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早侏罗世金鸡组标准剖面的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开平县金鸡煤矿附近的大、小金鸡山,是华南海相下侏罗统金鸡组的标准地点.自孙云铸等(1960)创立"金鸡煤系"以来,许多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对金鸡组进行过讨论,但对这一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归属,意见不同,主要问题是:金鸡剖面底部煤系属晚三叠世,还是早侏罗世沉积?它与上覆海相层的关系如何?本区的赫唐日阶(Hettangian)是否存在,它的生物群的面貌如何?"菊石层"应相当于何期沉积?1976年,笔者与周志炎、潘华璋、林启彬、曹美珍去开平金鸡调查,在金鸡煤矿的有关同志和广东省地质局757地质队的协助下,对标准剖面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化石采集,并搜集整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包头石拐煤田早、中侏罗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内蒙古包头石拐古城塔头道沟至二道沟,是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中侏罗统召沟组、长汉沟组的标准地点,也是我国北方早、中侏罗世的典型剖面之一.此地的早、中侏罗世地层发育良好,为山间盆地型陆相碎屑岩沉积.  相似文献   

3.
早侏罗世铰蛤(Cardinia)层在湖南汝城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铸等(1960)对广东开恩地区的下侏罗统金鸡组进行研究后曾经指出:里阿斯海侵“可能越过南岭”。以后,粤北早侏罗世海相化石的大量发现(范嘉松1963,李子舜1977,张仁杰等1977),证实了孙等的论断。1967年,湖南省区测队曾于湖南汝城延寿附近采获一批化石,有菊石Arnioceras semicostatus(Young et Bird.)及双壳类Liotrigonia hunanensis Liu, Corbicellopsis ruchengensis(Liu)等,时代为Sinemurian期,从而提供了湖南南部曾受早侏罗世海侵的依据。后来,湘省区测队、湘省煤田勘探公司等单位,又相继在汝城下山、宜章心田门和资兴三都等地,发现里阿斯海相双壳类化石。1972年,周祖仁同志送往我所鉴定的一批化石中,保存有许多铰蛤(Cardinia)标本。当时认为,这批化石的产出层位与上述Liotrigonia层相同,但Cardinia的种群面貌曾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藏南喜马拉雅地区晚侏罗世地层中雏蛤化石丰富,其它化石仅有少量箭石和菊石,而且属种单一,多为地方种,无法进一步划分和对比,因此,雏蛤属(Buchia)的组合特征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结合菊石Uhligites和Substeuraces,作者在藏南喜马拉雅地区上侏罗统中识别出:1)Buchia concentrica-Buchia spitiensis;2)Buchiamosquensis- Buchia rugosa;3)Buchia blanfordiana- Buchia piochii等3个雏蛤动物组合;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Buchiasubokensis雏蛤动物组合,其中,Buchia mosquensis-Buchia rugosa组合为证明拉弄拉地区存在晚侏罗世晚基末利期至早提塘期地层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与斯匹提地区、北美等地区进行了动物群和地层的对比,初步探讨了本区雏蛤动物群在生物地层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1982年,笔者与本队郑有铭同志在深圳地区南澳水头沙进行野外工作时,曾发现一批海相双壳类化石。当时曾有人怀疑这里的地层为上三叠统,据说前人曾发现过三叠纪的标志化石Myophoria(Neoschizodus)laevigata(Ziethen)。但是后来广州地质学校黄沃章老师在双壳类化石层之下采集到早侏罗世金鸡组的菊石Hongkongites,菊石层中又共生有少量双壳类。1984年笔者携带这批双壳类标本到中国科学院南京  相似文献   

