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近年来,云南禄丰晚三叠世(Rhaetic)下禄丰组地层中,采集了不少各类脊椎动物的化石,包括十余个保存完好的小头骨。经过初步修理和观察后,可以确定,其中一部分是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s)的兽形爬行动物。此外,尚有几个是保存相当完好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头骨,根据初步鉴定,都可归入广义的三尖齿兽类(Triconodonta)。有的标本与始齿兽科(Morganucodontidae或Eozost-rodontidae)的已知属种很近似,但保存较完好;另  相似文献   

2.
记裂头鳄属(Dibothrosuchus)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记述的裂头鳄属-新种 (Dibothrosuchus xingsuensis sp. nov.)的标本采自云南禄丰盆地下禄丰组深红层.通过描述,对裂头鳄属属级特征作了补充.新种的头骨中鳞骨缺失降突;方骨极度向前背方伸展,形成大的耳凹,乌喙骨具后腹突,以及具有鳄类式的腕骨等,表明裂头鳄属应改属为楔形鳄科 (Sphenosuchidae).根据该科各属的头骨中方骨与脑颅侧壁的连接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楔形鳄科在这局部解剖学上存在一连续的发展过程.在形态上,裂头鳄属和南非的 Sphenosuehus (典型属)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3.
1972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崔贵海、袁祖银两同志在云南禄丰发掘恐龙的同时,采集到了不少卞氏兽类的化石。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门类的标本,其中也包括若干三叠纪哺乳动物。这里仅就两个属于始带齿兽的头骨给予初步报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1981年10月—12月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发掘的地层情况以及古猿、其他灵长类化石的初步观察。此次发掘在第3层发现三个腊玛古猿头骨,其中两个为少年个体,在第5层发现具有较完整下颌支的西瓦古猿下颌骨。这些材料的发现有助于确定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和西瓦古猿头骨形态的复原。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3000-2000年前,"西方基因"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存在,这些"西方基因"是经由新疆流向内地的。为探讨这些"西方基因"在中国现代人群中的存在情况,本文对现代华北和云南人类头骨上的欧亚人种特征表现状况作了检查和比较。结果表明:1)欧亚人种特征在现代华北头骨标本和云南头骨标本中都能够检测到。这提示了"西方基因"不仅曾经流向华北,也流向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2)华北头骨所代表的这一人群,在欧亚人种特征平均出现率(AFOERC)上并不比大约3000年前的殷墟人群高。这很可能是由于该华北人群与带有"西方基因"的外界人群往来有限,因而并无更多的"西方基因"流入的缘故;3)云南头骨标本比华北头骨标本在AFOERC上低得多;这可能是该云南人群与当地其他人群发生过频繁的基因交流而弱化了其原有的AFOERC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云南西瓦古猿头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78年12月在云南禄丰石灰坝煤窑发现的第一个古猿头骨化石作了描述和比较,归属为云南西瓦古猿类型。由于它在形态上保留一些原康修尔猿的性质和显示出较多的相似于猩猩的特征,所以作者认为它可能代表后两者的中间环节。同时,作者又发现这个头骨具有接近于南方古猿粗壮种的性质,因此认为云南西瓦古猿与南方古猿粗壮类型可能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禄丰大猿化石分类的修订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7,6(4):265-271
本文将禄丰西瓦古猿与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的标本进行了对比,认为前者与后者有明显的不同。提出把禄丰的标本修订为禄丰古猿属同名种(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  相似文献   

8.
<正> 1979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博物馆组成的野外队,在南江县境内进行侏罗系脊椎动物化石野外调查时,于南江县城郊的崔家沟,发现了两个十分完整的三列齿兽头骨和部份骨骼,化石产自上沙溪庙组下部的地层中。在我国关于三列齿兽科的早期记录,主要来自云南禄丰盆地的下禄丰组。1965年,在万县地  相似文献   

9.
在地貭陈列館由胡承志同志于1959年采自云南祿丰的爬行类化石中,有一块破碎的卞氏兽类的化石。由于标本(部分头骨)已受強烈风化,詳細构造已无法辨认,但这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发現,因它表示在祿丰动物羣中有一种身体异常壮大的三列齿兽类(Tritylodontia)从保存部分的大小估計,較云南卞氏兽(Bienotherium yunnanense)的身体几乎約  相似文献   

10.
蛇颈龟化石在上禄丰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野外队在云南峨山县甸中上禄丰群地层中发现一些龟板碎片和一件部分完整的龟类化石。据该队赵喜进同志称,化石产自上禄丰群下部斑点砂泥岩段的暗棕红色粉砂岩中。有关地层方面问题,云南队另有专文讨论,本文只就龟化石作一系统位置鉴定,附带谈到它的生活时代问题。标本记述蛇颈龟科 Plesiochelyidae蛇颈龟属 Plesiochelys峨山蛇颈龟,新种 Plesiochelys oshanensis,8p.nov.(图1,2;图版Ⅰ)材料一件不完整的背腹甲,缘板大部缺失,仅前部和左前部保存;右第3—5对肋板部分残缺。腹甲前后两端都已破损,左骨桥缺如。此件标本因曾受挤压,采集时可能又有破裂,经粘补复原后,有的骨板业已错位,特别是背甲。野外地点号71092,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 V.4444。  相似文献   

