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硒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或低硒饲料诱发自由基损伤。在培养的鼠心肌细胞上,硒能使受损心肌细胞的自由基含量、超微结构、动作电位、膜输入阻抗恢复正常;在离体灌流的鼠心上,硒能改善受损心脏的心肌收缩性能;硒能使受损鼠的心硒含量与肝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_(ps))活力回升、肝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下降。上述结果提示硒保护作用的基本机制可能与增强GSH_(px)活力、促进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心肌上的离子通道蛋白与心肌损伤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低硒喂养对C57BL/6小鼠心肌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对钾通道蛋白的改变。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低硒30天组,低硒90天组和低硒180天组。采用低硒饲料(硒含量0.0045μg/g)喂养的方法建立低硒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硒含量0.256μg/g),与低硒组同时喂养;硒含量的测定和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钾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低硒饲料喂养小鼠的心脏硒含量与正常饲料喂养的硒含量相比明显降低(P0.01);并出现轻微的心肌损伤,钾通道蛋白的表达量在低硒30天组,低硒90天组和低硒180天组下调(P0.01)。结论:成功建立低硒小鼠模型,低硒能引起小鼠心肌损伤,这种改变可能有心脏的钾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硒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及补硒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硒组及补硒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低硒组喂养低硒饲料,补硒组喂养低硒饲料14周后再给予亚硒酸钠补硒3周,各组喂养17周后,检测大鼠的血硒、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低硒组大鼠血硒水平和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补硒后两者又明显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心电图大部分正常,低硒组大鼠心电图多数为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交界性房性早搏、T波低平等,补硒组大鼠心电图大部分恢复正常心电图,仅有少部分表现为异常心电图。结论:低硒可导致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低硒饮食后,大鼠心电图明显发生异常,多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补硒可使低硒所致的心电图变化多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低硒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低硒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利用黑龙江地产酵母配制低硒小鼠饲料,使用配制的小鼠饲料喂养BALB/c幼鼠,经过4个月的喂养,测定血清、肝脏、心肌细胞的硒含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利用黑龙江地产酵母配制的低硒饲料,硒含量为0.016 mg/kg,符合低硒标准。BALB/c鼠用该饲料喂养4个月,心肌、肝脏、血清硒含量分别为0.187 mg/kg、0.219 mg/kg、0.241mg/kg,符合低硒诊断标准。观察低硒鼠心肌超微结构,可见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细胞核出现了异型性,血清心肌酶较常硒鼠升高。结论利用黑龙江地产酵母成功配制了低硒饲料。经过低硒饲料饲养可建立低硒鼠模型。低硒可以引起BALB/c鼠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肌上的离子通道蛋白与心肌损伤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通过低硒喂养对C57BL/6小鼠心肌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对钾通道蛋白的改变。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低硒30天组,低硒90天组和低硒180天组。采用低硒饲料(硒含量0.0045μg/g)喂养的方法建立低硒小鼠模型,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硒含量0.256μg/g),与低硒组同时喂养;硒含量的测定和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损伤情况,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其钾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低硒饲料喂养小鼠的心脏硒含量与正常饲料喂养的硒含量相比明显降低(P〈0.01);并出现轻微的心肌损伤,钾通道蛋白的表达量在低硒30天组,低硒90天组和低硒180天组下调(P〈0.01)。结论:成功建立低硒小鼠模型,低硒能引起小鼠心肌损伤,这种改变可能有心脏的钾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用低硒饲料和该饲料补硒分别喂大鼠,对比观察硒对动物心、肝,肌、胰、肺和肾脏线粗体~(45)Ca摄取及心肌线粒体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非常显著地刺激此六脏器细胞线粒体钙摄取,其中,对心、肝、肌的刺激强大而稳定;对胰、肺,在温育过程中逐渐增强;对肾则稍差。硒还非常显著地刺激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提示硒对维持整体线粒体钙运转及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类型和水平的硒源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硒源为亚硒酸钠、酵母硒和富硒螺旋藻,添加水平为0、0.4和1.2 mg/kg,制作对照饲料(C)、亚硒酸钠添加饲料(S1和S2)、酵母硒添加饲料(Y1和Y2)和富硒螺旋藻添加饲料(P1和P2)。使用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7.82±0.12) g的杂交鲟幼鱼,养殖62d。结果表明,不同硒源和硒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亚硒酸钠显著提高了全鱼和肝脏硒含量(P<0.05),但对肌肉和脊椎骨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水平酵母硒和富硒藻螺旋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全鱼、肝脏、肌肉及脊椎骨硒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硒添加组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水平硒添加组杂交鲟幼鱼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水平硒添加组(P<0.05)。亚...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硒的需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对饲料硒的需求量, 以Na2SeO3为饲料硒源, 配制6种饲料, 硒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05、0.2、0.4、0.6和0.9 mg/kg, 实测值分别为0.08、0.16、0.27、0.44、0.66和0.96 mg/kg。在海水浮式网箱中养殖初始体重为(9.140.09) g的大黄鱼幼鱼10周, 结果表明增重率(WG)、全鱼和骨骼中的硒含量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硒含量分别超过0.27、0.66、0.66 mg/kg时, 这些指标的变化趋于平稳。饲料硒含量对存活率(SR)、饲料效率(FE)、体组成、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P0.05), 并分别在饲料硒含量为0.44、0.44、0.16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肝脏中GPX活性、SOD活性、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血清中相应酶的活性有相同的趋势。在肝脏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随着饲料硒含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 并在饲料硒含量最高(0.96 mg/kg)时其活力取得最大值。以WG为评价指标, 得出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需求量为0.178 mg/kg。以全鱼和骨骼中硒含量、肝脏GPX活性为评价指标, 得出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硒的最小需求量分别为0.575、0.387和0.440 mg/kg。    相似文献   

9.