6.
闽西南早、中侏罗世叶肢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广泛。1930年,王恒升、李春昱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创立“梨山煤系”用以代表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933年,斯行健研究了长汀珠山该地层内所产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里阿斯世。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长期为省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引用。303地质队于1963年在漳平大坑井田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下部划分出大坑组和文宾山组,所含植物化石经徐仁研究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考依波—瑞替克期;上部改称为梨山组,属早侏罗世。稍后,省区测队在梨山组上部杂色碎屑岩中采获一些淡水瓣鳃类化石,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故将其分出,称漳平群,后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早侏罗世地层中,目前有两处发现了大量Palaeolimnadiopseoidea超科的叶肢介化石.一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富县组,发现地点有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旗五字湾公社的哈庆沟、大昌汗沟和陕西府谷孤山等地;另一是广东的兰塘群或称金鸡组,发现地点有河源、五华和惠阳等地.富县组的时代,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原三室鄂尔多斯专题队,对各门类化石的综合分析,认为宜属于早侏罗世(此文即将出版).兰塘群的时代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近来经广东省区测队南颐等的研究,认为粤东的兰塘群可以进一步划分,将下部含植物Ptilozamites chinensis组合的煤系地层划为上三叠统,其上含菊石Arietites sp.和Hongkongitea sp.等的海陆交互  相似文献   

8.
那丹哈达岭是新发现的早二叠世(竹蜓)类产地。过去,赋存它的地层被称为“典型的燕山地槽沉积”。这套地层是厚达8000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在1957年被中、苏综合考察队根据岩性、放射虫化石与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海相地层对比,定为上三叠统及下、中侏罗统。近年来我们在这套地层中发现了自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竹蜓)类。本区早二叠世地层称东大沟组,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夹少量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体或薄层,出露厚度大于330米。根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一新蛇颈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蛇颈龙一新属种——杨氏壁山上龙(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gen.et sp.nov.)。它的形态特征与欧洲里阿斯[Lias]期的 Rhomaleosaurus 的相似。因此可以推测产壁山上龙的地层——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0.
Dissocladella iberica Dragastan et Trappe l986,描述于西班牙的里阿斯统,并在摩洛哥的同时代地层中再次发现。这个极为丰富的藻类我们把它归入Petrascula属(Guembel,1873)。  相似文献   

11.
记述早、中侏罗世有孔虫13属17种,标本采自西藏南部定日县的卧龙剖面及聂拉木县中尼公路5264km路标处剖面。早侏罗世普普嘎组以产大有孔虫为特征,在卧龙剖面仅有下侏罗统的中、上部,缺失下部地层;中侏罗世聂聂雄拉组以产小有孔虫为特征,基本没有大有孔虫。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被统称为“梁山组”(盛金章,1962)或“栖霞底部煤系”(黄汲清,1932)的早二叠世碎屑沉积,广泛分布在扬子地层区(王鸿祯,1978),并含有矿产资源,是湘、鄂、川、黔等省勘探煤、铝土矿的重要目的层。其地史意义也颇为重要。从“梁山组”开始,华南的沉积格局发生了重大政变,海相动物群也大规模地更替。  相似文献   

