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无菌幼苗叶片为材料,研究添加TDZ(噻重氮苯基脲)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激素组合、叶片大小、暗培养时间对不定芽发生和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外植体芽诱导率差异显著,‘红天使’最高,达81.5%,‘汕农姑娘’等2个品种为0,‘满天红’等4个品种为9.2%~34.9%;添加TDZ芽诱导率显著高于6-BA;单独添加TDZ或6-BA芽诱导率显著高于NAA与TDZ或6-BA的组合。叶片越小不定芽诱导率越高;短时间暗处理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以1~2 cm长叶片为材料、15 d暗处理、在1/2 MS添加3 mg/L TDZ培养基中,‘红天使’的叶片外植体芽诱导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可达100.0%和18.2个。研究发现,在继代培养中TDZ对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厚成  赵霞  李明  郭蔼光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0):2113-2118
以李砧木‘Marianna’试管苗新梢顶端第1片叶为外植体,研究激素组合、基本培养基种类及外植体类型等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2 MS基本培养基和WPM培养基再生率显著高于MS和SH培养基;叶片附带叶柄的外植体再生率和再生不定芽数显著高于叶柄和切除叶柄的叶片外植体;最佳再生培养基为1/2MS+2.0mg/L TDZ+0.1 mg/L IBA+0.25%琼脂+3.0%蔗糖,最高再生率和再生不定芽数分别为81.7%和7.46±1.38个;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1.0 mg/L IBA,能获得96.7%生根率、较高的生根数和根长。  相似文献   

3.
蝴蝶兰组培快繁及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蝴蝶兰品种的花梗和无菌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及增殖系数的差异,并选出增殖系数高、中、低的3个代表性品种‘内山姑娘’、‘梦幻兄弟’和‘万花筒’,对不定芽增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的品种‘内山姑娘’进行了热激处理抑制褐变的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不同蝴蝶兰品种间不定芽诱导率和增殖(分化)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且花梗芽诱导率和繁殖系数高的品种,其叶片的不定芽诱导率和分化系数也较高。(2)6-BA是影响蝴蝶兰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因素,椰汁次之。培养基1/2MS+7.0mg.L-16-BA+0.2mg.L-1 NAA+100mL.L-1椰汁适于‘内山姑娘’和‘梦幻兄弟’品种的不定芽增殖,1/2MS+5.0mg.L-1 6-BA+0.2mg.L-1 NAA+50mL.L-1椰汁适合‘万花筒’品种的不定芽增殖。(3)40℃热激处理9min恢复48h后再切割接种能够显著减轻蝴蝶兰‘内山姑娘’叶片的褐变程度,热激处理后叶片组培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总酚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三者的两两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短时间的热激处理可降低酚合成酶PAL的活性,减少酚类化合物的积累,从而减轻组培过程中的褐变伤害。  相似文献   

4.
以南烛(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组培苗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其不定芽再生状况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琼脂和蔗糖质量浓度、外植体类型、外植体接种方式和暗培养时间均对南烛离体叶片不定芽的出芽时间和再生率、外植体干枯率以及不定芽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影响。南烛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中脉横切2次的叶片为外植体,以近轴面面向培养基的方式接种;以1/2MS-1/2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7.5 g·L-1琼脂、25.0 g·L-1蔗糖、0.5 mg·L-1 TDZ、5.0 mg·L-12ip或4.0 mg·L-1 ZT,暗培养21 d后转至光照度2000 lx、光照时间16 h·d-1的条件下培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因子对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植物激素和光暗等因子对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基因型山药均能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但出愈率不同 ,其排列顺序是 :“4 7号”山药 >铁棍山药 >太谷山药。 (2 )不同外植体在同一种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存在差异。同一外植体在不同植物激素浓度配比中 ,诱导率也不同。叶片、茎段、零余子的最佳激素配比均为 6 - BA2 (mg/ L,以下单位同 ) +NAA2 ,诱导率分别为 53.3%、 6 5.6 %、 10 0 % ,茎尖的最佳激素配比为 6 - BA2 +NAA0 .2 ,诱导率为 93.3%。 (3)植物激素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组合使用优于单一激素。二者的浓度配比不同 ,出愈率也不同。 (4 )光暗条件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不同。暗培养有利于零余子的诱导 ,而光培养则有利于叶片的诱导。  相似文献   

6.
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个大麦优良品种为实验材料,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种子的不同切割方式、培养基、激素等对大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纵切后接种出愈率显著高于横切;改良MS培养基能提高出愈率;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不同品种对激素2,4-D与Dicamba的反应表现不同;初代愈伤组织经过3次继代培养后会转变为两种类型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品种的植株再生在不同浓度有机添加物的分化培养基上表现不同;长时间的继代培养,一些品种在植株再生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供试材料均能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但是只有部分品种能再生植株.本实验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87-3175、87-0053、97-4010、97-6004及208813-509.  相似文献   

7.
利用0、1、2、4、8 mg/L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银星’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20d后,再转移到不添加PYM的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结果表明:PYM对‘意大利红’、‘银星’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浓度的增加,2个品种叶片与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8 mg/L PYM处理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均为最低;2种不同来源的外植体相比,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均高于叶片;2个品种相比,‘银星’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高于‘意大利红’;品种与PYM浓度的互作、外植体类型与PYM浓度的互作以及品种、外植体、平阳霉素浓度三者的互作也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品种与外植体类型互作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的F测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安祖花(Anthurium andreanum)胚性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以3个盆栽品种幼嫩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分析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祖花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3+1.5 mg L–1 2,4-D+0.5 mg L–1 KT+4%蔗糖+2%葡萄糖+0.25%Phytagel,且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异显著,表现为?粉冠军??罗宾奴??冠军?和叶片叶柄,其中?粉冠军?叶片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57.9%。胚状体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改良MSa+2%蔗糖+0.25%Phytagel,其中?粉冠军?叶片诱导的胚状体分化率可达31.6%,且在光、暗下分化率的差异不显著。分化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以红叶石楠带芽茎段及叶片为外植体,分析激素和培养条件等因子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S+0.10mg/L 2,4-D+0.50mg/L NAA+0.50mg/L 6-BA+0.50mg/L KT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暗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光培养,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带芽茎段)和98%(叶片)。MS+0.50mg/L IBA+2.00mg/L 6-BA+2.00mg/L KT为最佳分化增殖培养基,分化率91%以上,增殖倍数6.8以上,均达到最高。1/2MS+0.50mg/L IBA+0.01mg/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92%,生根量4.4根/株,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玉竹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根状茎、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探讨增殖培养和植株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率很低;而根状茎外植体易于培养,有较高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其愈伤组织、不定芽和不定根的诱导率分别可达87%、90%和99%以上.适宜根状茎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有利于增殖和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IBA和MS+3.0 mg/L 6-BA+0.1 mg/L NAA,而1/2MS+3.0~5.0 mg/L NAA适宜诱导试管苗生根培养.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