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8个居群分别进行ITS序列克隆和测序,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ITS序列居群间差异性显著,ITS1长度为163~239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3.5%~77-2%。ITS2长度为165~243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4.5%~74.2%。ITS1和ITS2区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08个和145个,单一信息位点分别为7个和2个。InDel(插入/缺失)位点分别为133个和145个,发现了9个ITS籼粳特异性位点。ClustalX软件排序及Mega构树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分化,偏籼型有10个居群,偏粳型有8个居群。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海南普通野生稻在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为有效利用海南优良野生稻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地方稻种的遗传变异和籼粳分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7 个单拷贝探针对87 份云南稻地方品种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稻(Oryzasativa L.)地方品种中,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变异,粳稻的等位基因数目和遗传多样性水平都高于籼稻,表明粳稻的遗传变异比籼稻丰富. 云南稻地方品种中的籼稻和粳稻间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且不同染色体区段分化程度不同. 研究结果支持栽培稻的二系起源学说  相似文献   

4.
江西大禾谷资源丰富,品质特异,深受欢迎,但遗传研究与品质改良均未见报道,株型急需改良.本研究利用SNP标记对弋阳大禾谷进行遗传分析,快速黏度分析仪(RVA,rapid visio analyser)进行品质测定.结果 显示,40对SNP引物对20份材料检测出82个等位基因,其中大禾谷具有籼型基因等位频率在0.025~0...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籼稻93-11和粳稻培矮64S的叶绿体全基因组,优化和构建了籼粳分化的叶绿体分子标记ORF100和ORF29-TrnCGCA的多重PCR。应用这个多重PCR对200余份世界各地杂草稻和其它水稻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草稻中有明显的叶绿体籼粳分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且与传统的中国栽培稻的南籼北粳能较好的对应。推测粳型杂草稻可能是栽培稻突变或粳型水稻(作母本)与其它类型水稻材料杂交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32对SSR引物对来自全部7个自然居群的217份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材料进行遗传结构、多样性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高野各居群因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而相对独立, 但各居群之间由于存在基因渗透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野总体多样性指数(Ht)为0.65, 居群内的多样性(HS=0.431)略大于居群间的多样性(DS=0.392), 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11, 说明高野群体的遗传差异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A、B、E居群间, D、F、G居群间遗传相似性较高, C居群与其它居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7个居群的遗传结构, 结合其地理分布状况, 认为遗传多样性最大的B和E居群以及遗传分化最小的C居群应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7.
广东高州7个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结构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2对SSR引物对来自全部7个自然居群的217份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简称"高野")材料进行遗传结构、多样性和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野各居群因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而相对独立,但各居群之间由于存在基因渗透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高野总体多样性指数(Ht)为0.65,居群内的多样性(HS=0.431)略大于居群间的多样性(DS=0.392),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11,说明高野群体的遗传差异是由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A、B、E居群间,D、F、G居群间遗传相似性较高,C居群与其它居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据7个居群的遗传结构,结合其地理分布状况,认为遗传多样性最大的B和E居群以及遗传分化最小的C居群应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云南糯稻籼粳分化与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8对籼粳特异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引物和24对SSR引物对云南60份糯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和遗传变异进行分析.InDel籼粳鉴定结果表明,24份糯稻品种为典型籼型,6份为籼型,2份为粳型,28份为典型粳型.SSR遗传结构分析表明,籼糯和粳糯属于两个独立的类群;遗传变异分析显示,籼糯和粳糯的遗传变异均较丰富,但籼糯与粳糯遗传变异差异不显著;分子变异分析显示,糯稻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亚种内(占总变异76%),亚种间遗传变异占24%,但分化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37个SSR座位在琼海与三亚两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居群中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SSR座位在三亚普通野生稻居群中的变异高于其在琼海普通野生稻居群中的变异。根据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公式得到琼海与三亚普通野生稻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6385,遗传距离为0.4486cM。Wright的啪验结果表明,这37个SSR座位在两居群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3909。此分化结果主要是由两居群间弱的基因漂移导致的(Nm=0.389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37个SSR座位在琼海与三亚两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居群中的遗传变异, 结果表明, SSR座位在三亚普通野生稻居群中的变异高于其在琼海普通野生稻居群中的变异。根据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公式得到琼海与三亚普通野生稻居群间的遗传相似性为0.6385, 遗传距离为0.4486 cM。Wright的FST检验结果表明, 这37个SSR座位在两居群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 FST=0.3909。此分化结果主要是由两居群间弱的基因漂移导致的(Nm=0.3895)。  相似文献   

11.
