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郊区草莓病毒病害表现多种症状,并日趋严重,关于草莓病毒病病原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将草莓病叶经氯仿和聚乙二醇处理,蔗糖梯度离心,可获得部分纯化的病毒分离物,电镜观察可见大小不同的二种球状病毒颗粒,直经分别为28—30毫微米和40毫微米左右,可能与国外报导的草莓隐潜环斑病毒(SLRV)和草莓脉暗病毒(SVBV)相似。  相似文献   

2.
草鱼出血病病原的研究:Ⅱ.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病鱼肾组织中发现有病毒颗粒,在头肾组织中也看到类似的颗粒。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60—78毫微米,平均为69毫微米;颗粒中央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其直径平均为32毫微米,核心周围包有外膜,宽20毫微米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无外膜的、电子密度均匀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6—60毫微米,平均为52毫微米,这种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和胞质包涵体内。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均出现在肾的造血组织内,但红血球和颗粒白血球中没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也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正常鱼的肾组织中没有发现与病鱼标本中类似的病毒颗粒。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中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3.
在病鱼肾组织中发现有病毒颗粒,在头肾组织中也看到类似的颗粒。病毒呈球形或六角形,直径为60—78毫微米,平均为69毫微米;颗粒中央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核心,其直径平均为32毫微米,核心周围包有外膜,宽20毫微米左右。此外,还有一种无外膜的、电子密度均匀的病毒颗粒,直径为46—60毫微米,平均为52毫微米,这种颗粒出现在细胞核和胞质包涵体内。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均出现在肾的造血组织内,但红血球和颗粒白血球中没有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也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正常鱼的肾组织中没有发现与病鱼标本中类似的病毒颗粒。因此可以认为,我们人工感染致病的草鱼肾组织中所观察到的病毒颗粒,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暂名为草鱼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辣椒花叶病毒的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病毒蛋白的紫外吸收,最高280毫微米,最低为260毫微米;以SDS-PAGE测定其分子量为17500;病毒蛋白亚基由148个氨基酸组成。从病毒提纯的核酸为线状RNA;紫外吸收最高为260毫微米,最低230毫微米;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2.0×10~6。根据形态结构、血清学试验、外壳蛋白亚基组成、核酸和蛋白的分子量等综合分析,我们认为这株辣椒花叶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组(TMV)中的一个毒株。  相似文献   

5.
Friend 白血病毒(FLV)是有双层套膜的C 型 RNA 肿瘤病毒,由受感染的细胞芽生。成熟的病毒颗粒呈圆形,直经约100毫微米,电子密度深的拟核含 RNA 和蛋白质,RNA 单链,约占病毒的1%。成熟的小鼠白血病病毒有类似鸟类髓细胞白血病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两个35S 亚单位约为3×10~6道尔顿,RNA 分子量为10—12×10~6道尔顿。这类 RNA 肿瘤病毒(Oncorna 病毒)都含有反转录酶,它的合成受病毒基因组中 pol 基因的控制。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新疆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XJ),经2.4%聚丙烯酰胺和0.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出四个组分,与Argentina Mild 和North Dakota 161毒株的RNA 组分数相同。分离的BSMV-XJ 的单个RNA 组分没有侵染性,四个RNA 组分的混合物有侵染性,说明侵染性需要一个以上的RNA 组分。培养病毒的温度似对各组分的含量有影响。BSMV-XJRNA 经单分子展层后,在电镜下观察伸展的没有折迭卷曲的线状分子,其中有些分子长度约1,200~1,300毫微米,正好相当于其RNA 链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新疆小麦上分离到的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XJ),经2.4%聚丙烯酰胺和0.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出四个组分,与Argentina Mild和North Dakota 161毒株的RNA组分数相同。分离的BSMV-XJ的单个RNA组分没有侵染性,四个RNA组分的混合物有侵染性,说明侵染性需要一个以上的RNA组分。培养病毒的温度似对各组分的含量有影响。BSMV-XJ RNA经单分子展层后,在电镜下观察伸展的没有折迭卷曲的线状分子,其中有些分子长度约1,200~1,300毫微米,正好相当于其RNA链的长度。  相似文献   

