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西热带性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江西热带性植物区系成分各个分布类型的统计分析,阐述了本省热带性植物具有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以泛热带和热带亚州分布型成分占优势;间断分布多样,残遗植物丰富;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交汇过渡,成为许多热带区系成分分布的北界。并初步探讨了江西植物区系地理的分界问题,笔者认为在江西境内,华东区系与华南区系的分界大致位于北纬25°(西)—25°20′(东)一线;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区系分界约为北纬29°(西)—29°40′(东)一线;中亚热带两个亚热带的区系分界应在北纬27°(西)—27°40′(东)一线。此3条植物区系地理分界线由西向东有向北逐渐斜升的趋势,这是由于受太平洋湿热季风气候的影响所致。同时亦表明,某一地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受其所处纬度(或海拔高度)的地带性气候因素长期孕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邓莉兰  杨传东   《广西植物》1991,11(1):44-50
梵净山属武陵山脉主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1′30″,海拔500—2493.4米,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其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39科83属182种。在区系结构}二表现出下列几个一般的特征:(1)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1(2)温带性质,是泛北极区系的一部分,与热带地区有一定的亲缘联系;(3)特有现象明显;(4)是东南亚成分(含中国一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一日本成分交汇中心的一部分;(5)属内种系贫乏;(6)与华东地区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鹅凰嶂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阳春市境内 (1 1 1°2 1′2 9″~ 1 1 1°3 6′0 3″E ,2 1°5 0′3 6″~ 2 1°5 8′40″N) ,为北热带地区。计有维管植物 2 1 0科 75 4属 1 5 80种 (包括亚种与变型 ) ,其中种子植物有 1 72科 681属 1 44 8种。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本区主要植被类型、种子植物区系及珍稀濒危植物 ,其种子植物区系特征是 :种类组成比较丰富 ,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 ,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是典型的热带北缘区系性质 ;植被类型以山地雨林为主 ;区系起源古老 ,原始类群丰富 ;特有性比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明显。建议对一些濒危物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国亚热带区域76个地区(不包括行政单元)的植物区系调查和研究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 (PCA)、TWINSPAN聚类和样带梯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区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特征和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各研究区域间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异特征;并分析了贯穿我国亚热带区域的东经108.5°~111.5°和北纬29°~31°两条样带的几种区系地理成分的分布梯度。结果表明:①15种区系地理成分可以归为热带成分、温带成分、干旱区成分和东亚中心成分4组;我国亚热带各地区区系地理成分中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的比例最高;干旱区分布诸类比例极小;东亚中心成分的比例突出,特有性强;②样点的PCA排序明显反映了北、中、南亚热带在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的差异,但亚热带东西部的差异不明显;③样带分析清晰地反映了热带、温带成分之比的梯度格局;川东鄂西地区特有分布中心的地位和世界分布与特有成分相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江西井冈山蕨类植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井冈山地处中国南岭山地湘赣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 ,北纬 2 6°2 2′~ 2 6°48′,东经 1 1 4°0 5′~ 1 1 4°2 3′。在植被分区上被认为是“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东部 (湿润 )常绿阔叶亚地域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该地植物种类繁多 ,区系成分复杂 ,保存着比较完整而古老的第三纪型的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是许多古老植物种属的著名“避难所”〔1〕。笔者在多年野外调查和查阅标本及资料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和生态分布特征。旨在为蕨类植物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井冈山的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阿尼玛卿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约占北纬33°25′~36°20′,东经98°50′~102°25′。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56科、251属、752种。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较少,特有属相对较多;(2)以北温带为主的温带性质明显;(3)在种一级水平上,以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特别是其中各自联系着喜马拉雅的变型成分为主的分布,形成了区内以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明显的温带性质及其高原、高山分布的特点;(4)植物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木本种较少,乔木更少;(5)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本区系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6)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7)表现出青藏高原植物区系的衍生性和年轻性;(8)植被以由嵩草属植物为建群种的高寒草甸和由金露梅、山生柳等分别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为主;(9)以绿绒蒿等所体现的地区特色明显。综上所述,本区同唐古特地区在区系性质和特点等方面基本一致,所以,本地区不仅是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区系之一,而且是其核心区系之一。  相似文献   

7.
江西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及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国文 《植物研究》1991,11(1):91-99
江西位于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本文根据笔者历年的调查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探讨了江西木本植物区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该区系主要起源于中生代的古热带植物区系和泛北极植物区系。并对该区系各类地理成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江西的野生木本植物计有102科430属约2000种(含种下单位),木本植物以热带亚洲、泛热带、东亚和北温带分布型成分为主体。将该区系的特征初步归结为如下几点:(1)地理成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2)区系起源古老,子遗树种众多;(3)热带成分占优势,特有现象较显著;(4)南北区系交汇过渡,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华东区系特点;(5)珍稀濒危树种繁多,森林区系急待保护。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谷地位于青海省的东部,约处北纬35°20′~36°25′,东经100°55′~102°50′。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1780~4969m,面积约13480km2,属于大陆性气候或高原大陆性气候类型。本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6科、404属、1027种。分别占青海省总科数的95.56%、总属数的79.53%、总种数的44.95%。区系特征如下:(1)种类相对较丰富,木本丰富。(2)植物种的中国特有性高,地区特有性不高。(3)就属的层面而言,中国种子植物区系15个分布区类型,特别是6个热带类型在青海境内唯一于本区都有出现。(4)属和种的分析表明,本区属于以北温带成分,特别是欧亚大陆温、寒地带典型成分为优势的,兼具温性、寒温和高寒类型的温带区系性质。(5)许多种、属和多数热带类型均以本区为边缘分布区,因而区系的边缘性质明显。(6)在植物区系地理方面,本区(特别是孟达林区)为华北区系、横断山区系、青藏高原的高山区系和柴达木高寒荒漠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过渡区系性质明显。所以,本区作为远离青藏高原腹地的边缘地带和过渡区系,保持了其高原、高山类型的区系性质,应属距我国北方区系最为接近而高寒区系性质最弱的唐古特地区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9.
