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体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麦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hern分析结果表明只有一个杂种细胞系(HB 95)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细胞学观察表明,2个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显著高于双亲。从杂种细胞系HB 94中分化出叶原基等分化结构。Adh同工酶分析表明,这些分化结构具有和母体细胞系完全相同的杂种谱带。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细胞系来源的原生质体与同品系胚性愈伤组织制备的原生质体混合后作为受体;以经过380μW/cm2紫外线照射1min、2min的新麦草原生质体分别作为供体,用PEG法诱导融合。组合Ⅰ(176+cha9+新麦草UV 1min)获得16个再生克隆。经过形态学、同工酶、染色体和RAPD分析,确定其全部为属间体细胞杂种。其中的5个克隆再生杂种植株。用7对小麦SSR引物对杂种克隆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分析;组合Ⅱ(176+cha9+新麦草UV 2min)只获得3个克隆,且逐渐褐化死亡。表明以小麦济南177的两种培养细胞混合作受体的融合体系有利于杂种的获得及再生;紫外线对融合产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3.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原生质体的紫外线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来源于普通小麦品种济南177(Triticum aestivum cv.Jinan 177)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与来源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胚性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体细胞杂种。供体簇毛麦原生质体在融合之前用紫外线照射30s或1min,紫外线剂量为360Цw/cm^2。仅由紫外线照射30s的组合获得再生愈伤组织克隆。细胞学、生物化学及PCR分析结果证实了再生克隆的杂种性质。用线粒体基因特异的探针进行的RFLP分析的结果表明,杂种中含有融合双亲的线粒体并且发生了重组。由杂种愈伤组织再生得到白化苗。讨论了紫外线对融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苹果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新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原生质体再生愈伤组织已有报道,但再生植株的报道仅有一例。以往的工作,多采用茎、叶、叶愈伤组织或悬浮培养物分高原生质体,培养成愈伤组织后不易发生器官分化。本文首次报道从新红星苹果胚珠愈伤组织建立的胚性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无根绿苗的结果。 1.材料及悬浮细胞系的建立试材为中国农科院果树所果园内14年生新红星苹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原生质体培养的胚状体直接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小麦品种“京花一号”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的N6培养基(NBD培养基)上继代得到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转入改良MS液体培养基(MSDL培养基)后得到胚性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MS培养基(MSDP培养基)上培养,再生细胞直接产生体细胞胚胎,并再生出完整植株。体细胞胚胎形成过程与小麦合子胚的形成过程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6.
普通小麦与玉米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国  张学勇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826-831,T001
以长期继代培养,经分化实验证明无分化能力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380uW/cm^2紫外线处理的继代第3-5天的墨西哥黑甜玉米(Zea mays L.cv.Sccharina F.Nigera)胚性悬浮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的方法诱导融合。融合再生的18个单细胞克隆的愈伤组织经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同工酶分析、5S rRNA间隔序列分析,确认克隆1为杂种愈伤组织,杂种愈伤组织再生出来的白化苗未进行杂种鉴定。同时,初步探讨了紫外线对玉米原生质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悬浮培养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含叶绿体的悬浮培养细胞来源的原生质体间,用直流方波脉冲进行电融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小麦的原生质体经过碘乙酰胺失活。愈伤组织的形态和颜色被用作识别预期杂种的标记。为了对杂种愈伤组织进行同工酶分析,观察了亲本的9种同工酶谱,其中3种在亲本间表现出差异(ADH、GOT 和 SDH)。酒精脱氢酶(ADH)的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细胞系表现出杂种带。这些细胞系经过其他两种同工酶分析和 rDNA 探针杂交试验表明,一个细胞系表现出基本完全的亲本基因组间的组合,其余5个细胞系是部分杂种。  相似文献   

