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条件下,将健康性成熟雄性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暴露于0、7.25、14.5、29、58和116 mg/L浓度的镉(Cd2+)溶液中,分别于1 d、3 d、5 d和7 d时测定精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氧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时间段3种酶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急性镉暴露对精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酶活力变化和脂质过氧化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浴法研究了镉(Cd2+)对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免疫系统相关酶的影响.Cd2+处理组浓度分别为7.25 mg/L、14.5 mg/L、29mg/L、58 mg/L和116 mg/L,同时设对照组.分别在Cd2+处理24 h、48h、72 h和96 h取血清进行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测定.结果显示,在相同处理时间,随着cd2+浓度增加,PO和SOD活力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分别于24 h、7.25 mg/L和96 h、14.5 mg/L时达到最大值.当处理浓度相同、作用时间延长时,ACP活力先升后降,且在48 h、58 mg/L时升至最高,AKP活力则持续上升.表明Cd2+对长江华溪蟹免疫相关酶活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其作用和效果具有浓度及时间效应.PO和SOD活力变化能够灵敏反映Cd2+对水生动物的胁迫程度,可作为指示镉污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镉对长江华溪蟹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应用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镉在24h内对长江华溪触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镉后0.5h,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即出现变化,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变化渐趋明显,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和线粒体。细胞核核膜肿胀、弥散、最后解体。线粒体嵴部分解体、直至全部解体;线粒体内室部分肿胀、明显肿胀、直至高度肿胀。此外,溶酶体的数量和类型随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肌原纤维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4.
镉对长江华溪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别于1999年3-5月和10-12月,利用透射电镜方法,按1.5μg/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Cd^2 于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体内,在10min至24h之间的若干时间段取材,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镉注射后0.5h,各级生精细胞就开始出现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与空泡化,高尔基体变形,内质网扩张和膜结构损伤等。其中线粒体损伤出现最早,是最易受损伤的一个敏感细胞器。 相似文献
5.
6.
镉对长江华溪蟹肝胰腺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其中镉(Cd2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毒性污染物,能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生物体,对机体造成损伤(Zyadah and Abdel-Baky,2000)。研究表明,Cd2 可以通过Ca2 通道穿过细胞膜进入机体(Roesijadi and Robinson,1994),诱导产生大量自由基和活性氧(ROS),从而形成氧胁迫(Toppi andGabbrielli,1994;Hegedus et al.,2001)。ROS可以与体内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反应,导致脂质过氧化、细胞膜损伤并且影响多种酶的活力,对生物体造成威胁。由于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富集污染物的作用明显,故相对于陆地生… 相似文献
7.
镉对尖紫蛤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镉(Cd2+)对尖紫蛤消化盲囊和鳃抗氧化酶的毒性影响程度,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0.005、0.05、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24h、72h、120h)对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0.005 mg/L时,在整个实验期间Cd2+对消化盲囊和鳃内的SOD、CAT、GSH-PX活性并无显著影响。在Cd2+浓度为0.05 mg/L和0.5 mg/L时,SOD、CAT、GSH-PX在鳃和消化盲囊中的活性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在0.05 mg/L暴露时,鳃和消化盲囊中的SOD、CAT和GSH-PX的活性随时间逐渐增强,在72h时达到最大值,但在120h时略有降低。在0.5 mg/L暴露时,消化盲囊中SOD、CAT及鳃中CAT活性在24h时上升达到最大值,但鳃中SOD直到72h才达到最大值,并均在120h下降到最低,其中消化盲囊中SOD和CAT活性在120h低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消化盲囊对Cd2+的敏感性高于鳃有关。在0.5 mg/L暴露的鳃中,GSH-PX在24h、72h活性并不上升,在120h甚至低于正常水平,0.5 mg/L暴露的消化盲囊中,24h时迅速增高,然后逐渐下降到正常值。这可能与Cd2+结合了GSH-PX的活性中心,降低了GSH-PX的活性有关。与3种酶活性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酶活性会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不出现下降,这表明尖紫蛤鳃和消化盲囊中的MDA含量可以灵敏的反映机体内的氧化损伤程度,但不能敏感的反映水体中Cd2+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9.
板蓝根多糖对中华鳖小肠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腹腔注射板蓝根多糖(IRPS)对中华鳖小肠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24只中华鳖分成4组,每天注射1.5 mg/只、 3 mg/只、 6 mg/只处理组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注射3 d.结果 表明,3个IRPS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SOD、GSH-PX酶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而且小肠SOD活性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强,MDA含量随注射剂量的增大而降低.3 mg/只注射组对GSH-PX酶活性提高最显著,1.5 mg/只剂量组能显著提高CAT酶活性,但3 mg/只、 6 mg/只剂量组对CAT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铁镉互作对水稻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沈农265’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Fe(0、0.1、0.25、0.5mmolFe2+·L-1)、Cd(0、0.1、1.0μmolCd2+·L-1)处理对水稻植株体内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应Fe显著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同时供应Cd后生物量不再下降;单独供应Cd降低了根系中丙二醛(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同时供应Fe时这种降低作用消失.Fe处理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Cd含量,Cd处理也降低了Fe含量,两者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抑制作用.高Cd(1.0μmol·L-1)和Fe互作,增加了水稻根系中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明在低Cd环境中为水稻提供一定数量的外源Fe能降低植株Cd含量;但高Cd胁迫将降低水稻对Fe的吸收,并导致植株体内产生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