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桡足类,迄今尚无专题报导,而黑龙江省的桡足类,过去(1923,1928)和菊池健三(1940)虽已记载过30种,但仍不完全,且国内尚无人作过全面调查。1963年,我所调查队曾在新疆南部采得水样384号,在黑龙江省采得水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东北三省的淡水桡足类,曾有(1923,1928)记载过哈尔滨的桡足类23种,兴凯湖的一新种,Kiefer(1932)记载沈阳的一种剑水蚤,Ueno(1934)记述辽宁皮口一地下水种类,菊池健三(1940)报导了东北三省的桡足类计15种。在上述作者所发表的种类中,除去重复与同物异名者外,归纳共计33种。我们于1963—1965年间,先后去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采集水样390号。经鉴定计有桡足类40种,包括3个新种,3种我国的新纪录以及10种东北地区的新纪录。笔者前已报导了其中的2新种和2新纪录(1965)。兹将全部调查结果作一补充记述。  相似文献   

3.
我所于1963,1964两年先后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和北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共采得浮游生物定性水样830号。经分析研究,共发现桡足类3目、4科、21属、39种,均系本自治区的新纪录(见表4),其中包括2新亚种(第7,36种)及1新组合(第37种),5种是我国新纪录(第6,15,21,35,38种),还有4种(第2,3,11和26种),我们已作过报导(1965a)。今将我们在本自治区所发现的全部桡足类作一完整报导。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种类记要,为了节省篇幅,除新发现的以及必须作补充说明的若干种类外,对一般种类和新纪录不再描述,参考文献的引用亦从略,第二部分简要讨论了新疆桡足类区系的特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及其附近枝角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于云南省的枝角类,迄今只有陆鼎恒(1939)、张玺与易伯鲁(1945)分别就该省中部的洱海和滇池所产者作过专文报导。此外,萧之的(1949)、黎尚豪等(1963)曾在中部的高原地带进行了湖泊调查,并记述了部分种类。至于该省南部热带地区的枝角类,尚无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东湛江口的桡足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雷州半岛鉴江口与湛江港的桡足类,作者曾于1963年作过报导。当时在鉴江口共分设三个采样站,经测定,各站的盐度均不相同,桡足类在各站的数量分布也不尽相同,可按站次分析出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三种不同的组成部分;湛江港只在港口设立一个站,至于港内桡足类的组成与分布情况如何尚无资料可查。为了便于把这两个河口地区桡足类的组成与分布进行比较,故于1963年6月到1964年5月在湛江口共分设6个站,作了为期一年的补充调查。根据定性与定量材料的分析结果,共得桡足类27种(详见表1)。  相似文献   

6.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2002年对南亚热带三座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公平水库和飞来峡水库敞水区桡足类进行了定性定量采样.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共检出桡足类4科10属14种,其中8种哲水蚤,5种剑水蚤和1种猛水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水库的我国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广布性种类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哲水蚤种类,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 opsboping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剑水蚤种类.水库的流域面积、滞留时间、鱼类捕食和营养状态是影响水库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与水库流域面积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库营养水平的升高,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大型哲水蚤的优势度降低,而剑水蚤和桡足类幼体的优势度上升.水力滞留时间很短是引起飞来峡水库桡足类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水库捕食性鱼类对甲壳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对桡足类种类影响较小,对桡足类成体密度影响较大.由于地区差异和鱼类捕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桡足类种类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寄生桡足类中的鱼虱科(Caligidae),在过去的文献中,喻兆琦记载了两种,即长腹疮痂鱼虱(Lepeophtheirus longiventralis Yu,1932)和圆肚鱼虱(Caligus rotundigenitalis Yu,1933);作者于1940年曾在昆明鱼池中发见一种弧额鱼虱(Caligus fronsuganinus Shen),到目前,它还是世界上惟一的淡水鱼虱。除这三种以外,关于鱼虱科,在我国尚无其他纪录。  相似文献   

