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松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9,28(2):179-191
本文采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华北新石器时代人类上、下颌臼齿齿冠及齿尖基底面积进行了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 计算了相对齿尖基底面积。结果显示: 近代华北人上颌各臼齿齿尖大小均呈原尖>前尖>后尖>次尖的顺序, 下颌三个臼齿齿尖大小面积顺序有所不同; 上颌的后尖和次尖呈现异速生长的趋势。各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总体变异呈下颌臼齿大于上颌臼齿、M1到M3依次增加、靠近远中侧的齿尖大于近中侧的齿尖的趋势。本文首次对现代中国人臼齿相对齿尖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 为古人类学及体质人类学研究积累了基础性数据。本研究显示利用数字摄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包括臼齿齿冠和齿尖面积在内的非线性特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较传统的测量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在古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1-118
对出自禄丰石灰坝的26个禄丰古猿下颌齿列的246枚恒齿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禄丰古猿具有普遍的带状釉质发育不全(LEH)现象,个体LEH比例为100%,恒齿LEH比例为85%。乳齿几乎没有LEH现象,第一恒臼齿的LEH比例也很低仅57%。根据牙齿萌出顺序及现代大猿的牙齿发育年龄特征,作者推断2—3岁之前的幼儿古猿很少出现釉质发育不全现象,这可能与母体的营养关照有关。禄丰古猿的LEH的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结合中新世晚期气候变化特征、古猿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及食性特征分析,作者推测:季节性营养不良可能是造成禄丰古猿釉质发育不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禄丰古猿下颌恒齿萌出顺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禄丰古猿不同年龄的次成年下颌标本上各齿种萌发的情况,得出其下颌恒齿的萌出顺序为M1I1I2M2P3P4CM3。这种萌序与类人猿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懒猴的牙齿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云南所产懒猴的牙齿形态作初步观察。恒齿式为(2.1.3.3)/(2.1.3.3)=36;上门齿为异形齿,中门齿比侧门齿阔大,形态亦不同;上犬齿有性别差异,下犬齿特化为门齿形;前臼齿无论齿数和齿尖分布都与猕猴、金丝猴和长臂猿有较大差别,但齿尖分布却与树鼩有某些相似之点;下颌第1前臼齿犬齿化;在臼齿的齿尖分布方面,与猕猴、金丝猴相似,上颌M~3次尖架消失,只具3个齿尖。  相似文献   

5.
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雄性中,无论是线性还是面积与颅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较雌性的更为紧密。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雄性牙齿的近中远中长(M/D)也比雌性的增长较快。在上、下颌中,上颌牙齿与颅长的关系表现出更强的相联性。与其他灵长类相比较,金丝猴在取食和咀嚼过程中主要利用颊齿;大的个体具有大的犬齿及一定比例的臼齿面积和齿弓(牙合)面面积;上齿弓(牙合)面面积大于下齿弓(牙合)面面积。也就是说上齿弓提供了比下齿弓更大的咀嚼面积。金丝猴牙齿与体重间的关系位于猴类和人猿类之间,更接近于大猩猩(Gorilla)、疣猴(Colobus)和猕猴。  相似文献   

6.
本文最严重的缺点是: 1.在象的右侧下颌骨上共有两个牙齿:前一个牙齿的残余和后面的一个完整的牙齿。作者一直称前面的一个牙齿为第二乳臼齿(Д_2),后面的一个叫第三恒齿(М_3)。然而象的牙齿长出的顺序是:Д_2,Д_3,Д_4,М_1,М_2,М_3,因而在Д_2之后只可能是Д_3。这并不是印  相似文献   

7.
体重270余公斤,身高2.74米,人类的直系祖先,——一些人曾对巨猿作过这样的描述。巨猿,是生活在远古时代的一种灵长类,人们知道它的存在只不过近四十年来的事。除了有一处发现地点在国外以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是在我国发现的。它果真是人类的直系祖先吗? 药铺巨牙四十年前,一位荷兰古生物工作者在香港中药铺里捡出三枚奇怪的牙齿。这是一些臼齿,看起来很像人的,但比人的臼齿大好几倍。他认为这种牙齿化石可能代表一种古代体型巨大的猿类,起名为巨猿。 1945年,另一位美国的“权威”详细研究了这三枚巨猿臼齿后,认为巨猿并不是猿而是人,应改名为“巨人”,它是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猿人的直系祖先,现代  相似文献   

