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在小鼠脑血管发育、稳态维持中的功能,并考察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Prmt5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利用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SP-A-Cre转基因小鼠和Prmt5条件基因打靶小鼠交配,构建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Prmt5敲除小鼠。利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激光散斑成像、Sulfo-NHS-Biotin染料灌注等方法评价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Prmt5敲除小鼠脑血管结构、脑血流量、血脑屏障渗透性等;利用实时定量PCR进一步检测补体C1q(complement C1q,C1q)、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β protein,S100β)和补体C3(complement C3,C3)的表达,检测小鼠皮层、丘脑和小脑中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Prmt5导致血管损伤, C1q、TNF-α和IL-1β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上调,活化星形胶质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脑血管内皮细胞中Prmt5在小鼠脑血管稳态维持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形成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内皮细胞系ECV304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接触共培养的方法,采用电镜及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银染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内皮细胞系紧密连接的诱导作用。运用Millipore-ERS系统检测紧密连接的功能状况。结果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系形成广泛而连续的紧密连接并产生较高的跨内皮阻抗(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于第10d可达321.3Ωcm^2。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ECV304细胞产生紧密连接。同时,ECV304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共培养可以作为研究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结构与功能的一种可靠而简便的体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白藜芦醇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白藜芦醇与LPS共同作用于N9小胶质细胞,四氮唑盐复合物(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cdk5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LPS激活的N9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形状恢复至静息态;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NO的产生减少,其中高浓度组(20μmol/L)更加明显(P<0.01);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均能使cdk5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对cdk5表达的调节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茗惠  刘辉  佟湃舸  陈誉华 《生命科学》2023,(12):1669-1677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包绕内皮细胞的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构成,它将血液与脑组织分隔开来,从而维持神经功能包括神经环路、突触连接和重塑等微环境的稳定。BBB稳态失衡与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但目前BBB稳态维持与失衡的机制尚不清楚。星形胶质细胞作为BBB的组成成分,也是神经血管单元中联系神经元与脑微血管的枢纽,在BBB发育特别是BBB稳态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BBB的发育过程之后,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诱导BBB发育、成熟及其在BBB稳态维持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与BBB稳态失衡有关的A1型星形胶质细胞异质性的概念,以期为深入研究BBB稳态维持机制及加深理解BBB稳态失衡诱发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5.
炎症反应是造成脑卒中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免疫细胞,在脑卒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小胶质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还能产生抗炎作用来加速脑损伤修复。因此,目前的研究将小胶质细胞分为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结合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剂相对较少,靶向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可能成为脑卒中新的治疗策略。研究发现中药能够通过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并促进M2型的小胶质细胞来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展现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潜力。本文综述了中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来治疗脑卒中的相关研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对血脑屏障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构建脑缺血再灌注的小鼠模型后,小鼠外周血中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脑组织中IL-6和iNOS mRNA表达增加,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小胶质细胞呈现出明显的M1极化趋势。在体外对脑小胶质细胞Bv-2进行糖氧剥夺后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处理,在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TNF-α、IL-6表达明显上升,细胞内IL-6、iNOS和CD86 mRNA表达增加,IL-6和i NOS蛋白表达增加。RNAseq检测结果显示,诱导M1极化的Bv-2细胞和OGD/R处理的Bv-2细胞中Robo4 (roundabout guidance receptor4)的表达都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M1极化的Bv-2细胞和OGD/R处理的Bv-2细胞外泌可溶性Robo4蛋白(soluble roundabout guidance receptor 4, sRobo4)也显著增加,并且Robo4重组蛋白、M1极化Bv-2细胞培养上清或OGD/R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明确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不同代次的生长特性,优化高效获取状态一致细胞的技术方法。将新生乳鼠的脑组织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胶质细胞,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混合胶质细胞增殖曲线,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类细胞比例,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两类胶质细胞分型情况。生长曲线显示P0和P1代混合胶质细胞增殖活力最好;通过170 r/min机械振摇30 min可获得97.3%的高纯度小胶质细胞,该纯化方法得到的P0、P1、P2代离子钙接头蛋白-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其M1、M2表型比例无代次差别;通过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抗原-2(astrocyte cell surface antigen-2,ACSA-2)磁珠抗体分选的方法可获得纯度达到95.7%的星形胶质细胞,该纯化方法得到的P0、P1、P2代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其A1、A2表型比例无代次差别。本研究详述了原代分离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生长特点,证明了获取两类胶质细胞的最佳代次,优化了获取两类胶质细胞的技术方法,验证了连续培养两代不会影响其功能表型。本结果为研究神经系统炎症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炎症反应是造成脑卒中继发性脑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小胶质细胞作为脑内免疫细胞,在脑卒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小胶质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还能产生抗炎作用来加速脑损伤修复.因此,目前的研究将小胶质细胞分为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结合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剂相对较少,靶向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可能成为脑卒中新的治疗策略.研究发现中药能够通过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并促进M2型的小胶质细胞来改善缺血性脑损伤,从而展现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潜力.本文综述中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表型来治疗脑卒中的相关研究,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现有的小胶质细胞纯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稳定简便的培养模型。方法利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代替机械振摇纯化分离小胶质细胞;利用CD11b/c(OX42)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离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进行鉴定,同时观察小胶质细胞形态及活化指标NFкBp65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细胞计数及MTT细胞活力测定检测纯化分离后小胶质的增殖情况。结果改良的方法可稳定的获得1.2×106个/培养瓶(75cm2,250ml)的小胶质细胞,纯度达到98%,存活率≥95%,形态上以阿米巴样为主,继续培养3-5d,约半数细胞可转变为静止状态。NFкBp6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为胞浆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合细胞计数及MTT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体外纯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多位于G0/G1期,培养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增殖。结论改良的方法易于操作,产量多,纯度高。为体外小胶质细胞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两种胶质细胞,两者各自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相互交流这一新的角度,概述两种胶质细胞相互作用方式及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阐明两者相互作用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功能及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了解这两种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治疗相关中枢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宝仓  陈忻  熊珮  张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6):41-45,I0007,I0008