8.
具有直径40毫微米球形病毒(PcV)的产黄青霉和有杆状病毒(PpV1)及26—29毫微米球形病毒(PpV2)的展青霉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获得杂种及分离子。电镜、血清反应、凝胶电泳检验病毒表明:(1)病毒的传递受到寄主基因组的影响,在杂种及分离子中PcV的大量出现总是伴随着产黄青霉整套基因组的存在。(2)感染同一寄主时不同的真菌病毒间存在着类似植物病毒的交互保护作用。本文是dsRNA真菌病毒通过真菌种间融合转移的首次报告。杂种及部分单倍体重组子具有抗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ttrcus和抗链格孢Alternaria (?)p.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运凯 《昆虫学报》1981,(4):372-378
1977年从湖南省网岭茶园内罹病大尺蠼幼虫中分离获得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近圆形、菱形、三角形或六方形,大小约1.2—3.6微米。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为杆状(49—63毫微米×251—282毫微米)。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亚组(Subgroup A)。 对4—5龄大尺蠖室内口服的致死中浓度(LC40):4天为10-4.497(787个多角体),9天为10-5.0(243个多角体),11天为10-6.321(7个多角体)。不同感染方法感染3—4龄幼虫7其致病力不同。大田防治杀虫效果达98%,并有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枣刺蛾(Iragoides conjuncta Walker)幼虫虫尸中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颗粒体为椭圆形、卵圆形,约200—250×300—400毫微米,颗粒体在2%NaOH溶液中降解,能游离释放出杆状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两端圆滑,多数微弯,约150—200×30—35毫微米。室内感染3龄幼虫的LC_(50)为1×10~(-4·36),野外用3000—5000倍病虫尸匀浆液喷洒,枣刺蛾幼虫下降可达86—100%,杀虫效果比化学农药马拉硫磷好。此株病毒对扁刺蛾、褐边绿刺蛾、枣尺蠖、家蚕、柞蚕和瓢虫无致病性,该病毒的分离获得为枣刺蛾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78年9月武汉病毒研究所保藏室主任孙富林副研究员和该室的几位同志,在武汉市郊区从菜白蝶自然流行病死亡的幼虫中分离出常见的颗粒体病毒,同时在样品中发现一种不易确定的细小粒子,并对该粒子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核酸性质研究以及回接试验等多方面的探讨,表明病毒直径约25毫微米,衣壳由32壳粒组成,病毒粒子外周有12个壳粒围绕,壳粒中空。提纯病毒经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红色荧光。甲醛反应,OD值增加说明该病毒核酸为单链。DNA病毒粒子沉降系数为132s,回接死亡率为99%,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病毒。该病毒能在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成功。说明该病毒能在脊椎动物细胞上培养。1990年5月22日由  相似文献   

12.
青鱼出血病是危害青色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尤以二龄为甚。通过人工注射免疫后,可使青鱼的成活率由原来20%左右提高至60—90%,个别的可达98.98%。通过病鱼肾脏组织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首次发现病毒颗粒(直径为50—56毫微米)的存在,经0.15微米孔径的滤膜过滤的病原悬液可反复在鱼体内传3—4代,使健康鱼发病。因此,认为青鱼出血病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小苎麻赤蛱蝶复眼的紫外光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德茂 《昆虫学报》1987,(4):353-358
用电生理方法细胞外记录并测定完整的小苎麻赤蛱蝶(Vanessa cardui)成虫复眼的光谱敏感特性.暗适应下,所测光谱在波长约530毫微米处有最大敏感峰.近紫外光波长355—360毫微米处也呈现较高的敏感次峰,它可被长波段适应光选择性地增高和分离.当复眼为短波段适应光作用时,355—360毫微米峰基本上被抑制,并导致530毫微米处敏感性的增加和分离.小苎麻赤蛱蝶复眼可能分别含有吸收峰在530和355—360毫微米的两类视色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灰飞虱接种传毒,证明玉米粗缩病毒在玉米中引起粗缩病症,在小麦中引起“绿矮”病症,在水稻中引起黑条矮缩病症。这一方面揭示了小麦“绿矮”病的病原本质,也说明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能不止相近而是同一病毒。在玉米或小麦病株的粗抽提净化液中,可见到三种完整程度不同的病毒质粒:(1)完整的病毒,直径70~75毫微米,A突起高11毫微米;(2)去除一层蛋白外壳的直径65毫微米的亚病毒质粒,具有B突起;(3)经胃蛋白酶处理,去除两层外壳蛋白的核心,直径约45毫微米。这种质粒与简单球状病毒类似,很可能是有第三层对胃酶稳定的蛋白外壳。在抽提液中,特别是根部的抽提液中还有管状碎片,其中完整的病毒质粒排列成行。在小麦或玉米病株超薄切片中,可见到直径66毫微米的病毒质粒分散于原生质中,或与亚病毒质粒共存于病毒质体中,或藏于管状结构中。在灰飞虱唾液腺的超薄切片中,也可见到成堆的或在管状物中排列成行的完整病毒。  相似文献   

