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贺氏毒素     
<正>志贺氏菌引起的严重腹泻和痢疾综合征(志贺氏菌病)系由具蛋白质的外毒素介导。在志贺氏培养物或细菌溶解产物中有细胞毒素、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的证据。显然,所有这些毒素的活性系由同一蛋白质毒素引起。许多研究者对培养细胞系中部分纯化的志贺氏毒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表明在某些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不同剂型和标准样品的细菌学检测,没有分离、培养到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炭疽菌、弧菌、大肠杆菌、化脓性球菌等致病细菌。并用不同剂型口服和注射感染小白鼠,观察了其体表症状及内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该杀虫剂不引起致突变作用,对人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以进一步研究ArgT在福氏2a志贺氏菌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ArgT与GST融合表达,通过体外GST沉降实验和MALDI-TOF MS技术,筛选并鉴定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株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筛选并鉴定到与福氏2a志贺氏菌2457TArgT相互作用的蛋白OmpR。结论:OmpR与ArgT存在体外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其流行以福氏菌群为主,在发达国家则以宋内氏志贺氏菌较多。由志贺氏Ⅰ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后者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力较强,约为10-100个菌,ID50<1000个菌。由于菌痢的发病率高,感染性强,感染剂量小,血清型多,以及抗药性菌株的增加。因而对它的防治,在发展中国家就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人们在痢疾菌苗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现就其保护性抗原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志贺菌主要的致病特点是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同上皮细胞的接触激活了志贺菌Ⅲ型分泌器,分泌一套Ipas蛋白,通过复杂的信号过程引起宿主细胞骨架重排,促使细菌侵入,其中IpaB、IpaC、VirA、IcsA及IcsB与溶泡及胞内的运动、胞间的扩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肠杆菌科是细菌中的一大类群。它包括动物肠道寄生的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一些植物的致病菌和腐生型的细菌。这类细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例如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等污染食品后引起人的感染和食物中毒,其他的多数菌属也都有一定的致病力,有的还引起肠道外的感染。此外,还可以利用能发酵乳糖的四个菌属,即所谓“大肠菌群”,作为检查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和纸片琼脂扩散法考察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菌的抑菌作用。结果: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痢疾志贺氏Ⅰ型菌、痢疾志贺氏Ⅱ型菌、鲍氏志贺Ⅰ型菌、宋内氏志贺菌均为0.0313g/mL,福氏志贺Ⅱ型菌为0.0625g/mL。结论: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各菌对药物的敏感强弱顺序为:宋内氏志贺菌>鲍氏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菌Ⅱ型菌>福氏志贺Ⅱ型菌。  相似文献   

8.
<正>在很多重要的肠道细菌如产毒、侵袭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福氏和宋内志贺氏菌及耶尔森氏菌都已证明带有控制毒力的质粒,这些质粒的存在与否和该菌的致病作用密切相关。沙门氏菌中有关质粒与毒力关系的研究,自从1982年Jones首先提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与该菌是否带有60Md的质粒有关。该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国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从鸡的肠道内分离鉴定多重耐药志贺氏菌(Shigelle),纯化获得可侵袭、裂解该志贺氏菌的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养殖场病鸡肠道中分离的志贺氏病原菌为宿主,筛选鉴定噬菌体,聚乙二醇沉淀浓缩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耐受性和热稳定性,测定噬菌体对多重耐药致病性志贺氏菌的裂解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到26株志贺氏菌分离株,分别命名为BS1~BS26。以志贺氏菌BS26为宿主菌分离得到一株裂解性噬菌体并命名为噬菌体PSF26,鉴定为有尾噬菌体目,长尾噬菌体科,噬菌体对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和宋内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分离株均有裂解作用。噬菌体PSF26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周期为90 min,包括75 min的潜伏期和15 min的爆发期,裂解量为(58±17) pfu/cell。噬菌体PSF26在pH 5~8,温度0~40 ℃条件下能保持较高活性,对宿主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1.33±1.53) mm。结果表明,噬菌体PSF26爆发期短,裂解量高,有较好的酸碱、温度耐受性,对多重耐药性福氏和宋内志贺氏菌有良好的作用效果,为利用噬菌体防控饲养动物中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和饲用抗生素替代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从志贺氏菌属各成员获得的有用的基因资料使我们得以绘出了这张志贺氏菌属各成员的暂定染色体图,这张图包括着四十多个标记基因。这些研究的大多数涉及志贺氏菌,部分涉及痢疾志贺氏菌I型,少数涉及宋内氏志贺氏菌。  相似文献   

11.
<正>细菌性痢疾遍布世界各地。估计每年世界上菌痢的发病率在1亿人次以上且有近60万人死亡。由痢疾志贺氏菌I型和福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菌痢特别严重且常引起慢性感染。痢疾菌的感染剂量很小。在成年志愿者研究中发现,福氏志贺氏2a型菌的ID_(10)约为10个细菌,ID_(50)<1000个细菌。  相似文献   

