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分析刘恩山(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第四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分为理论竞赛和实验竞赛两部分。理论试卷满分187分,实验试卷的满分201分。在计算竞赛成绩时,经数学处理后使两部分的得分为1:1,...  相似文献   

2.
(续1999年第34卷第1期第30页)[实验7]影响酶活性的实验1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需要的冰水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提前几天制备相应数量的冰块。2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操作顺序的正确。本实验是验证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续1999年第34卷第2期第33页)[实验11]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1实验的准备工作此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实验前教师必须准备5台示范镜,分别演示减数第1次分裂中期、后期,减数第2次分裂中期、后期和精细胞,并逐个绘出简图。对学生实验用的...  相似文献   

4.
第六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卷(一)吴光耀,马莱龄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100871)实验考试说明第六届国际生6学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考试在4个实验室进行:1.学生分为4组,每次每个实验室有一个组进行考试,然后轮换,宜至每个学生都完成了所有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了高中《生物》第4章第2节“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后,我带着生物课外小组的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课外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影响。2 动物与器材同一雌蛙产下的受精卵培育成蝌蚪(10mm左右)40只,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1000ml广口瓶2个、有孔匙羹、平底玻璃碟1个、方格纸(1mm×1mm)13张、绿藻、甲状腺制剂(把药用甲状腺片与等量面粉一起研磨碎,加水调成糊状,阴干后再研碎成粉末状即成)5g。3 方法与步骤3.1 将蝌蚪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饲养于下列2个广口…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血脂检测及肠道菌群检查法,探讨了对人工高血脂症小鼠模型灌喂厌氧-1号活菌制剂后,小鼠血脂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天给予模型小鼠厌氧-1号菌液(1亿活菌/毫升)0.5毫升,第7天血指即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自然恢复)组比有显著性差别,血清胆固醇(P<0.01),降低率为45.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5),降低率为49.1%;甘清三酯(P<0.05),降低率为19.2%。到第14天时血脂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自然恢复组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仍比正常对照组略高。  相似文献   

7.
郑辉  潘敬运 《生理学报》1997,49(3):344-348
实验用二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和逆转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1)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术后第2 ̄12周,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左室重量/体重(LVW/BW)比值明显升高;左心室α-MHC基因表达明显减弱;β-MHC基因表达明显增强。(2)术后第4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腈酸和术后第8周切除肾动脉狭窄侧肾  相似文献   

8.
注射Bestatin对幼年大鼠分辨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伟  张世仪 《动物学研究》1998,19(4):277-281
以Spraque-Dawley大鼠为实验动物,从出生后第1天起,每日皮下分别注射氨基肽酶的抑制剂Bestatin(1mg/kg(b.w))以及钠络酮(2mg/kg(b.w)+Bestaing(1mg/kg(b.w)),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注射14天,观察:16日龄幼鼠的吸乳迷津分辨学习(ADL),30日龄Y迷津明暗分辨学习(ADL),30日龄Y迷津明暗分辨学习(BDL)行为,45日龄幼鼠  相似文献   

9.
《日经生物技术》1999年5月10日第15页报道:雪印乳业公司4月26日宣布,来自初乳中乳腺上皮细胞的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了。来自初乳中乳腺上皮细胞的体细胞克隆牛诞生也是世界首例。该公司受精卵移植研究所的研究组将含于黑白花荷兰牛种牛(雌牛)乳中的乳腺上皮细胞移植到除核的未受精卵中。核移植等实验方法使用的是英国Roslin研究所的在血清饥饿状态下培养细胞的方法。移植给8头受胚牛时,确认3头妊娠,其中1头妊娠到第157天流产。1头于4月20日(第279日)剖腹,另1头于4月21日(第280天)人工分娩各…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慧  钱朝霞 《生理学报》1995,47(2):195-200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以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  相似文献   

11.
生态梯度轴(EGA)区划林木育种区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全国678个样点统一选用15个生态因子,包括地理坐标(X)3个变量,气象因子(Y)12个变量。进行因子相关分析(CA),典型相关检验,选择第1典型变量(CA1)的坐标2元数据,跟进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根据主成分贡献大小,确定第1主万分成分对应的样点1元坐标为生态梯度轴(值),即EGA(CA1-PG1)。绘制样占梯度图定量区划林木育种区,并根据区划原则进行拟合与校正。最终将全国区划为10个林  相似文献   

