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83,(2):216-217
中国科学院横断山脉考察队1981年采到一批灯蛾标本,其中有一新种,属于粉灯蛾属Alphaea Walker,1855,本属在全世界已知5种,我国原记载有4种,本文除记述一新种外,并增加一中国新记录。为了识别方便,附有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正> 油桐黄毒蛾Euproctis latifascia 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广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山区县为害春玉米的黑毛虫主要种类。白毒蛾与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iens(Walker)等混合发生,数量比例占黑毛虫总数的62.2%。此虫食性较杂,田间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另外也为害荞麦、白菜、萝卜、甘蓝等作物。我们从1979—1981年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润刺蛾属系统分类研究(鳞翅目,刺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中国润刺蛾属Aphendala Walker共10种,包括2新种,拟灰润刺蛾A.pseudocana与叉茎润刺蛾A.furcillata,及1新纪录种,野润刺蛾A.aperiens(Walker)。编制了本属已知种的检索表,提供了视检种的成虫彩色照片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昆虫取食与人工损伤对五种生活型相同但来自不同演替阶段的榕树挥发物释放的影响。在叶片无损伤情况下,先锋种对叶榕(Ficushispida)释放挥发物最多,顶级种高榕(F.altissima)释放最少,中间种木瓜榕(F.auriculata)、苹果榕(F.oligodon)和聚果榕(F.racemosa)居中。人工损伤处理后五种植物挥发物的释放均显著增加,挥发物释放量的大小顺序和无损伤情况下相一致。一点拟灯蛾幼虫取食后,先锋树种对叶榕的挥发物的释放被明显抑制,木瓜榕和苹果榕挥发物释放量释放显著增加,并同时释放一种广谱杀虫物质——桉油精。一点拟灯蛾幼虫不取食高榕叶片因而没有高榕被昆虫取食挥发物释放量释放数据。本研究表明来自不同演替阶段的榕树对昆虫取食与人工损伤对挥发物释放的影响确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粉白灯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量 《昆虫学报》1976,(4):410-416
粉白灯蛾[Alphaea phasma (Leech)] 属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e)。在我国分布于华西、贵州、云南(朱弘复等,1973)。 粉白灯蛾为重要植食性害虫之一,其寄主植物种类繁杂,在幼虫期,为害粮食作物、经济林木、药用植物、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过去对此种害虫的生物学特性,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为害状况、生活史、生活习性、天敌及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6.
猪屎豆灯蛾(Utethesia pulchela Linne)又称褐斑灯蛾、红黑斑灯蛾等,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鲜艳美丽的中型蛾子。为害大叶猪屎豆、小叶猪屎豆、太阳麻、大眼蓝、木豆、甘蔗等作物,尤以大叶猪屎豆受害最烈,除了为害叶及花外,还会钻入果荚中吃种子。据1957年11月间在同安县后田村检查的结果,大叶猪屎豆受害果荚严重的达66%,  相似文献   

7.
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超  景军  王猛猛  方燕  李恺 《昆虫知识》2013,(6):1614-1621
在室内条件(温度(26±1)℃,相对湿度80%,光周期12L∶12D)下研究了天仙果(Ficus erecta Thunb.var.beecheyana(Hook.et Arn.)King)、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华东油柿(Diospyros oleiera Cheng)、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和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5种不同科的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Lemyra alikangensis(Strand)取食偏好、生长发育、繁殖及营养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条橙灯蛾对不同寄主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取食选择差异;不同寄主植物对三条橙灯蛾的幼虫发育历期、累计存活率、产卵量及营养效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三条橙灯蛾4龄幼虫偏好取食大青,对杨梅和喜树的选择率很低。幼虫历期以大青饲喂组最短为(39.20±1.79)d,杨梅饲喂组最长为(48.25±2.22)d;累计存活率以大青饲喂组最高(45.71%),杨梅饲喂组最低(28.57%);大青饲喂组产卵量最多为(553.75±61.69)粒/雌,杨梅饲喂组最少为(386.25±51.05)粒/雌。大青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30±0.03)mg·mg-1·d-1、食物利用率(13.46±1.84)%、近似消化率(62.04±6.29)%在各组中均最高,但食物转化率(21.65±0.95)%很低;杨梅饲喂组三条橙灯蛾的相对生长率(0.12±0.03)mg·mg-1·d-1、近似消化率(14.75±1.48)%很低,但是食物利用率(5.41±0.61)%较高,食物转化率(36.79±4.07)%最高。综合各指标认为:在5种供试植物中大青是三条橙灯蛾的最适寄主植物,杨梅则最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相似文献   

8.
雪灯蛾属Spilosoma Stephens(1828)幼虫多为杂食性,为害多种作物。在我国已记载8种,本文除记述一新种外,并附种检索表,以资识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灯蛾虫霉的观察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78年在云南昆明地区,发现灯蛾等鳞翅目昆虫幼虫因感染虫霉而发生流行病。经分离、鉴定,病原菌为灯蛾虫霉(Entomophthora aulicae),并对该菌侵染的粉白灯蛾(Alphaeaphasma)作了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近日污灯蛾Spilarctia melli Daniel在甘肃省天水及陇南数县普遍发生,据1980年林木病虫资源调查,发生面积达3700多亩,最近几年又有所蔓延。主要为害核桃、泡桐等树种。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其结果如下。 一、形态特征(见图) 成虫 外形与日污灯蛾S.japonensis相似,但本种雄蛾抱器瓣前端斜切,其后端不如日  相似文献   

