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法则。同时,和其它地区报告的汉族群体资料进行比较,发现Hp~1基因频率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从北到南逐渐增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广西仫佬族9个STR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采用PCR-STR及基因分型技术,研究广西仫佬族183例无关个体9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布,建立仫佬族群体的遗传学数据库。经统计分析,在9个STR位点共检出70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27~0·5301之间;207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布在0·0055~0·3388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298,平均多态信息总量为0·7016,累积个体识别力达0·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达0·999098。与不同民族比较结果显示:广西仫佬族与广西苗、回族及云南、北方各民族之间绝大多数基因座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广西壮族和湖南汉族之间绝大多数基因座均无差异。以上数据可为群体遗传学、法医学及人类学等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魏曙光  杨丽  郑海波  沈靓  赖江华 《遗传》2009,31(2):153-159
应用复合PCR及基因扫描技术, 对云南白族、傣族、彝族人群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DXS6804、DXS6799、DXS713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白族89个样本中共检出18个等位基因, 38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200~0.64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6~0.3333之间; 傣族100个样本中共检出17个等位基因, 24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5~0.75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385~0.5769之间; 彝族88个样本中共检出20个等位基因, 35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25~0.5875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0~0.3500之间。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及法医学应用指标统计结果显示, 3个基因座在云南3个少数民族人群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聚类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 彝族、白族、傣族与藏族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中国阿昌族九个STR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集云南阿昌族100个无关个体血样,研究该民族9个STR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同时检测96个样品,建立云南阿昌族9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数据库,共检测出69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在0.0050-0.6100,166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100-0.3900,平均H为0.7381,累积DP为0.9999999,EPP为0.9999989,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ndy-Weiberg平衡定律,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奠定了基础,将在人类学,法医学和民族学领域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4个民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新疆维吾尔放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4个民族的400份样本和40个家系进行STR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4个民族STR遗传特征及遗传方式等的科学数据。结果为9个STR基因座上维吾尔族有66种STR等位基因,148种基因型;锡伯族有72种STR等位基因,163种基因型;乌孜别克族有65种TSR等位基因,168种基因型;柯尔克孜族有71种STR等位基因,191种基因型,用新疆4个民族的数据和汉族人群,美国高加索人群,美国黑人相比较发现,中国民族遗传特征数据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和国外民族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1.
应用30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研究中国6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 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BI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er的Dsw法计算遗传距离,用Neighbor-Joining法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揭示:撒拉族与土族的遗传距离较接近,为0.033,但与其余4个民族的距离则较远,均大于0.12,土族与纳西族和山东汉族的距离较近,与土壤的距离也较远,为0.112,纳西族和山东汉族之间存在着0.100的遗传距离,畲放与其他5个民族群体的距离均超过了0.12,关系较远,在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纳西族,撒拉族和土族聚成一簇,汉族,白族聚成一簇,畲族单独为一枝,这一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历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为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综合分析这6个民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7种12居群的川产淫羊藿属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发现23个ISSR随机引物共扩增194条清晰条带,其中169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1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34 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0.314 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469 7,表明物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7种川产淫羊藿属植物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3 2~0.748 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直观的显示出12份供试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并将其分为两类。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川产淫羊藿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3.
忍冬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RAPD标记技术对甘肃省境内的23种忍冬属(Lonicera Linn.)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间关系进行了探讨。从34个随机引物中共选出9个多态性和重复性较好且谱带清晰的引物,这9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多在300~3000bp之间,所形成的多态性位点数差距较大。POPGENE 1.31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忍冬属植物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多态性比率为71.9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Nei指数分别为0.3230和0.2086。Nei‘s遗传距离和UPGMA分析结果显示,23种忍冬明显地聚为2大类,其下又有较多分支,即隶属于同一亚组或相近亚组的不同种基本归为一类,其种间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种的归属及种间关系稍有变化,如形态学上差异较大的毛药忍冬和毛花忍冬在本研究中聚在一起。这可能与不同的分类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PCR分析中国石蒜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与种间亲缘关系,从46对SSR引物选出18对扩增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对石蒜属15个种和外类群中国水仙进行了PCR扩增,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改良的银染法染色,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97.63%。通过UPGMA法将供试20份材料聚成4类。第I类包括安徽石蒜、长筒石蒜、黄长筒石蒜、忽地笑、中国石蒜、乳白石蒜,其中安徽石蒜与长筒石蒜的亲缘关系很近;第II类包括香石蒜、鹿葱、换锦花、红蓝石蒜和玫瑰石蒜;第III类由石蒜、矮小石蒜、稻草石蒜和江苏石蒜组成;第IV类为外类群中国水仙。分子聚类结果不仅支持乳白石蒜、鹿葱、红蓝石蒜、江苏石蒜、稻草石蒜的杂交起源观点,而且与形态学分类、物种的染色体倍性、核型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即除乳白石蒜外,染色体基数接近或等于11、核型含有11t或11t 倍数的物种聚为一大类;染色体基数不等于11、核型为6M+10T的种聚成了另一大类。SSR-PCR容易区分同种不同产地的安徽石蒜或不同花色的长筒石蒜,外形十分相似的石蒜和矮小石蒜,忽地笑和中国石蒜。本研究认为,将安徽石蒜作为一个独立的种不太合适,它可能是长筒石蒜的变种或是以长筒石蒜为亲本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5.