12.
痢疾疫苗     
志贺氏菌属的成员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属肠杆菌科,此菌属又可分为福氏、鲍氏、宋内及志贺氏4个菌群,这些菌群又可根据生化及O抗原的差异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志贺氏痢疾菌侵袭灵长类和人类的结肠及直肠上皮,导致痢疾特有的急性粘膜炎症,上皮层的破坏导致水泻,严重腹痛和痉挛,最终产生粘液血便,在缺乏有效治疗情况下,  相似文献   

13.
<正>1.前言 2.流行病学 3.志贺氏菌痢疾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特征 4.志贺氏菌痢疾的免疫性 5.与菌苗研制可能有关的毒力因子 6.志贺氏菌苗 7.志贺氏菌苗现场试验 8.研究建议 9.参加者名单(略)  相似文献   

14.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为一种全球性的肠道传染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感染的人数超过两亿,由该病引起的死亡人数有65万左右[1]。该菌的致病性是由体内含有230kb的毒性大质粒决定的,而大质粒上一个31kb的片段所编码的侵袭质粒抗原(IInvasion plasmid antigen,Ipa)是致病所必需的[2,3]。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在原核生物中对ipaB基因克隆及功能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4,5],但在酵母细胞中这方面的研究未见报导。从志贺痢疾杆菌中克隆了ipaB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得到了融合表达,为将IpaB应用于双杂交系统研究其在侵袭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检测志贺氏菌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肠杆菌科诊断噬菌体对2280株疑似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同时进行了常规鉴定。结果表明,志贺氏菌属Sh噬菌体103RTD对属内裂解率为100%,1RTD为99.9%;65株与志贺氏菌分型血清呈现凝集的非志贺氏菌,103RTD裂解率为12.3%,1RTD为4.6%。裂解模式的测定表明,2215株志贺氏菌分属于7个裂解模式,仅模式3中3株鲍氏5型为文献[2,3]所未列入,余者完全一致。Sh103RTD裂解的非志贺氏菌均可用1RTD和裂解模式排除  相似文献   

16.
志贺菌毒力检测的常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菌属的细菌以人类为特异性宿主,感染人类肠上皮细胞,多导致痉挛性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是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志贺菌的致病机理主要由其Ⅲ型分泌系统调节。志贺菌侵袭力的高低及毒力强弱决定了其致病性的强弱。我们简要介绍志贺菌属细菌的毒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8.
黄余龙  饶燕  黄山  黄妙婵 《生物磁学》2011,(10):1921-1923
目的:观察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和纸片琼脂扩散法考察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的抑茵作用。结果: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痢疾志贺氏Ⅰ型茵、痢疾志贺氏Ⅱ型菌、鲍氏志贺Ⅰ型茵、宋内氏志贺茵均为0.0313g/mL,福氏志贺Ⅱ型菌为O.0625g/mL。结论:核桃楸树皮提取物对志贺氏茵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各菌对药物的敏感强弱顺序为:宋内氏志贺菌〉鲍氏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Ⅰ型菌〉痢疾志贺菌Ⅱ型菌〉福氏志贺Ⅱ型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在1986年从二例急性菌痢患者的脓血便中分离的二株同一血清型的志贺氏菌。用目前所有志贺氏菌型别的诊断血清鉴定这二株菌以及用志贺氏菌各血清型的代表株检查该二株菌制备的抗血清,其结果一致。仅与痢疾志贺氏菌8型和鲍氏4型有低效价的凝集,与大肠杆菌O6、O7和O150也无交叉,因此是一个新的志贺氏菌血清型,此二株菌能引起豚鼠角膜炎,侵入上皮细胞,琼脂糖电泳显示大质粒存在,是有侵袭力的毒株。鉴于该型菌株发酵甘露醇,而与福氏志贺氏菌无抗原关系,因此为鲍氏志贺氏菌。 由于现在已有鲍氏1—18型,建议该新血清型为鲍氏志贺氏菌19型(Shigella boydii serotype 19)。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2000年至2006年儿童感染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了解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589株志贺菌(福氏志贺菌470株,宋内志贺菌119株)采用K-B法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环丙沙星、SMZ+TMP、亚胺培南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于7年中470株福氏志贺菌的耐药率:氨苄西林:始终在90.0%以上;哌拉西林:从22.6%逐渐上升到63.2%;头孢哌酮:1.1%~56.1%;头孢曲松:2.2%~43.9%;环丙沙星:一直在10.0%左右;SMZ+TMP:在70.0%~96.0%波动;对亚胺培南均敏感。119株宋内志贺菌的耐药率:氨苄西林:从7.1%逐渐上升到82.8%;哌拉西林:0~79.3%;头孢哌酮:0~55.2%;头孢曲松:0~51.7%;SMZ+TMP:在62.5%~100.0%波动;对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福氏志贺菌对氨苄西林严重耐药,同时伴有对SMZ+TMP的高耐药率,对哌拉西林和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宋内志贺菌的耐药率在2004年之前(除对复方新诺明外),远低于福氏志贺菌,但在2005年其对氨苄西林和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突然上升,大有赶超福氏志贺菌之势。因此苏州地区儿童感染志贺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儿童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将会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