8.
鱼类被寄生甲壳动物寄生后,轻则影响宿主鱼的生长发育,重则造成大量的死亡。江苏省和上海市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在过去已有零星的调查报导,迄今尚无总结性的报导。作者自1955年以来曾对沪宁铁路、陇海铁路沿线的某些城市,苏北的扬州以及太湖和洪泽湖等地区的淡水鱼类的寄生甲壳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动物学报等刊物上),计获得桡足类24种、鳃尾类6种和等足类2种,共32种。现按其分类系统分述如下,并在桡足类各属之下各拟一检索表,以便识别其种类。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对海洋桡足类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艳艺  黄小平 《生态学报》2010,30(4):1042-1049
桡足类是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初级消费者,重金属污染对其影响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到其他海洋生物甚至人类。综述了近20 a来重金属对桡足类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重金属对桡足类的毒性和生理效应,重金属在桡足类体内蓄积及桡足类体内重金属的食物链(网)传递。并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桡足类体内致毒重金属的存在形式,重金属食物暴露对桡足类生理生化影响机理,以及重金属对桡足类生活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中的桡足类,是淡水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湖泊、水库、池塘和稻田中,可常年形成优势种群,生物量也相当大,所以它是淡水养殖鱼类的重要饵料。中剑水蚤和温剑水蚤属中的一些肉食性种类,是人体、家畜、家禽和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又可噬食鱼卵和侵害鱼苗,所以,桡足类与鱼类养殖和畜牧业都有密切关系。四川桡足类的研究,解放前仅由布雷姆(Brehm1923)报道了广东和四川的桡足类10种。1943年胡荣祖在重庆北碚及其附近水域采集了一些桡足类标木,经鉴定有8种。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四川省桡足类的研究仍然不多。1975年宋大祥等报道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海洋桡足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为模式生物,采用生化测定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酸化胁迫对桡足类体内抗氧化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脂质过氧化(LPO)]、幼体发育时间、世代发育时间和产后代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可显著诱导桡足类的抗氧化性酶(SOD和CAT)的活性,而GST活性不受酸化影响,同时酸化可显著提高桡足类的LPO水平,可见该桡足类可通过SOD和CAT活性的提高来抵抗酸化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另外,酸化显著缩短桡足类的幼体发育时间和世代发育时间,并显著抑制其产后代数,提示酸化可以影响海洋桡足类的种群补充和动态;酸化引起该桡足类氧化胁迫的出现,继而对细胞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造成氧化损伤,最终影响到该动物的个体水平和种群动态(如缩短发育时间和抑制繁殖力)。  相似文献   

12.
桡足类滞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次提出用滞育指数对桡足类滞育能力进行相对量化处理 ,并对 10 2种桡足类的滞育能力同迁移能力、体长、栖息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分析 ,初步得出了滞育在桡足类中的分布规律 :在桡足类中滞育与迁移呈负相关 ,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置换 ;个体较小的桡足类一般具有较强的滞育能力和较弱的迁移能力 ,个体较大的桡足类一般具有较弱的滞育能力和较强的迁移能力 ;淡水桡足类一般比海洋桡足类具有较强的滞育能力。最后探讨了这种分布模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云南抚仙湖、洱海、滇池水生植被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全裕 《生态学报》1985,5(4):324-335
抚仙湖、洱海和滇池是云南高原上较大的三个断层构造湖泊。作者于1981—1983年对这三个湖泊的水生植物种类、分布、产量、植被类型以及演替作了调查。其结果是:(1)抚仙湖、洱海和滇池的湖盐形态、湖水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是很不相同的: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洱海是半深水湖,而滇池却是一个浅水湖泊。因此,水生植物的生态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2)随着湖泊的逐渐发育和演化水生植物的种类由少到多,而植被类型及其演替则由简单到复杂(即抚仙湖→洱海→滇池);(3)制约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深、风浪、透明度以及沉积物的组成等;(4)水生植物的生态特征指示了滇池和洱海已经进入老年化阶段,其沼泽化程度是:滇池>洱海>抚仙湖;(5)滇池自受到工业废水污染以后,水生植被遭受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失去自然平衡,许多水生植物受到危害或者濒于绝灭(如海菜花、微齿眼子菜等),但是,漂浮植物却得到了发展(如凤眼莲)。  相似文献   