12.
石刁柏愈伤组织根和芽分化过程中POD和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石刁柏愈伤组织根和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岐化酶(SOD)和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1)在根和芽分化过程,可溶性蛋白质量增加,第8~10d增至高峰时,分别为愈伤组织的1.98倍(根)和2.19倍(芽),随着根和芽进一步生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陈,(2)在根(第10d)和芽(第8d)形成时,POD活性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1.92和2.  相似文献   

13.
柑桔潜叶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柑桔潜叶蛾种群按其生长发育顺序划分为卵(E)、1龄幼虫(L1)、2龄幼虫(L2)、3龄幼虫(L3)、4龄幼虫(L4)、蛹(P)、成虫(A)7个阶段,把各阶段的作用因子划分为相对独立的状态.根据田间调查及室内实验观察,记录各阶段的存活数,综合Beryman和宫下的方法,推算出各阶段各因子作用下的存活率,缩小了世代重叠给自种群生命表带来的误差,组建了柑桔潜叶蛾第9世代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得出其种群趋势指数为1.32,重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柑桔潜叶蛾自然种群的重要因子是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14.
实验目的(1)探讨植被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2)理解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实验类型学生课堂实验或课外实验。材料用品小铲刀、塑料泡沫块、草皮、玻璃片、清水、滴管、漏斗、支架、滤纸、天平、纸盒等。方法步骤(1)带着小铲刀、纸盒等工具到...  相似文献   

15.
第15卷关键词索引白头鸭15(3):19白蚁15(2):85斑翅山鹑15(4):37半翅目15(3):1斑点杂交试验15(1):85斑羚15(4):49斑腿蝗科15(1):29蝙蝠蛾科15(3):5比较种群生态学15(2):32B细胞15(3):81...  相似文献   

16.
水稻D1snoRNA及其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比较了籼稻(OryzasativaL.sp.indica)、粳稻(O.sativaL.sp.japonica)和多年生野生稻(O.rufipogonW.Grifith)hsp70基因第一个内含子中D1DNA以及部分上游序列,并通过Northern杂交及cDNA序列分析对D1DNA编码的D1snoRNA进行了实验鉴定。D1snoRNA属于反义snoRNA家族,它与水稻25SrRNA互补序列为14个核苷酸长。根据理论计算,D1snoRNA具有指导水稻25SrRNA中第807位的核糖甲基化功能。D1DNA与C1DNA相隔仅105个核苷酸,在内含子中如此短的距离内连续编码两种snoRNA是罕见的,这一结构为研究串联结构的snoRNA转录后加工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嫁接基础理论研究(下)杨世杰,卢善发(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100094)(续1995年第30卷第9期第12页)3$接方法学、组织学、细胞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研究3.1方法学根据研究的需要,发展出一系列新的嫁接和预测亲和性和不亲和性的方法。3.1...  相似文献   

18.
“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节教案魏智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二中844000)1教学目的(1)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呼吸方式,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2)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3)观察鲫鱼的内部构造。2教学重点及课时数(1)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  相似文献   

19.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将乙脑减毒活疫苗SA_(14)-14-2株以不同疫苗病毒量(3.87PFU/ml和5.87PFU/ml)分别一次免疫豚鼠,观察其对强毒攻击后抑制毒血症和抗体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疫苗(5.87PFU/ml)免疫组豚鼠攻击前虽然中和抗体阴性或很低,但经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内均未出现病毒血症,对照组豚鼠则于第2,3,4天全部出现病毒血症。表明一次活疫苗免疫后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血症的产生。免疫后30天虽然免疫组的豚鼠中和抗体很低,但攻击感染后抗体迅速增长。第四天的抗体滴度为1:8~32,第5天达1:128~256,第14天抗体高达1:512~1024;而对照组抗体则上升很慢,第7天才出现低水平抗体(1:4)。血凝抑制抗体增长的动态与中和抗体近似。表明活疫苗免疫后虽然中和抗体水平不高,但一经感染可迅速产生高滴度抗体达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