13.
土城子组是一套广泛发育于燕辽地区的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岩系,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J/K)界线研究的典型。由于陆相化石记录的不完备,以及生物地层划分与同位素年代学的矛盾,使该地层时代归属不定。该组所含生物门类比较丰富,但化石层位较少,可以识别出叶肢介、介形类、孢粉等化石组合,但是前人对其时代意见不一。国内外学者在土城子组及其上下地层获得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指示该组年龄处于156—139 Ma之间,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因此J/K界线就划定在土城子组内部。尽管传统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积淀正被日渐积累的年代地层学数据引发各种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年代地层单元和地质历史的划分必然需要有可供区域对比的标志,生物演化始终是地球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在土城子组生物地层研究精度尚待提高之时,本文尝试提出一粗略的J/K界线划分方案,以晚侏罗世叶肢介Pseudograpta-Monilestheria-Sinograpta(P-M-S)组合、介形类Cetacella substriata-Mantelliana alta-Darwinula bapanxiaensis (C-M-D)组合与早白垩世叶肢介Yanshanoleptestheria-Pingquania-Lingyuanella(Y-P-L)组合、介形类Djungarica yangshulingensis-Mantelliana reniformis-Stenestroemia yangshulingensis (D-M-S)组合为界线划分依据。近期孢粉的研究结果显示, J/K界线可以Cicatricosisporites-Lygodioisporites-Jiaohepollis组合的出现为标志。根据化石组合发育特征分析, J/K界线位置大致在土城子组2段与3段之间,年龄为~145 Ma。建议将北票巴图营乡剖面作为对比标准。由此提出下白垩统底部"巴图营阶"的工作模型,为中国陆相白垩纪年代地层的建阶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中的孢粉组合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鄂西中生代含煤地层素称“香溪群”,典型剖面在秭归县香溪镇。这一煤系早年曾被划分为上三叠统和下侏罗统两部分(谢家荣、赵亚曾,1925)。后来,斯行健(1949)研究了其中的植物化石,认为其时代为早侏罗世,“香溪煤系”始以“香溪植物群”而闻名中外。近年由于工作的深入,不少地质工作者又提出了“香溪群”下部属上三叠统的可能性,但化石却一直没有系统地采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中国南方早二迭世地层的分层,以往多依据(竹蜒)类及珊瑚,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得较少,除黄汲清教授的著作中有零星的报导之外,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早二迭世晚期,世界各地古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腕足动物无论在数量或种类方面,都占据显著地位,因此,从腕足动物方面进行二迭纪沉积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描述产自辽宁省北票市姜家沟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的叩甲化石1新属1新种,Sinolithomerus dolini gen.et sp.nov.,归入原槽缝叩甲亚科(Protagrypninae)。叩甲科化石最早发现于早侏罗世,侏罗纪是叩甲昆虫演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产生明显的辐射演化。晚侏罗世以前叩甲化石目前很少报道,而笔者最近几年在内蒙古道虎沟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大量叩甲化石。因此,海房沟组叩甲化石的发现,对叩甲早期多样性、古地理分布以及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潮水盆地侏罗系青土井群轮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水盆地青土井群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在盆地东部潮参l井青土井群三段发育大量以Aclistochara占优势的轮藻化石群,其组合特征显示浓厚的晚侏罗世色彩。青土井群一、二段轮藻化石稀少,结合地层层序,推测其地质时代为早侏罗世。围岩沉积特征表明本井轮藻化石群为浅水生物群。  相似文献   

1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最年轻的一条缝合带,位于青藏高原南端,记录了随着印度大陆向北漂移并最终与欧亚大陆碰撞而消亡的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藏南地区的硅质地层呈东西向断断续续延伸达数千公里,分布于缝合带蛇绿岩南北两侧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区。在这些硅质岩地层中发现的放射虫时代从中三叠世安尼期至晚古新世坦尼特期,揭示了特提斯海盆从中三叠世开始,至早白垩世发展为成熟大洋,然后在晚古新世之后闭合的演化过程。不过,目前还欠缺阿普特阶之后到古新世早期的含放射虫深海沉积的确切证据。已报道的晚白垩世的放射虫时代以及萨嘎附近含古新世放射虫地层的时代和构造属性仍存在很大争议。缝合带南北两侧已报道的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放射虫化石均来自于混杂岩中的硅质岩岩块。硅质泥岩和碎屑岩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由远洋环境逐渐到达俯冲边界的重要阶段。目前硅质泥岩基质和碎屑岩中放射虫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放射虫动物群的全球对比,尤其是东西特提斯洋放射虫动物群的对比,在藏南地区展开系统的高精度的放射虫生物地层研究对完善放射虫化石分带、阐明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分析特提斯洋俯冲过程和限定印度-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武家村发现的第四纪哺乳类,海、陆相软体类化石,以及地层中所含的植物孢粉和岩性特征,把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初步划分为全新统、晚更新统、中更新统(陆相沉积)和早更新统(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盆地的恐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66年,新疆古生物考察队在吐鲁番盆地进行了两个野外年度的考察和发掘工作,采得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有一批是恐龙类。这批恐龙化石采自两个地层层位:66012发现于鄯善统的下部,因此将过去认为是早第三系的鄯善统底部划出,建立一新组——苏巴什组,时代为晚白垩世;在侏罗系红山统中采得龟、鳄和恐龙类化石,经鉴定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