15.
通过灰飞虱接种传毒,证明玉米粗缩病毒在玉米中引起粗缩病症,在小麦中引起“绿矮”病症,在水稻中引起黑条矮缩病症。这一方面揭示了小麦“绿矮”病的病原本质,也说明玉米粗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能不止相近而是同一病毒。在玉米或小麦病株的粗抽提净化液中,可见到三种完整程度不同的病毒质粒:(1)完整的病毒,直径70~75毫微米,A 突起高11毫微米;(2)去除一层蛋白外壳的直径65毫微米的亚病毒质粒,具有B 突起;(3)经胃蛋白酶处理,去除两层外壳蛋白的核心,直径约45毫微米。这种质粒与简单球状病毒类似,很可能是有第三层对胃酶稳定的蛋白外壳。在抽提液中,特别是根部的捕捉液中还有管状碎片,其中完整的病毒质粒排列成行.在小麦或玉米病株超薄切片中,可见到直径66毫微米的病毒质粒分散于原生质中,或与亚病毒质粒共存于病毒质体中,或藏于管状结构中。在灰飞虱唾液腺的超薄切片中,也可见到成堆的或在管状物中排列成行的完整病毒。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新近发现的鸡咽食管癌进行了电镜研究。在瘤细胞浆内发现了非常独特的病毒包涵体,在瘤细胞浆和细胞间隙里发现了大小在70—90毫微米具有偏心核样物特征性成熟瘸毒颗粒。 因为它们的结构与小鼠乳腺癌的B型病毒非常相似,我们给它定名为类B型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7.
从水稻黄矮病病叶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大量杆状或弹状病毒质粒的存在。它们大都存在于细胞核膜的内外层之间,有时也散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质粒长约150~180毫微米,宽约70~90毫微米,壁厚约20~25毫微米。应用硅藻土及差速离心等方法可以获得此类杆状或弹状病毒的部分提纯制剂。根据观察到的这类病毒质粒的典型结构,以及它们在健康植株中并不存在,可以认为,此类杆状或弹状病毒系我国水稻黄矮病之病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乙脑病毒强、弱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和基因库中登录的乙脑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与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的E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有9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表明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水稻黄矮病病叶的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大最杆状或弹状病毒质粒的存在。它们大都存在于细胞核膜的内外层之间,有时也散布于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病毒质粒长约150~180毫微米,宽约70~90毫微米,壁厚约20~25毫微米。应用硅藻土及差速离心等方法可以获得此类杆状或弹状病毒的部分提纯制剂。根据观察到的这类病毒质粒的典型结构,以及它们在健康植株中并不存在,可以认为,此类杆状或弹状病毒系我国水稻黄矮病之病原。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 植物病毒47个属中,被证实可通过天然生物媒介传播的病毒有40个属.植物病毒经空气传播(air-borne)的介体是昆虫和螨,而经土壤传播(soil-borne)的介体为线虫和真菌.此外,植物病毒传播还可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seed-borne)和花粉(pollen-borne)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