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药材牡丹皮的原植物——芍药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药用牡丹 新变种 Paeonia ostii T.Hong etJ.X.Zhang Var.lishizhenii B.A.Shen,var.nov. A var.ostii differt foliis saepe imparipinnatis vel bipinnatis,foliolis ad 14 cm longis,ad 8cm latis,petiolulis ad35mm longis,floribus majoribus 14~20cm diam,petalis7~10cmlongis,folliculis 5~8,3.5~4.5 cm longis,seminibus 0.9~1.2 cm longis.  相似文献   

2.
牡丹一新种——中原牡丹,及银屏牡丹的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证据和新增加的形态证据显示,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作为新亚种发表时所依据的两份标本实为两个实体,产自安徽巢湖的(潘开玉和谢中稳9701,模式)实为凤丹户P.ostii的成员,而产自河南嵩县的(洪德元等H97010)实为一个新分类群。本文把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处理为P.ostii的异名,并依据河南的标本描述了一个新种——中原牡丹P.cathayana D.Y Hong&K.Y.Pan。中原牡丹与风丹和矮牡丹P.jishan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下部叶有ll-15片小叶,花白色:后者小叶背面有毛,裂片多,萼片顶端圆钝,花白色。  相似文献   

3.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凤丹)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 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 P. jishanensis, P. qiui 和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 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 “是牡丹组数  相似文献   

4.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补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沈保安2001年发表的6个新组合和新等级处理为异名,这些异名是Paeonia linyanshanii (S. G. Haw &; L. A. Lauener) B. A. Shen (不合法名),P. linyanshanii ssp. taibaishanica (D. Y. Hong) B. A. Shen (不合法名),P. ostii T. Hong &; J. X. Zhang ssp. lishizhenenii (lishizhenii) (B. A. Shen) B. A. Shen (=P. ostii), P. delavayi Franch. ssp. angustiloba (Rehder &; E. H. Wilson) B. A. Shen 和ssp. lutea (Delavay ex Franch.) B. A. Shen (=P. delavayi)以及P. delavayi ss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B. A. Shen (=P. ludlowii (Stern &; Taylor) D. Y. Hong)。  相似文献   

5.
芍药属牡丹组分类新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们近年发表一系列牡丹组分类文章以来, 国内外基本上赞同我们8个种的分类系统,但对一些问题仍有不同见解。本文进一步申述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是一个独立的种而不是人工杂种, 以及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是牡丹P. suffruticosa的野生类型而不是逸生的P. ostii的理由。上述论点也得到了分子树的支持。P. jishanensis T. Hong &; W. Z. Zhao是一个合法名称, 而P. spontanea (Rehder) T. Hong &; W. Z. Zhao则确实是一个多余名。太白山紫斑牡丹的学名应是P. rockii ssp. atava (Brühl) D. Y. Hong &; K. Y. Pan, 因此P. moutan Sims ssp. atava Brühl不应是可疑的分类群。本文还对Halda的6个组合和两个杂交种名作了处理。结果, 本文包括了5个新异名和一个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生物量分配动态研究对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为原种形成的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其产量形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采取破坏性取样策略,研究不同株龄‘凤丹’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以及遮荫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凤丹’生物量在果熟期达到最大值,总生物量随株龄增大而增加,但其增长速率趋势则相反。‘凤丹’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在休眠期最大,而叶生物量分配最大值出现在果熟期;繁殖分配仅为3.24%~6.85%,但随株龄增大而增加(4年生果实生物量为(7.74 ±0.31)g/株,8年生果实生物量为(26.81 ±0.44)g/株)。‘凤丹’单株年同化总量为161.21~232.34 g,种子收获指数为2.71%~6.87%,收获指数与株龄呈正相关(R2=0.8178)。‘凤丹’营养生长和总生物量在遮荫条件下有所降低,但繁殖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在30%遮阳处理中显著增加(种子增产3.66 g/株,产量提高389.36%)。本研究表明‘凤丹’年周期内的源与库结构呈动态变化,株龄对‘凤丹’的生物量分配及产量有明显效应,适度遮荫可提高‘凤丹’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 ridleyi Z.L.Daiet T.Hong sp.nov.;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 Z.L.Dai et T.Hong sp.nov.  相似文献   

8.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及其一新亚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回顾了有关紫斑牡丹的调查和分类历史。它曾被混同于 P.suffruticosa,P.papaveracea 及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它以叶2至3回羽状复叶,小叶17~33,花瓣白色,基部有大紫斑, 花丝黄色,花盘和柱头淡黄色区别于近缘种。种下分化为两个异域的亚种;秦岭北坡的紫斑牡丹小叶全 部或大部分分裂,是一个新亚种,P.rockii subsp.taibaishanica,而P.rockii subsp.linyanshanii T.Hong et G.L.ostii则是P.rockii subsp.rockii的多余名。  相似文献   

