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以下简称“图说”)系耿以礼教授(1897—1975)主编,1959年4月出版,迄今已有22年之久了。由于该书中所有的新分类群都缺少拉丁文的内容,故在当时仅能算是非合法性发表。嗣后,约有半数的新种(及新变种等)已在其它刊物上(参见文末的附录)陆续补写了拉丁文描述,方使它们成为正式的合格发表。本文旨在用拉丁文补写该书中原产于云南的新分类群15个(计拂子茅属1新系、归  相似文献   

2.
耿伯介  宋桂卿   《广西植物》1993,13(4):319-322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959,科学出版社,北京)出版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这是一部对我国禾本科植物分类研究的奠基著作。在当时限于图说一书编写规格,致使该书中的所有新分类群虽有中文内容和图版,由于未能附有拉丁文,故而皆处于“不合法发表”的状态。以后曾经郭本兆、耿伯介、陈守良、刘亮、林泉、杨锡麟、杨永昌等同志,还有苏联学者茨维列夫(И.И.Чвелев)都分别为其中的一些新分类群补记了拉丁文,使之获得国际公认,即成为合法的生效发表。这项工作还没有补全,尚有待继续。 本文将该书中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并为模式标本的禾草之拉丁文特征纲要和描述加以补记如下,由于它们的中文描述及图版在原书中均可查到,此间就不再予重复。  相似文献   

3.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修订由每六年一次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命名分会来决定。第18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命名分会于2011年7月18日至22日召开,其决议获得7月30日的全体会议通过。“墨尔本法规”有几个重要的变化,将影响新名称的发表。这些变化中的两个将在“墨尔本法规”出版前的几个月,即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通过以移动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在线发表的具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或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SBN)的电子出版物,将构成有效发表。新分类群名称的合格发表所必须的拉丁文描述或特征集要将更改为拉丁文或英文描述或特征集要。此外,自2013年1月1日起,被处理为真菌的生物的新名称必须在原始资料(某一名称合格发表时与之有关的所有资料)中引证一个由一家公认的存储库(例如MycoBank)签发的标识码,才构成合格发表。本文提供了有关电子出版物的新规则的草案文本,并概述了相应的最佳做法。  相似文献   

4.
为编写《中国植物志》第五卷准备资料,本文发表国产复叶耳蕨属的63新分类群。为了节约篇幅,本文仅发表拉丁文描述和中文的特征简报,其中文描述将见于《中国植物志》,以免重复。  相似文献   

5.
更正     
正《广西植物》2016,36(1)发表的"王文采:中国赤车属新分类"一文,英文题目中"classification(英文)"更正为"classificatio(拉丁文)"。更正后的英文题目为"Nova classificatio specierum sinensium Pellioniae(Urticaceae)"。  相似文献   

6.
谢寅堂 《植物研究》1984,4(2):103-111
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蕨类植物部分时,查阅了中国主要标本室保藏的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 Blume植物标本,经分类鉴定,发现了一些新分类群。本文发表5新种和1新等级,并附有模式标本照片4张。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仅以拉丁文发表新分类群,至于中文描述将在《中国植物志》第五卷中刊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单轴霉属(Plasmopara)霜霉菌的二个新种。它们是:寄生于唇形科植物香薷(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上的香薷单轴霉(Plasmopara elsholtziae spnov.)及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上的牛膝单轴霉(Plasmopara achyranthis sp. nov.)。牛膝单轴霉是本属真菌寄生于苋科植物的首次记录。上述二新种都有拉丁文及汉文描述,还分别讨论了新种与其同科或不同科寄主上的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中国针茅属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中国针茅属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特点及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中国针茅属有32种1亚种及4变种,据该属各个种所处环境中的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变化,不同种的分布也各异。属的分布区的类型属于吴征镒(1979)的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泛北极植物区中的6个植物亚区,即亚洲荒漠植物亚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欧、亚草原植物亚区及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最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近期发表的新类群以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相关条款,对《中国植物志》 (英文版)竹亚科的两个属进行了修订。中国是否有青篱竹属 (Arundinaria)的分布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分子系统学不支持广义青篱竹属,因此原置于青篱竹属下的4个种应恢复到巴山木竹属 (Bashania) 中。包括近期发表的新类群在内,巴山木竹属在中国共有10种。西藏新小竹 (Neomicrocalamus microphyllus)是一个没有合格发表的裸名,其正确名称应为新小竹 (N.prainii),而云南新小竹(N.yunnanensis)则可能是梨籐竹属的成员。  相似文献   

10.
广义拂子茅属( Calamagrostis) 是一个世界温带广布的大属, 有些作者又分为拂子茅属和野青茅属, 但近期的研究表明处理为一个属较为合适。中国共有37 种广义拂子茅属植物, 但至今没有任何染色体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其中产于中国西南6 种野青茅的染色体数目, 其中Deyeuxia petelotii 4 个居群, D1 diffusa, D1 moupinensis, D1 nivicola 和D1f lavens 各一个居群都是四倍体( 2n= 4x= 28) , D1 neglecta 为六倍体( 2n= 6x= 42) 。根据广义拂子茅属植物染色体倍性特征, 该属植物中至今未发现二倍体, 四倍体是该属中倍性最低和最普遍的, 广义拂子茅属的演化很可能是在四倍体的水平上进行的。由于以上几个四倍体种均是狭域分布的类群, 所以可能是由四倍体的祖先隔离分化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