8.
邢松  周蜜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14,33(4):471-482
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造成的具有地域差别的人群标志性体质特征是研究人群之间关系的重要信息。作为臼齿形态测量的组成部分,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在人类演化以及现代人群关系上的研究价值已经引起了人类学界的关注。然而,迄今对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群之间是否具有地域性差异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代表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的208枚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研究发现,上颌第一臼齿四个主要齿尖相对面积在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亚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近中齿尖(原尖和前尖)相对面积较大,而远中齿尖(后尖和次尖)相对面积较小。非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各齿尖相对面积均较亚洲人群具有更大的变异,尤其在原尖和次尖相对面积上。采用判别分析可以将69.2%的标本正确地判别归入其原来所属的组群。通过与化石人类相关数据的对比发现,非洲现代人比亚洲现代人在原尖和次尖相对面积以及前尖/后尖相对面积比例上更加接近于人类演化的早期形式。现有的证据显示,亚洲和非洲现代人群在齿尖相对面积的分化至少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更加精确的分化时间需要结合更新世晚期甚至中期化石人类数据去获得。本研究揭示出的非洲现代人上颌第一臼齿齿尖相对面积的高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相对原始性在现代人形成与分化方面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1964年初,越南考古学家发掘了义安省琼文的古墓地,发现30个墓葬,其中有两个头骨(Q.V.M.15和 Q.V.M.17)保存得相当好。据越南考古研究所说,这是一个与和平北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同时代的墓葬。材料描述Ⅰ)Q.V.M.15号材料包括头骨,右颧骨,下颌骨。第三臼齿已出现,很好地排在齿列中,说明这标本代表一个成年人。第一、二前臼齿,第一、二臼齿的磨蚀程度都较重,但第三臼齿只稍有磨蚀。头盖骨的所有各缝都未愈合。因此她的年龄大约是30岁。  相似文献   

10.
斯氏黄河猴(哺乳动物纲,灵长目)较完整下颌骨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发现的下颌骨说明斯氏黄河猴下齿式为 2?, 1,3, 3。 p2为双根齿,其前后有短的齿隙;p3具有低小的后跟;p4未臼齿化,无下前尖,有初始的下后尖,在较大的跟盆上,有明显的下次尖和很小的下内尖?; m1下前尖小,有些前后收缩(与Rencunius zhowi比较),m3下次小尖不如正模发育。下颌骨联合部倾斜,不愈合。黄河猴的下臼齿在形态上与西瓦兔猴亚科和原始类人猿──渐新猿亚科有许多共同点,但上臼齿形态差异显著。黄河猴类可能出自亚洲的cercamoniine形的兔猴形灵长类。  相似文献   

11.
新月形颊齿是反刍类的鉴定特征之一,而反刍类的上臼齿通常由4个新月形主尖组成。2008年在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新城村堰头溪地点的一建筑项目中从黏土质地基中挖掘出一件带有上颊齿的反刍类上颌骨残段,标本上的上臼齿由5个新月形主尖组成。伴生的其他动物有更新世麂属未定种(Muntiacus sp.)和黑鹿(Cervus(Rusa) unicolor)。形态学研究显示堰头溪标本的上臼齿代表一种新的新月形上臼齿类型,它不同于见于部分胼足类(tylopods)的5尖型上臼齿,例如古近纪的石炭兽类和xiphodontids以及分布于渐新世和中新世的真兽类。堰头溪标本上臼齿中的第五个主尖被诠释为原尖基部舌侧的齿带过度发育而成,与胼足类的舌侧主尖非同源关系。堰头溪标本代表一个新的种类,其分类位置暂定为麂亚科的麂属,即黄氏麂Muntiacus?huangi sp.nov.。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云南下禄丰组的早侏罗世中国尖齿兽的新材料显示出从前未曾认识到的早期哺乳动物牙齿特征.中国尖齿兽的门齿和犬齿,像非哺乳类犬齿兽一样,是多次替换的。新的中国尖齿兽幼体标本保存有前臼齿,前臼齿替换一次之后,在较大(更老)的标本上就永久消失。犬后齿分化为前臼齿与臼齿,以及前臼齿仅替换一次是现代哺乳动物的衍生特征。中国尖齿兽前边的臼齿可能无后继齿替换而消失;后边的臼齿替换一次.中国尖齿鲁当其成体的牙齿还在经受替换期间,头骨仍在继续生长。中国尖齿首是所有其他哺乳动物的姊妹类群。中国尖齿兽的牙齿替换方式可解释为从爬行类原始多出齿系向哺乳动物进步的二出齿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由中国尖齿兽的多出齿系和其头骨无期限式生长推知,该类动物尚不具备现代哺乳动物所具有的有期限生长方式和哺乳特征。  相似文献   

