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细胞融合及早熟凝集染色体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乙二醇(PEG)诱导草鱼ZC-7901细胞株融合,测定了不同浓度的PEG诱导草鱼组胞的融合率,从而得出了PEG诱导草鱼细胞融合的适宜浓度为45%(W/W)。用45%PEG诱导间期细胞(I期细胞)与分裂期细胞(M期细胞)融合,早熟凝集染色体(PCC)的诱导率是18.85%。观察PCC形态,G1-PCC呈单股染色体纤维形;G2-PCC呈双股染色纤维形,较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细长;S-PCC呈“粉末状”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2.
以增强UV-B(10.08kJ·m^-2·d^-1)辐射后的小麦根尖细胞为材料,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为探针,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分析小麦根尖分裂期细胞肌动蛋白在分裂周期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后,问期细胞肌动蛋白纤丝排列紊乱;前期细胞周质中肌动蛋白纤丝变为短的片段,点状荧光随机分布在周质;中期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明亮的肌动蛋白片段消失,点状荧光消失;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成膜体区域肌动蛋白纤丝或成弥散状或完全消失,且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不均等分裂及三束分裂等染色体畸变类型和异常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3.
羊草小抱子的无丝分裂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刚 《遗传》1983,5(2):48-48
羊草Ancurolcpidium chinen“材料取自吉林省白 城地区天然草原。6月中旬上午9-10时取羊草幼穗, 在卡诺液中(无水酒精3:冰醋酸1)固定。用铁矾一苏 木精染色,制成压片标本,进行观察和照相。在17个羊 草植株中,发现有2个植株的小抱子发育过程中有明 显的无丝分裂现象。在观察到无丝分裂的同时,没有观 察到小抱子细胞的有丝分裂。按吴素置关于细胞无丝 分裂类型的划分(科学通报,1955。第1期),我们观察 到的羊草小抱子细胞的无丝分裂接近于直接分裂型。 首先,小袍子细胞的细胞体壁从一面或两面向内凹进。 有的细胞核随凹进过程逐渐伸长(图3)。有的细胞核 在细胞体分裂过程中始终没有分裂(图7)。凹进继续 进行时,有些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的个体性就愈加明显 (图5, 6),但始终不能辨认染色体的数目。最后,细 胞一般形成“8”字型(图,,6, 10)。两个子细胞的染 色体物质分配一般是不均匀的(图8)。小抱子经这次 分裂后,即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花粉粒(图12)0 有的细胞无丝分裂尚未完成,花粉壁已相当发达(图 9,10)。有的相连的两个子细胞,一方有核,一方无核 (图夕)。由于小抱子细胞在无丝分裂时,染色体物质 不能有效的分配到两极去,因此,有些小抱子最后成为 无核花粉粒(图12)0  相似文献   

4.
杭绮  毛树坚 《动物学研究》1993,14(4):367-373
以草鱼ZC7901细胞株为材料,观察鱼类细胞从间期染色质到中期染色体的包装过程。主要通过(1)分裂期与间期细胞融合,诱导染色体早熟凝集;(2)染色体“伸长”处理;(3)培养细胞的低渗处理;(4)染色质辅展等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观察表明,鱼类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哺乳类细胞相同,也是直径约10nm的核丝。染色体的色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多级螺旋化形成直径约300nm的染色单体,  相似文献   

5.
刘辉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4,40(4):351-355
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在1μg/ml细胞松弛素B中培养,部分微丝解聚,卵母细胞不能产生极性而在细胞中部形成分裂沟(假分裂);极泡期卵在1μg/ml CB 中,分裂沟继续收缩,排和放第一极体,假分裂的分裂沟和极区分裂沟形成均与分裂器中体位置相关,部分微丝解聚并不影响假分裂和第一极体的排放,全部微丝解释(10μg/ml CB)将中断假分裂和胞质分裂,分裂沟消失,卵恢复球形,由此可见,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极  相似文献   

