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驱虫斑鸠菊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内酪氨酸酶的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学方法研究药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47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表明驱虫斑鸠菊可以增强A375人黑素瘤细胞增殖,提高酪氨酸酶和黑色素合成能力。说明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是通过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及促进黑素合成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从羊驼皮肤eDNA文库中筛选到冗P£34的克隆,经PCR鉴定并测序得知:一种克隆的大小为270bp(命名为尺P躬4,),另一种克隆的大小为470bp(命名为RPL34Ⅱ)。序列分析发现,RPL34Ⅰ和Ⅱ在核苷酸水平上,5’UTR区不具有同源性,3’UTR区具有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部分具有高度同源性;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二者具有不同的进化速率。此外,RPL34Ⅰ和Ⅱ对应于不同的转录本。通过以上结果分析,认为RPL34Ⅰ和RPL34Ⅱ二者同时在羊驼皮肤中表达,可能是RPIJ34的两个剪接体,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大鼠睾丸局部短暂热应激对HSP70、HSP90、HSP105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N)组、热应激0天(H0)组、热应激5天(H5)组、热应激10天(H10)组、热应激15天(H15)组。N组睾丸局部22℃水浴20 min,其余各组均睾丸局部43℃水浴20 min。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HSP70、HSP90、HSP105 mRNA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5组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明显消失,H10组、H15组大部分曲细精管萎缩,生精细胞大量消失。HE染色形态计量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5组、H10组、H15组睾丸实质体积比明显减小(p0.05),睾丸间质体积比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H0组HSP70 m RNA的表达H0组明显增高(p0.05),H5组、H10组、H15组HSP90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H5组HSP105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HSP70、HSP90、HSP105 m RNA的表达在热应激后都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推测它们热应激后在生殖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有关,并且和组织的损伤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流加浓度对酪氨酸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R-165(pAP-B03)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后L-酪氨酸流加加速了菌体的生长,提高了生产强度,缩短了发酵周期.在流加浓度为75 mg/h时,最大菌体干重达到了40.13 g/L(对照11.48 g/L),生产周期缩短到30 h(对照48 h),生产强度达到1.409 g/h/L(对照0.876 g/h/L).但是L-酪氨酸的流加对L-苯丙氨酸的最终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可认为流加酪氨酸是减少发酵时间并提高生产强度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获得的酪氨酸流加方式对L-苯丙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L-酪氨酸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不同剂量L-酪氨酸对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的影响和L-酪氨酸及其类似物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3β-HSD活性的变化.结果:①0.2 mmol-1和2.0 mmol-1的L-酪氨酸明显抑制3β-HSD的活性,相同浓度的L-苯丙氨酸及L-多巴胺对此酶活性无影响;②在底物浓度较低时,L-酪氨酸可显著增强3β-HSD活性,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L-酪氨酸的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③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对hCG诱导的3β-HSD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L-酪氨酸可明显影响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其作用性质与底物浓度密切相关.L-酪氨酸及酪氨酰肼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雄性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组织中m Eppin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为探究m Eppin基因表达与雄性生殖相关性提供生物学数据。方法分别选取胚胎期、50日龄、90日龄雄性ICR小鼠各6只,共18只,取各组小鼠睾丸组织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 Eppi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睾丸m Eppin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明显。胚胎组小鼠中没有检测到m Eppin基因mRNA表达,50日龄小鼠和90日龄小鼠中均检测到m Eppin基因mRNA有较高表达水平。其中,90日龄小鼠睾丸中m Eppin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是50日龄小鼠的2.65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m Eppin基因mRNA的表达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具阶段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对VEGF的RNAi技术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VEGF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VEGF序列特异性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转染ishikawa细胞,分别于转染后12h、24h、48h、72h、7d后提取细胞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VEGF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于转染后48h收集细胞软琼脂培养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转染针对siRNA-VEGF的ishikawa细胞,于转染后12h、24h、48h、72h 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转染后7天这种抑制作用消失(P>0.05)。转染后48h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VEGF的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VEGF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提示VEGF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利用RNAi技术抑制肿瘤生长、血管形成及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烟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mRNA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深入了解精氨酸激酶基因的作用和寻求害虫防治新的分子靶标, 本研究采用RT-PCR和RACE技术, 从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脂肪体中克隆了精氨酸激酶cDNA序列, 命名为HassAK(GenBank登录号: HQ336337), 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了HassAK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4龄幼虫第1天到化蛹第1天)、 不同组织(头部、 中肠、 脂肪体、 体壁和腹足)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HassAK基因阅读框架全长1 068 bp, 编码355个氨基酸残基, 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0 kD和5.76。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序列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酶活性部位、 酶活性中心位点和能形成离子偶结构的保守区。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HassAK与其他昆虫A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0%以上的一致性。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HassAK基因在幼虫头部、 中肠、 脂肪体、 体壁和腹足均可表达, 其中以腹足和中肠内的表达水平较高。时序表达分析表明, 预蛹期HassAK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此外, 高温和低温均诱导HassAK基因的表达, 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昆虫抵御外界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miRNA是在许多生物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与癌症、肿瘤的发生有关。