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使用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克隆抗体(单抗),建立检测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含量的方法。方法选择BALB/c雌性小鼠,采用体内诱生单抗腹水,放大生产肺炎链球菌C多糖单抗;使用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用特异性和亲和力高的单抗尝试建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检测的速率比浊法,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所制4株单抗的抗体类别均为IgM,识别的抗原表位互不相同,亲和力也不同。间接ELISA、抑制性ELISA结果均显示,所获得的单抗能够作用于肺炎链球菌C多糖上的磷酸胆碱位点,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选择单抗E8建立速率比浊检测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特异性均良好,检测结果表明肺炎链球菌23个血清型荚膜多糖中C多糖含量不同。结论利用单抗建立了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中残留的C多糖的含量的速率比浊法。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10年中,对于一系列以不同蛋白和多糖作为载体的多糖.蛋白复合物型抗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疫苗中,只有1种带有CRM197载体蛋白的7价疫苗(PncCRM)能够有效地阻止致病性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在欧美地区,这种疫苗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但其血清型是4、6B、9V、14、18C、19F和23F,缺少了亚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血清型1和5。为了有效地抑制更多型别的肺炎链球菌,  相似文献   

3.
分析肺炎链球菌细胞壁胆碱成分在其侵袭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肺炎链球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侵袭实验 ,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PAF R)拮抗剂BN 5 2 0 2 1对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 ,以及乙醇胺取代细胞壁胆碱后肺炎链球菌侵袭率的变化。研究发现受体拮抗剂BN 5 2 0 2 1处理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后 ,肺炎链球菌的侵袭率显著降低 (P <0 0 1 ) ,乙醇胺取代肺炎链球菌细胞壁成份中的胆碱同样降低了细菌对活化内皮细胞的侵袭 (P<0 0 1 )。实验表明肺炎链球菌可能是通过脂磷壁酸和磷壁酸的胆碱成分与内皮细胞表面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结合来介导侵袭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肺炎链球菌18C型糖蛋白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肺炎链球菌18C型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CPS-TT),测定结合物的理化性质,抗原特异性及其在动物中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结合物能与相应的多糖和破伤风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蛋白/多糖比率为1.86,结合物分子大小(Kd值)为0.058。注射小鼠后可诱导明显的抗体应答,而且随着注射针次的增加,抗体反应水平明显增高,显示加强效应。结果表明,制备的肺炎链球菌糖蛋白结合物抗原性良好,具有胸腺依赖性的特性,在小鼠中显示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病原细菌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病原细菌中,荚膜多糖和O抗原多糖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利用病原细菌的多糖制成的疫苗能有效预防传染病,同时避免了病原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此类疫苗包括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细菌体内糖基化的发现,使得利用生物法生产多糖结合疫苗成了多糖结合疫苗生产的热门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了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是导致黏膜疾病(如中耳炎、肺炎)和系统性疾病(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分为荚膜多糖、S.pn相关蛋白、细胞壁及细胞壁多糖三大类,其中荚膜多糖为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也是疫苗中最有效的成分。毒力因子在S.pn入侵机体及引发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毒力因子及作用的研究,不仅对预防和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研发安全、有效的多糖疫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现就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及其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肺炎球菌1型全菌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并且利用该抗体建立肺炎1型荚膜多糖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检测发酵和纯化过程中的多糖浓度。方法用灭活的1型肺炎链球菌免疫家兔6周,获得高滴度的抗多糖血清,经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兔抗肺炎1型多糖抗体IgG。以纯化IgG作为包被抗体,加入多糖样品,再以生物素化的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夹心ELISA法检测肺炎1型多糖浓度。确定标准曲线的最佳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验证。结果兔免疫血清经过双向免疫扩散检测抗体滴度可达1∶32;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56~50 ng/mL;最低检测限为3.13 ng/mL。在标准品中混入其他型别多糖或培养基,回收率分别为102%和108%;该方法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08%和7.01%。结论建立的夹心ELISA方法,其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均良好,可以特异地检测肺炎球菌1型多糖浓度。  相似文献   

