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海霞 《蛇志》2012,24(3):262-264
目的观察Glidescope可视喉镜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和院前需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A组)24例,可视喉镜组(B组)2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时暴露声门的时间和成功率及气管插管时间;同时记录插管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1)B组插管暴露声门的时间为(4.23±1.08)s,明显短于A组的(7.36±1.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声门的有效率,B组(100%)明显高于A组(58.33%)(P〈0.05)。(2)B组插管时间(19.42±3.24)s明显短于A组的(38.32±5.5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插管的成功率(90.9%)明显高于A组(54.17%)(P〈0.05)。(3)与A组比较,B组患者插管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氧饱和度改善明显(P〈0.05)。(4)与B组比较,A组插管时不良反应发生率(54.17%)明显高于B组(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可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术的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在急诊危重患者紧急人工气道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科院前和院内抢救需行紧急气管插管但经评估后存在困难或操作后失败的危重症患者76例,根据其最终建立的人工气道方式分为继续设法气管插管组(A组)36例和改用气道食道双管喉罩组(B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气道成功率和建立气道所用时间。结果 B组通气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的插管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建立气道所用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食道双管喉罩可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在气管插管术困难或失败后首选的替代、次选方案,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可视软性喉镜与光棒用于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60例高位颈椎骨折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可视软性喉镜组(U组)和光棒组(G组)各30例。术前所有患者颈托固定,U组使用UE可视软性喉镜行气管插管,G组使用光棒行气管插管,确认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拔管后口咽部并发症、插管前后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MEP)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1 min、气管插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U组气管插管时间较G组插管时间长(P0.05);U组和G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插管后即刻G组患者MAP升高较U明显(P0.05);与U组比较,G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的HR升高较明显(P0.05);U组患者口咽部并发症较G组少;两组患者插管后SSEP及MMEP与插管前相比无阳性改变。结论:可视软性喉镜较光棒需要更长的气管插管时间,两者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均较高,但可视软性喉镜插管期间循环波动较小、术后口咽部并发症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关于家兔三种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AA)建立方法,为实验中快速建立家兔人工气道选择较好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比较各组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首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明显短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和气管切开法,首次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气管切开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5)%,气管切开组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0)%,(30±10)%。结论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是现阶段建立家兔人工气道时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光棒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探讨光棒在临床急救领域的适用性。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进行抢救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光棒法和直接喉镜法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一次插管成功次数,以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分钟、插管后3分钟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数据分析使用使用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SA、Mallampat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光棒组平均插管时间少于喉镜组(光棒:31.23 9.94秒,喉镜:48.15 8.67秒),一次插管成功率(97.5%)也高于喉镜组(80.0%)。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光棒组各时点的收缩压(F=38.312,P=0.000)、舒张压(F=219.692,P=0.000)、平均动脉压(F=54.739,P=0.000)、心率(F=195.161,P=0.000)的整体趋势要低于与喉镜组。血氧饱和度(F=0.020,P=0.889)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管插管过程中,光棒法比直接喉镜法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变化更小,而且插管所需时间更短、一次成功率更高,是一种值得在急诊科室推广的气管插管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弹性橡胶管芯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并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Mc Coy喉镜组(M组)和弹性橡胶管芯组(B组)。M组患者使用Mc Coy喉镜行双腔气管插管,B组患者以弹性橡胶管芯行双腔气管插管。观察和比较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次数、所用时间以及由插管造成的损伤发生率。结果:1插管后即刻以及插管后1 min、5min,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呈不同程度升高,B组升高程度明显小于M组(P<0.01)。2B组插管时遇到的阻力明显小于M组(P<0.05),插管尝试次数以及完成插管所用的时间均少于或短于M组(P<0.05)。3术后3小时以及24小时,B组由插管导致的声嘶与咽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4术后48小时,B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弹性橡胶管芯技术应用于困难气道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呼吸衰竭患者院前和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急诊医学科出诊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92例,所有患者根据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使用喉罩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7例,而B组则使用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方法进行急救,共有4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 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等生命体征指标,对比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 h后HR、RR均较治疗前降低,SpO_2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1h后HR、RR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喉罩插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的气管插管置入时间,且A组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1/47),低于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3.3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效果基本一致,但其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缩短插管置入时间,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争取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心跳骤停抢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于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跳骤停抢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方式将患者分为B组(可视喉镜气管插管,n=50)、A组(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n=48)。对比两组插管次数、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气道与牙齿损伤、心肺复苏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插管次数少于A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短于A组,气道与牙齿损伤比例少于A组(P<0.05)。B组的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A组(P<0.05)。B组插管后15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低于A组同期(P<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直接喉镜气管插管用于心跳骤停抢救患者,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质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预氧合在ICU重症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并探讨预氧合的最佳方式。方法:选择ICU内低氧血症成年危重患者28例,按入ICU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组,n=9)和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组,n=9)。A组入室后即行快速气管插管,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15 L/min。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4 L/min。观察指标: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在预氧合之前,各项基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预氧合后,B、C组的SpO2明显高于A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B、C组的SpO2也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SpO2高于B组(P0.05)。