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晚中新世陆相哺乳动物群序列:陕西蓝田的新证据(英文)   总被引:21,自引:18,他引:3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Dorcadoryx以及Ga  相似文献   

2.
泥河湾盆地上新世小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学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泥河湾盆地稻地组与壶流河组、蔚县组命名剖面上分别筛洗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花豹沟剖面选取 3个层位 ,发现小哺乳动物化石 1 0种 ;稻地剖面 6个层位 ,发现化石 2 5种。结合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 ,以及岩石地层追索对比 ,认为壶流河组与蔚县组从岩性上无法分开 ,应予合并 ,保留蔚县组 ;稻地组与蔚县组为同时期沉积 ,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变关系 ,建议废止稻地组 ;仅保留蔚县组作为泥河湾组之下风成红黏土之上的岩石地层单位 ,其时代为中上新世晚期至晚上新世。  相似文献   

3.
甘肃庆阳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庆阳——中国第一块旧石器发现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记载较为少见。1962年胡月长康同志曾报导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但多数化石没有确切的地层层位。1963年5—7月间我们在甘肃庆阳发现了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这里仅记述庆阳龙骨沟地点的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地点除含有较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外,并有完整的地层剖面,这为晚更新世黄土和河湖相沉积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北缘顶山盐池组中新世哺乳动物(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顶山盐池组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流域新建立的一个新近纪岩石地层单位(孟津等,2008)。2006年本文作者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以小哺乳动物为主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记述的化石采自位于同一陡坎的相距约1.6 km的两个剖面上的3个化石点,分属两个层位。化石点XJ 200613(46°24.572′N;87°28.541′E)和XJ 200617(46°24.479′N; 87°29.818′E)都位于顶山盐池组的底部层位:前者位于该组底界2.3 m之上,后者则位于该组底部砂岩透镜体中。除少数大哺乳动物外,从这两个地点采集到的化石都是由筛洗法获得的小哺乳动物。另一个化石层位位于剖面的上部,在建组剖面中位于距底界34.5 m、距顶界12.4 m处,在该层位的化石点XJ 200614(46°24.757′N;87°28.476′E)采集到一些大哺乳动物的牙齿碎片。这里将底部和上部层位的化石分开描述。顶山盐池组底部XJ 200613和XJ 200617两个化石点有相当多共同的小哺乳动物(见表5),同归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放在一起描述。该动物群总共有22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种和4个大哺乳动物种,分属食虫目、翼手目、兔形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7个目的16科:鼩鼱科、鼹鼠科、蝙蝠科、鼠兔科、沙鼠科、仓鼠科、睡鼠科、始鼠科、跳鼠科、林跳鼠科、松鼠科、梳趾鼠科、啮齿目不定科、鹿科、马科和熊科。其中小哺乳动物中有11个种和1个属与通古尔期的默尔根动物群分子相同(见表5):Alloptox gobiensis,Desmatolagus sp.,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Protalactaga major,P.grabaui,Democricetodon lindsayi,D.toagt, Megacricetodon sinensis,M.pusillus,Plesiodipus leei,Miodyromys sp.和Keramidomys fahlbuschi。大型哺乳动物中能鉴定的属种Anchitherium和Hemicyon cf.H.stehlini也是通古尔动物群中曾有记载的属。此外有两种不能鉴定到属种的鹿科动物牙齿碎片。邱铸鼎等(2006)基于近20年来对内蒙古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研究的新进展,将通古尔期的动物群进一步细分为推饶木、默尔根和铁木钦三个次级动物群。认为这三个动物群的产出层位和动物组成代表了时代早晚不同的序列。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不具有铁木钦动物群中较为进步的Plesiodipus progressus,也没有较早的推饶木动物群中所含有的从渐新世和早中新世延续下来的属,如Prodistylomys和Tachyoryctoides,以及较为原始的食肉动物,其时代应与默尔根动物群相当。在我国,与默尔根动物群时代相当的小哺乳动物群还有甘肃永登咸水河组上部的泉头沟动物群(邱铸鼎,2000,2001a,b)、青海西宁盆地的车头沟组及咸水河组动物组合(邱铸鼎等, 1981,2006;李传夔等,1981)。泉头沟动物群有11属12种小哺乳动物,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相同的种有7个: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Protalactaga major,P.grabaui,Megacricetodon sinensis, Plesiodipus leei,Ganocricetodon cheni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其中前5个种是与默尔根动物群共有的,而Ganocricetodon cheni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仅为泉头沟和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共有。此外,泉头沟动物群中的沙鼠类Myocricetodon和Mellalomys在默尔根动物群中是没有的,而在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有属于Myocricetodontinae的成员。青海西宁盆地车头沟组和咸水河组的动物组合中目前已知的小哺乳动物很少。车头沟组内有Heterosminthus orientalis和Megacricetodon sinensis(原来描述的Megacricetodon cf.sinensis无疑可归入Megacricetodon sinensis),咸水河组动物组合中小哺乳动物仅有Plesiodipus leei和Alloptox chinghaiensis。结合与它们共生的大哺乳动物成分,以及不具有较古老的动物分子的特点,这两个哺乳动物组合的时代可与默尔根动物群大致相当。此外,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也可与甘肃秦安剖面148 m处的A4组合(Guo et al.,2002)对比。A4组合中6个属种内有4个属种可与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比较:Desmatolagus sp.,Alloptox gobiensis,Plesiodipus leei(原鉴定为Gobicricetodon sp.)和Cricetodon sp.。笔者有机会观察到A4组合中的Cricetodon.sp.很可能归属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的Cricetodon volkeri sp.nov.。因此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可与我国内蒙古通古尔期默尔根动物群、甘肃的泉头沟动物群、青海西宁盆地的车头沟组和咸水河组动物组合及甘肃秦安剖面A4动物组合对比。这些动物群的时代应大体上和欧洲新近纪陆相哺乳动物分期中的MN7+8较早期相当,为中中新世中期(依邱铸鼎等,2006)。顶山盐池组底部动物群中具有泉头沟动物群中特有的沙鼠类和Paracricetulus schaubi,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的生态环境:比通古尔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更为干旱和开阔(邱铸鼎,2001b)。顶山盐池组上部层位中产出有一枚很可能为贺风三趾马Hipparion(Plesiohipparion) houfenense的下臼齿、不能鉴定的犀类、长鼻类的牙齿残片和鸵鸟蛋片。贺风三趾马在中国的生存时期为保德期至游河期(或榆社期)(邱占祥等,1987)。新近,对2008年夏季采集的小哺乳动物的初步鉴定表明,顶山盐池组上部层位的时代不会晚于晚中新世的最晚期。因此顶山盐池组上部含化石层位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晚期,顶山盐池组的时代应该为中中新世中期至晚中新世晚期。文内的测量数据,若无特殊说明,均为:齿冠长度×宽度;单位为毫米(mm)。古仓鼠属Cricetodon Lartet,1851弗尔克古仓鼠(新种)Cricetodon volkeri sp.nov. (图3A-D)种的特征M1的前边尖仅轻度二分,具短的前纵脊外距。M1、M2的前尖后刺弱或缺失,后脊舌端与后边脊的中部相交。M1可能仅具三齿根。上下颊齿的横脊近于横向伸展,上臼齿的内脊和下臼齿的下外脊近于前后方向伸展。名称由来纪念已故德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Volker Fahlbusch教授对仓鼠类化石研究的重大贡献。正型标本左M1(IVPP V 15621.1);2.93×1.98。副型标本右M1前段(V 15621.2)和一枚未经磨蚀的右M2(V 15621.3;2.25×2.05)。模式地点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顶山盐池西北XJ 200613地点。归入标本左m2(V 15622;2.27×1.71,齿冠的最大高度在舌侧下后尖处,为1.32 mm)。XJ 200617地点。  相似文献   