11.
云南禄丰古猿化石产地的竹鼠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经过多次发掘和采用筛洗方法从禄丰古猿化石产地获得的一批竹鼠化石标本,共有一属3种: Brachyrhizomys nagrii;Brachyrhizomys cf.pilgrimi和Brachyrhizomystetracharax以及2枚单个牙齿属于暂不宜订种属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云南元谋古猿地点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据元谋盆地西北小河村一带古猿化石地点所产6种小哺乳动物(Anourosorexsp.,Lepondaegen.etsp.indet.,Sciurotamiassp.,Monosaulaxsp.,Brachyrhizomysblacki,Rhizomyidaegen.etsp.indet),初步论证了几个合古猿化石地点(8603、8701、8704、8801、9001)的时代均为晚中新世,相当于欧洲Turolian晚期,比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时代稍晚.  相似文献   

13.
The dugong is a rare animal and virtually nothing is known of the time scale of its life cycle. A collection of 41 skulls and lower jaws, all from the north-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Australia, was studied with the primary aim of relative age determin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y fell naturally into three groups corresponding roughly with skull size, according to number of incisors, number and state of eruption of cheek teeth and position of the cheek teeth in the jaw. These groups were arbitrarily termed adults, adolescents and juveniles. Skull measurements and state of fusion of skull sutures upheld these life stage groups, and to some extent helped to subdivide them. Further subdivision into a relative age sequence was achieved by "state of succession of cheek teeth" groups, and an index of size for the last cheek tooth. Sexual dimorphism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安徽潜山古新世一种似钝脚目的哺乳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本文记述了在安徽潜山盆地中古新世望虎墩组下部发现的一块具完整颊齿的头骨化石,并据此建立了—新科——丰齿兽科 (Plethorodontidae fam. nov.).包括—新属新种—潜山丰齿兽 (Plethorodon chienshanensis gen. et sp. nov.).根据上颊齿特点,笔者认为它与翼齿兽比较接近,因而暂被放入钝脚目.文中还对这两类动物的有关分类阶元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豪猪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豪猪化石一新种,甘肃豪猪(Hystrix gansuensis)。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大;鼻骨较宽大,后缘圆凸,达M3的后上方;门齿与P4间齿缺长,腭面较宽,两齿列彼此近于平行;后鼻孔前缘弧形;颊齿为中度单面高冠;P4的前边脊短,褶I向颊侧开口,具低小的前附尖;上臼齿褶I不向颊侧开口;M3较少退化。根据共生的哺乳动物群判断,其时代为晚中新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与现代大猿类和其它同时代的古猿及南方古猿类的下颌骨的比较得出:禄丰的两类古猿有不少特征与猩猩相似,因此它们可能与猩猩有较密切的关系,两类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但另一方面,禄丰腊玛古猿又显示出一些与南方古猿相似的性状,因而另一种可能是腊玛古猿是与西瓦古猿不同的类型,它比西瓦古猿更接近于人猿的共同主干。  相似文献   

17.
贺风三趾马是根据下颊齿和零星肢骨建立的。本文记述的头骨和一贺风三趾马的下颌属于同一个体。新材料表明:贺风三趾马在头骨和上牙方面也与其它已知种有明显的区别。在系统关系上,它和 Hipparion hippidiodum 及 H.turkanense 最为接近。它和后一个种在进化水平上大体相当。它们是从 H.hippidiodum 发展起来的两个不同的支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的三列齿类化石是该类动物在我国西北地区之首次出现,与四川自贡所产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的自贡似卞氏兽(Bienotheroides zigongensis)归同属同种,故认为五彩湾组可与下沙溪庙组相对比。新标本的发现在若干形态特征上补充了以往记述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正> 1987年8月,在晋宁县夕阳彝族乡木杵榔村的青龙山采到两具恐龙,一为近于完整的兽脚类的双嵴龙,另一具为原蜥脚类的云南龙(Yunnanosaurus)。它们出自早侏罗世下禄丰组。鉴于晋宁木杵榔发现的双嵴龙在中国乃至亚洲尚属首次记录,特此简报。  相似文献   

20.
禄丰古猿地点的猪尾鼠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记述亚洲首次发现的猪尾鼠类化石。材料系1983年于云南禄丰古猿地点最晚中新世石灰坝组采集到的,计有代表两属三种——Platacanthomys dianensis sp.nov.,Typhlomysprimitivus sp.nov.和T.hipparionum sp.nov.的百余枚牙齿。文中除对新种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对猪尾鼠类的分类位置及系统发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