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共记载仙女虫科和颤蚓科的9个种,其中6个种是国内新记录,即森珀头鳃虫(Branchiodrilussemperi)、三齿尾盘虫(Derotrifida)、平叉吻盲虫(Pristinasynclites)、坦氏泥蚓(Ilyodrilustempletoni)、美洲管水蚓(Aulodrilusamericanus)、维氏沼丝蚓(Telmetodrilusvejdovskyi);同时将一亚种[昌都两栖吻盲虫(Pristinaamphibiorticachangtuensis)]提升为种[昌都小吻盲虫(Pristinellachangtuenssisstat.etcomb.nov.)]。  相似文献   

2.
吡虫啉对柿树真绵蚧的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士英  齐志广 《昆虫知识》1997,34(6):346-346
柿树真绵蚧Eupuirinariacitricola(Kuwana)近年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郊一些柿产区发生严重,为探索毗虫咐(Imidadoprid)对它的防治效果,1996年4月,作者在田间进行了杀虫效果试验,并与常用农药氧乐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后。1材料与方法10%吡虫批乳油由石家庄农药厂提供,40%氧乐果乳油(啄州市9715工厂)购于市面。供试虫种柿树真绵蚧为成虫初期(来于柿园柿树)。试验地选在鹿泉市上寨乡柿园。两种农药的浓度均为推广使用的1000倍稀释液,施药方法为背负式喷雾器喷雾。每处理5次重复,每个样本25~30头虫,防治前调查虫口数…  相似文献   

3.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351-361
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肠道内寄生虫强壮粗体虫(Hebesoma violentum Van Cleave)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共13393 bp (GenBank登录号:KC415004),有36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12个,核糖体基因2个,tRNA22个。所有基因均由线粒体基因组同一条链按同一个方向转录。利用该线粒体基因组和已经报道的一些轮虫纲种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棘头虫和轮虫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强壮粗体虫、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和Paratenuisentis ambiguous(Van Cleave)在内的始新棘头虫纲(Eoacanthocephala)与古棘头虫纲(Palaeacanthocephala)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枝后再与原棘头虫纲(Archiacanthocephala)聚在一起;棘头虫与双巢类轮虫(Bdelloid)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枝,然后再与单巢类轮虫(Monogonont)聚在一起,表明棘头虫和轮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猪的结节虫一新种,定名为熊氏结节虫。这种结节虫缺头泡、头沟和侧翼膜,因之很易区别于他种结节虫。最后,作者建议将熊大仕、孔繁瑶两氏(1955)所拟的家畜结节虫检索表稍加补充,以使新种结节虫也得以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5.
中国直缝隐翅虫属的新种与新纪录(鞘翅目:隐翅虫科,胸片隐翅虫亚科)郑发科(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南充637002)直缝隐翅虫属(Othi。s)由StePhens(1832)建立。模式种为O.P。。ct。fat。。G。eze。根据上唇中部深凹缘,颈宽约为头...  相似文献   

6.
贵州代化西部大标关纳缪尔晚期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金良 《古生物学报》1996,35(5):575-590
记述贵州代化西部大标关纳缪尔晚期地层(滑石板组)中的砑头虫科、短额虫科和菲利普虫科三叶虫5属(亚属)、4种和2未定种,其中有1新亚属:Microphillipsia,3新种(新亚种):Microphillipsia cylindrica,Neogriffithides daihuaensis和Weania librovitchi qiannanensis。  相似文献   

7.
苔藓动物18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沿海较为常见的8种唇口目苔藓动物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已知的其它苔藓动物(包括内肛动物和外肛动物)以及腕足动物和帚虫的相应序列,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苔藓动物门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外肛动物和内肛动物构成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树中的二大平行支;本文测定的大室膜孔苔虫与Giribet等测定的膜孔苔虫在系统树中的位置间隔较远。结果也支持外肛动物包含被唇纲和裸唇纲两大类群的形态划分,而关于裸唇纲特别是唇口目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形态分类之间的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头鲻、鳆鲻的寄生动物 Ⅰ.汉沽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汉沽地区头鲻、(鱼夋)鲻的寄生动物共7种,其中单殖类吸虫1种、复殖类吸虫1种、线虫幼虫1种、棘头虫2种、寄生桡足类2种。对多刺四旋棘虫、新种Quadrigyrus polyspinosus进行了形态上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缓步动物2新纪录种记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广郢  李晓晨 《四川动物》2006,25(1):106-107
记述了四川省绵阳缓步动物2个新纪录种。它们是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真缓步纲(Eutardigrada)、近爪目(Parachela)、大生熊虫科(Marcobiotidate),Doryphoribius属的Doryphoribius qinlingensis Li,Su&Yu和缓步动物门、异缓步纲(Heterotardigrada)、棘影目(Echiniscoidea)、棘影科(Fchiniscidae)、角棘影属(Cornechiniscus)的Cornechiniscus lobatus Ramazzotti。  相似文献   