14.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在浙江省选取了10个水库和10个河网饮用水源地,进行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记录浮游动物101种(轮虫60,枝角类24和桡足类17种)。水库和河网轮虫的优势种分别为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trigla),枝角类分别为颈沟基合溞(Bosminopsis deitersi)和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桡足类均为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水库中有一些能指示良好生态或水质的指示性种类。水库枝角类与桡足类群落之间周年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轮虫与桡足类类群之间的相关性最弱;河网枝角类与桡足类在夏、秋、冬季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浮游动物类群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以水库的秋季与河网的夏季为最高。轮虫与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丰富度随着饮用水源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西北沿岸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昌江沿岸海域生态系统的现状, 探讨海域环境因素对浮游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影响。本文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在海南西部昌江沿岸水域21个测站、4个季度月调查所获的浮游桡足类样品数据, 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本调查共鉴定出桡足类44种, 隶属4目17科24属, 其中秋季25种, 冬季23种, 春季22种, 夏季23种。本次调查共发现优势种6种, 分别是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椭形长足水蚤(Calanopia elliptica)和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 优势种以近岸暖水种居多。浮游桡足类丰度季节变化明显: 冬季最高, 达409 ind./m3; 秋季次之, 为144 ind./m3, 春季为55 ind./m3, 夏季最低仅为17 ind./m3。其丰度的平面分布显示: 秋、冬季节分别在海区中部和南部形成明显密集区, 春、夏季节则大致呈现由外海向近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桡足类的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春、夏季的均匀度指数(J')明显高于秋、冬季。本调查反映出该海区的桡足类群落具有热带—亚热带区系特征, 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 桡足类种群受海域水温和硅藻的影响明显, 受盐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优势种演替和丰度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三个区域:I区(S<25)、Ⅱ区(2530)。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出现桡足类65种,Ⅱ区和Ⅲ区的种类多于I区;桡足类的平均丰度为118ind·m-3,三个区域之间的比较为Ⅱ区(165ind·m-3)>I区(129ind·m-3)>Ⅲ区(62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优势种有明显的时间和区域上的变化。I区9个航次的研究结果表明:I区桡足类种类较少;各月份之间的平均丰度差别大,由河口内往外呈增加趋势。盐度是影响珠江口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庄平  罗刚  张涛  章龙珍  刘健  冯广朋  侯俊利 《生态学报》2010,30(20):5544-5554
根据2004年6月至8月和2005年6月至8月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插网所获取的鱼类样本,对东滩水域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和其它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食性、食物竞争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窄体舌鳎(Cynoglissus gracilis)为底栖生物食性;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为游泳生物食性;刀鲚(Coilia ectene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浮游动物食性;鲻(Mygil cephalus)和鮻(Liza haematochiela)为腐屑(有机碎屑)食性。中华鲟幼鱼及6种主要经济鱼类食性按照相对重要性指标(IRI)大小排列:中华鲟(IRI):鱼类端足类多毛类蟹类;窄体舌鳎(IRI):虾类瓣鳃类鱼类;中国花鲈(IRI):鱼类虾类等足类蟹类;刀鲚(IRI):糠虾类虾类桡足类鱼类;凤鲚(IRI):糠虾类桡足类虾类鱼类;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鮻(IRI):有机碎屑底栖藻类瓣鳃类桡足类。长江口崇明东滩中华鲟与6种经济鱼类饵料重叠系数显示,中华鲟与窄体舌鳎的饵料重叠系数达到了0.4,而与其余5种鱼类的饵料重叠系数均小于0.12。这表明窄体舌鳎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有一定的竞争力,其余5种鱼类对中华鲟幼鱼的食物竞争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王凯  李坤明  洋雯  李敏  吕德亮  林强 《生态科学》2015,34(6):105-110
以分叉小猛水蚤(Tisbe furcat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为研究对象, 对比室内养殖条件下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差异, 并分析水体化学要素亚硝态氮、硝态氮、氨氮和磷酸盐与桡足类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叉小猛水蚤较小拟哲水蚤种群密度优势明显(P<0.01), 更适合北方室内养殖, 盐度可能起主要作用; 水体亚硝态氮最为重要, 在桡足类种群的快速增长期, 其浓度与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水体磷酸盐浓度与两种桡足类的种群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 通过部分换水的方式可以实现分叉小猛水蚤的可持续培养, 换水量不要超过水体总量的1/3; 本研究所采用复合饲料和养殖方式可以实现分叉小猛水蚤的北方室内大规模、高密度和可持续养殖。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坝前段蓄水前后桡足类种类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坝前茅坪至归州的西陵峡段由激流型河流生态系统演变为相对静水的水库型生态系统。桡足类是河流、湖泊、水库中重要的浮游动物类群,在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浮游动物的研究中备受重视[1—7]。20世纪50年代三峡水库论证时也曾对其淹没区小水体的桡足类进行过调查,并对建库后的桡足类的种类组成进行了预测,但当时在未成库区干流中没有采集到桡足类[8]。作者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坝前段(茅坪至归州)的桡足类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水库水生态系统中桡足类的演替、水环境管理、第二和第三阶段蓄水后桡…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的桡足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生生物的资源相当丰富,但是过去对这一地区的水生生物资源没有系统的考察研究,在浮游动物方面,沈嘉瑞(1956)报导过青海湖的桡足类,至于青海省其他地区的桡足类,尚未见有专题报告。在1959—1961年间,我所青海工作站在青海湖及其附近水域(如耳海、黑马河与布哈河)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水生生物资源调查,采集了不少浮游生物水样,又于1960年4月在贵德县黄河龙羊峡断面,6—7月间在玛多县的一些水域(如黄河沿、加陵湖、鄂陵湖和星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