应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1对SSR引物,对福建漳浦野生稻、海南野生稻共计62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浦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1个位点共检测到74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3.5238,有效等位变异数Ae=2.0629.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635,实际观察杂合度Ho=0.2465,香农指数I=0.8286;根据固定指数(F=0.3887)估算的异交率t=0.4308,说明漳浦野生稻的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自交率较高的混合交配类型;分化程度石潭湖群体高于古塘群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SSR标记分析海南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平均分布于水稻基因组的28对SSR引物,对海南不同纬度5个普通野生稻居群的163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28个位点共检测到227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8.1071,有效等位变异数Ae=4.41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004,实际观察杂合度Ho=0.7062,香农指数I=1.6048;(2)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6.40%存在于居群间(Fst=0.4640);(3)居群内杂合体较高(F is=-0.7069),根据固定指数(F=0.0588)计算出的异交率t=0.8889,说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繁育系统属于一种较高的异交混合交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标记对分布在我国7个省的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居群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差异,从UPGMA聚类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与其生态地理分布有显著的相关性,遗传多样性指数高的地区极有可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用筛选出的7对SSR引物对336份:DNA样品进行扩增,得到60条特异条带,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普通野生稻的起源为两广地区;本研究也表明SSR是进行遗传资源多样性研究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30对SSR引物对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居群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30对引物中只有20对表现出多态,多态位点比率P为66.7%;在20个多态位点中共检测出81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Ap)为4.05 个;3个群体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61,其中,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为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的3倍多,说明总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自居群内;虽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 ST)较低,仅为0.2427,但当遗传相似系数临界值增加时,3个群体在聚类图上相对独立 ,说明3个群体既存在着高度的遗传相似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可以作为3个居群进行原生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用SSR方法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3个自然居群进行30个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元江普通野生稻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Ap=2.6,Hs=0.77),且群体遗传分化系数较大,GST为41.08%,即在遗传变异总量中41.08%存在于居群间.本文还通过对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利用27对SSR标记对云南普通野生稻的2个自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起源进化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其他省份的材料与东南亚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云南元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材料与我国其他省份的普通野生稻之间关系较近,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关系最近,且云南元江和景洪的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结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云南普通野生稻属于中国与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的过渡类型,为水稻起源地的"印度阿萨姆——中国云南"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Wang MX  Zhang HL  Zhang DL  Qi YW  Fan ZL  Li DY  Pan DJ  Cao YS  Qiu ZE  Yu P  Yang QW  Wang XK  Li ZC 《Heredity》2008,101(6):527-535
Oryza rufipogon Griff. (common wild rice; CWR) is the ancestor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CWR in China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origin of cultivated rice and the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In this study, we used 36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to assay 889 accessions, which were highly representative of whole germplasm in China. The analysis revealed a hierarchical genetic structure within CWR. First, CWR has diverged into two ecotypic populations, a south subtropical population (SSP) and a middle subtropical population (MSP), probably owing to natural selection by the different clim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fic alleles and haplotypes indicated that Chinese CWR had both indica-like and japonica-like variations; the SSP was an indica-like type, whereas the MSP was more japonica-like. The SSP and MSP further diverged into five (HN, GD-GX1, GX2, FJ and YN) and two (JX-HuN1 and HuN2)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ata suggest the isolation by distance, although water systems also appear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homogenous populations, and occasionally landscape was also involved. The population GD-GX1, which grew widely in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was the larges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in China. It had a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GD) and the closest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inferred populations. The population HN, with the smallest SSR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GD, may be the most ancestr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9.
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表型性状和SSR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中国普通野生稻初级核心种质中广西普通野生稻部分中的 2 2 3份野生稻为材料 ,以平均分布于水稻 12条染色体上的 34对SSR引物和中国稻种资源目录中的表型性状分析广西普通野生稻SSR位点的等位变异、多样性的地理分布及不同生长习性间的多样性分布等。结果表明 ,每对引物检测到的多态性片段 7~ 4 8条 ,平均为 2 4 .91条 ,普通野生稻的等位变异数明显大于地方稻种 ,在所分析的SSR位点中杂合位点比例变化在 1.35 %~ 81.31%之间 ,平均为 32 .0 1% ,与自花授粉的栽培稻相比具有较高的杂合率 ;北纬 2 2°~ 2 3°和 2 3°~ 2 4°范围内的两个区域内(一个包括隆安、扶绥和邕宁三县 ,另一个包括象州、来宾、武宣、玉林和贵港五个县 )所包含的普通野生稻数量多 ,遗传多样性大 ,在DNA水平上是广西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而表型性状多样性中心是在北纬 2 1°~ 2 2°和2 2°~ 2 3°,其多样性分布与DNA水平不完全一致。在 4种生长习性间 ,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依次为匍匐型 ,倾斜型 ,半直立型和直立型 ,表型水平的多样性与DNA水平的多样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