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 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 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白蛉属Phlebotomus的亚属级分类一致。司蛉属Sergentomyia的亚属分类与传统分类有一些区别, 聚类分析将司蛉属分为8类, 其中尼克组nicnic group与司蛉亚属subgenus Sergentomyia和传统分类一致; 泉州司蛉S. quanzhouensis和唐氏司蛉S. tangi聚入帕蛉亚属subgenus Parrotomyia; 尹氏司蛉S. yini聚入新蛉亚属subgenus Neophlebotomus, 应氏司蛉S. iyengari、马来司蛉S. malayensis、吐鲁番司蛉S. turfanensis、兰州司蛉S. lanzhouensis和南京司蛉S. nankingensis聚为一类; 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方亮司蛉S. fanglianensis和云南司蛉S. yunnanensis与尼克组nicnic group聚成一类, 此类群和此属中其他蛉种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远。【结论】 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验证了传统分类系统的可靠性, 并揭示了传统分类中一些蛉种不确定分类问题。司蛉属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有差别, 提示有个别蛉种需重新考虑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华白蛉的自育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场及实验室结果表明,我国黄土高原的大多数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应属自育性品系,它通常在羽化后、吸血前经交配能依靠腹节内脂肪体发育卵泡,一般在产卵后始行吸血。其生理性状是:胃内无血、腹节内有大量块状或条状脂肪体。羽化24小时后,附腺内有暗色颗粒,卵巢内有发育的卵泡。在25℃士1℃下它的生活史分快、慢两型。快型从卵至成虫仅需44—50夭,慢型需要以四龄幼虫滞育,其长短随滞育期而定,最长的滞育期达301天。观察了白蛉幼虫在饥饿状态下对自育性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吸血白蛉与自育性白蛉的妊卵数。吸血白蛉的妊卵数约较自育性的高出1/5。这种自育性品系的中华白蛉在自然居群约内占92%、主要栖于洞穴内为野栖种类。本文对自育性中华白蛉的生态及其防制策略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先后两次的采集中获得毛蠓1个本地新纪录,竹生毛蠓Dasyhdea bambusaoris Yu,2005和3个新种,分别命名为何玉贤毛蠓新种Dasyhelea heyuxiani Yu,Yuan,and Zeng sp.nov.、尖刺毛蠓新种Dasyhelea apiculata Yu,Chen,and Yan sp.nov.和亚刺毛蠓新种Dasyhdea subechinatus Yu,Zeng,and Yuan sp,nov.。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中旬在晋陕接壤地带进行医学昆虫调查时,在山西永济境内普救寺花园内采集到若干蠓类,经分类研究,发现1毛蠓新种,命名为普寺毛蠓DasyheleapusiYuandYansp.nov.,本文描述了该新种两性成虫的形态特征。模式标本收藏于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郊采获毛蠓二新种(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作者于1995年在昆明市郊采获蠓科毛蠓属二新种,分别命名为昆明毛蠓Dasyheleakunmingensissp.nov.,和南竹毛蠓Dasyheleanandinasp.nov,并作了特征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6.
虞以新 《Entomologia Sinica》2003,10(1):69-71
毛蠓亚科已知有476种,广布世界各地。本描述的河内毛蠓新种Dasyhelea hanoiensis是越南河内市毛蠓新种的初次报导。模式标本收藏于医学昆虫标本馆(北京100071,丰台,东大街20号)。 相似文献
7.
2006年9月在法国南部佩皮里昂的马力布度假村发现马力布毛蠓新种Dasyhelea(Pseudoculicoides)malibui sp.nov.和尖突柱蠓Stilobezzia oxiana Remm,1980-新纪录,本文分别予以记述。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自中国青海省格尔木地区的毛蠓属(Dasyhelea)1新种;高原毛蠓Dasy-helea alticola Liu et Zhang,sp.nov.和1中国新记录种;花蕊毛蠓Dasyhelea calycata Remm1972,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9.
毛蠓属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种(双翅目:蠓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采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毛蠓属(Dasyhelea)1新种--散布毛蠓Dasyhelea (Pseudoculicoides)effusa Liu et Yu,sp.nov和1新记录种--二裂毛蠓Dasyhelea (Pseudoculicoides)bifida Zilahi-Sebess,1936。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应用形态、染色体和分子特征研究我国雷氏按蚊的分类鉴别(双翅目:蚊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可靠的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 Baisas et Hu.1936分类鉴别特征,对采自不同地区的雷氏按蚊进行了形态、染色体和分子特征的观察和分析。检视了辽宁、广东现场标本,江苏实验室品系的成蚊、虫卵特征,描述了染色体核型,并测定了采自广东、辽宁、河南和云南4省的现场标本,以及江苏、海南和广西实验室品系的核糖体DNA间隔2区(ITS2)和D3序列。结果显示成蚊、虫卵形态变异较大,不具备稳定、明确的鉴别特征;染色体核型具有多态现象,性染色体X、Y分别有3个和2个类型,可分为染色体型A与B;唯有ITS2分子序列具有客观、稳定的种间差异,系雷氏按蚊可靠、可行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