13.
真三尖齿兽类是了解亚洲白垩纪哺乳动物群演化和转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沙海组和阜新组(下白垩统上部)已经发现了两种戈壁尖齿兽科以及两种三尖齿兽科的真三尖齿兽类。描述了这些地层产出的真三尖齿兽类的其他材料,包括一新属新种——常氏阜新尖齿兽(Fuxinoconodon changi gen. et sp. nov.)和一枚左下臼齿(鉴定为?Gobiconodontidae gen. et sp. indet.)。这种新的真三尖齿兽类被归入戈壁尖齿兽科(Gobiconodontidae),其特征为:第一下门齿大、门齿和前臼齿的数目变少、臼齿b尖和c尖较大而独立,以及臼齿具有分别属于Gobiconodon第一代或第二代臼齿上独有特征的组合。新材料与同一地区相同层位已经报道的4种真三尖齿兽类表明,虽然科级和属级的多样性似乎已经减少,但亚洲早白垩世晚期仍存在比较多样的真三尖齿兽类。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哺乳纲柱齿兽目柱齿兽科(Docodontidae,Docodonta,Mammalia)一新属种——孙氏尖钝齿兽(Acuodulodon sunae gen.et sp.nov.)。标本产于新疆东北部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上侏罗统牛津阶石树沟组上部(159~161 Ma),为一不完整左下颌骨及齿列。新属下臼齿具柱齿兽类典型特征:齿尖b位于齿尖a前方;齿尖c位于齿尖a后舌侧;齿尖a前舌侧发育有齿尖g。不同于其他柱齿兽,新属下臼齿无齿尖e和齿脊b-e。齿尖g和齿脊b-g很快被磨蚀掉而齿尖a和c却能保持尖锐状态,表明该动物的臼齿在生活中具备并保持切割和碾压双重功能。基于下臼齿性状特征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柱齿兽目作为一单系类群具有显著的鉴定特征。其中尖钝齿兽和Itatodon+(Simpsonodon,Castorocauda+(Tegotherium+Sibirotherium))形成一单系子类群;但tegotheriids各分子未形成独立于柱齿兽科的单系类群。尖钝齿兽的下颌齿骨亦为典型的柱齿兽类型。齿骨内侧下部近腹缘有浅的齿后骨槽和宽大的内侧脊,但两者未延伸到下颌关节髁的基柄部。这表明尖钝齿兽的齿后骨与齿骨的连接比摩根齿兽类更为松散,其中耳在进化上更接近真正意义上的哺乳动物中耳。  相似文献   

15.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古兽类" (eupantotherian)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 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了一新科,Mozomuridae fam.nov. “Eupantotherian”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无跟座的对齿兽(sym- metrodont)到具有磨楔式(tribosphenic)臼齿兽类的中间类型。早期兽类进化的成功模式是发育成具有磨楔式的臼齿,即在上臼齿上发育出原尖,而下臼齿的跟座形成由3个齿尖围成的盆状。这种结构扩大了牙齿的面积,使咀嚼切割能力更趋完善,今天的有袋类和真兽类均是如此。但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史上,“eupantotherian”类的化石发现不多,这给探讨具有磨楔式臼齿构造的两大门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起源带来不少困难和疑惑。而传统上的真古兽类形态分异又很大,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中有跟座发育较好者,如peramurans有可能更接近具有磨楔式臼齿兽类的基部位置,本文记述的Mozomus shikamai也应属于这一类型。具有雏形的被认为处于基干上的磨楔式臼齿类化石,迄今只有两种,即发现在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滨齿兽(Aegialodon)和蒙古早白垩世晚期Hoobor层的Kielantherium,前者仅有一颗下臼齿,后者由一枚下臼齿和一具有4颗臼齿的下牙床为代表。两种化石在分类上被归入单一的滨齿兽目(Order Aegialodontia Butler,1978),视为Boreosphenidans的基干(stem)。本文记述的Mozomus,其时代与Kielantherium的大体相当,在大小、齿式及臼齿形态上与后者也多有相近之处,但前者以其臼齿的facet-5尚未出现和跟盆发育不全等特点表明它较Kielantherium更为原始,不具备磨楔式臼齿的模式,因之不能归人Aegialodontia,而只能纳入”eupantotheri- ans”。但在后一类的组合中,Mozomus以它半臼齿化的最后前臼齿和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盆形的跟座等特点,又是组合中相当进步的类型。无论如何Mozomus的发现是在为数极少的向磨楔式臼齿模式进化的中间环节上增添了一件重要的化石标本,也增加了不少新的信息。它必会引起学者对这一进化过程的更加深入的反思和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玛盖组中的Anchitheriu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过去都被归入Anchitheriumaurelianense种。近年来在该地区新发现的Anchitherium的材料表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具有Anchitheriumgobiense的特征:上臼齿的原小尖弱但可辨认,次附尖较发育并与后部齿带共同封闭成一三角形窝,前齿带发育但内齿带弱;下颊齿相对较宽,下颊齿齿叶呈V形,外端显得较为尖锐;下臼齿列由前向后明显变窄;距骨较高窄。这些特征均与内蒙古通古尔的AnchitheriumgobienseColbert,1939一致,而与欧洲的A.a.aurelianense、A.a.steinheimense及A.a.hippoides者不同。因此哈拉玛盖组中的安琪马应归属Anchitheriumgobiense。我国湖北房县的安琪马也应是A.gobiense种。A.gobiense的前臼齿列的宽度由后向前,尤其是臼齿列的宽度由前向后减小的程度,大于欧洲的A.aurelianense种,这一特征与下颊齿相对较宽、齿叶外端较尖锐、上颊齿的内齿带弱等特征一起组成了中国Anchitherium支系的特征。中国的三趾马化石层位中的大型安琪马Sinohippuszitteli具有明显不同于欧洲安琪马类的特征:1)齿冠很大,上颊齿外脊的外壁呈宽V形;2)其前臼齿列及臼齿列的宽度分别向前和向后明显变小,特别是下前臼齿列向前变窄的程度远超过安琪马属。因此应保留Sinohippus属,Sinohippuszitteli是亚洲大陆上特有的安琪马支系的晚期代表。  相似文献   

