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从染色质及转录活性染色质的模板效率探讨辐射对核转录活性影响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肝脾染色质模板功能的变化分别平行与肝脾细胞核转录活性的变化提示,辐射至少部份是通过改变染色质的模板功能而影响细胞核的转录活性;(2)体外照射下,活性染色质模板活性较非活性染色质改变明显,提示射线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活性染色质区域的模板功能而改变核合成RNA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DNase消化法从大鼠肝染色质分离得到富有转录活性的DNA(sDNA)。s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在0.5—6Kb范围内背景有一片荧光,小于1Kb范围内,出现明显区带。sDNA为探针与大鼠正常肝核RNA杂交百分数(29.5%),为以总核DNA为探针杂交百分数(8.2%)的3.6倍,并高于sDNA与大鼠肝癌核RNA杂交百分数(16.4%). 相似文献
4.
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转移家蚕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组织中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组织中那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可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红茧蚕(沔阳红带Pk基因)五龄幼虫的丝腺组织中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用显微注射技术转移到黄茧蚕(巴陵黄)的受精卵中,观察到了能结红茧的变异体并已传至F3代;说明Pk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并能传递给子代.另外,以普通褐卵(苏春)的活性染色质注射到白卵(沄纹皮斑)受精卵中,也得到了黑卵变异.利用分离模板活性染色质来转移预期基因的技术,可能为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6.
恒河猴五种组织染色质化学组分的对比研究钟叔平,温博贵(汕头大学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汕头515031)关键词恒河猴,细胞分化,染色质,非组蛋白,基因调控COMPARABLESTUDYONCHROMATINCOMPOSITIONOFFIVETISSUESFR... 相似文献
7.
以家蚕(Bombyx mori)丝质基因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区重复单元合成光敏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利用斑点滤膜杂交及亲和素——酶联系统显色,检测出家蚕五龄末期(第6—7天)后部丝腺细胞模板活性染色质中富含丝质基因。在以相应的非模板活性染色质和全染色质作为对照下,测得丝质基因占模板活性染色质DNA的0.02%左右,相当于全基因组中含量的10倍。这一结果为模板活性染色质介导的基因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说明利用模板活性染色质选择性地分离和转移某些目的基因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以豇豆种子为材料,经脱脂、乙酸钠抽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得到胰蛋白酶抑制剂粗提物。再经凝胶过滤、离子交换层析和FPLC,分别得到了豇豆蛋白酶抑制剂的不同组分,并进行了SDS-PAGE分析。同时通过明胶活性电泳,证实了各部分均具备专一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无论在E.Coli RNA聚合酶或大鼠肝RNA聚合酶Ⅱ作用下,肝染色质的体外转录活性都比正常大鼠的高,并有随肝脏恶化程度而增高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证明在RNA聚合酶Ⅱ作用下,喂DENA大鼠肝染色质的转录起始点数量比正常肝的多;而在E.Coli RNA聚合酶作用下,两种染色质的转录起始点数量未见明显差异,但喂DENA大鼠的肝染色质转录的RNA链较长。癌变过程中,肝染色质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含量都无明显改变,而RNA含量则较正常肝略有增高。 相似文献
10.