11.
方承莱 《昆虫学报》1981,(3):340-340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原产北美,传入欧洲及亚洲后,成为林木、果树、行道阔叶树的毁灭性害虫。据报道,在苏联为害230种植物,在日本为害371种植物。此种害虫的幼虫及蛹能随果品及包装材料而传播扩散,当前已列为重要的国际植物检疫对象。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为了防止该虫进一步扩散,首先要求能正确识别。由于美国白蛾与雪灯蛾属Spilosoma的星白雪灯蛾S.menthastri(Esper)及稀点雪灯蛾S.urticae(Esper)在外形上很相似,往往容易混淆,本文就三种成虫的主要区别特征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研究的一部分。经1981—1983年,在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中231灯次诱蛾采集,获灯蛾3亚抖11属18种(苔蛾和瘤蛾除外),其中八点灰灯蛾和闪光玫灯蛾占18种灯蛾总诱蛾量的88.24%,为二优势种。灯蛾空间分布的种类,以热带山地雨林最多,而数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最多。每个种分布的森林类型愈多,其数量亦愈大。种类的出现,以第二季度为最高。区系成分是东洋区属种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与褐边螟是我国水稻上常见的两种害虫。三化螟因有明显的雌雄异形现象,学者们在研究初期曾把雌雄个体分别鉴定成为不同的种。世界文献上常用的学名有 Schoenobius incertellus (Walker), Schoe-nobius incertulas (Walker)及 Schoenobius bipunctifer(Walker)。国内文献上引用的学名也颇繁多。Martin(1958)曾发表文章澄清了三化螟的异名关系,并提出  相似文献   

14.
拟青霉属的两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罹病茶卷叶蛾(Cacoecia tngentana Christoph)、茶小卷叶I蛾(Adoxophyci pruatana Walker)蚋茧和一种鞘翅目成虫上分离得到拟青霉属的两个新种一一斜链拟青霉(Paecilonyces cateniobliquus Liang)和环链拟青霉(Paccilomyces cateniannulatus Liang)。斜链拟青霉菌落玫瑰红色至血红色;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圆形,2.5—7.5(-12)x 1一2.5微米,形成不同角度倾斜排列的孢子链。环链拟青霉菌落白色;分生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小,2—3.5×1.5微米,不规则地倾斜排列,常弯曲成直径约30微米的环形链。  相似文献   

15.
<正> 散纹灯蛾Argina argus Kollar是夏季绿肥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和菽麻(太阳麻)C.juncea L.的重要害虫,有时也为害三尖叶猪屎豆C.anagyroides H.B et K.和猪屎豆(三圆叶猪屎豆)C.mucronat Desv.等。 1966年我们在广西荔浦县盘瑶基点,对此虫的发生情况作了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时期和为害情况 幼虫为害期从2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冬季。大猪屎豆开花前,幼虫加害叶片,待花荚出现后,幼虫则多在花荚上为害,被害花荚,多数不结实或早落,造成种子失收。由于此虫为害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灯蛾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元福 《昆虫学报》1990,33(3):355-359
本文是《海南岛尖峰岭林区昆虫区系》研究的一部分.经1981—1983年,在四种森林植被类型中231灯次诱蛾采集,获灯蛾3亚抖11属18种(苔蛾和瘤蛾除外),其中八点灰灯蛾和闪光玫灯蛾占18种灯蛾总诱蛾量的88.24%,为二优势种.灯蛾空间分布的种类,以热带山地雨林最多,而数量则是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最多.每个种分布的森林类型愈多,其数量亦愈大.种类的出现,以第二季度为最高.区系成分是东洋区属种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大青山的美广口蝇属(双翅目,广口蝇科)一新种,广西美广口蝇Euthyplatystoma guangxiensis sp. nov..报道了2个中国新纪录种,多斑美广口蝇E.punctiplenum(Walker)(分布:云南)和明带美广口蝇E.rigidum(Walker)(分布:四川峨眉山).编制了中国美广口蝇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几种显带染色技术和Ag-AS染色法,分析了大鼠Walker 256癌肿的核型。结果表明,Walker 256癌肿是一种亚三倍体细胞,染色体众数为57—58(18.0—23.5%),其中包括8条标记染色体。经银染色后,Walker 256癌肿有3条染色体显示有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  相似文献   

19.
<正>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我省过去很少发生,近年来,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日趋严重。我们经过三年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已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为害及分布 稀点雪灯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豆类、棉花、甘薯、蓖麻、芝麻、向日葵、麻类、瓜类、小麦、高梁、谷子、黍子、苜蓿、白菜、辣椒、茄子、西红柿及桃、李、柳、榆、泡桐、紫穗槐等。稀点雪灯蛾以第1代幼虫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最盛,可将幼苗全部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为害水稻的螟虫,以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为主。我国水稻改制的经验证明,水稻栽培制度的改革,是稻螟种群演替的首要因素。在改制前,多数地区栽培制度比较简单,或单季中稻、单季晚稻,或双季间作,不利于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