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生物圈》2006,(2):28-31
一个迁徙而来微型群体 大约300多年前,一支赶着驯鹿群的鄂温克告别西伯利亚勒拿河上游的森林,辗转迁徙,落脚上额尔古纳河右岸。他们离开勒拿河上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足200人的群体,一群不足800头的驯鹿,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却依然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让我们倾听他们从山林里发出的微弱声音,跟他们一起思考:传统和现代,先进和落后……  相似文献   

3.
鹿蕊属地衣(又称驯鹿地衣)广布于北极以及低纬度高寒地带;在我国多见于北方林带以及高山苔原带。在大兴安岭林区本属地衣往往是一定林型的伴生成员,又为大兴安岭驯鹿群的理想天然牧场,还是地衣抗菌素的重要资源之一。本属地衣在国内外文献记载中我国约有8种以及若干种下单位,其中(Cla-dina portentosa)一种我们尚未见到。本文记载了9种,其中黄雀鹿蕊(Cladinaaberrans)与亚林鹿蕊(Cladina imshaugii)两种我国新记录。此外,对于前人已发表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4.
郝时远 《人与生物圈》2006,(2):F0005-F0005
提起驯鹿(reindeer),人们会想到圣诞老人驾驭着驯鹿雪橇车为孩子带来礼物的情景。然而,数十万头驯鹿在北欧萨米人监护下,浩浩荡荡、长途迁徙于极地苔原和森林中的壮观场景,却并非世人皆晓。驯鹿业是一个古老的生产行业,是人类适应环北极圈生态环境的利用自然的生存创造。它有漫长的历史,至今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5.
鄂温克人出现在大兴安岭北坡这里就是跟驯鹿有关,驯鹿是种环北极的动物,喜欢吃地衣(石蕊)、蘑菇、苔藓。气温太高的话,驯鹿的繁殖也会出问题。对于鄂温克人来讲,它们身材比较高大,又容易使唤,是很理想的役用工具。  相似文献   

6.
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一种较大的中型鹿,公母均有角,故称“角鹿”,俗称“四不象”。 我国驯鹿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的原始林带,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冬季严寒,最低温度零下43.4℃,夏季酷热,年最高温度29.6℃。 近年来我们对大群驯鹿的常用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拉普人是欧洲最有特色的北极居民。他们的居住范围从苏联北部的科拉半岛一直延伸到挪威的北部。大部分拉普族人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部,以居住在挪威的最多。拉普人把驯鹿放牧发展到最高水平。冬季,拉普族人带着鹿群深入内陆高原或森林中避冬。春季,他们把牧群赶到长了新草的牧地及养殖场,在驯鹿生幼鹿几周后,便准备进入高山地区或渡到近海的岛上度夏,让其进食丰富的青草、地衣以积聚脂肪。仲夏,拉普人把驯鹿赶到一起清点数目,在它们的耳朵上烙印作为所属的标记,同时为许多幼年雄驯鹿割除睾丸,然后把它们释放,直到秋季它们游回大陆。每年的九月份,拉普人把驯鹿引入畜栏分类挑选或屠宰。秋季是拉普族人收获劳动果实的季节。他们对驯鹿作每年一度的屠杀与选种,将病、伤残的鹿以及多余的雄鹿宰杀食用,将最健壮的雄鹿和全部的雌鹿作繁殖用。每个  相似文献   

8.
驯鹿是环北极动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苔原、山地和林区。目前,已知世界驯鹿分为11个亚种,现存9个亚种,灭绝2个亚种。我国的驯鹿是外来种,属于西伯利亚森林驯鹿。我国驯鹿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耐寒力极强,喜潮湿和低洼地,怕热,夏季主要是以植物嫩叶和矮小灌木为食;冬季由于食物资源的匮乏,再加上天气比较寒冷,主要以地衣植物和苔藓植物为食(主要是因为苔藓植物体内含有的较高浓度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花生四烯酸可以提高动物的御寒能力)。所食用的苔藓植物主要有赤茎藓属、曲尾藓属、皱朔藓属、毛叶苔属、对齿藓属和桧叶金发藓。经当地鄂温克族人民介绍,驯鹿喜欢生活在苔藓植物密集、较湿润的地区。考察时,在苔藓植物稀少地区,很难找到驯鹿采食的痕迹,而在苔藓植物丰富的地区,采食痕迹特别明显。由此可知,苔藓植物的分布直接影响着驯鹿的活动范围。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致使苔藓植物的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苔藓植物的分布明显受到了影响,导致驯鹿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自70年代到90年代,驯鹿的活动范围从800万hm2缩小至50万hm2。内蒙古阿龙山地处大兴安岭西坡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2'16″~122°44'03″;北纬51°34'03″~52°05'10″,面积大约为357 427 hm2,植被资源十分丰富,是驯鹿活动最频繁的地区。2012—2014年在该地区进行多次考察,并且采集了大量的苔藓植物,经鉴定,共统计出该地区苔藓植物共有59种,苔纲2科2属3种,藓纲20科28属56种。苔藓植物中仅含有一种植物的科比较少,共7科(叶苔科Jungermanniaceae、小曲尾藓科Dicranellaceae、珠藓科Bartramiaceae、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湿原藓科Calliergonaceae、白齿藓科Leucodontaceae、泥炭藓科Sphagnaceae),占总科数的31.82%;仅含一种的属共有17属,占总属数的56.67%;单属科有14科,占总科数的63.64%。其中优势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优势属为曲尾藓属Dicranum。  相似文献   

9.
驯鹿对苔藓植物的选择食用及其生境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超  白学良 《生态学报》2011,31(13):3830-3838
苔藓植物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花生四烯酸可以提高动物的御寒能力,因此驯鹿和其他许多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食草动物以及鸟类将苔藓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为了进一步了解苔藓被采食的情况,本实验对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驯鹿3个月份的粪便(1999年采)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其中苔藓植物在4月份占5.63%、6月份2.2%、9月份12.92%,3个月份的粪便中均以赤茎藓(Pleurozium schreberi)为主,占苔藓总量的70%以上,曲尾藓(Dicranum spp.)、毛叶苔(Ptilidium ciliare)和沼泽皱蒴藓(Aulacomnium palustre)也有少量食用。对驯鹿生活区域内4种林型下苔藓植物的盖度和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驯鹿对苔藓植物的选择食用与苔藓植物的物种和丰富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必须经常搬家.搬家时猎人们拆除帐篷的围子,将所有的物品打包驮在驯鹿鞍子上,赶着散放的驯鹿群,牵着链成一队的驯鹿迁徙.那时,一个家族狩猎领地的半径不少于400公里,哪里有猎物就往哪里搬.冬天打灰鼠子时搬家是最勤的,一边搬家一边打猎,这样的搬家,最短可能三四天就要搬一次.每次搬家就是十五六里地.夏天搬家时间间隔稍微长一些,主要是因为驯鹿总在一个地方,践踏多了会有异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