8.
苹果原生质体培养难度较大。目前再生植株的仅有苹果砧木 M9、MM106及斯巴坦。许多研究均停留在愈伤组织阶段,可见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是苹果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关键。本文报道了从新红星苹果花蕾胚性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无根绿苗的结果。4月末,5月初采集大蕾期苹果花蕾,0.1%升汞消毒,接种于含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再建立胚性悬浮细胞系。继代5天左右的悬浮细胞培养物可作为游离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9.
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小麦徐州211的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酶解悬浮细胞获得原生质体,用含o.8%琼脂糖的改良Ms培葬基进行琼脂糖珠培养,再生细胞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愈伤组织分化.得到了完整的再生植株。原生质体培养两周后,加入降渗培养液可促进克隆的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低浓度蔗糖可提高植株分化率。高浓度的激动索和玉米素对芽的分化有效并能抑制愈伤化。再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时期的早晚影响植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长期继代的小麦品种济南177悬浮系制备原生质体为受体,取继代一年的簇毛麦愈伤组织不经照射或经60Co-g射线照射,剂量分别为40,60,80Gy(1.3Gy/min),然后分离原生质体为供体,在PEG诱导下分别进行了对称及不对称融合(g融合).经形态学、细胞学、同工酶及5SrDNA间隔序列分析鉴定,对称及不对称融合均高频率地获得了体细胞杂种细胞系,并在对称融合及低剂量g辐照组合得到再生杂种植株.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结果证实,对称及不对称融合杂种中异源染色体间不同方式的易位及重组均普遍存在.g辐照存在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对称及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均可有效地实现核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而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还可直接导致染色体小片段易位,显示出此方法在小麦育种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的两种原生质体,一种来自快速生长的悬浮细胞,它们因长期继代而丧失分化能力, 其染色体只有2n=24~28;另一种来自可以再生的愈伤组织,其原生质体不能持续分裂.它们中任一种与UV照射过的簇毛麦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再生植株.然而当它们混合在一起作为受体时,能够获得再生绿色植株.细胞核基因和胞质基因的分析证明这些绿色植株是杂种.以上事实说明这两种原生质体在融合时存在某些互补的关系,讨论了这种融合方式的可能作用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济南177”(Triticum aestzvum L.cv.Jinan 177)经继代培养和选择,形成了两种性质不同的愈伤组织,一种生长迅速,易于形成悬浮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但不能分化,称为Cha 9;另一种具有一定分化能力,但游离的原生质体分裂能力低,称为176。二者之一来源的原生质体与紫外线照射的青苗碱谷原生质体融合均不能获得再生植株。而将来源于Cha 9和176的两种原生质体混合,与经紫外线照射的青苗碱谷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融合产物再生了大量植株。再生的愈伤组织及植株经表型、细胞学、同工酶、RAPD分析,证明了其杂种性质,用小麦叶绿体特异的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分析了再生杂种的叶绿体遗传组成情况。在不同的杂种克隆中,同时带有Cha 9和176的遗传物质并含有供体核及胞质基因组的克隆4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再生了大量生长旺盛的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行了小麦和裸燕麦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并基于双亲失活(用IOA处理受全小麦原生质体,用γ-射线照射供体裸燕细胞系),获得可能的杂种愈伤组织。对7块愈伤组织进行了乙醇脱氢酶(Adh)同工酶筛选,发现5块表现出双亲特征酶带。对3个杂种细胞系进行5种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稳定的不对称体细胞核杂种细胞系;它们表现出小麦的完整谱带和裸燕麦的部分谱带。对2个杂种细胞系及亲本的核糖体DNA Sout  相似文献   

14.
小麦幼胚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再生能力强的小麦基因型品种幼胚愈伤组织建立的胚性细胞悬浮系材料解离原生质体,以略加修改的Km8p培养基进行液体浅层静止暗培养,40-50d可获得小愈伤组织,经增殖和诱导分化,获得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6.
从12个品种水稻成熟种子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通过MS培养基中2,4-D浓度的变换,研究了2,4-D对水稻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用AA培养基建立适合原生质体培养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仅需3个月。由悬浮细胞系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PR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有10个品种获得高植板率的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分化培养基,从7个品种得到再生植株。实验重复性达到80%,初步实现了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小麦幼胚培养中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品种崇阳红麦和鄂思一号杂种一代幼胚培养具有再生植株的潜力。从一个幼胚经200天左右的连续培养获得530多株再生植株,并从中获得了典型的具有两极性的与愈伤组织块仅局部相连的胚状体。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小麦幼胚培养的主要途径,但受培养条件的影响,以MS培养基作基本培养基,低浓度2,4-D(0.4mg/1)和水解酪蛋白(1000mg/l)有利于体细胞胚胎发生。  相似文献   

18.
疣粒野生稻体细胞超低温保藏与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粒野生稻是原产于我国的 3种野生稻之一 .疣粒野生稻具有优异特性但极难培养 .从疣粒野生稻的幼穗诱导出无再生能力的愈伤组织 ,经过继代培养和超低温保藏后获得了胚性愈伤组织 ,建立了悬浮细胞系 ,分离出原生质体并再生出植株 .人工接种鉴定表明 ,再生植株的强抗病性没有改变 ,但获得了培养力高的特性 .研究结果证明了植物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藏可能是获得胚性细胞系的一种新途径 .原生质体再生体系的确立是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有用基因的重要一步 .  相似文献   

19.
裸燕麦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及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裸燕麦成熟胚在IN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初始愈伤组织为白色、瘤状、外软内硬、易分化植株的非松脆类型。当在IM~IM4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式调控培养,经7~8个月,初始愈伤组织转变为浅黄色、小颗粒状、生活力强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得到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系经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小偃麦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AABB)和中间偃麦革[Elytrigia intermedium(Host)Nevski BBEEFF]的杂种 F_1——小偃麦的幼穗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近两年后,转入修改的 MS 液体培养基建成胚性细胞悬浮系。从此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在修改的 KM_(8p)培养基中培养48小时后出现第一次分裂。15天后,在液体浅层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裂频率为2%;而用1.2%琼脂糖固化进行固体平板培养时,细胞的分裂频率则为12.14%。20—30天后,添加渗透压降低的原生质体培养液。当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长至2—4mm 大小时,逐步转至生长及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