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的组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O)、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和硫堇5种组化染色法,对尼罗罗非鱼(Nile tilapia)消化道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组化性质进行研究。尼罗罗非鱼的食管、胃及小肠壁内均显示有肥大细胞,在食管和胃的切片标本上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胃腺体之间。在肠道中的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和肠上皮下方,少量肥大细胞存在于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梭形的。而且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特点。5种组化染色结果表明:AB/SO、MTB和MG-P显示的MC效果较好,尤其AB/SO染色效果最好,肥大细胞轮廓清楚,胞质颗粒较清晰;尼罗罗非鱼肥大细胞胞浆颗粒都呈红色,即肥大细胞胞浆主要含肝素,不含组胺。天青Ⅱ-伊红-瑞氏混合液染色效果也很好,但被染的肥大细胞较少;80%乙醇硫堇染色,在尼罗罗非鱼消化道各段组织中均未能鉴定出肥大细胞。尼罗罗非鱼消化道肥大细胞大多分布于浅层的黏膜或血管、腺体周围的结缔组织等易表露于环境抗原的位点。罗非鱼消化道黏膜层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与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肥大细胞一样,具有沿血管分布的特性,说明硬骨鱼的肥大细胞如哺乳动物肥大细胞一样与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牛蛙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形态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牛蛙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存在。方法用于肥大细胞研究的一些常规组织化学技术与形态学方法。结果牛蛙的舌、肠、肠系膜和脾中肥大细胞数量较多,少量也见于神经、心、肾、肝和皮肤等多种组织中。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周和神经分布的倾向。脾脏中的肥大细胞形状比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而在其它部位的肥大细胞则形态多样。Bouin氏液及Carnoy氏液是牛蛙肥大细胞优良的固定液。然而,与哺乳动物的黏膜肥大细胞相似的是,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BF)固定显著的阻断了牛蛙肠黏膜肥大细胞(MMC)的染色。有趣的是,甲苯胺蓝是牛蛙肥大细胞的最佳染料,它比阿尔新蓝能很好地显示牛蛙的肥大细胞。透射电镜下证实,牛蛙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肥大细胞靠近雪旺氏细胞,并可见于神经束膜间,甚至以其突起与神经束膜相连。结论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了牛蛙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存在,再次证实肥大细胞与外周神经之间存在密切的解剖学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一种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鉴定体外分离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为肥大细胞研究提供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4周后收集细胞、固定、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温度及时间对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结果:SCF和IL-3体外培养诱导出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后细胞着色效果较好,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胞膜较完整,胞浆中充满大量的紫红色颗粒。结论:本研究成功运用一种适用于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肥大细胞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并发现肥大细胞在37℃充分固定后进行染色,可以降低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此操作方法稳定性好、简便,适用于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  相似文献   

4.
动情周期中大鼠子宫和输卵管壁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动情周期中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进行检测;取子宫、输卵管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肥大细胞,于光镜低倍视野下计数。结果显示:动物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为:动情期(E)组>动情前期(PE)组>动情后期(ME)组>动情间(DE)且,各组间差异均有显性;在子宫,肥大细胞分布于宫壁肌怪平滑肌束间的结缔组织内、近小血管处,以微血管周居多,常见单个散在,于ME子宫内膜尚偶见肥大细胞;输卵管肥大细胞局限于其外膜层内、近小血管周围,亦多散在。子宫、输卵管壁内的肥大细胞镜下呈圆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形,胞浆内充满紫红色粗大颗粒,子宫肥大细胞数量依次为:ME>DE>PE>E,各组间差异有生(DE与PE、PE与E,P<0.05,余组间P<0.01);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各组间差异无显性(P>0.05)。本尚对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波动与子宫、输卵管壁内肥大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从Paul Ehrlich于1878年首次发现肥大细胞以来,肥大细胞作为过敏反应中非常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被广泛研究。直到近20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肥大细胞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尤其是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与免疫病理损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肥大细胞在细菌和寄生虫的抗感染、免疫中作用的理解不断深入,肥大细胞在病毒感染及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现就肥大细胞在不同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探讨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ureus♂)胃肠道肥大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特点。结果发现,经甲苯胺蓝染色的肥大细胞其核着深蓝色,颗粒被染成紫红色,着色深浅不一。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菱形,散在或集中分布在黏膜层固有膜和黏膜下层,尤其常见分布于小血管周围。经统计,肥大细胞在奥尼罗非鱼的胃、幽门盲囊、后肠、前肠、中肠的数量依次减少。