17.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分布在横断山及其附近地区。臼齿在动物的生存和生态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横断山环境对高山姬鼠臼齿表型变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横断山由北到南(东北:巴塘;中部:中甸和宁蒗;南部:景东)分布的高山姬鼠的上臼齿(第一上臼齿、第二上臼齿、第三上臼齿)和下臼齿(第一下臼齿、第二下臼齿、第三下臼齿)进行测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断山高山姬鼠各地理种群间的臼齿有一定形态变异,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各臼齿齿叶间有一定的形变发生,这可能与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各地区生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圈养条件下仔狍的生长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 年4 月至2004 年10 月对12 只狍东北亚种雌性生产的16 只仔狍进行了生长发育观察。记录仔狍出生日期,观察生长过程的毛色变化,定期检查牙齿生长状况,测定体尺和体重,所得数据采用SPSS13. 0 软件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并建立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曲线方程。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仔狍出生主要集中在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出生时毛色呈暗棕黄色,身体两侧分布不规则的白斑,翌年换毛后白斑消失;出生仔狍的齿式为(0 03 0 /4 0 3 0)×2 = 20,成年狍的齿式为(0 1 3 3/4 0 3 3)×2 = 34,乳齿6 ~7 月龄开始脱换,8 ~9 月龄完成,脱换的顺序为中央切齿→两侧切齿→隅齿;(上、下颌)后臼齿的第一后臼齿2 月龄萌发、3 ~ 4 月龄生长完成,第
二后臼齿6 ~ 7 月龄萌发,8 ~9 月龄生长完成,第三后臼齿12 ~ 13 月龄萌发,14 ~ 15 月龄生长完成;乳齿的前臼齿从12 月龄开始脱换,14 月龄完成,脱换的顺序是上颌第一前臼齿和下颌第三前臼齿→上、下颌第二前臼齿→上颌第三前臼齿和下颌第一前臼齿;仔狍体尺增长率顺序为体长> 臀高> 肩高> 胸围> 腰围。仔狍体长与体重的拟合曲线方程是Y = 63.1084 - 0.0070x + 1.1e - 6 x2 - 3e- 11 x3 ,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生长快速期、生长缓慢期和雌雄狍生长差异期3 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97年对中华山蝠(Nyctalus velutinus)牙齿的脱换模式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幼蝠200只次。中华山蝠初生仔共有22枚乳齿,齿式为2.1.2.0/3.1.2.0,各乳齿略向舌侧倾斜,除乳前臼齿齿冠不分叉外,其余乳齿齿冠均分为三叶。4d龄开始换齿,31d龄左右脱换完毕。乳齿的脱落顺序是:上颌,PM2→PM1→C1→I1→I2;下颌,I1→PM2.I2→I3→PM1→C1;恒齿萌生的顺序为:上颌,M1→PM2.C1→M2→PM1.M3→I1→I2,下颌,M1→I1.PM2→I2.M2→I3.PM1→C1→M3。  相似文献   

20.
在《庙后山——辽宁省本溪市旧石器文化遗址》一书中记述了人类犬齿、右下臼齿各一枚;本文现补记庙后山人牙的第三颗,也就是右上第三臼齿。 1979年春,天津自然博物馆古人类组应邀参加庙后山遗址发掘工作,曾搜集一些动物化石标本,主要是单个兽牙。笔者之一(林)于1985年6月间至天津自然博物馆,认出这颗人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