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大豆种质资源在菏泽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菏泽市农科所以Williams、Clark63、SRF等国外大豆种质作亲本,杂交育成菏7308、菏84—1、菏84—5等8个大豆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05万hm^2,国外亲本遗传贡献率为13/32。  相似文献   

2.
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侵染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品种“广吉”感染大豆花叶病毒(SMV)的 Sg和Sh株系后,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Hill反应活性、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而在感染Sh株系的病株中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却明显增加。感染Sh株系的病株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感染Sg株系的病株。感染Sg株系的病株在症状开始出现的早期阶段,光合速率出现短时间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研究发现大豆低聚糖在改善肠胃道功能、抗肿瘤、调节血脂等方面具有着重要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大豆低聚糖的研究,不仅能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能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低聚糖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的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乳清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井乐刚  张永忠 《植物研究》2006,26(5):629-632
建立了大豆乳清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Nova-Pak C18(3.9×150 mm,4 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30:70(v/v)为流动相分析染料木苷和黄豆苷;流速为0.7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60 nm。试验结果表明,大豆乳清提取物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为72.5%,其组成以染料木苷和黄豆苷为主,二者比例接近1∶1,苷元型大豆异黄酮未检出。染料木苷和黄豆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和98.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n=5)和0.8%(n=5)。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无菌大豆植释放N2O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传统大豆发酵食品中含量丰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在预防癌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不仅为功能性大豆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人们合理的膳食提供参考。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生理保健机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大豆中β-伴大豆球蛋白提纯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伴大豆球蛋白(7S)是大豆种子储藏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如何提高该蛋白的纯度一直是影响其表征鉴定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在Liu等报道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关键提取环节的条件优化,使β-伴大豆球蛋白的纯度得到了明显提高。一是在11S球蛋白去除之前提高所加还原剂SBS的浓度,分析SBS浓度提高对β-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纯度的影响,将SBS的最适浓度确定为0.03 mmol·L-1;二是在β-伴大豆球蛋白析出之前,通过加水析出/离心法去除一次混杂的11S球蛋白。这两个环节的条件优化最终使得β-伴大豆球蛋白的提取纯度达到98%。本研究结果对大豆蛋白质遗传育种研究中β 伴大豆球蛋白的表征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豆SSR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微卫星DNA是重复单位少于 6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在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有着广泛分布 ,呈孟德尔式遗传。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分子标记 ,遗传多态性丰富。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SSR技术应用在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研究、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并初步预测该方法在大豆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彪  邱丽娟 《植物学报》2002,19(1):44-48
微卫星DNA是重复单位少于6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在大部分真核细胞的基因组中有着广泛分布,呈孟德尔式遗传。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SSR标记是一种共显性分子标记,遗传多态性丰富。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SSR技术应用在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研究、品种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初步预测该方法在大豆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大豆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转基因操作中常用的再生受体系统有: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所使用的转基因方法: 直菌介导法,基因枪法,PEG法等,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大豆对4个大豆花叶病毒株系的抗性及其连锁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7个抗大豆花叶病毒1—4个株系的品种(系)与1个丰产感病品种杂交,配制成10个组合。从其P_1、P_2、F_1、F_2、F_3和BC_1F_16个世代的鉴定结果表明:大豆对S(?)、S_c、S(?)和S_h株系的抗性分别受单个显性基因R(?)、R_c、R(?)和R_h控制。R(?)与R_c、R(?)与R_h间的重组率分别为25.4±7.7%和27.3±5.4%;R(?)与R_h、R_a与R_g、R_c与R_g间的重组率分别为23.5±5.2%、41.1±8.5%和46.5±7.5%。4个基因的排列项序为R_g—R_h—R_a—R_c,它们不属第一和第八连锁群。  相似文献   

15.
大豆叶片淀粉酶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17.
18.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zla)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幼虫蛀入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荚内,食害豆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超结瘤大豆根瘤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观察表明,超结瘤大豆未受侵染的宿主细胞中有一明显增大的细胞核。幼年类菌体为椭圆形,里面有个拟核区,正常类菌体有完善的周膜和PHB颗粒,受侵染的寄主细胞中出现类似无效根瘤的异常现象;少数类菌体退化或溶解,还有空周膜及裸露的类菌体,这可能是超结瘤大豆固氮活性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不同花叶病毒抗性品种胼胝质荧光标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大豆品种与4个不同的大豆花叶病毒株系,分别组成抗病级别不同的组合,通过对接种叶片与上位叶症状观察、苯胺蓝染色辅以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药物学试验,探讨了不同抗病级别组合中胼胝质(即β-l,3-葡聚糖)积累的特点及其在大豆抵抗大豆花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豆接种病毒后,在抗病级别分别为0~3的各个组合的叶肉细胞中,在侵染早期(接种后6、72 h)不同的组合在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到了胼胝质荧光,且胼胝质荧光出现的时间与抗病级别密切相关,即抗病性越强的组合在侵染点处观察到胼胝质的时间越早;而在抗病级别为5的组合中一直未能观察到胼胝质荧光。另外,在抗病级别为0级和1级的各组合中给叶片预注射2-DDG(2-deoxy-D-glucose,一种胼胝质合成抑制剂)再接种病毒,在上位叶能观察到坏死斑的出现并且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大豆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以上结果表明,大豆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后,抗病性越强的品种就会在侵染点处越早地积累胼胝质,胼胝质的沉积与大豆抗病毒侵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