现发现很多miRNA在黑色素生成中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miR-146a是否对黑色素的生成具有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miR-146a通过靶向抑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的表达而使黑色素生成降低。在小鼠黑色素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46a mimic和miR-146a 抑制剂,通过qRT-PCR与Western印迹分析比较各实验组中TYRP1基因与酪氨酸家族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osinase, 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 TYRP2)的表达差异。双荧光报告实验验证TYRP1与miR-146a的靶向关系,双荧光酶活性结果显示,实验组相比对照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说明TYRP1是miR-146a的靶基因之一;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TYR、TYRP1及TYRP2 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黑色素含量,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转染组黑色素含量明显下降,而抑制组的黑色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miR-146a通过靶向抑制TYRP1基因的表达,而影响TYR家族成员的表达,调控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411a-3p(miR-411a-3p)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差异表达,提示其可能在毛色形成中起调控作用。为证明miR-411a-3p在羊驼皮毛黑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及靶基因搜索,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miR-411a-3p的靶基因,继而构建了含Igf1r mRNA 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报告基因转染结合报告酶活性测定证明,Igf1r是miR-411a-3p的靶基因。原位杂交显示,miR-411a-3p主要在羊驼黑色素细胞胞质中表达,提示其可能在黑色素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qRT-PCR揭示,棕色和黑色羊驼皮肤中miR-411a-3p表达量明显低于白色羊驼。qRT-PCR联合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在羊驼黑色素细胞过表达miR-411a-3p,伴随Igf1r下调,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依赖的毛色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及黑色素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上述结果提示,miR-411a-3p可通过靶向抑制Igf1r负调控羊驼黑色素黑色素合成。该结果将加深我们对羊驼毛色形成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旨在研究Lef-1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ef-1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相对基因表达量是3.3727±0.1989,在白色羊驼皮肤组织是1.0003±0.0227;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组织总蛋白中存在分子量约44 KD与兔抗Lef-1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多表达在毛球部、表皮也有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多表达在表皮,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外根鞘都有较强表达.结果显示Lef-1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的定位和含量存在差异,提示Lef-1可能影响了羊驼被毛颜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Dickkopf-3(DKK3),Wnt/p-catenin信号通路中一个重要的抑制因子,可能参与调控黑色素生成过程.本文研究了DKK3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生成的作用.在羊驼黑色素细胞中,过表达DKK3显著下调Wntl,Lefl,Myc和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MITF及其下游基因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在...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羊驼毛色形成机理以及毛用性状改良奠定基础,选用羊驼作为试验动物群体,以酪氨酸酶作为影响羊驼毛色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等生物学方法从基因与蛋白方面分析了羊驼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不同毛色个体的表达量.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YR基因在棕色个体中的mRNA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能够促进细胞迁移。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一种新发现的miRNA(lpa-miR-nov-66)可通过靶向抑制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然而,当二者联合作用于黑色素细胞时,究竟如何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产生及细胞迁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证明,lpa-miR-nov-66可拮抗IGF1的促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及促细胞迁移作用。ELISA法检测结果揭示,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过表达lpa-miR-nov-66联合IGF1处理可明显降低IGF1诱导羊驼黑色素细胞的cAMP生成水平。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证明,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联合处理可明显降低毛色生成相关基因--MITF、TYR、和TYRP1在黑色素细胞的表达。此外,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单纯IGF1处理比较,过表达lpa-miR-nov-66或联合处理可显著抑制黑色素细胞的迁移。上述结果表明,lpa-miR-nov-66可以减少cAMP产生,抑制IGF1的促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作用,并抑制IGF1对黑色素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构建了羊驼皮肤组织cDNA文库。双链cDNA采用Universal Ribo Clonec DNA Synthesis System合成,并经过琼脂糖分级胶回收,去除了小于400 bp的片断;通过酶切载体的去磷酸化和插入片断的磷酸化,提高了重组率,蓝白斑筛选结果全部为阳性;库扩增后检测容量达2.25×107。随机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单引物测序分析,七个测序样品中获得两个与毛发生长相关的EST(expression sequence tag),分别为S100钙离子结合蛋白A3基因(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3,S100A3)的部分序列和高硫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high sulfur keratin-associated protein,KRTAP3-3)的部分序列,说明所构建的文库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链霉菌酪氨酸酶基因的研究。由酪氨酸酶合成黑色素是链霉菌属各个种的共同特性,并受到酪氨酸酶基因的控制。链霉菌几个种的酪氨酸酶基因已克隆到,其产黑色素的特性使之作为重要的标记基因得以广泛应用,同时,该基因在链霉菌的不同种及不同属的微生物中得到了高水平的表达。链霉菌酪氨酸酶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也得到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found that a melaniz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extracted from the ventral skin of Rana forreri has a sligh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yrosinase and dopachrome tautomerase in B16/F10 and Cloudman S-91 murine melanoma cell lines. Furthermore, this factor appears to block the effects of α-MSH on these enzymatic activities. However, MIF treatment does not affect the melanogenic action of theophylline on the same cells, suggesting that MIF acts proximal to MSH-mediated cAMP formation, possibly by interaction with the MSH receptor. In this way, we show that this amphibian factor has biological activity on mammalian melanocytes. Thi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mammalian counterparts of amphibian MIF in the mouse integument that might regulate epidermal melanocytes. These peptide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agouti protein, as they share simi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peptides with the MSH receptor would be a complex but general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many mammalian coat color vari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