6.
丁巨波 《遗传》1982,4(2):39-40
在遗传学的教学中有几个问题是同学们经常问到 的:第一,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都是由体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数和结构都应该一 样,可是为什么在有丝分裂的图解里,开始分裂时(早 前期)的染色体是双线的,而在图解减数分裂时,开始 分裂(细线期)的染色体却是单线的?第二,在进行减 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是怎样彼此相认而联会的?联 会了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又是怎样彼此紧靠在一起的? 第三,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为什么非姊妹染色单体总 是要断,而且断了之后又要彼此交换地再接起来?类 似这样一些问题,在电子显微技术和放射自显影技术 尚未发达的时候,遗传学是很难确切解答的。然而近 一、二+年来,由于细胞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以至 分子遗传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陆续为这些问题找到 初步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生物课本写道:子细胞得到的一套染色体,“与分裂以前的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是相同的。”(30页)这种“分裂以前的亲代细胞”究竟是哪个时期的细胞?是G_1期的还是G_2期的?是分裂前期的还是各个时期的不限?对此课本没有说明。但是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的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报道虫草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蛾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核型。应用醋酸分离和热干燥技术,研究了云南的两种虫草蝙蝠蛾Hepialus zhayuensis Chu er Wang Hepialus sp.的有丝分裂染色体, 他们的染色体数目为2n=64。在有丝分裂的早中期染色体上清晰地呈现出散漫着丝粒。然而,分裂中期和较晚的中期阶段,每条染色体裁都具有显著的初级着丝粒(即主缢痕)。他们的雄性中期核型都有一对典型的异型性染色体,X染色体着色稍淡,且都具中或亚中着丝粒;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染色很深。 在胸性的分裂间期细胞中,观察到异固缩性染色质体,此异固缩体是Y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制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显微标本,常用洋葱做材料,但同一株上的根尖却因取材时间不同其分裂相有多有少。在科研与教学中一般把分裂相多视为观察效洋葱根尖取材时间与分裂相关系(视野中100个细胞的各期数目)时间分裂相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早(6∶30)621...  相似文献   

10.
微丝在卵子极性产生、分裂沟形成和极体排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4,40(4):351-355
小鼠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在1μg/ml细胞松弛素B(CB)中培养,部分微丝解聚,卵母细胞不 能产生极性而在细胞中部形成分裂沟(假分裂);极泡期印在1μg/ml CB中,分裂沟继续收缩,排放第 一极体。假分裂的分裂沟和极泡期的极区分裂沟形成均与分裂器中体位置相关。部分微丝解聚并不影响 假分裂和第一极体排放;全部微丝解聚(10μg/ml CB)将中断假分裂和胞质分裂,分裂沟消失,卵恢 复球形。由此可见,成熟过程中卵母细胞极性的产生及分裂沟的形成都依赖于微丝的聚合。胞质分裂和 第一极体排放同样需一定量的微丝存在。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植物以形成细胞权方式完成胞质分裂过程,也有些植物以类似于动物和单细胞植物在赤道区形成收缩沟的方式而分成两部分。本工作应用电镜对朱顶红体外萌发9~18小时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胞质分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的细胞表现的是第一种方式、30%却是第二种方式。即:朱顶红生殖细胞胞质分裂同时存在两种方式。前者最初以细胞板亚单位的形式出现于有丝分裂晚后期,它们聚集于成膜体的中央区域并于分裂末期融合成一个大的连续的单位(Fig.1~3)。大量新的微管形成于两组染色体之间(Fig.1)。分裂末期,细胞板形成并具胞质通道(Fig.2)。成膜体微管规则排列并穿过胞质通道向新形成的末期核伸展(Fig.2&3)。这些微管与构成细胞板的质膜紧密联系(Fig.3)。后者则在有丝分裂后期开始(Fig.4),当两群染色体彼此分离时,生殖细胞质膜在中央区由两侧向内凹陷形成收缩沟。有时生殖细胞几乎被收缩沟分成两个部分(Fig.6)。发生缢缩的细胞中细胞器与具细胞板的无差异,但微管稀少并且排列紊乱(Fig.4&5),染色体的状态使得难以准确区分细胞分裂时期。而且核膜的形成似乎始于有丝分裂后期、出现于染色体边缘(Fig.7)。有时尚有落后  相似文献   

