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兜铃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两方面综述了马兜铃属(Ariostolochia L.)植物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为马兜铃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中国马兜铃属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发现并确定了x=8为本属染色体基数之一。本属染色体的共同特征是:小型;以中部(m),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为主;核型类型为1A,2A,3A,1B,2B;随体一般处在染色体的长臂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特有单种属-马蹄香属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报道马蹄香花粉母细胞的单倍体染色体数目n=13,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核型公式为2n=12m+4sm+10st,染色体的范围2.51-6.80μm,为中型染色体,2B核型。这与前人报道的2n=24,2A核型和2n=4x=52,染色体长度不超过1μm、是多倍体等结果均不相同。马蹄香是马兜铃科中最原始的属,核型资料表达它与细辛属部 相似文献
4.
杨祯禄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2):17-19
马兜铃科植物在峨眉山较为常见,其中不少种类为常用中药或著名的民间草药。如马兜铃、淮通、宜宾防已、朱砂莲、西南细辛、前叶细辛等等。多年来,笔者结合药用植物教学、实习,多次上山进行调查、采集标本百余份,经查阅资料,鉴定整理,该科植物在峨眉山共有2属11种1变种,全供药用[2]1马兜铃科药用植物在峨眉山的自然分布峨眉山植被主要按垂直分布不同,通常划分为4个区。马兜铃科药用植物的自然分布如下。1.l高山草甸区包括金顶、长坡、千佛项,万佛项等地,海拔3000米以上,为寒温带气候。植被为高山草甸,以箭竹、杜鹃属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6.
对马兜铃属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花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其花萼在发生时与苞片相似,6枚雄蕊呈4枚先发生、2枚后发生的方式,心皮的发生以6个胎座突出到子房室中为特征,由侵入的侧膜胎座合生为中轴胎座。在胎座发生发育过程中,在花药的腹面各产生一个突起,此突起后来与胎座上端相连,最终发育为合蕊柱裂片。结合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北马兜铃的花被与苞片是同源的,其合蕊柱裂片来自于雄蕊,中轴胎座是次生的。 相似文献
7.
<正> 角叶马兜铃 新种(图1) Aristolochia triangulifolia W. Yu, sp. nov. Species A. tubiflorae Dunn similis, sed follis longitriangulatis vol longe ovato-triangu latis, 6—15 cm longis, 3—7 cm latis, lobis stigmatis longitriangulatis, verrucosis, lobis gynanadrii undulato-annularibus, intense verrucosis differt. 相似文献
8.
马兜铃科的地理分布及其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兜铃科基本是一个热带科。 东亚的横断山至华南一带是其原始分布与分化中心,热带美洲是其次生分布与分化中心。科的形态演化趋势是花被由分化的双被到不分化的单被,由分离到合生,由杯状到管状;雄蕊由多数到少数,由分离到与雌蕊结合成为合蕊柱;于房由半下位到完全下位;果实由蓇葖状蒴果到蒴果。马兜铃科分2亚科4族6属。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是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400种,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有少量分布。我国有50多种,主产横断山至华南一带。作者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调查、采集及对存于国内外标本室的大量本属标本鉴定,参照有关资料的划分原则,发现该属植物在我国已有多种处于濒危、渐危或稀有状态。据已知的51种统计,除11个广布种外,其余40种(80%为我国特产)均为狭域分布,而且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其中3 相似文献
13.
14.
Do Van Truong 《广西植物》2016,36(4):503-506
凹脉马兜铃(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F.Liang)曾被认为是中国广西的特有种.该文首次报道了越南植物区系中凹脉马兜铃的分布新纪录,并讨论了凹脉马兜铃的分类及其与A.pierrei L.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 葫芦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ucurbitoides C.F.Liang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为宿根性多年生草质藤本,具圆形肉质根。分布于广西百色地区。民间用于止痛。其化学成分尚未见详细报导。我们对产自广西隆林县的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现介绍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马兜铃酸的分离,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含粗马兜铃酸0.15%左右。经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已知马兜铃酸比较鉴定,其结果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是马兜铃酸,经用锌粉醋酸在油浴中回流,得到黄绿色马兜铃内酰胺C_(18)H_(11)O_4N与已知马兜铃内酰胺的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照基本一致。证明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分离出来的黄色微针状结晶是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近期检查了英国三个大标本馆(BM,E,K)所收藏的马兜铃属标本,发现《东亚和南亚马兜铃属的修订》(见本刊27(5):321—364,1989)尚有不完备之处,需作补充修订。本文共收载8种,其中1新名,确定了1个存疑种,补充了1个种的描述,修改了1个种的模式记载,合并了1个种,扩大了4个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细辛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细辛属Asarum27种及4变种、1变型的花粉形态分别做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发现该属花粉的萌发孔变异较大,可作为分亚属及分种的重要依据之一。花粉粒外壁纹饰主要分两类:瘤状纹饰下为网状纹饰,或瘤状纹饰下为脑纹状纹饰。细辛亚属与杜衡亚属间的界限较明显,与植物形态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国产及日本产双叶细辛A.caulescens Maxim和华细辛A.sieboldii Miq.在花粉形态上的差异,并对植物外部形态上彼此相似的几个种的花粉的形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主要对马兜铃属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马兜铃属植物主要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终止妊娠以及对血管的影响等药理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该属植物中某些品种有较强的肾毒性及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因此,应用时要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