目的观察鱼藤酮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铁积聚脑区胶质细胞是否激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予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2 mg/kg)葵花油乳化液,每日一次,连续注射4~6周制备PD模型,8周时做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D大鼠铁积聚脑区小胶质细胞(OX42)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结果 PD大鼠黑质致密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纹状体苍白球、小脑齿状-间位核及小脑面神经核中铁染色显著积聚区域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染色积分光密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鱼藤酮PD大鼠铁积聚脑区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均呈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友  晏勇 《生命科学》2008,20(1):95-100
国内外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病理和神经胶质细胞病理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致炎因素作用下它被激活成反应性MG,反应性MG既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补体蛋白而损害神经元。尽管目前AD发病机理还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激活MG引起的炎症反应是AD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种特殊的胶质细胞,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免疫监视、抗原递呈和参与调节损伤修复的作用。关于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的热点。要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分布,需要通过相应的组织化学手段,比如免疫组织化学术或者碳酸氨银反应来显示该细胞。我们在技术工作的实践中发现,很多单位在进行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时,并未正确使用这些方法,难免出现染色结果不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发育以及维持神经系统稳态。小胶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是脑性分化的关键介质。该文总结了小胶质细胞在发育、免疫应答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性别特征,为研究脑性分化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性别差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免疫细胞,数量上占大脑的5%~10%。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它们会不断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斑块、受损或不必要的神经元和突触以及感染因子。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分离小胶质细胞为研究基础细胞生物学和检测体内治疗对小胶质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该文描述了利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通过流式细胞分选(FACS)纯化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外周神经炎症或损伤激活的小胶质细胞通过表达及释放一系列介质分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传递通路中发挥重要的调制作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信息交互传递从而影响痛敏行为的这一崭新模式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于疼痛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小胶质细胞作为靶点,开辟镇痛药物治疗的新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所致炎症反应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联用LPS和IFN-γ作为小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AM1241组、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AM1241组和AM1241+LPS/IFN-γ组经AM1241预处理2h,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用含LPS和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炎症因子释放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LPS/IFN-γ组相比,AM1241+LPS/IFN-γ组细胞代谢率明显升高(P<0.05),NO、TNF-α、IL-1β和IL-10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活化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可减轻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对脂多糖(LPS)和γ-干扰素(IFN-γ)所致炎症反应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损伤的影响。方法:联用LPS和IFN-γ作为小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AM1241组、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AM1241组和AM1241+LPS/IFN-γ组经AM1241预处理2h,LPS/IFN-γ组和AM1241+LPS/IFN-γ组用含LPS和IFN-γ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代谢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细胞培养基中炎症因子释放量,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LPS/IFN-γ组相比,AM1241+LPS/IFN-γ组细胞代谢率明显升高(P〈0.05),NO、TNF-α、IL-1β和IL-10释放量明显减少(P〈0.05),活化和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大麻素CBR2受体激动剂AM1241预处理可减轻LPS和IFN-γ对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OCK抑制剂Y27632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及其炎性分泌的作用。方法采用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和Y27632干预组;在0、3h、6h、18h和24h收取细胞和细胞培养基;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测定各组BV2细胞上Ibal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IL-1B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Y27632可明显改变BV2细胞形态,干预组细胞比对照组细胞的胞体更大,细胞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形态改变在干预6h时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Y27632干预后BV2细胞分泌的IL-1β和TNF-α降低,在18h时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ROCK抑制剂Y27632可诱导BV2细胞活化及炎性分泌降低,提示Rho/ROCK信号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癫痫发作的影响及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美满霉素预处理+海人酸组(MC+KA组),单纯美满霉素组(MC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后脑内Ox-42、c—fos和caspase-3免疫反应性。RT—PCR或Westernblot法检测造模后Apaf-1mRNA含量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在KA致痫后2h大脑皮质及海马部位有明显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同时C—los蛋白的表达在致痫组也较对照组显著增强,Mc干预致痫组可明显减弱上述效应。Apaf-1mRNA的含量及caspase-3蛋白含量和免疫反应在造模后24h时间点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8h和72h时间点,K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C预处理则明显拮抗其高表达(P〈O.05)。结论KA致痫不仅通过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且也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共同导致癫痫发作,二者相互协同作用,可进一步促进神经元凋亡,而MC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在癫痫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