8.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普遍定植于呼吸道,是人类重要的侵袭性病原菌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鼻窦炎的主要病原菌。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pneumococcal adhere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A,PavA)是肺炎链球菌早期感染和侵袭过程中关键的毒力因子。体外试验表明,缺失PavA的肺炎链球菌的突变株其粘附和侵入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其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可以有效的抵抗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是肺炎链球菌新一代疫苗的候选蛋白。但是,PavA在肺炎链球菌与人肺上皮细胞交互对话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粘附和毒力因子A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纯化的6B、18C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用生化试验和免疫学试验检测分析后再用一维氢谱核磁共振波谱(1H-NMR)法分析。生化检测其相应多糖的主要化学基团含量是否合格,免疫学检测旨在了解多糖纯化工艺是否影响了多糖的抗原活性,并间接佐证纯化多糖的生化特性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1H-NMR分析,可以对纯化多糖的特性有进一步的了解。结果表明,常规的生化检测试验和免疫学检测试验并联合应用1H-NMR分析法后可更好地控制纯化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徐冬怡  蒋佳利  方仁东 《微生物学报》2020,60(10):2111-2121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种定植于上呼吸道的革兰阳性胞外菌,是导致侵袭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所致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是胞浆内重要的蛋白复合体,在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诱导宿主炎症小体的激活、半胱天冬酶1的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在长期选择压力的作用下,肺炎链球菌的部分突变菌株可以逃避炎症小体的识别。本文就肺炎链球菌感染过程中炎症小体的激活、炎症小体在抗肺炎链球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肺炎链球菌逃避宿主炎症小体识别的机制三方面对肺炎链球菌与炎症小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18C型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黏度性质及不同溶液体系对其黏度的影响,为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工艺开发和优化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黏度计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水溶液、不同盐浓度溶液体系和不同pH条件下18C型多糖溶液的黏度。结果 18C型多糖溶液黏度与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与溶液温度呈线性负相关(R~2>0.99),与多糖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2>0.98);在0.15 mol/L NaCl溶液中其黏度最小,随盐浓度的增加,其黏度呈线性增加(R~2>0.98);溶液体系pH接近多糖等电点时,溶液的黏度较低,高于其等电点,溶液黏度增加,随后pH变化对溶液黏度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以18C型多糖为例,报道了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溶液黏度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提示在这一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为指导疫苗工艺开发、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肺炎链球菌是一重要的呼吸道病原体,这种病原体在婴儿及老年人中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应用了抗生素和疫苗,但致死性肺炎球菌性疾病仍在流行。肺炎球菌表面蛋白A(PspA)是由所有肺炎链球菌产生的具有高度免疫原性的表面蛋白,能够激发抗致死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保护性免  相似文献   

13.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引发人类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人类已研制出了多种相关的疫苗。目前,常用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预防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感染,用7价、10价、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来预防婴幼儿肺炎链球菌的感染。虽然荚膜多糖类疫苗能预防其所包含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的感染,但非疫苗血清型的菌株还是可以在鼻咽部定植,并引起感染,而且结合疫苗研制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在发展中国家使用还不普及。鉴于上述原因许多疫苗公司开始研发具有保护力强、价格低廉的新型疫苗。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全细胞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纯化蛋白疫苗由于其血清非依赖性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对肺炎链球菌新型疫苗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蓝藻胞外多糖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藻能够合成胞外多糖并释放到细胞外围及周围环境中,这是其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适应性机制.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保护性屏障,蓝藻胞外多糖可以起到抵抗干旱、紫外辐射、生物矿化和原生动物捕食等功能.蓝藻胞外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超过75%的多糖由6种以上单糖组成,葡萄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糖.胞外多糖的性质因种而异,多数蓝藻的胞外多糖呈现阴离子特性,这主要是由于糖醛酸和硫酸基团等带电基团的存在,硫酸基团同时也是多糖呈抗病毒特性的基础,而乙酰基团、缩氨酸部分及脱氧糖等疏水基团的存在使多糖呈乳化特性.因此,蓝藻胞外多糖在食品、化妆品、制药、污水处理等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蓝藻胞外多糖的工业应用不仅能将水华蓝藻资源化,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解决打捞蓝藻处置难题,避免随意堆放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截至目前,仍没有蓝藻胞外多糖类产品出现,理论研究与大批量工业生产之间仍然有很多技术性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0930-0930