胃和幽门盲囊内肥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前肠和中肠(P0.05),与后肠无显著差异;前肠、中肠和后肠内肥大细胞数量并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研究胃促胰酶和肥大细胞在过敏性休克诊断上的应用。方法:20只清洁级豚鼠随机分为10只实验组和10只对照组,应用混合人血清构建的过敏模型,ELISA方法测定豚鼠血清Ig E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促胰酶在喉头、气管、肺、胃、肠的表达,肥大细胞特殊染色计数肥大细胞。结果:实验组豚鼠有70%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实验组豚鼠血清中Ig E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豚鼠(P0.05),实验组豚鼠于喉头、气管、肺胃促胰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豚鼠于喉头、气管、肺、胃的肥大细胞总数高于对照组豚鼠(P0.05),肺组织观察到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胃促胰酶和肥大细胞可以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肥大细胞的分化及调节研究的进展。肥大细胞广泛存在于机体,来源于骨髓,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后裔。肥大细胞的分化具有独特的过程,其调节主要与T细胞来源的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的接触依赖性刺激有关,近年来一些作者还报告了其它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
肥大细胞用甲苯胺蓝染色之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肥大细胞是存在于多种组织内的一类细胞 ,并因所在组织器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肥大细胞是抗感染免疫的第一线细胞 ,在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研究肥大细胞的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常用的肥大细胞染色方法有甲苯胺蓝染色法、阿尔辛蓝—番红染色法等。肥大细胞具有复杂的异质性 ,因此上述方法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其生物学特性 ,而且有时也难客观地反映其在组织中的分布。我们用改良的甲苯胺蓝染色法对食管、肠、子宫、乳腺等器官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时得到了一点体会 ,供参考。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 :根据…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各个部位,常见于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粘膜表面,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肥大细胞的过度激活与哮喘、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急慢性瘙痒等过敏性及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肥大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并释放多种过敏介质。阻断肥大细胞激活可作为有效治疗过敏性及炎性疾病的手段之一,因此与肥大细胞激活相关的受体是临床药物开发的有效靶点。激活肥大细胞的相关受体种类较多,并且不同的受体所介导产生的效应也不尽相同,新的肥大细胞受体不断被发现,然而,对这些研究的梳理比较少。本综述总结了参与肥大细胞激活的相关受体,依据不同效应对受体进行分类,并对其下游信号通路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生大鼠雌激素注射后睾丸肥大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大鼠注射雌二醇后,睾丸肥大细胞于第30天可见到,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生后4-6个月,睾丸网附近仍可见大量肥大细胞。睾丸内的肥大细胞比皮肤内的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TMC)小而与小肠粘膜的粘膜肥大细胞(MMC)相近,AB-S染色后基本着蓝色,硫酸小檗碱荧光染色后呈现中等强度黄色荧光,结果提示,新生大鼠雌激素注射后睾丸内肥大细胞的增多可能与免疫过程有关,睾丸内肥大细胞与CTMC和MMC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比较六种常用实验动物不同部位肥大细胞异质性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应用麻醉后处死的方法,取小鼠、大鼠、豚鼠、兔、犬和猴的皮肤、肺脏、乙状结肠和脾脏组织,经4%中性缓冲甲醛溶液或Bouin’s液固定后,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分别作HE、甲苯胺蓝、阿尔新蓝-藏红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分析;另取皮肤组织固定于磷酸缓冲戊二醛溶液,制作常规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六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各有其分布特点,且在形态大小、异染性及染色特性等方面表现各异,肥大细胞密度和形态学参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豚鼠、犬和猴皮肤肥大细胞颗粒具有特殊亚微结构;小鼠皮肤组织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和神经纤维,犬脾脏内可见P物质免疫阳性肥大细胞。结论在六种实验动物的同一组织中以及同一种动物不同组织中,肥大细胞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此异质性对采用实验动物开展与肥大细胞功能相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分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connective tissue mast cell,CTMC)和黏膜肥大细胞(mucosal mast cell,MMC)两大类。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即肥大细胞在不同种属或同一种种属的不同个体、甚至同一种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着形态学、分布、颗粒化学成分、染色特性及超微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近些年,人们围绕着肥大细胞的异质性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异质性的机制认识尚不清楚。深入的讨论、研究与比较仍然很必要。现对肥大细胞的亚群、形态与分布、着染性与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等的异质性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鉴定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证实Carnoy液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NBF)是猪、牛及绵羊肥大细胞的优良的固定液,NBF虽能很好地保存牛和绵羊的肥大细胞,但却阻断了猪的大多数肥大细胞、特别中肠粘膜肥大细胞(MMC)及胸腺髓质肥大细胞(TMMC)对碱性染料的着染力。力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更多的肥大细胞着力。甲苯胺蓝及阿尔辛蓝均为动物肥大细胞的优良染料,但阿尔辛蓝能使理多的肥大细胞着染  相似文献   

15.