10.
滇西食虫目及啮齿目动物的蚤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系1951年11月至1952年3月先后在云南的弥渡、大理才村和大理城内三处进行的。先后捕获室内及室外的食虫动物及齧齿动物共1000余只;包括食虫动物3种,齧齿动物11种,共14种。在检查动物的体外寄生虫时所得到的,除跳蚤外,尚有虱、螨(mite)、蜱(tick)及假蠍(pseudoscorpion)。其中假蠍不是吸血动物,但生活于动物窝内,偶然附于动物身体  相似文献   

11.
光滑材小蠹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滑村小蠹XyleborusgermanusBlandford属鞘翅目小蠹科,是近几年发生在板栗树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调查表明在我省秦岭沿线发生面积占栗林总面积(包括野生板栗〕的85.8%,被害株率达2%~19.1%,严重地块可达30%多;平均虫口密度17.8头/株,最多达350头以上。被害树由于该虫沿年轮横向蛀坑凿道,切断树木输导组织,使树体水分及养分输送中断而枯死。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寄主与分布光滑材小合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我省秦岭沿线危害9种树木的主干(见表)。2生活史光滑村小合1…  相似文献   

12.
艳蝽属(Agaeus Dallas)昆虫,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整理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所采蝽类昆虫标本中发现该蝽数头,经鉴定为(Agaeus mimus Distant),中名暂定为格艳蝽。该虫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植保组收藏的标本中,记录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 Roxb)的害虫。目前仅知分布于西双版纳(勐腊,景洪),国外分布于印度。现将其成虫形态特征描述于后,以资参考。 体长 雄虫16—17毫米 雌虫20.5—23毫米 两侧角间宽 雄虫7.5毫米 雌虫9.5—10毫米 身体长椭圆形,赭红色具黑斑,黑斑常有铜绿金属光泽或紫蓝光泽(在活体时更明显)。头长,并略微长于前胸背板的正中部分,头中叶长于侧叶,末端略尖,侧缘波曲;头侧缘、复眼内侧、头中纵线赭色,头背面其他部分黑色,  相似文献   

13.
咬合力与动物咀嚼系统的形态特征以及食物硬度有关,是评价动物取食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于2012年4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对食果、食蜜和食虫3种食性的12种蝙蝠咬合力进行研究,使用咬合力探测仪测量蝙蝠手持状态下的咬合力,分析不同食性蝙蝠咬合力的差异,并与其体型(体重、前臂长、头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种食性蝙蝠的咬合力存在显著差异,食果蝙蝠咬合力最大,其次为食蜜蝙蝠,食虫蝙蝠咬合力最小;但是去除体重因素的影响之后,不同食性蝙蝠的咬合力则差异不显著。蝙蝠咬合力与体重、前臂长、头长均呈显著正相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体重是影响蝙蝠咬合力的主要因素,食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咬合力产生影响,食蜜蝙蝠吻部延长,头长上的特化导致其咬合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原尾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骏  谢荣栋 《动物学研究》1996,17(2):139-146
本文运用5种多样性参数,对1992-1993年间在云南省采集的87个土壤样品中的3835头原尾虫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特点分析。并与其它土壤动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果:1)云南省原属虫种类丰富,共有52种;2)优势种是天目巴虾;3)云南省的原尾虫中稀有种较多。  相似文献   

15.
在等级森严的非人灵长类群体中,睾酮对雄性顺位维持有着重要作用,且影响着体内寄生虫种类和荷虫量。本研究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雄性短尾猴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成年雄性的等级顺位,测定其粪便中睾酮含量以及寄生虫的荷虫量,探讨雄性等级顺位、睾酮水平与健康间的平衡关系。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0种肠道寄生虫,包括4种蠕虫、5种原虫和1种螨虫;其中雄性短尾猴个体间睾酮水平(1.00±0.42) ng/g和肠道寄生虫荷虫量(112.44±83.62)EPG均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P<0.05);等级顺位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 N=8,ρ= 0.326, P<0.05),与肠道原虫类的荷虫量呈负相关(Spearman, N=8,ρ= - 0.345, P<0.05),与肠道蠕虫类的荷虫量无相关性(Spearman, N=8,ρ= 0.065, P>0.05);睾酮水平与肠道原虫类寄生虫的荷虫量呈负相关(Spearman, N=8,ρ= -0.546, P<0.05),与肠道蠕虫类的荷虫量无相关性(Spearman, N=8,ρ= -0.013, P>0.05)。本研究表明高顺位雄性拥有更高的睾酮水平,这不仅对其顺位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对原虫类寄生虫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哑蟋属两新种及峨眉哑蟋雌虫的发现(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  郑哲民 《昆虫学报》1996,39(3):289-293
哑蟋属两新种及峨眉哑蟋雌虫的发现(直翅目:蟋蟀科)陈军,郑哲民(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西安710062)1993年在整理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蝗虫标本室的蟋蟀标本以及作者于1992年夏季在四川采集的蟋蟀标本时,发现有哑蟋属GoniogryllusCh...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油菜蚤跳甲PsylliodespunctifronsBaly是我县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1992年春作者对该虫成虫趋色性进行了观察。选用白、黄、蓝、黑色涤良、黄、红绸及白棉纱布共7种织物(面积各为33X33cm),间隔33cm悬挂在1.6m高的菜地旁边进行观察。发现阴、雨天各种织物均未诱到成虫,只有晴天气温达到12℃以上时(成虫开始活动以后)白、黄色涤良及黄绸3种织物能诱到成虫,其他织物均未诱到。三种能诱成虫的织物中,以白色涤良诱虫数量最多,最高可达164头,为黄色涤良(2头)的82倍,为黄色绸布(17头)的。65倍。从时间分析,以17~19时诱…  相似文献   