10.
杨山牡丹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首次报道了杨山牡丹的核型及银染间期细胞核仁数目。结果表明,银染核仁数最多为6个;核型简式为2n=2x=10=6m(3 SAT)+2 sm (1 SAT)+2 s t (2 SAT), 其中第1和第4对染色体短臂上具1个随体,第2和第5对染色体短臂上具1对随体。此外,对国产芍药属二倍体种的随体数目及其杂合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Abstract:In the paper,the karyotype and silver staining of nucleolar numbers of P.ostii Hong et Zhang wer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results show that nucleolar numbers are six at the most and karyotype formula is 2n=2x=10=6m(3 SAT)+2sm(1 SAT)+2st(2 SAT)of P.ostii.There are one satellite on each short arms of the first and fourth chromosomes and two satellites on each short arms of the second and fifth ones respectiuely.In addition,the satellitic numbers and satellitic heterozygosity of diploid species of Paeonia in China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
以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ACE和RT-PCR方法,克隆得到凤丹牡丹硬脂酰-ACP去饱和酶基因SAD的cDNA全长,命名为PoSAD(GenBank登录号为KY038819)。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559bp,其中开放阅读框1 197bp,编码398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长172bp,5′端非编码区长123bp。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凤丹牡丹PoSAD氨基酸序列含有2个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丹牡丹与蓖麻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TMHMM和TargetP亚细胞定位分析得知,PoSAD蛋白无跨膜区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发挥功能。组织特异性结果分析表明,PoSAD基因在凤丹牡丹的根、茎、叶、花瓣、雌蕊、雄蕊、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花瓣中表达量最高,雌蕊中次之,在根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时期种子中,60d表达量最高,80d次之,10d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对牡丹组全部9个野生种15个居群及凤丹的叶绿体psb A-trn H和trn L-F序列进行测序,并采用邻位相连法分别构建了psb A-trn H序列和trn L-F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两段序列的基因树均支持牡丹组划分为两个亚组的分类方法,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psb A-trn H序列基因树表明大花黄牡丹与黄牡丹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大花黄牡丹曾被确定为黄牡丹的一个变种的历史一致。3)革质花盘亚组内,基于psb A-trn H和trn L-F序列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分歧主要在四川牡丹的地位问题。4)psb A-trn H序列和trn L-F序列基因树分别表明杨山牡丹与凤丹具有最近或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物量分配研究是了解作物产量形成机制的基础。凤丹是以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为原种形成的栽培类群,也是新型木本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主栽品种。该文通过比较凤丹主要产区6龄种群、以及安徽铜陵和上海地区的4、6、8龄种群的当年生果枝大小与生物量分配,探讨环境和株龄对小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植株的果枝数量随株龄增大而上升,不同株龄植株的单个果枝大小和果枝内生物量分配没有明显差异,果枝水平上没有株龄效应,但整株水平上株龄效应明显;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各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相关性在种群间变化较大;不同种群的果枝大小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明显,果枝生物量分配明显随纬度、降水和光辐射强度变化而变化;异速生长方程模拟显示,大部分种群的果枝繁殖与营养生物量或总生物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斜率=1),但种群间截距变化较大。这些结果表明栽培环境对凤丹果枝的生长与繁殖有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连作障碍严重危害牡丹的生长发育,根际微生物环境可直接反映由连作障碍带来的变化,探究连作状态下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微生物环境的演替规律及菌体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对‘凤丹’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洛阳地区2年、4年、5年、10年、32年生‘凤丹’牡丹根际真菌群落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真菌18S rDNA V5可变区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测序后从5组不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中共得到1 069 322条Clean reads,序列过滤拼接后可得534 659条Tags;5组土壤样品共含有3 419个OTUs,涵盖了5门、17纲、18目、175科、299属、376种菌群;科水平上‘凤丹’牡丹根际优势菌群为Incertae sedis (24.90%)、Sordariomycetes (15.25%)、Sordariaceae (12.11%)、Filobasidiales (7.48%)以及Rhizophlyctidaceae (6.21%);属水平上‘凤丹’牡丹根际优势菌群为Tetracladium (20.81%)、Incertae sedis(13.98%)、Sordaria (12.12%)和Filobasidiaceae (7.48%);Alpha多样性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均表明,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根际土菌群群落多样性为10年生5年生32年生4年生2年生。本研究发现连作状态下不同种植年限对‘凤丹’牡丹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菌群群落多样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年限中均具有特异性强的优势菌群;Gracilipodida、Acanthocystidae和Freshwater Opisthokonta三类真菌群落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出现,这些特异性菌群证明连作障碍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上结果将为解析‘凤丹’牡丹连作障碍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晓菊  秦薇  陈华峰 《植物研究》2017,37(1):155-160
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含量亚麻酸是牡丹籽油品质的主要体现,但到目前为止,在凤丹传统栽培区(铜矿区)土壤铜含量是否影响牡丹籽油品质并没有被调查。本研究通过调查安徽省凤凰山-丫山30个凤丹(Paeonia ostii)栽培区土壤Cu元素含量和凤丹籽油组成,显示凤丹栽培区土壤铜含量为18.98~298.82 mg·kg-1,变异系数为83.06%;凤丹籽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62%、1.89%、24.59%、29.76%、38.13%,变异系数在5.66~9.72,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高为9.72;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与亚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与亚麻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壤和叶片中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78。以上表明以油用为目的的凤丹栽培应该避免土壤中铜含量过高影响牡丹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16.
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6个凤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中心产区,选取15个群体共398个单株,对20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枝条数、地径、株高、茎长、冠幅长、冠幅宽、成花枝、芽位数、叶长和叶宽等10个表型性状受植株株龄的影响显著,随着株龄增加,除叶长和叶宽的平均值呈递减趋势外,其他8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呈现递增趋势。凤丹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为0~50.14%,平均值为27.6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二年生枝长,最小的为心皮数和二年生枝径。对当年生枝长、芽位高、当年生枝径、顶生小叶长、二年生枝径、顶生小叶宽、复叶数、心皮数、二年生枝长和叶柄长等不受株龄影响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性状是影响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各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将受株龄影响的10个性状划分为4组。研究结果表明凤丹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非常丰富,可为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凤丹’牡丹(Paeonia ostii‘Feng Dan’)PoKAS基因在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从转录组数据中获得3个PoKAS基因,克隆基因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检测它们在牡丹落花后第23、45、75、100和125天时的表达。结果显示:(1)克隆得到的3个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1 401、1 692和1 215 bp,分别编码466、563和404 aa;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它们都含有KAS保守结构域,属于cond-enzymes超蛋白家族。(2)系统进化树将三者分为三大类,表明其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分别命名为PoKASⅠ、PoKASⅡ和PoKASⅢ(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P056413、OP056412和OP056414)。(3)qRT-PCR分析发现,在牡丹落花后种子发育的5个时期中,PoKASⅠ和PoKASⅡ基因在落花后75 d和45 d时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时期;PoKASⅢ基因在落花后45~125 d时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落花后23 d,说明PoKASⅢ基因在牡丹种子脂肪酸合成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PoKASⅡ基因主要在种子油脂...  相似文献   