12.
采用10.08 kJ/m2.d辐射剂量的UV-B辐照处理"晋麦8号"冬小麦种子,待根尖生长至1 cm~2cm长时,对小麦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率以及各类异常分裂现象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异常分裂的细胞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增强的UV-B辐照能抑制小麦细胞有丝分裂的发生频率,并可诱导小麦根尖细胞产生游离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包括单桥、双桥和三桥染色体)、不均等分裂以及微核染色体等畸变现象.另外,在增强UV-B辐射处理后的细胞中还深入研究了新型的异常分裂现象-分束分裂,表现为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产生三束、四束、六束和七束等染色体束,且均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073%、0.153%、0.053%和0.060%.而在对照组小麦细胞中没有发现分束分裂现象的发生.同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与CK组相比,分束分裂细胞中.微管蛋白的组成和微管骨架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因此,推测分束分裂现象的发生可能与增强UV-B辐射导致细胞骨架微管系统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的方法,对朱顶红(Am aryllisvittata Ait.)花粉管中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微管分布和结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获得如下主要的结果:有丝分裂前期,微管的数量较分裂前减少并变短,靠近细胞核分布。分裂前中期,微管出现于原来的核区并与染色体发生联系,形成着丝点微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上形成赤道板,微管构成纺锤体。分裂后期,染色体分成两群,被缩短的着丝点微管拉向两极。在纺锤体两极的微管汇聚。后期的晚期,当极的微管尚未消失时,在赤道区域出现丰富的成膜体微管,在成膜体中央,细胞板前体物聚集。分裂末期,极微管和着丝点微管消失,成膜体微管在新形成的核膜和细胞板间扩展并穿过细胞板  相似文献   

14.
HIV感染者CD28-、CD8+T细胞亚群的端粒缩短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独特的六核苷酸重复序列,其作用是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体细胞在多次分裂之后其端粒变短。正常成人体细胞在分裂25次后其分裂能力即发生不可逆终止,此现象称为“复制性衰...  相似文献   

1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不育水稻(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但分裂期细胞液泡化严重,染色体粘连,纺缍体形成不规则,核中出现囊泡化现象,(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母细胞形成多核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教学的动物染色体制备实验中,如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经常因固定时间、次数受限及学生操作不熟练而丢失许多分裂相细胞。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试验出几种方法,以提高骨髓细胞中期分裂相的百分率,实验如下。1)每只小鼠腹腔注射淀粉肉汤1ml。(配方:...  相似文献   

17.
前言大多数真核细胞处于间期时看不到核内有染色体结构,但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核内染色质逐渐聚集形成染色体。Rao 和Johnson 对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聚集  相似文献   

18.
Polo like 激酶在细胞分裂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lo like激酶(plk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一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结构和功能都十分保守,许多研究表明,plks家族成员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开始时,plks可以推动细胞完成G2/M期转化,很可能是细胞开始分裂的开关之一,并有望成为抑制癌症的靶位点,它的作用涉及到中心体的成熟,纺锤体的组织,以及成熟促进因子(MPF)的激活,当细胞分裂进入中后期时,plks又能够激活后期促进复合体(APC),降解cycling蛋白,促进姐妹染色体分开,使分裂进入后期,当细胞分裂进入末期时,plks又能促进胞质分裂,本文拟对plks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2种中国木虱的精子发生,即香椿巴木虱Bharatiana setentrionalis Yang et Li,n=7(XO);合欢羞木虱Acizzia jamatonica(Kuwayama),n=13(XO)。研究表明木虱的减数分裂具有3个显著的特征:1)前期I具有弥散期,此时常染色体疏松化,分散于整个细胞核,仅可以观察到异固缩化的性染色体,推测存在基因转录现象,同样的现象存在于蜡蝉和异翅类(Heteroptera)昆虫;2)中期Ⅰ姊妹染色体联合定向,第一次分裂为减数分裂;3)第二次分裂不发生胞质分裂,形成双核精子。从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来看,木虱与蜡蝉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用工业废水对洋葱根尖染毒,对其诱发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畸变、微术是定表明,处理样品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畸变类型,主要表现为多极分裂、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滞后染色体以及微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