氟中毒大鼠肝肾自由基代谢及硒对其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硒对氟中毒大鼠肝、肾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两组Wistar大鼠饮1.58 mmol/L和2.63 mmol/L高氟水;饮高氟水的同时加饲2.0 mg/kg硒饲料;饮氟水7个月后加饲硒饲料.实验14个月时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其肝、肾活性氧自由基(FR)含量;同时测氟(F)、硒(Se)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氟中毒大鼠在肝、肾氟升高的同时,FR和LPO上升,GSH-Px、SOD下降.在氟中毒不同时期投硒,大鼠肝、肾氟降低,FR和LPO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恢复.表明硒不但可拮抗大鼠体内的高氟,还可纠正高氟造成的自由基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饲料硒和维生素E对大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克山病病区粮配成基础低硒饲料,补充硒和/或维生素E组成四种不同水平的饲料,饲喂雄性断乳大鼠,观察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指标是用抗坏血酸诱发的红细胞溶血率、被O~-_2(超氧阴离子)氧化的血红蛋白量和组织中的TBA值。动物饲养13周后,自尾静脉取血,测定溶血率和血红蛋白被氧化的百分率,和全血SeGSHPx(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15周后将动物断头杀死,立即取出心脏和肝脏测定SeGSHPx活力和TBA值。结果表明在克山病病区粮的饲料中补充硒或维生素E,或者二者同时补充均明显提高组织中的SeGSHPx活力和降低组织中的TBA值。不论在硒缺乏时或硒充足时,饲料中补充维生素E显著降低抗坏血酸诱发的红细胞溶血率,对O~-_2氧化血红蛋白无保护作用。在维生素E缺乏时,仅补充硒对溶血无作用。不论饲料中维生素E缺乏或者充足,补充硒对O~-_1氧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克山病区粮喂养豚鼠证明其红细胞、肝等组织及其线粒体、上清中的硒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心肌线粒体脂质氢过氧化物、荧光色脂等增加、同时膜脂组成异常,内膜界面脂的心磷脂(CL)减少,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降低;园二色性(CD)异常,近208nm及222nm区的峰值降低,病区粮加喂青菜的动物,随其线粒体硒及CL水平的增加。CCO活性和CD谱均明显恢复;通过外源性磷脂与纯化CCO的重组复性实验,只有CL可使病区粮组酶活性完全达到正常对照水平。表明心肌线粒体膜结合酶CCO活性的降低是CL含量降低引起酶的二级结构(构象)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使用3种不同硒含量的饲料饲养黄颡鱼12周, 研究饲料硒含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系膜脂肪组织脂类代谢和miRNAs表达水平的影响, 饲料硒含量分别为0.03(低硒组)、0.25(适宜硒组)和6.39 mg Se/kg饲料(高硒组)。结果表明, 相比较于适宜硒组, 高硒和低硒组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的酶活性在低硒组中活性显著下降(P<0.05), 在高硒组中活性显著上升(P<0.05); 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的酶活性在低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在高硒组中显著下降(P<0.05); 苹果酸酶(ME)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酶活性在低硒和高硒组中均显著上升(P<0.05)。相比于适宜硒组, 在高硒组miR-26a、miR-183、miR-135、let-7b、let-7c和let-7g的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 而在低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miR-181a-5p和let-7e在低硒组中显著上升(P<0.05), 在高硒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miR-130和miR-203a在低硒和高硒组中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 miR-200a、miR-143、let-7d和let-7f在低硒组中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在高硒组中表达量上升(P<0.05)。miR-143、miR-203a和miR-130在脂肪组织中高表达, 且对硒产生强响应, 通过TargetScanFish6.2和miRwalk3.0共预测3个miRNA的靶基因, 并对靶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 结果显示, miR-143的靶基因在矿物盐吸收、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胰岛素通路、自噬、脂肪酸代谢、鞘脂类代谢、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甘油磷脂代谢等途径中显著富集(P<0.05, FDR≤0.05); miR-203a的靶基因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通路、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自噬等代谢途径、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 FDR≤0.05); miR-130的靶基因在胰岛素通路、胰岛素抵抗、自噬、鞘脂类代谢、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mTOR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 FDR≤0.05)。综合分析发现, 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靶基因共同富集在脂肪酸合成、调节脂肪细胞脂肪分解、胰岛素抵抗等脂代谢相关的通路中, 选取共富集通路中的靶基因进行qPCR检测, 结果显示fas、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α(chrebp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激素敏感酯酶(hs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和脂肪组织甘油三酯酶(atgl)的表达趋势与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表达趋势相符合, 推测饲料硒缺乏和过量诱导黄颡鱼肠系膜脂肪组织脂质沉积是通过诱导miR-143、miR-203a和miR-130的表达量上调, 进而负调控靶基因chrebpa、cpt1a、hsl、srebp1、ppara和atgl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13.
