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功能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对鸭稻共作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鸭子和水稻可以较好地全天候地同生共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平均每公顷大约300-375只鸭子。利用鸭子的野性和杂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除病、虫、草害,提高土壤肥力,因而可代替人耕耙田、施肥、施药等,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投入;鸭群的活动可刺激和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利用这种模式可以生产出有机食品或绿色稻米,其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鸭稻共作系统的每公顷净收入比常规稻作系统要高出808.5元。若按绿色食品价格高出同类商品市场价格的20%计算,则鸭稻共作系统每公顷比常规稻作系统大约多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Bioscience》1999年49卷5期428页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7亿人缺少铁质营养,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日本科学家吉原等最近育成了一种籽粒富含铁蛋白的转基因水稻。这种转基因水稻的籽粒含有大豆铁蛋白基因的编码序列。在启动基因的作用下,铁蛋白特异地表达于发育中的转基因水稻籽粒的胚乳。这种水稻籽粒的含铁量相当于一般籽粒的三倍。食用这种“铁蛋白稻米”,可为成年人提供每日13~15毫克需铁量的30%~50%。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水稻籽粒的含铁量@汪开治  相似文献   

3.
世界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雪  乔娟 《生命世界》2007,(9):22-25
小麦是全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贸易额最多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产量所占的比重一直逐步提高,1992年之前一直领先于水稻和玉米,小麦的贸易额占谷物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0%上下;而中国则是全球小麦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小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高垩白性状严重降低了稻米的食用与加工品质。水稻的垩白性状主要由遗传控制,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降低稻米的垩白含量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近年来,研究者们揭示了多个与垩白相关的遗传学机制。本文从能量产生、能量物质分配、淀粉合成和淀粉体堆积结构等途径综述了水稻垩白性状相关基因及其遗传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水稻垩白形成的机理研究与稻米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在全世界的种植面积达4百万公顷之多,主要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除了橡浆之外,橡胶树还产橡胶籽,产量为800—1200公斤/公顷。但因采集困难,实际产量为150~200公斤/公顷。因此,全世界橡胶籽的年产量约为70万吨。长期以来,橡胶籽产区的居民将种仁焙烤、发酵或煮熟食用。另外,也可用来做牲畜饲料。树龄为4年的橡胶树即可结果,每个果中含3至4颗大的带棕色斑点的种籽,果实自动裂开,种子即散落。种子由一层薄薄的坚硬外壳和奶色种仁组成。橡胶籽种仁含粗蛋白21.5%,粗脂肪50.2%,脱脂后含蛋白42%。  相似文献   

6.
稻田重金属镉污染导致生产的稻米有不同程度的镉积累,长期食用镉污染的稻米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病.因此,研究水稻镉积累的遗传调控机制,培育低镉积累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水稻吸收、转运和积累镉的特性存在遗传多样性.近年来,有关水稻吸收和转运镉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人们鉴定出了多个相关的QTLs、转运...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水稻转基因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水稻每年播种面积在4.2亿~4.5亿亩(1亩=0.067公顷.下同)之间,占粮食总产量的38%、食粮的7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今后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80%将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提高的60%~80%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次桃  区树俊  储成才 《遗传》2018,40(9):789-790
正水稻(OryzasativaL.)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乊一,全球种植面积约1.6亿公顷,养活了世界约35亿人口。缘于水稻起源于亚热带地区,因此对低温非常敏感。世界上约1500万公顷的稻区(包括24个国家,如中国、日本和朝鲜等)遭遇过严重的冷害问题。冷害是高纬度高海拔稻区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乊一,我国稻区南北分布相差约34度(最北端漠河53°27′N,最南端海南18°90′N),海拔分布相差2700m(从东南沿海到云贵高原),因此平均每3~4年就会遭遇一次较大规模的冷害。除此乊外,每年  相似文献   