19.
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豚草的联合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是我国引进用于控制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重要天敌昆虫,苍耳螟Ostrinia orientalis是取食苍耳和豚草的本地种。为了全面评价释放的豚草卷蛾与苍耳螟共存系统中的竞争与控制作用, 作者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用豚草的生育期(以主茎近基部直径表示)、豚草卷蛾和苍耳螟虫量为参试因子,分别以豚草的地上部生物量(鲜重)、种子量和株高作为观测目标,分析了豚草卷蛾和苍耳螟对豚草的综合控制效应。结果表明,两种天敌对寄主的生物量、种子量和株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处理组合中,具有最大控制效果的处理组合及其防效分别为:当主茎直径为1.0 cm,单株分别接入豚草卷蛾和苍耳螟63头和8头时,对生物量的控制效果达到94.3%;当主茎直径为1.0 cm,分别接入豚草卷蛾和苍耳螟17头和8头时,对株高的防效为31.7%;当接虫主茎直径为0.7 cm时,单株分别接入豚草卷蛾和苍耳螟40头和5头时,对种子量的防效达到99.3%。而当主茎直径达到2.1cm时,分别接入豚草卷蛾和苍耳螟40头和5头,两种天敌对寄主生物量、种子量和株高的防效仅分别为2.0%、6.1%和-2.4%,抑制效果最低。两种天敌的控制效果随寄主生长和补偿能力的增强而减弱。当寄主处于生长前期(主茎直径小于0.7 cm)时,两种虫量的作用效应大于植株的补偿作用;而长成的寄主植物其补偿效应则大于两种天敌的虫量作用。3种因子间的作用方式相互独立,两种天敌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干扰现象,属于可利用的有效天敌。综合平均效应表明,寄主的生育期(补偿能力)要大于两种虫量的影响,豚草卷蛾对寄主种子量的影响大于苍耳螟,而苍耳螟对寄主的生物量和植株高度的影响要大于豚草卷蛾。在两种天敌的应用中,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建议及早在豚草的生长前期释放或扩增天敌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鲻鱼寄生蠕虫种群和群落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018尾鲻鱼(Mugil cephalus L.)体内获得各类寄生蠕虫9种,共2133个虫体,其中复殖吸虫8种,棘头虫1种。寄生蠕虫总的感染率为24.4%,感染强度1-81,平均感染强度为8.8,平均密度为2.3。鲻长尾吸虫(Elonginus mugilus)和双睾原单脏吸虫(Prohaplanchnus diorchis)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下降,而楔形单脏吸虫(Haplosplanchnus cuneatus)、长形单脏吸虫(H.elongatus)、浦里单脏吸虫(H.purii)、惠东拟囊腔吸虫(Saccocoelioides huidongensis)、粤东纵睾吸虫(Tandemorchis yuedongensis)、单睾椭宝贵虫(Elliptobursa singlorchis)和圆颚针鱼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tylosuri)的感染率与宿主体长相关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还表明,楔形单脏吸虫、长表单脏吸虫、惠东拟囊腔吸虫和浦里单脏吸虫的感染强度则随着宿主体长增加而增大,其余5种寄生蠕虫的感染强度与宿主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鲻鱼寄生蠕虫在不同月的感染率和种群数量差异,除10月与11月及8月与9月不明显外(P>0.05),其余月份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根据感染率和种群密度变化分析,优势种为惠东拟囊腔虫;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将鲻鱼体内寄生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蠕虫组分群落分为3个亚群,宿主体长小于70mm的寄生蠕虫亚组分群落的平均种数、优势度、感染指数、多样性指标、平均密度和感染强度相对较低;体长于70mm的亚组分群落下值则随体长增加而上升,而平均种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