硒营养状态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硒营养状态对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及炎症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硒组、适硒组和补硒组,分别给予低硒饲料、适硒饲料和补硒饲料喂养,持续42d。收集0、21和42d时各组大鼠粪样与血样,对比各组不同时间血清硒水平;分析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指纹图谱,比较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H′)、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数及图谱间相似系数(Cs);42d后处死大鼠取十二指肠组织,对比白介素-6 (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21d、42d时血清硒水平、肠道菌群H′及ERIC-PCR指纹图谱条带数组间比较,补硒组最高、适硒组其次、低硒组最低,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组内比较,补硒组上述指标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低硒组显著降低(P0.05),适硒组变化不显著(P0.05);组间Cs累积分布曲线分析,小于0.6的Cs值在低硒组占80.00%,补硒组占65.42%;组内分析,21d时小于0.6的Cs值在补硒组、适硒组、低硒组分别占总Cs个数的78.57%、54.27%和38.79%,42d时小于0.6的Cs值在3组分别占总Cs个数的72.58%、53.47%和36.81%;低硒组IL-6、IL-1β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适硒组和补硒组(P0.05),适硒组与补硒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硒日粮可降低血清硒水平,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失调、降低其多样性,进而引起肠道炎症,适量补充硒可提高血清硒水平,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丰富其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衰老过程中硫硒配施对大蒜生长、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硒的施用显著提高大蒜干鲜重、鳞茎鲜重和横径,降低了MDA含量,提高了处理200 d的Fv/Fm值与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大蒜的生长。硒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硫浓度下低硒处理提高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硫浓度下, CAT活性随硒浓度升高而升高;处理160 d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与CAT相同,硒处理200 d时,低硫浓度下POD活性降低,高硫浓度下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硒处理提高了大蒜鳞茎Vc和大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硫浓度下随硒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在高硫浓度随之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可溶性蛋白恰好相反。综合各指标以低硫低硒处理(2 mmol·L-1 S+3μmol·L-1 Se)为最优。  相似文献   

15.
硒的重要生理功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硒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及干扰。还能够保护心肌、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并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地域的土壤、水中含硒量的差异,食物中的含硒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选取富硒食物时,除注意种类(品种)外,还要尽量扩大食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硒是生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大部分以硒蛋白形式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硒蛋白是指以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掺入到蛋白质中的一类蛋白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最早发现的硒蛋白,目前,在人类中已发现5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GPx2、GPx3、GPx4、GPx6),在啮齿动物中发现4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GPx2、GPx3、GPx4)。本文就哺乳动物中属于硒蛋白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机制与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紧切相关,在大鼠心脏产生氧自由基是以黄嘌呤氧化酶(XO)途径为主.心肌中的黄嘌呤脱氢酶(XD)在Ca~(2+)激活水解酶的作用下向XD转化.而此我们设想,协同使用钙拮抗剂与超氧阴离子(O_2~1)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能加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本实验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直接检测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心脏收缩幅度,静息张力,肌酸激酶(CK)释放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为指标,观察钙拮抗剂硫氮(艹卓)酮(DTZ)和SOD的分别作用和联合作用,发现两药合用可明显减少心肌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机制与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紧切相关,在大鼠心脏产生氧自由基是以黄嘌呤氧化酶(XO)途径为主.心肌中的黄嘌呤脱氢酶(XD)在Ca~(2+)激活水解酶的作用下向XD转化.而此我们设想,协同使用钙拮抗剂与超氧阴离子(O_2~1)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能加强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本实验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直接检测大鼠缺血——再灌心肌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从心脏收缩幅度,静息张力,肌酸激酶(CK)释放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为指标,观察钙拮抗剂硫氮(艹卓)酮(DTZ)和SOD的分别作用和联合作用,发现两药合用可明显减少心肌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硒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分为常规饲料喂养和适量补硒喂养4周后,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建立小鼠心肌炎模型,测定小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病变情况。结果:光镜下补硒组小鼠的心肌病理变化轻,其病理积分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补硒组小鼠GSH-Px、SOD明显高于正常喂养组;MDA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补硒能提高脂质过氧化酶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体长期处于低硒状态下是否对子代哺乳期生长发育影响.方法:将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低硒实验组(SR)和正常对照组(NC),分别使用常硒和自制低硒饲料喂养,4周后,确定低硒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并分别进行合笼.从子代出生开始,通过记录两组子代大鼠哺乳期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并检测子代体内硒含量,探讨母体低硒对子代哺乳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体长及体重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的死亡率较正常对照组高;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肝脏、心脏、肾脏以及血液中的硒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低硒实验组子代SD大鼠的心脏、肝脏及肾脏重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母体长期处于低硒状态下,将对子代哺乳期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