方法:利用中性蛋白酶成分、特征性酶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确定分选肥大细胞亚型,以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结果:三种免疫表型被确定:肥大细胞的类胰蛋白酶阳性(MCT)、类糜蛋白酶阴性;类糜蛋白酶阳性(MCC)、类胰蛋白酶阴性和类胰蛋白酶阳性、类糜蛋白酶阳性(MCTC)。肥大细胞内分泌颗粒分散或聚集存在,分泌颗粒突起分泌或以分散的方式释放。分泌颗粒大范围释放后,肥大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结论:利用肥大细胞的特征性酶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可将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分选纯化为三种亚型;以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肥大细胞含有丰富的分泌颗粒,它说明肥大细胞具备了为人体I型变态反应提供快速反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育中人胎儿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不同胎龄胎儿颊部和食管肥大细胞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幼稚的肥大细胞颗粒TB染色呈淡紫色。AB·S染色呈蓝色,CEC值偏低,颗粒的糖胺多糖硫酸化程度偏低;成熟的肥大细胞颗粒TB染色呈深紫色,AB·S染色呈红色,CEC值偏高,颗粒的糖胺多硫酸化程度偏高,含肝素。颊部、食管的肥大细胞在出现的时间、AB·S组化染色、CEC值与肝素含量等存在不同。结果说明发育中胎儿肥大细胞颗粒的组化性质发生了改变,不同部位肥大细胞的发育是不同步的,这些是发育中胎儿肥大细胞异质性的表现。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消化道组织中类胰蛋白酶阳性肥大细胞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AAl可与中性缓冲福马林液固定的虎纹蛙组织的肥大细胞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胞浆染成棕黄色,证实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也存在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组织中AA1免疫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与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主要见于黏膜型肥大细胞(M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上皮下方和固有层,少量分布于肠绒毛基底部及食管腺和胃腺周围。而在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CTMC)分布区域,如消化道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却未见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AB/SO和改良甲苯胺兰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多,广泛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腺体之间、肌间及外膜结缔组织,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虎纹蛙肥大细胞都含有类胰蛋白酶。很有可能是虎纹蛙MMC中含有类胰蛋白酶,而CTMC中不含类胰蛋白酶。虎纹蛙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数量很少,且阳性反应比人胃癌间质肥大细胞弱,说明虎纹蛙肥大细胞胞浆颗粒类胰蛋白酶含量较少,虎纹蛙属于低等脊椎动物,可能与生物进化水平较低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种间肥大细胞的异同,为减轻排异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用甲醛固定,甲苯胺蓝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的肥大细胞形态学结构不尽相同。禽类的肥大细胞与哺乳动物的相似,呈圆形、卵圆形,胞浆内含丰富的异染颗粒是其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牛羊等的肥大细胞在低倍镜下形态多样,呈长梭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有的细胞表面可见细胞突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雌性大鼠结膜、睑板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分布.方法:用HE染色和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方法.结果:肥大细胞在穹隆结膜和睑结膜的固有层均有分布,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等,以圆形、卵圆形为多见,尚可见少量梭形、锥形;穹隆结膜的肥大细胞数量较睑结膜多.睑板腺组织中肥大细胞分布在被膜和相邻腺泡间质内,被膜内的肥大细胞以梭形、卵圆形为主,细胞长轴沿被膜平行排列;相邻腺泡间质中的肥大细胞以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可见少数相邻肥大细胞借胞体的突起互相连结.结论:为进一步探讨肥大细胞在结膜、睑板腺组织中的生物学作用以及眼表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溃疡标本90例,正常胃组织30例。采用甲苯胺兰检测肥大细胞的数量、分布,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类胰蛋白酶、5-羟色胺表达,另取5例新鲜胃溃疡组织进行电镜检测。结果溃疡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及肠嗜铬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肥大细胞在溃疡组脱颗粒现象明显,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1。结论肥大细胞与肠嗜铬细胞在人胃溃疡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