血气分析中,预氧合后,C组的PaO2和SaO2均高于A、B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C组PaO2和SaO2高于A组,同时C组SaO2高于B组(P0.05)。并发症的比较上,C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ICU内急救插管前的预氧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效果明显好于直接气管插管;在预氧合的方式中,麻醉机-面罩的预氧合效果要优于常规使用的气囊-面罩,且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不同密闭吸痰深度联合鲜竹沥持续湿化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浅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长度平气管导管顶端;B组给予深层吸痰,密闭式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至遇到阻力退出0.5~1cm;C组给予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D组给予深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比较4组患儿24h吸痰次数、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结果 4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痰液黏稠度与湿化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2恢复为85%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B、D组(均P0.05)。C组24h吸痰次数、吸痰后SpO_2恢复为85.0%的时间、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A、B、D组(均P0.05)。C、D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明显少于A、B组(P0.05)。C组与D组气道湿化满意率分别为92.5%(37/40)、90%(36/40),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C组痰液黏稠度Ⅲ度例数、气道湿化满意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联合鲜竹沥气道持续滴注湿化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减少并发症,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he WEI Jet Endotracheal Tube (WEI JET) is a new tracheal tube that facilitates both oxygenation and ventil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intubation and assists 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usefulness of the WEI JET in combination with lightwand under direct laryngoscopy in difficult tracheal intubation due to unstable cervical spine.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unstable cervical spine disorders (ASA I-III) with general anaesthesia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device used for intubation: lightwand only, lightwand under direct laryngoscopy, lightwand with WEI JET under direct laryngoscopy.

Resul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among three groups with respect to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 grade.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ree groups for overall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p = 0.015) and first attempt success rate (p = 0.000). The intub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the WEI group (110.8±18.3 s) than in the LW group (63.3±27.5 s, p = 0.000) and DL group (66.7±29.4 s, p = 0.000), but the lowest SpO2 in WE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wo groups (p<0.01). The WEI JET significantly reduced successful tracheal intubation attempts compared to the LW group (p = 0.043). The severity of sore throat was similar in three groups (p = 0.185).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use of WEI JET under direct laryngoscopy helps to assist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improves oxygenation during in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irway secondary to unstable spine disorders.

Trial Registration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ChiCTR-TRC-140051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行清醒气管插管患者80例,按麻醉方式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麻醉诱导,研究组麻醉诱导予以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呼吸和循环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插管时间、Ramsay评分、耐受良好、插管成功率、呼吸次数、分钟通气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潮气量、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确切,可使有效减轻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伍进 《蛇志》2017,(2):139-14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86例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患者应用面罩呼吸机予以辅助呼吸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钠肽、肺动脉压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脑钠肽、肺动脉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结论 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1,常规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和B组(n=45,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对比两组临床指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CO2)、实际碳酸氢根(AB)、氧分压(PO2)、二氧化碳总量(TCO2)]、复苏成功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个月存活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跳恢复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B组AB、TCO2、PCO2低于A组,PO2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APACHEⅡ评分低于A组,GCS高于A组(P<0.05)。B组的复苏成功率、6个月存活率高于A组(P<0.05)。结论: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使用气囊面罩联合气管插管通气救治,患者的临床指征、动脉血气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前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给予PS前预先进行小于2 h的nCPAP,n=33)、B组(给予PS前预先进行2-4 h的nCPAP,n=33)和C组(立即给予PS,n=34)。对比三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给予PS后4h、给予PS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5),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A组、B组给予PS后4 h、给予PS后24 h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高于C组,且B组高于A组(P<0.05),而吸气阻力(Raw)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用药后3天内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例数少于A组和C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C组(P<0.05),A组、C组的用药后3天内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例数、住院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PS前预先进行2-4h的nCPAP,可较好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78眼),随机分为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36例(46眼)患者为A组,术中不用丝裂霉素C的24例(32眼)为B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CD)、平均细胞面积(AVG)及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分析其数量的改变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组术前眼压为(35.4±13.7)mmHg,B组术前眼压为(32.5±13.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眼压分别为(15.7±3.7)mmHg、(17.0±3.2)mmHg,均低于B组的(19.4±3.7)mmHg、(20.2±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5±484)个/mm2、(2199±373)个/mm2、(2164±332)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31.4±67.6)μm2、(480.6±66.8)μm2、(463.8±46.2)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1.1±7.4)%、(34.4±6.3)%、(31.2±7.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参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42±94)个/mm2、(2185±215)个/mm2、(2074±218)个/mm2;平均细胞面积分别为(453.9±94.8)μm2、(516.3±100.8)μm2、(499.81±106.4)μm2;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30.2±3.0)%、(32.7±2.9)%、(31.4±4.3)%;除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较有意义(P<0.05)外,余参数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0.4%高于B组的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11.1%高于B组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用丝裂霉素C的降压效果比不用丝裂霉素C的效果好,但短期内前者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率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