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髓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病率日益升高,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巨大负担.中医认为脊髓损伤与外力损伤督脉,致使气乱血逆,瘀阻经络,气血不能温煦濡养肢体有关:中药治则以活血化瘀,通络,补肾,益气为主.中药治疗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疗效,主要包括丹参、三七、人参、川芎等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防己黄芪汤等.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验方较多,但临床实用成药却很少;采用挤压/撞击损伤动物等模型筛选和评价中药有效方剂,创制高效低毒治疗新药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药物指供临床诊断或治疗用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其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是利用对肿瘤细胞具有特异高亲和力的分子载体将核素定向导入特定的肿瘤组织,对肿瘤进行治疗。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其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随着核医学的发展,SPECT/CT、PET/CT的普及,新靶点的发现和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利用放射性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述了放射性药物的分类、组成及特点;综述了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放射免疫药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在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基于基因修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放射性药物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靶向治疗肿瘤的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患者治疗效果差,分子靶向药物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目前许多靶向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给卵巢癌特别是术后复发及化疗耐药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主要对单克隆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几种药物在卵巢癌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以后引起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导致损伤的神经组织难以修复。目前脊髓损伤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减轻和延缓继发性损伤造成的伤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的进展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在治疗脊髓损伤的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有交通事故,工伤,坠落伤,暴力伤,运动损伤,积累性损伤等。传统的手术治疗是围绕脊柱的骨性结构进行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并不能解决瘫痪的主要原因-脊髓损伤问题,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在对SCI进行深入研究,想要找到SCI的根本机制,从而能针对性的研究出能改变SCI患者预后的药物。本文就对脊髓损伤目前的常用治疗药物做一篇综述。  相似文献   

6.
富血小板血浆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一种血液制品,其来源于自体,且制备方法简单,又富含大量血小板及多种生长因子,能够加速骨愈合,增强骨再生,促进软组织及神经损伤恢复,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的研究人员根据富血小板血浆所具有的特点,针对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且在临床骨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已经开始了实验性应用,如骨缺损、骨再生,肌腱、韧带及软组织损伤,脊柱脊髓损伤等。尤其是在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方面,无论是单独应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还是联合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与脊髓神经前体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有利于脊髓神经损伤恢复的细胞因子复合物共同治疗,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体内筛选可以更好地模拟靶抗原的天然环境 ,以筛选到与活体内某些器官或组织有特异结合活性的肽或抗体。近年来利用该技术在动物体内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综述了体内筛选技术在器官和组织血管靶向载体的筛选、基因治疗及绘制人类血管分子图谱方面的应用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多由高空坠落、车祸、运动冲击等原因引起,是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至今仍是一个治疗难题。低温疗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手段,以多种机制减少脊髓损伤后有害因素的产生,是一种有效的脊髓保护途径。其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效果,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也发现一些低温治疗导致的全身性或某些系统为主的不良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低温治疗用于脊髓损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后的常规治疗手段是在有效时间内进行手术缓减外力压迫,防止脊髓神经进一步受损。细胞替代治疗理论上可治愈脊髓损伤,不同类型细胞可从各角度产生治疗作用,包括损伤后的脊髓轴突再生、神经元再建和轴突髓鞘化等,进而促进功能恢复。对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研究中的最新结果进行了概述,以期为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治疗较为困难。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大量死亡,引发脱髓鞘病变,这可能是其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为少突胶质细胞的祖细胞,后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髓鞘细胞。OPCs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腹侧神经上皮细胞,随着神经管的发育,OPCs逐渐增殖、迁移并分化为成熟OL,参与中枢神经系统轴突髓鞘的形成。随着对OPCs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OPCs移植对SCI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为SCI患者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OPCs治疗SCI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脊髓损伤可划分为三个病理生理阶段:原发性损伤期、继发性损伤期和慢性损伤期。基因表达的改变在脊髓损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RNAs可以调控转录后所有基因的表达,所以miRNAs是脊髓损伤中一个很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对象。miRNAs是20-25碱基组成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mRNAs 3‘UTR结合下调其表达实现的对mRNA翻译进程的调控。miRNAs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疾病有密切关系。脊髓损伤后miRNAs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反应通路在炎性应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miRNAs在细胞凋亡中表现出了复杂的功能,其表达的改变可能同时刺激和抑制凋亡;miRNAs可通过增强星形胶质细胞肥大和调节胶质瘢痕的进程;miRNAs的下调可能通过促进轴突靶向作用、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生长来促进损伤脊髓部位再生进程。目前脊髓损伤仍是现代医学的难题,对神经系统疾病中miRNAs作用的研究,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也是将来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脊髓损伤(SCI)既不存在胎儿神经组织移植的组织来源问题,且比外周神经组织移植引起的排异性低,是目前脊髓损伤治疗中最有前途的方法.基因治疗的转基因方式有两种:一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体内靶细胞令其表达;二是将基因在体外导入适当的细胞内,并筛选出高效表达的移植细胞作为转基因中介移植到体内靶组织.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将基因导入细胞又可用多种手段实现:如微注射、脂质体等物理或化学手段;利用缺陷病毒作为载体感染细胞的生物学手段.因为用生物学手段转基因的细胞移植方法空间定位明确,所以目前最常采用它作为基因治疗效果的研究.虽然SCI基因治疗目前仍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一些问题尚待解决,但随着基因治疗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它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13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过程中有无介入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早期理性情绪疗法组)和常规组,5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心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HAMA和BDI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的血压和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活量(VC)、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和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的VC、MVV和FEV1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巴塞尔指数(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促进心肺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脊髓损伤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术后随访1年余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移植过程中为促进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给予相应的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与入院时比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3、6、12个月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残损分级均无明显改善(P>0.05)。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模型对研究临床上SCIRI至关重要。SCIRI动物模型旨在尽可能模拟临床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SCIRI模型因所用动物和方法不同而不同。目前国内外常用的SCIRI模型实验动物包括兔、大鼠和小鼠。大鼠因其脊髓血供和人类相似、相对廉价、繁殖力强且容易获得常常用于制作脊髓再灌注损伤模型。任何模型均有其优缺点。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对研究SCIRI的发生机制及评估干预手段的效果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就SCIRI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研究者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目标的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是缺血脊髓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脊髓组织的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较前更加明显,其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治疗措施也具有多样性,脊髓缺血后脊髓微血管结构及功能的破坏和脊髓水肿等是脊髓功能损害的主要诱因,至今为止,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主要有药物及物理治疗等方法,本文作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征、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希望对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学者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