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银杏(Ginkgo biloba)茎叶中分离鉴定内生细菌, 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及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 并用平板对扣法测定其中一株防治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辣椒疫霉菌生长的影响。通过生防菌液和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辣椒果测定该菌株对辣椒果疫病的防治效果。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生防菌株。【结果】从银杏的茎和叶中分离获得9株内生细菌。平板对峙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菌株W5对供试的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荔枝酸腐菌(Geotrichum candidum)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辣椒疫霉菌、稻瘟病菌和荔枝霜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显著, 抑菌率分别为88.9%、86.3%和90.2%。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明显抑制辣椒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防治效果表明, 先喷雾接种W5菌悬液24 h后再接种辣椒疫霉病菌孢子悬浮液的防治效果最好, 可将辣椒果的保鲜期延长2?3 d。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获得了一株对植物病原菌物有良好防治效果的银杏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W5, 对辣椒采后果疫病及其他病原真菌的防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喜树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26株内生菌株。对126株内生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mg/mL时,126株菌株中有24株喜树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以及辣椒疫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作用;其中,菌株XSY09的发酵液对此三种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97%、39.63%和58.49%。在0.1mg/mL的测试浓度下,菌株XSY0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对三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初步鉴定XSY09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真菌。  相似文献   

3.
生防微生物是一种具有开发创新和环境友好的防控稻瘟病策略,旨在发掘高效生防微生物资源。于2014年从湖南桃江山区一季稻感病品种湘早籼24号的感稻瘟病稻丛的健康稻株中分离出817株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JN005,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活体菌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率高达84%;并对另外5种植物病原真菌、4种植物病原细菌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1种菌作了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JN005菌株对禾谷镰刀菌、水稻稻曲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0.1%和73.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JN005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4.
旨在分离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自云南、广东、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8个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C2,该菌株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triostinicus,并暂命名为链霉菌C2;进一步测定链霉菌C2的抗菌谱发现,它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橘青霉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49.78%、56.62%、80.96%、18.59%和94.10%。链霉菌C2是一株植物病原真菌广谱拮抗菌。  相似文献   

5.
旨在分离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根据菌体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拮抗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自云南、广东、安徽、湖北、江西等地的18个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菌株C2,该菌株初步鉴定为Streptomyces triostinicus,并暂命名为链霉菌C2;进一步测定链霉菌C2的抗菌谱发现,它对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葡萄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和橘青霉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分别为49.78%、56.62%、80.96%、18.59%和94.10%。链霉菌C2是一株植物病原真菌广谱拮抗菌。  相似文献   

6.
自入侵中国以来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受到广泛关注,明确与该蚁共生或者伴生的微生种类及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红火蚁工蚁体中筛选出一个共生菌株,观察、分析了其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同源序列特征,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菌株发酵液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命名为Streptomyces sp.DF-5,其发酵液滤液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如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均在70%以上,其中对荔枝霜疫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高达94.5%。本研究可为利用红火蚁共生菌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3种土传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正  姚拓  刘婷  卢虎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293-2300
【目的】获取促生同时可防治3种土传真菌病害(Fusarium oxyspo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防菌,并明确其抑菌效果。【方法】利用前期研究获得的17株促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可有效拮抗立枯丝核菌的生防菌有6株,其中促生菌株FX2和LM4-3的抑制率达73.82%;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生防菌有7株,其中FX2的抑制率达到66.81%;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生防菌有4株,其中菌株LHS11的抑制率高达85.71%。菌株LHS11和JM170通过次生代谢物抑制病原真菌。所有的生防菌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筛选得到对3种真菌病害病原具有较好生防作用的菌株LHS11和FX2。  相似文献   

8.
生防细菌是绿色防控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为了发掘高效拮抗稻瘟病菌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感病品种K020268的健康稻株叶片中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拮抗细菌K-268,同时测定该菌的抑菌谱。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 和gyr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初步研究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对稻叶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K-268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86.30%±0.70%,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及柑橘沙皮病菌等供试的14株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经鉴定菌株K-268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对数生长期为14-32 h,生长最适温度为30℃,生长最适pH值为6.0-7.0,并且其具有良好的耐盐性。离体接种实验结果表明,稀释10倍即菌液浓度6×108 CFU/mL时,预防组和治疗组的叶瘟发病率分别为14.81%和23.46%,效果与稀释750倍的75%三环唑稀释液(WP)效果相当。活体喷雾接种结果表明,在接种稻瘟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1×106个/mL)前 24...  相似文献   

9.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单菌丝挑取法,从采自3个不同地点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和茎部中分离出16株内生真菌,对其进行了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有9株能够抑制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其中4株菌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大于同样条件下拮抗培养的瑞氏木霉的抑菌效果.与苹果腐烂病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经镜检发现,与拮抗内生菌一起培养的病原菌的菌丝生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和断裂.可见,银杏中的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小桐子枝叶6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烟草疫霉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抑制作用,从中筛选出抑制作用最强的粗提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组分分离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小桐子枝叶的乙醇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抑制活性最高,在浓度为0.8 g·L-1时,小桐子枝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稻瘟病菌、烟草疫霉菌、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1%、90.3%、86.4%、77.9%,其抗菌活性与农药世高均无显著差异;在小桐子枝叶乙醇提取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对稻瘟病菌和烟草疫霉病菌进行生物活性追踪测试中发现,石油醚和水萃取物都具有较好的活性,当浓度为0.8 g·L-1时,石油醚和水萃取物对两种病菌抑制率都达50%以上。表明小桐子枝叶含有丰富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且主要存在于小桐子枝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和水相中。  相似文献   

11.
12.
13.
N.W. Legon 《Mycologist》2006,20(2):81-82
  相似文献   

14.
《Mycologist》2006,20(3):118-119
  相似文献   

15.
《Mycologist》2006,20(4):183-184
  相似文献   

16.
17.
The mycelia of 45 species of fungi were examined using a direct-visionspectroscope and in every instance absorption bands of cytochromeswere seen.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bands varied, but thisvariation was not considered sufficient to suggest the presenceof cytochromes additional to those normally found in yeast.  相似文献   

18.
Blue-Stain Fungi     
《Mycological Research》2003,107(10):1248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