细菌表面的多糖及其蛋白质参与细胞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的调节,其结构与功能十分复杂.迄今大多数细菌表面的多糖与蛋白质的功能尚未认识清楚.多年来,细菌表口自i结构分子的免疫原性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期介绍了林子琳、郭养浩等[1]在研究荚膜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的过程中,采用FY01rPspA免疫小鼠,显示了该蛋白较好的免疫原性.动物保护实验表明,FY01 rPspA免疫的小鼠对FY6B、FY01两种菌的攻击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工作对于研制高效肺炎球菌疫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李伟欣、李平兰等[2]研究一种双歧杆菌胞外多糖(Bifidobacteriun spp.exopolysaccharide)的工作,他们发现该多糖对于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自行分离的737株肺炎链球菌,依据生物学特性、地区分布及血清学分型进行筛选,选出297株具有典型特征的肺炎链球菌,建立了我国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共分成42个群(型),其中有我国自行分离并保藏的二株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型10C和16A致病性肺炎链球菌,以及国际上多年来未见到的19C型、22A型和仅在亚洲分离到的33C型菌株。研究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学分型(群),建立标准分型菌株不仅有分类学的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肺炎链球菌疾病的防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按随机、盲法的原则,评价疫苗免疫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抗体阳转率及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将606名健康观察者分为2~5岁、6~12岁、13~17岁、18~60岁四个年龄组,结果显示,该疫苗全身反应发生率2.64%,局部反应发生率1.32%,四个年龄组疫苗免疫后杀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9.3%和100%,免疫后A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50.47、1:190.61、1:144.22和1:205.79,免疫后C群杀菌抗体GMT分别为1:273.33、1:551.18、1:788.26和1:809.81,冻干A+C群多糖疫苗在≥2岁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建议推广使用A+C群MPV。  相似文献   

18.
肺炎链球菌是导致婴幼儿和老年人罹患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致病力与位于细菌表面的荚膜多糖密切相关,而荚膜多糖层的薄厚和多糖结构是影响致病力的主要因素。在分子水平探索参与荚膜多糖合成的相关基因,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机理,而且可从基因水平选育高表达荚膜多糖的肺炎链球菌菌株用于多糖疫苗的研发。鉴于此,现就合成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基因的作用机制和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效果及不同剂量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以确定合适的免疫剂量。方法将150只清洁级NIH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0.625μg结合疫苗组)、B组(1.250μg结合疫苗组)、C组(2.500μg结合疫苗组)、D组(2.500μg多糖组)及阴性组(10mmol/L PBS),每组30只;另领取10只为空白对照(不接种)。A、B、C、D组及阴性组小鼠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剂量0.1 m L/只,每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每次免疫后第7天采血。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同时对不同剂量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效价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D组相比,A、B、C三组诱导的抗体水平与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A组与C组之间的抗体水平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的抗体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多糖疫苗相比,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能够诱导更高的抗体水平,且具有明显的剂次加强效应。同时证明1.250μg的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可诱导与2.500μg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相同的抗体水平。结论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两种免疫剂量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相同的抗体水平,在选择接种剂量时,可致免疫应答的无统计学意义的低剂量可能是较为经济和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O-抗原是由多糖重复单元组成的多聚糖,表达于细菌的外膜,具有多样性,是划分沙门菌血清型的重要依据。O-抗原多糖由多基因协同作用而合成,这些基因在沙门菌基因组上成簇存在,形成O-抗原基因簇。O-抗原多糖也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沙门菌入侵宿主、体内存活、定殖等致病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O-抗原还是沙门菌主要的保护性抗原,能激发宿主产生高水平抗体并发挥免疫保护作用,成为疫苗研究的靶点。本文综述O-抗原多糖的基因结构和合成、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