9.
抗虫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虫害是造成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因虫害引起的作物减产达总产量的15%,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在我国,因虫害水稻减产在lO%以上;小麦减产近20%;棉花减产在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和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生物遗传的普遍现象,也是作物品种改良工作中赖以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全世界范围内,现在至少有六种大田作物,复盖着9000万公顷 (13.5亿亩)的耕地,是依靠杂种一代植株的高产收获量为人类提供各种食用品和工业原料的。其中,我国占有3133万公顷(4.7亿亩)是种植着自己培育的玉米、水稻和高粱等杂交种。近年来,我国在其它作物中以及与杂种优势有关的研究领域内,还不断涌现出新的发现和进展,可望从中发掘出更大的增产潜力,故而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抗旱小麦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八倍体小堰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通过连续选择选育出抗旱小麦品种小偃597,试验结果表明,小偃597抗旱,叶组织细胞膜的稳定性(7.6%),叶片持水力(51.60%)和叶组织相对含水量(77.06%)高,株高85cm,白粒,角质,品质优。每公顷6750kg。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水稻     
水稻在我国国民经济上的地位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稻米产额占粮食总产额的比重最大。据战前估计,我国产稻数量为103,884,647,000市斤,其中粳稻和籼稻约占90%,糯稻约占10%,这由於籼米和粳米充作粮食,需要量多:而糯米供酿酒制糕饼,需要量少。每亩产量,粳籼稻平均为307市斤,糯稻为274市斤。单位面积产量,是相当低的。由於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我国每年所产稻米,一年此一年减少,不但不能自给自足,还需要大量外米的输入。  相似文献   

13.
豌豆花DNA直接导入小麦体可诱导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小麦种子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都比对照增高20%。这些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因此直接导入豌豆花DNA技术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漫话小麦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天独厚的小麦食品 小麦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栽培面积及总贸易额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占全世界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尤其是西方国家,小麦食品几乎是餐桌上唯一的谷类食品。  相似文献   

15.
以转拟南芥AtNPR1基因的恢复系品种桂99T3代纯合株系为材料,考查其农艺性状及其抗病性,并比较转基因植株与桂99侵染水稻白叶枯病菌后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显著增强77%以上;穗长、剑叶长、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和谷粒宽等农艺性状与未转基因桂99无显著差别。在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后,转基因植株的一次枝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产量等方面均比对照桂99高出13%~78%。说明AtNPR1基因增强了水稻的抗病能力,从而降低了病害引起的产量损失。转基因植株的恢复力不受影响,稻米品质比桂99更加优良。本工作为转基因水稻抗病育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卢宝荣 《生命世界》2005,(10):51-51
栽培稻在分类上属于禾本科(Poaceae)、稻族(Oryzeae)、稻属(Oryza)。稻属包含了两种栽培稻和20多种野生稻物种,广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见表)。亚洲栽培稻(O.sativa)就是我们通常食用的水稻,现已广泛地种植于全世界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非洲栽培稻(O.glaberrima)种植的面积很小,只在西非的某些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它起源于非洲西部。因为它的产量很低,只有很少人食用它,但它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7.
水稻转基因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我国水稻每年播种面积在4.2亿~4.5亿亩(1亩=0.067公顷,下同)之间,占粮食总产量的38%、食粮的7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方斌  王光火  吕昌河 《生态学报》2007,27(1):214-219
精细养分管理多年的试验结果证明水稻养分投入至少可以比目前减少25%,而产量可上升8%,同时每公顷可以降低淋溶量和气化量近30%。利用TechnoGIH模型计算养分利用效率,其结果表明:目前水稻N的表观吸收利用率仅达到0.2,而采用精细养分管理可提高到0.3,如果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其提高到0.4,甚至0.5~0.6。而目前对于非稻类作物蔬菜,N的表观吸收利用率仅为0.14。如果改进技术将其提高到0.20,N肥的投入可以减少32%,N的丧失可以减少29%。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到0.25,至少还可以减少14%的N投入和16%的N丧失。这样淋溶和气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大大降低,从而避免过多的养分通过淋溶渗入土壤和直接挥发到大气中,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农业投入产出效益。因此,需要从经济收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未来农业生态效益协调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为试验材料,对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进行编辑,以期获得Wx基因表达下调,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水稻种质。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转基因,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从后代中筛到2个大片段缺失的变异株系L8和L9。它们的Wx基因表达大幅下调,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胶稠度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改善。L8和L9糙米外观有很大差异,L8与糯米相近,L9与粘米类似。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获得两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该结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善稻米品质是水稻遗传改良及基础研究的重要目标。破解控制稻米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调控机制,对稻米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多年来,稻米品质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其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基因、有效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及良好的改良策略。但是,稻米品质本身由多个性状构成,且各品质性状间、品质与产量性状间、品质与环境间均互相影响,极大地限制了稻米品质的遗传改良。因此,文中提出了未来水稻品质性状基础研究及遗传改良的六个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