18.
芍药属牡丹组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对芍药属牡丹组Paeonia L.sect.Moutan DC.(全部野生种)40个居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学证据的系统学分析,试图建立组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利用PAUP (4.0)计算机程序分别构建了建立在25个形态学性状基础上的所有研究类群的距离树(UPGMA、NJ)和最大简约树(MP)。所得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差异只发生在距离树和简约树之间,在由形态和细胞学关系都很近的5个种(牡丹P.suffruticosa、矮牡丹P.jishanensis、卵叶牡丹P.qiui、紫斑牡丹P.rockii和凤丹P.o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牡丹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Guo SX  Liu R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8):1993-1997
对山东菏泽赵楼牡丹园栽培的不同品种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围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孢子密度、种属构成、种丰度、分布频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物种组成相似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牡丹根围AM真菌的种属构成、种丰度和分布频度等均不相同,其中,从‘凤丹'和‘赵粉'根围中各分离到10种AM真菌,从‘乌龙捧盛'和‘洛阳红'根围中分离到9种,从‘胡红'根围中分离到8种;‘凤丹'根围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为59个·50 g-1土,‘胡红'最低,为47个·(50 g)-1土;‘赵粉'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1.89),‘胡红'最低(1.71).‘凤丹'和‘胡红'的菌根侵染率最高,为63.6%,‘乌龙捧盛'最低,为52.7%.不同牡丹品种之间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在0.71~0.95,其中‘乌龙捧盛'和‘凤丹'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95),而‘胡红'与‘洛阳红'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71).牡丹基因型能改变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凼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牛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e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 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 rockii ssp. 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 jishanenM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风丹P. ostii关系 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