用同位素掺入法研究不同年龄大鼠的肝细胞核及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所得结果表明:(1)老年大鼠肝细胞核的转录起始能力较断乳鼠及青年鼠分别下降68%及56%。(2)大鼠肝细胞核内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所致的转录活性随增龄呈近似线性下降,而不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所致的转录活性随增龄则无变化。(3)老年大鼠肝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较断乳鼠及青年鼠分别下降52%及35%。这些结果提示。老年大鼠肝染色质功能的改变可能是转录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以汉麻茎叶为原料,分别采用水蒸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以及超临界萃取法来获得汉麻精油,比较不同提取方法下获得的精油全组分的差异性、特征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精油全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通过NIST质谱库和人工解析对所提取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和相似度的检索,最后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这三种提取方式下汉麻精油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三种提取方法下所得精油组分差异性明显,共计鉴定出154个成分,且含有13个共有成分,相似度均在80%以上。其中水蒸馏提取法共鉴定出8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大麻二酚(19.69%);亚临界萃取法鉴定出62种,含量最高组分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7.56%);超临界萃取法鉴定出59种,含量最高组分是油酸(22.50%)。三种方法所得精油组分种类和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水蒸馏法获得的精油组分种类最多,多为烷烃、烯烃、醇类、醛类、倍半萜类等小分子化合物,而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共有40个共有成分,多为酸类,醇类,酯类,酚类等高沸点化合物或大分子化合物,但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5,(4)
比较来源于西藏的芜菁(Brassica rapa var L.)和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块茎中低极性挥发组分的化学组成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差异。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SCFE)获得低极性组分,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对SCFE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两种低极性组分的化学组成,采用UPLC-PDA法针对性地比较其中4种植物甾醇的含量;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ABTS和FRAP)对两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芜菁和玛咖块茎中SCFE低极性组分产率分别为(4.190±0.169)mg/g物料(干基)和(4.378±0.356)mg/g物料(干基),共同含有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和棕榈酸甲酯,占总量的74.73%~80.40%;芜菁低极性组分中所含的化合物种类较玛咖丰富,其甾醇含量(711.87μg/g)为玛咖(254.82μg/g)的2.79倍。抗氧化法评价结果表明,芜菁低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玛咖(P0.05)。表明同一产地的芜菁块茎中低极性组分较玛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茼蒿精油的拒食活性和化学组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茼蒿(chrysanthemum segetum L.)精油显示对小菜粉蝶幼虫(Pieris Rapae L.)有拒食活住,籍助于色谱-质谱和色谱-红外光谱技术,对精油中的有效馏份进行了分析,鉴出了包括芳樟醇,丁香酚,苯酚,对-甲苯酚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黄芪三七复方经本草提取机器快速制备的汤液(HSQ)与传统煎煮汤液(HS)的活性组分、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活性,探索传统中药复方汤药制备新技术。方法:采用粒度分析仪对黄芪和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和传统汤液HS提取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总多糖和总皂苷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腹腔注射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和灌胃地塞米松分别在NIH小鼠上诱导两种免疫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同时,灌胃给予HSQ和HS 连续4周,并通过计算其胸腺和脾脏指数来评估其对免疫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SQ和HS与NIH小鼠脑组织匀浆液体外孵育后MDA(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与传统汤液HS相比,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的颗粒平均粒径约为HS的32.7%,尺寸更小、更均一,而且HSQ中总多糖与总皂苷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升27%和50%。在抑制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引起的小鼠胸腺萎缩,以及激素地塞米松引起的脾脏萎缩等免疫系统紊乱方面也具有更好的活性。另外,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在体外对MDA生成的抑制率比传统汤液HS高47%,其抗氧化活性更优。结论:相对传统汤液HS,黄芪三七复方本草提取液HSQ拥有更好的微纳形态,具有更高水平的总皂苷与总多糖等活性成分,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免疫调控与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对传统汤液制备技术的创新具有较好的示范研究与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测定了人肝二氢蝶啶还原酶三个活性组分(Ⅰ,Ⅱ和Ⅲ)的动力学常数。对NADH来说,这三个组分几乎具有相同的Km值,对组分Ⅱ来说,二氢蝶啶还原酶对蝶啶的Km值顺序如下:醌型6,7一二甲基二氢蝶啶(qDMPH_2)>醌型6-甲基二氢蝶啶(q6MPH_2)>醌型生物喋呤(qBH_2)。以qDMPH_2为底物,组分Ⅰ和Ⅱ的Km值大约比组分Ⅲ的Km值高2.5倍。所有三个组分具有不同的Vmax值,因而催化效应也不相同。每一个组分的SDS凝胶电泳均为单一谱带,相当于分子量26kD亚基。这些结果告诉我们,不同组分的DHPR在结构上有某种联系但催化效应却有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