Population migrations in Southwest and South China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populations and led to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mong ethnic minorities living in these areas. To explor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ethnic minorities, we systematically surveyed the variation of 10 autosomal STR markers of 1,538 individuals from 30 populations of 25 ethnic minorities, of which the majority were chosen from Southwest China, especially Yunnan Province. With genotyped data of the markers, we constructed phylogenies of these populations with both DA and DC measures and performed 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well as a clustering analysis by structure. Results showed that we successfully recovered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analyzed populations formed by historical migrations. Aggregation patterns of these populations accord well with their linguistic affiliations, suggesting that deciphering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does in fact offer clues for study of ethnic differentiation.  相似文献   

16.
用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7个绵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分析了4个微卫星基因座BM143、OarHH35、OarAE101、BMS2508在7个绵羊群体(小尾寒羊、湖羊、乌珠穆沁羊、萨福克羊、多赛特羊、夏洛来羊、多赛特公羊×小尾寒羊母羊F1代杂种羊)286只绵羊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这4个微卫星标记在7个绵羊群体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9、11、14和9,其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分别为0 7073/3 7231/0 7314、0 8267/6 4399/0 8447、0 5743/2 5178/0 6028、0 6172/3 0712/0 6744,其中OarHH35的遗传变异最大,OarAE101最小。7个绵羊群体中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最大,湖羊的最小。基于Nei氏DA距离和DS标准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该发生树将中国地方品种(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湖羊)和法国的夏洛来羊归为一类,将F1杂种羊、英国品种(萨福克羊和多赛特羊)归为另一类。绵羊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为检查品种(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桃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RAPD技术,利用从200个随机引物筛选的22个十碱基引物对桃10个类群180个样品的DNA进行扩增,得到180个位点。通过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在类群的遗传多样度上表现为:黄肉桃类>蜜桃类>蟠桃类>红叶桃类>硬肉桃类>碧桃类>水蜜桃类>油桃类>寿星桃类>垂枝桃类。在180个位点中检验出多样度范围在0.4以上的位点分布在桃总群体中的有37个,而在桃类群间的则有13个。聚类分析的结果是:桃食用栽培品种的类群聚为一组;其它非食用桃类群各为一组。对桃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结构分析,为桃的品种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藏杓兰(Cypripedium tibeticum)是具有很高观赏和药用价值的兰科植物,已被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的濒危植物。该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中国西部地区的7个西藏杓兰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为中国野生西藏杓兰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从10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2条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检测出136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100%,总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_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18 6和0.484 3,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在0.033 3~0.170 1之间,Nei's遗传相似度在0.843 5~0.967 3之间,总体遗传分化系数(G_(st))和基因流(N_m)分别为0.222 9和1.743 0。(2)基于UPGMA法和邻接法的种群系统聚类结果均显示出四川种群与陕西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分化。总体上西藏杓兰种群间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西藏杓兰种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四川种群与陕西种群已产生了遗传分化;ISSR分子标记可用于西藏杓兰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间遗传分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标记研究几种淡水腹足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软体动物腹足纲、中腹足目的光滑狭口螺、长角涵螺、纹沼螺、赤豆螺、大沼螺几个形态分类的近缘种及梨形环棱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上述动物进行了20个引物的扩增,共获得117条扩增谱带,单个引物扩增的RAPD标记在3-12个之间,片段长度在30—3000bp之间。试验结果显示:淡水螺类的RAPD标记具有明显的多态性,而且种间的扩增标记及差异程度可以反映出物种间系统演化过程的亲缘关系。通过数值聚类制图后得到:长角涵螺、纹沼螺、大沼螺、赤豆螺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光滑狭口螺、梨形环棱螺与上述4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远,其结果与新修订的淡水中腹足目科级分类方案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