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野败型杂交水稻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选择汕优63F2的高可育株和高不育株分别建立2个基因池,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2池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64组引物在两池间全部扩增出了稳定,清晰的带纹,共计3477条带。多数引物在基因池间未呈现多态性,只有引物组合E-AGC/M-CAA在基因池间表现多态,用双亲、F1、F2单株以及生产和育种上的骨干不育系与恢复系验证均表明这组引物所揭示的多态性片段与恢复基因有关(命名为AP1)。AP1为  相似文献   

2.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时, 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 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并准确地鉴定选择恢复材料, 同时更深入地研究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棉花和玉米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在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作物产量时,生产杂交种的主要授粉控制系统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恢复系统。在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优良恢复系选育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并准确地鉴定选择恢复材料,同时更深入地研究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近年来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棉花和玉米等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恢复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分子标记鉴定在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水稻野败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李平  周开达 《遗传学报》1996,23(5):357-362
以籼稻恢复系圭630与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F1代花药培养,获得81个双单倍体(DH),构建了有233个RFLP标记的分子图谱。用籼稻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测定各DH系的恢复性,并将恢复性作为数量性状进行QTL的区间作图分析,鉴别出8个基因座位,其中有2个基因座位,Rfi-3和尾Rfi-4,单个QTL的基因贡献值分别是49.6%和35.4%,对育性恢复起主要作用,定为主效基因座位,位于第三和四染色体上,其它6个基因座位对育性恢复亦有一定的影响。表明野败型雄性不育恢复性是受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豆杂交育种主要依赖于以细胞质雄性不育(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为基础的"三系"法,这其中恢复系的选育至关重要.恢复基因的有无和恢复能力的强弱主要通过被测恢复系与不育系测交后代F1的育性确定,既耗时又费力.若能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Rf,restorer-of-fertility...  相似文献   

6.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萝卜恢复系9802和不育系9802A配制杂交组合,并以174株个体组成的F2分离群体作为恢复基因的标记群体.以分离群体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建立不育池和恢复池,利用100个RAPD引物对两池间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引物OPC6在两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差异.经连锁分析,证明标记OPC61900与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11.6cM(Centimorgan).这个标记可应用于对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水稻CMS—WA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在由227个组合组成的珍汕97A×(珍汕97B×密阳46)F  相似文献   

8.
提升作物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CMS/Rf)系统是应用最广的雄性不育系统。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是"三系"法选育的重要分子遗传学基础。目前,各个作物已经创制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随着分子技术、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深入,大量育性恢复基因已被定位,且部分已被克隆和功能鉴定。针对主要作物中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分子标记定位、克隆及CMS/Rf系统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希望本文能为今后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或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手段创制新恢复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由210个测交组合组成的青早A/(协青早B/密阳46)F6群体中,构建了由129个RFLP、SSLP组成的连锁遗传图普。应用QTL分析方法,对水矮败型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检测到一个主效基因和3个效应较小的QTL(qRf-1、qRf-1、qRf-5),这些基因这宰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雄性不育辣椒育性恢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U-12、恢复系RF-12为材料共筛选了336条RAPD引物,其中引物S418在恢复系中呈现特异性扩增,得到一条约3000bp的特异片段。回扩得到两条片段,测序表明大小为1515bp,1162bp。荧光原位杂交证实1515bp片段为恢复系特有,命名为S4181515。序列分析表明S4181515为一新发现的序列,Blastn序列比对同源性小于40%,tBlastx比对发现该序列与水稻2、4、7、10号染色体的几个BAC克隆上的序列高度同源。推测可能与其具有相似的编码功能,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辣椒育性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将S4181515转化成特异PCR标记,证明能用于候选材料的初筛。  相似文献   

11.
棉花'晋 A'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晋A衍生不育系与恢复系组配的分离群体进行遗传与定位分析,晋A恢复基因在F2和BC1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证明恢复基因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用9个SSR标记和4个STS标记构建长度为82.1 cM的连锁群,恢复基因Rf定位在第19染色体(D08),与最近的标记CM042和CIR179分别相距5.4 cM和10.3 cM.以晋A衍生的7个不育系、4个保持系和10个恢复系对标记进行验证,分别扩增出同样的特异带型,说明与晋A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可以直接用于晋A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和恢复系统在作物杂交种子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与植物CMS相关的线粒体DNA位点,育性恢复基因对CMS相关DNA位点表达的影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克隆,及育性恢复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恢复基因在植物分子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SSR标记定位明恢63的2对恢复基因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选取珍汕97A和明恢63杂交组合的F2高可育和高不育单株构建基因池,利用302对SSR引物对其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和位于第10染色体上的RM258,RM304在亲本,基因池间表现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野败型恢复基因连锁,完全不育株分析表明,与恢复基因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2.9和0.0cM,野败型,红莲型,BT型3种不育胞质恢复基因在第10染色体上可能为同一基因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4.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在油菜杂交种子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目前已发现的与油菜CMS相关的线粒体DNA位点,育性恢复基因对CMS相关DNA位点表达的影响,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和育性恢复基因的克隆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油菜CMS的研究进展.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The inheritance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in basmati quality restorer line PRR-78 was carried out using an F2 mapping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IR58025A X PRR-78 employ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Dominant monogenic control of fertility resto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F2,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test cross data. Out of 44 sequence tagged microsatellite (STMS) markers used in the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four differentiated the fertile bulk from the sterile bulk as well as the two parental lines from each other. One of these markers, RM258 located on chromosome 10, was found linked to the restorer gene at a distance of9.5 cM. Considering the RM258 location, additional STMS (RM171 and RM294A) and sequence tagged site (STS) primers derived from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c (RFLP) clones (G2155 and C1361) linked to fertility restorer gene(s) in other populations, were also used to find out a marker more tightly linked to the restorer gene. However, of these, RM171, RM294A and G2155 based primers amplified monomorphic fragments between parental lines and no amplification was observed with C1361.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 analysis of non-polymorphic STMS and STS markers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alysis using five random primers reportedly linked to restorer gene in other populations, also failed to differentiate the two parents. While, the marker RM258 is being used in the restorer breeding to identify putative restorer lines, search for additional tightly linked markers is underway.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现象,其表现为母性遗传、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细胞质雄性不育在杂交种子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有利于更有效地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随着一些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相继被克隆,人们对一些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恢复系统的分子作用机理已经有一定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