5.
宁夏吴忠几种灞河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记述了采自宁夏吴忠县南30公里处干河沟组土黄色砂砾层中的四种哺乳动物化石: Tetralophodon cf. exoletus, Hipparion weihoense, Chilotherium (Acerorhinus) cf. tsaidamense 和 Qurliqnoria cheni.其中后三个种过去仅发现于我国的灞河阶.吴忠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可能是灞河中期,介于青海柴达木和陕西蓝田灞河组两动物群所代表的时代之间.  相似文献   

6.
《化石》2015,(4)
<正>三趾马属(Hipparion)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旧大陆,它们在欧亚大陆的晚中新世和上新世期间特别繁盛,是地层对比和环境重建的重要生物标志。丰富的三趾马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许多的化石地点,主要产自红土堆积中。内蒙古中部的三趾马化石此前也发现于红土堆积,如化德县土城子和四子王旗乌兰花。这个地区的河湖相沉积中发现了大量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但其中却很少有三趾马化石的报道,更缺乏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记兰州盆地第三纪中期的爪兽(奇蹄目)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记述了兰州盆地新发现的三种爪兽化石:Schizotheriumordosium,Phyllotillonhuangheensissp.nov.和Chalicotheriinae亚科未定属种的一类。在咸水河组下段南坡坪地方动物群(早渐新世晚期)中发现S.ordosium。这个种的材料较多,其中有保存完好的下颌吻部。这使我们第一次了解了这个属的吻部的构造:吻部很长、具大的铲形下门齿和双叶形的下犬齿.在咸水河组中段(早中新世)张家坪地方动物群中发现了Phyllotillonhuangheensis和Chalicotheriinaegen.etsp.indet。前者比巴基斯坦Bugti层中的P.naricus个体稍小,形态上也更原始些。这可能表明,张家坪地方动物群在时代上比Bngti稍早。后一类爪兽的性质还不很清楚,但Chalicotheriinae亚科在我国早中新世的出现则无疑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北京平原的第四纪地层中,特别是晚更新世的河湖相地层里,相继发现了廿多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计有十余种化石,其中以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化石较丰富,而披毛犀(Coelo-donta)化石则屈指可数。(表2)。本文记述的这件披毛犀下颌骨,是1972年春在阜成门地铁槽发现的。该资料虽然早被有关学者所引用,但标本  相似文献   

9.
广东南雄盆地早第三纪红层罗佛寨群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上湖组含有比较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时代确定为中古新世;而上部浓山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一直未确定。1973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队,在浓山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为确定浓山组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这些材料中有两块中兽化石,虽然材料都很破碎,但对于了解该动物群的性质和确定该地层时代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早白垩世下沟组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玉门下沟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十分丰富,该地区下沟组介形类化石共计9属4亚属,21种,本文描述了其中4新种,即Cypridea(Cyamocypris)xiagouensissp.nov.,Cypridea(Cypridea)subunicostatasp.nov.,Stenestroemiasubpeculiarissp.nov.和Stenestroemiaxiagouensissp.nov.。该介形类化石组合尤以Cypridea最为繁盛,通过分析介形类属种的形态特征和化石组合特征并结合岩性特征,推断下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并认为下沟组为水动力较弱的淡水-微咸水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