西倾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西倾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北纬 33°80′~ 35°50′ ,东经 10 0°10′~ 10 2°4 0′。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56科、 2 57属、 711种。区系特征如下 :(1)温带成分占 96 88%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 )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西倾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的代表区系之一。但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却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36 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6 6 73%。如此大的相似性 ,无疑且有力地支持了李锡文等 (1993)关于横断山地区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土高原子午岭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带(107°30′~109°40′E,33°50′~36°50′N)。其在植被分区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区内共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分别占黄土高原区种子植物总数的63.95%、41.78%和21.37%。其中大科、大属在区系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区种子植物属包含15个分布区类型及12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东亚分布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多种地理成分交汇、过渡特征明显;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温带成分占优势;沿纬度梯度地理成分差异显著,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区系成分新老并存,特有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1.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滇黔桂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交错地带,是古北极与古热带两大植物区系交接过渡的中心地带,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为摸清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该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对该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735种,包括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18种、种子植物1 517种,具有较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多样性组成以及较复杂的植物区系成分。(2)该区共有中国特有植物486种、广西特有植物56种、岩溶特有植物262种,具有显著的植物特有性。(3)该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8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3种、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4种、受威胁植物10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植物144种,具有较高程度的植物珍稀濒危性。综上表明,该区是我国重要的岩溶植物基因库,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植物保护和利用以及其他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面积82260hm^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根据我们过去三年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石门台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89属158种(含1亚种3变种),其中广东新记录属3属,分别是Eccremidium、Phyllodon和Stereodontopsis;另外,Eccremidium brisbanicum等23种为广东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王青锋  王玉国  潘明清   《广西植物》2000,20(1):27-31
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 (2 4°52′0 0″~ 2 5°0 3′12″N,112°4 3′19″~ 113°0 0′10″E) ,属南岭支脉。作者对该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了考察 ,采集到水生沼生维管束植物30科 4 7属 6 7种 ,其中 30种为莽山地区新记录。在比较沼泽和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沼泽作为水生植物重要生境的意义 ,建议对作为珍稀濒危水生植物重要产地的长江以南山地沼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江西马头山苔藓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头山位于江西省资溪县东北部,武夷山脉中段,共有苔藓植物69科、149属、267种(含1亚种和1变种)。本文讨论了马头山苔藓植物的基本特点,根据用途将其划分为4类:药用植物资源、园艺及景观植物资源、环境监测植物资源、五倍子蚜虫冬寄主(藓类)植物资源;并对该区苔藓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凤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野外资源调查及区系分析,可以认为,凤阳山--百山祖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79属、249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和膜蕨科;主要属为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瓦韦属,其中以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分布相对集中。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种以东亚分布类型和中国特有种为主,并含有72种中国特有和珍稀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在对四川省黄龙自然保护区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科、属、种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区内有种子植物74科,208属,474种;(2)植物区系优势科、属明显。含20种以上的优势科数虽只占总科数的8.7%,但其所含属数和种数却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38.94%和44.09%;含5种以上的26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区内总种数的37.34%,这些科、属在本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3)在科、属、种3个层次上,植物区系均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尤其在属级水平上,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82.89%,其中北温带分布占总属数的49.73%,表现出明显温带性质,并以北温带成分为主;(4)中国特有种丰富,达314种,占区内总种数的66.39%;(5)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6)本植物区系与西南西北地区,特别是云南地区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思茅地区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地处联系滇南热带与滇中亚热带的中间位置,在植被地理和生物地理上十分重要,其植物区系计有野生种子植物1 920种, 隶属于836属及178科。该植物区系以兰科( 69属/223种)、茜草科(37/100)、菊科(47/86)、蝶形花科(33/82)、唇形科(28/62)、大戟科(25/59)、荨麻科(13/52)、禾本科(34/47)、樟科(12/44)、桑科(6/44)、爵床科(26/36)等为优势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型最多, 约占总属数的3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占23.4%;热带分布合计占总属数的83.3%。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仍以热带亚洲分布最多, 占总种数的60.6%;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 占21.6%;热带分布种合计占70.0%以上。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并具有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由于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在地理上位于热带亚洲植物区与东亚植物区的交汇地带,该植物区系中的许多热带植物均是在其分布的北界,植物区系又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通过与滇南西双版纳和滇中无量山植物区系的比较,菜阳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在区系组成及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上很接近, 它们同为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北缘类型。在云南南部,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到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与转变,显然发生在思茅菜阳河地区以北。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过渡到东亚植物区系,在诸属的分布区类型中,热带亚洲分布型显著减少,北温带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广东和平黄石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石坳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和平县境内,地处北回归线以北。有野生维管植物193科659属1270种(含变种),其中种子植物有161科598属1161种。植物区系的表征科为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和山茶科等,为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性质。区系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同时掺杂有温带的成分。与广东省内邻近植物区系相比,属种相似性最大的是始兴车八岭,而科级水平上关系最密切的是鼎湖山。  相似文献   

19.
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分析,对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106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150科533属;野生种子植物150个科可划分为11个分布区类型和10个变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科的56.88%;533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占非世界分布属的59.06%;与相邻5个自然保护区相比,野三河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的相似性系数最高。本研究旨在为野三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本底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